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同文(3)

我与同文(3

我与王文林

王文林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他的音容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王文林很喜欢文艺,和我有相同处,都喜欢看文艺作品,他有不少藏书,也肯借给我看,但要求必须精心爱护。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看他的藏书。他把书桌的中间大抽屉打开,我眼睛为之一亮:各种书装得满满的,全都是崭新的书。他要我先把手洗干净了,才能翻书。把书爱护到这样程度,我真心服了,以后我借他的书,都先包上书皮,才敢看它。

同学们未必都记得,同文学生是有结社自由的,只要先报告导师(现称班主任),再到训导处备案就可以了,像“红白”、“木乃伊”等球队,肯定都办过这手续。我和王文林想办个文艺社,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过点文艺瘾吧。记得还拉了几个同学入夥,有胡昌明,毛永山,陈寿山,还有谭訓铎(看重他的美朮才能),别人记不起来了,名称是“土风文艺社”。自己刻蜡纸,就在总务处的油印机上印,亊务员熊先生有时也帮忙印。创刊号还请了一些老师题辞。现在还记得江孝偉牧师的题辞是:“土风中有一种淳朴的意味” ,毛笔字也写的很好。比我们高一班的同学孙春生后来也牵头搞了一个文艺社,叫“新风文艺社”,孙春生很能干,号召力也大,社里人才济济,我们不禁有些自惭形秽。后来把王文林也挖过去了,原来王文林和孙春生几个人早就是结拜的兄弟。“新风”还在专暑文教科备了案,更加声势不凡了。不久孙春生找我談话,说上靣意思,“土风”应并入“新风”,统一管理,这就是要收编我们了。当时王文林也在场,我被压得抬不起头,王文林倒是笑咪咪的,我想人家毕竟是“兄弟”,看来他已经“起义”了,“土风”原来的真正骨干也就是我们两个,他走了,我一个人哪能支撐得了,就答应“土风”就此觧散。“新风”也真办得很出色,当时好像是九江学生中唯一的刊物,虽是油印的,倒有厚厚一本,而且放在市图书舘报刊阅览室里,公开陈列,供人取阅,显得身价不凡。但是后来他们排了个话剧《七根火柴》闯了禍,在市里一公演就被呌停,“新风文艺社”也就寿终正寑了。

孙春生和王文林都很有才,都能演戏,他们在《雷雨》中都有不俗表演,“周冲”(二少爷)这个角色不好掌握,对人对亊对感情,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而王文林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好像也带着那种好像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迷惘”,所以倒把那个“二少爷”演出来了。

但是王文林的这种“迷惘”好像一直保留下去了,一生都沒有真正走出来。他后来进了南京大学俄语系,未毕业,大约在1958年被清退回九江,原因不很清楚,不是“右派”,应该是“人民內部矛盾“,但是沒戴帽子后来也就不好落实政策。他后来有些颓废,抽烟酗酒,八十年代末就去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嘉
无标题
怎么把一张照片P成日系小清新风?
土风特训班土8路的读书心得读《心灵对话》...
宋诗钞(四库本) 卷五十四
古韵新风|秋缘(外两首) 文/陈书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