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闪电战》黑豹冲锋:党卫军第5装甲团第8连在科韦利包围圈的首战



1944年2月的切尔卡瑟战役结束之后,苏军已经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重创。刚从此战役中解脱出来的党卫军“维京”师正打算在霍尔姆与卢布林之间的地区休整,但在3月12日,元首大本营下令该师前往普里皮亚季沼泽中的重要交通枢纽科韦利(Kovel)进行休整,顺便帮助加固此地的防御。同时,“维京”师师长赫伯特·奥托·吉勒中将也被召往元首大本营开会。

科韦利距离华沙约250公里,该地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德军整条南部战线防御体系的存亡,此时其驻军只有4000-4500人,其中还包括了几百名帝国铁路局的养路工。


吉勒中将在元首大本营开会的同时,也下令师里的“日耳曼尼亚”装甲掷弹兵团、“西欧”装甲掷弹兵团、炮兵团、高炮营和侦察营等单位做好登上火车前往科韦利的准备。值得一提的是,“维京”师装甲团此时并没有跟师主力在一起,他们已经回到国内,准备接收新坦克。3月15日,吉勒中将回到了卢布林。3月16日清晨,装载着“维京”师官兵的火车启程,中午时分,吉勒中将与作战参谋一同乘坐一架“鹳”式联络机飞往科韦利,先行设立指挥部。


但是刚已到达科韦利,吉勒就发现形势不对劲,科韦利东面的守军已经被强大的苏军慢慢压迫后退。而从西边正在赶来的“维京”师部队也由于苏军切断了铁路线被迫停下,尽管他们立即向苏军发起进攻试图重新打通铁路线,但由于缺乏重武器的支援而失败。夜幕降临之后,科韦利的驻军已经确认被包围,能够识别出番号的苏军步兵师就有4个之多。

3月17日,“日耳曼尼亚”团和“西欧”团再次发起向科韦利突破的努力,但再次在苏军的强势面前受阻。当天夜里,科韦利被宣布成为“要塞”,赫伯特·吉勒中将成为了要塞指挥官。随后几天,科韦利的所有驻军都被动员起来,在各处加强防御工事及布雷,连续在所有方向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吉勒中将也争取到了德国空军的支援,第55轰炸机联队开始持续不断地为科韦利守军空投补给。在西边包围圈外,德军增援部队也在不断集结,陆军第131步兵师和第190轻型突击炮旅也赶到了,但随后发起的几次进攻最远只推进至新考斯萨里村(Novi Koshary)和旧考斯萨里村(Stari Koshary)一带。

■ 赫伯特·奥托·吉勒(1897-1966)

1
豹子的猛扑

1944年3月27日,星期一,“维京”师装甲团团部和卡尔·尼科卢西-莱克中尉(Karl Nicolussi-Leck)指挥的第2营第8连带着17辆崭新的“黑豹”坦克首先抵达科韦利以西约20公里的马西耶夫(Maciejów)。其他连队将根据铁路运输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陆续抵达。尼科卢西-莱克的连随即投入为科韦利解围的准备工作。

■ 卡尔·尼可卢西-莱克(1917-2008)

在“日耳曼尼亚”团第3营营长弗朗茨·哈克少校(Franz Hack)的引导下,第8连的所有“黑豹”坦克于3月29日上午11时抵达位于旧考斯萨里村附近的出发阵地。根据哈克少校的建议,尼科卢西-莱克决定首先消灭旧考斯萨里以东1000米处的一个苏军反坦克炮阵地,因为其控制着铁路路基两侧地面坚实适合坦克行驶的地带。“日耳曼尼亚”团团长汉斯·多尔中校(Hans Dorr)此时也在场,同意了尼科卢西-莱克的想法。

可是没料到,随后到来的“维京”师装甲团团长约翰内斯·米伦坎普上校(Johannes Mühlenkamp)却不同意这个行动计划,因为他认为与苏军反坦克炮阵地硬碰硬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从而消耗原本就紧张的解围兵力。取而代之的是,他下令尼科卢西-莱克沿着铁路线向切尔卡瑟(Cherkasy,注意这是另一个切尔卡瑟,不是之前切尔卡瑟战役中的那个)进军,然后从那里经莫施切纳(Moschchena)前往科韦利。

中午时分,第8连带着陆军第434掷弹兵团调配的30名掷弹兵出发了,打头的是第1排排长欧根·法斯上士(Eugen Faas)的“黑豹”。第8连“黑豹”坦克群的右侧为得到陆军第190轻型突击炮旅10辆突击炮支援的“日耳曼尼亚”装甲掷弹兵团第3营。左侧则是由赫尔曼-恩斯特·波尔姆上尉(Hermann-Ernst Bolm)指挥的陆军第131步兵师第434掷弹兵团第1营,他们由陆军第190轻型突击炮旅7辆突击炮伴随支援。

■ 1944年3月27日在马西耶夫卸车之后正在加油的“维京”师装甲团第2营第8连的“黑豹”坦克。

■ 第8连的“黑豹”坦克车组正在为坦克补充弹药,每辆“黑豹”可携带79发主炮炮弹和4200发机枪弹。

■ 正在进行战前部署的汉斯·多尔中校(戴骑士十字勋章者),右一为“日耳曼尼亚”团第3营营长弗朗茨·哈克少校。

■ 第8连的几名车长正在查看地图,手拿地图者极可能便是尼可卢西-莱克。

■ 进攻即将发起,陆军第434掷弹兵营的30名掷弹兵奔向第8连的“黑豹”坦克准备登车。

■ 雪原上向科韦利进军的党卫军“日耳曼尼亚”团第3营与陆军第190突击炮旅的突击炮。

才出发没多久,天空就飘起了小雪,并且开始有一些炮弹落在“黑豹”坦克的左右两侧,迫使尼科卢西-莱克下令部队加速前进。几分钟之内,更为猛烈的苏军反坦克炮和重型迫击炮炮火便接踵而至。法斯上士随即报告称在前方和右侧发现了苏军反坦克炮的炮口闪光。尽管雪花飞扬,但第1排的“黑豹”坦克仍辨认出了一个苏军阵地,随即还击,打哑了这些苏军反坦克炮。这个苏军阵地实际为苏军的首道防线。

坦克继续前进,法斯向尼科卢西-莱克报告称,发现苏军士兵正在撤离阵地,撤向附近的一片树林。尼科卢西-莱克随即接过了队伍的先锋位置,带领坦克径直冲向只由几处机枪阵巢防守的苏军阵地,随后迅速将其捣毁。从这里开始,尼科卢西-莱克下令部队向北朝不远处的铁路线进军,并继续前往切尔卡瑟。

一会儿后,“黑豹”们离开松软地形驶上了坚硬地面。第8连的第2和第3排得以散开并排成横队前进。此时雪也越下越大,能见度迅速下降,一些车组开始抱怨称除了炮口其他什么也看不见。接着,伊默尔曼少尉(Immelmann)的先头坦克就一头扎进了一片泥地中,无助地困在了那里。随后,又有4辆“黑豹”重蹈覆辙。尼科卢西-莱克此时也在担心伴随的步兵落在后面太远,于是下令自己右翼被陷住的坦克将炮口转向一片树林,在卡斯佩下士(Kasper)的指挥下进行静态防御,自己则带领其余坦克继续前进。

随后,德军坦克在切尔卡瑟以西大约600米处再次遭到了苏军反坦克炮的攻击,尼科卢西-莱克带领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扑向苏军阵地,但很快就有3辆“黑豹”坦克连续被反坦克炮击中而停了下来。一辆“黑豹”坦克(很可能是法斯上士的坦克)打出了一发幸运的炮弹,命中了苏军的弹药堆积点,引发剧烈的弹药殉爆。与此同时,被尼科卢西-莱克下令前往右侧迂回包抄苏军阵地的第3排,迅速消灭了此处阵地所有的12门反坦克炮。

当剩下的8辆“黑豹”坦克在下午2点30分进入被摧毁的苏军阵地时,天气进一步恶化,以至于尼科卢西-莱克只得下令暂时停止进攻。在一份发给米伦坎普的电报中,他报告称,其剩下的坦克已经来到切尔卡瑟以西600米处的高地,步兵单位正在向他当时的位置靠拢。

8辆“黑豹”坦克在高地上停留了大约45分钟,期间尼科卢西-莱克派出巡逻队查看了高地周围的地形,这才发现切尔卡瑟的三面是被沼泽地包围着,于是确定只有向东北方向进攻才能进入该镇。在此判断下,他带领坦克继续前进,准备通过一次从右翼发起的包抄行动夺取切尔卡瑟。然而只前进了一小段距离,3辆坦克就被困在了泥沼中,好不容易才得以脱困,从而证明从此方向进攻是错误的。

冷静的尼科卢西-莱克于是决定让部队转到左翼,穿过铁路路基。尽管随即遭到苏军的猛烈炮击,最终他们还是再次回到了硬地上。随后,这些“黑豹”坦克以最快的装填速度一边开火一边前进,径直向切尔卡瑟发起冲击。冲击过程中,有8辆“黑豹”被苏军击中而无法动弹,但依旧继续开火支援其他坦克的冲击。战火很快烧入切尔卡瑟西郊,苏军开始向东撤退。法斯上士随后带领“黑豹”坦克进入了切尔卡瑟,而尼科卢西-莱克自己的坦克则仍陷在松软的泥浆中。

不等巩固阵地,尼科卢西-莱克就下令让4辆坦克前往下一个目标——莫施切纳。这期间,波尔姆上尉的掷弹兵也开始在切尔卡瑟镇内清剿残余苏军。

前往莫施切纳“黑豹”坦克尽管摧毁了一些苏军反坦克炮,但又有2辆被困在了泥潭中。6时,米伦坎普指示尼科卢西-莱克留在切尔卡瑟,并建立面向北方的防御,警戒可能来自莫施切纳的敌军,同时警戒可能来自东面科韦利的敌军。此时,原本担负右翼进攻支援任务的“日耳曼尼亚”团的步兵仍未跟上,在夜幕降临后只能通过信号弹与尼科卢西-莱克的部队进行交流。

晚上7时,尼科卢西-莱克报告称他手中只有6辆可以战斗的坦克,但他确信可以很快救出被困在泥潭中的另外4辆坦克。但是他担心无法在第二天再度发起进攻前及时获得燃料和弹药补给。

当晚,尼科卢西-莱克仔细考虑了敌我形势,确定可以继续完成任务,决定第二天沿着铁路路基直接扑向科韦利。尽管风险很大,但他的计划可以节省燃料,并可以一直在坚硬的地形上前进至目的地。另外,他认为苏军已经意识到他的部队可能进攻莫施切纳,并且侦察队也报告称苏军正在那里集结大量增援兵力。同时,他发现被困在途中的坦克尽管深临险境,但仍没有遭到来自南面和东面的敌军攻击。因此,他认为在铁路路基上行动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危险,但这却是他能完成任务的最佳进攻路线。于是,他在晚上10时将自己的意图通报给了米伦坎普。

团部在第二天凌晨1时30分给尼科卢西-莱克发来了一道命令,而他根本没有收到。这道命令要求他撤回到旧考斯萨里村,而第434掷弹兵团的士兵也将重新归队。后来再次收到一份类似电文时,他的坦克已经来到了距离科韦利仅仅2公里的地方。

当天夜里,有3辆受困的坦克被救了出来。3月30日清晨天还没亮,“黑豹”坦克便再次上路,扑向科韦利。这次又是法斯上士的第1排打头阵,在切尔卡瑟-沃林斯基火车站以西400米处时击毁了2辆T-34坦克后,几辆打头阵的“黑豹”坦克抵达了路基。不过,法斯的811号“黑豹”在铁路路基上才走了大约100米,就碾上了1颗地雷,瘫痪的坦克立刻挡住了整个队伍的前进路线。队伍于是只能右转,从铁路线南侧绕过法斯的坦克。但接着,赫伯茨下士(Herberts)的821号“黑豹”也碾到了地雷。尼科卢西-莱克下令法斯上士指挥这2辆失去行走能力的“黑豹”和16名掷弹兵原地据守,其余人马继续前进。

留在原地的法斯带领众人在铁路路基上挖掘散兵坑。不久后一个工兵班被派了上来,为将要继续推进的队伍清理地雷。早上6点,工兵们清理出了一条安全通道,此时天也已经大亮。这时,波尔姆上尉告诉尼科卢西-莱克说接到了一道命令要求他们不要再继续前进。但是,尼科卢西-莱克没有听从,下令剩余坦克继续向科韦利进军。

来到距离科韦利不到2公里的位置时,队伍末尾坦克的车长米勒下士(Muhle)给尼科卢西-莱克发来消息,称后面有一名传令兵带来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就在听取米勒报告的时候,尼科卢西-莱克的坦克正面遭到了苏军的攻击,同时他也听到其中一名排长——卡尔·姚斯上士(Karl Jauss)——的报告,称苏军正在封锁科韦利西北出口。尼科卢西-莱克由此判断科韦利守军就在这些苏军阵地的后面。于是,他下达了全力进攻的命令。

尽管左侧遭到了猛烈攻击,但越来越大的雪为“黑豹”坦克群提供了掩护,迅速冲进了苏军的火炮阵地,用履带将火炮碾成了废铁。不久后,德语呼喊声也透过发动机的噪音传来。7时30分,第8连的坦克已经来到沃尔尼(Volyn)南面的铁路环路。8时10分,尼科卢西-莱克带领7辆“黑豹”向吉勒中将报到。

■ 上到了铁路路基上的第8连“黑豹”坦克,可见坦克发功机盖上方便搭载步兵的两道木梁,这也正是“维京”师的坦克在这一时期的特征之一。

■ 苏军在铁路路基上埋了大量地雷,第8连多辆战车也因触雷退出战斗。图为“黑豹”坦克前方的一辆履带式运输车不慎触雷,一名装甲兵正急忙跑过去试图营救驾驶员。

■ 卧倒隐蔽在“黑豹”坦克旁的掷弹兵,由于预计此番向科韦利的突击行动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伴随的掷弹兵们都尽可能多地携带弹药。注意图中左侧那名士兵背包上的6个额外子弹袋。

■ 铁路路基上的第8连第3排834号“黑豹”,2名伴随的掷弹兵正在挖散兵坑,可能是被留下的16名掷弹兵中的两名,另一些掷弹兵则在834号“黑豹”侧面躲避着寒风。尼可卢西-莱克可能就在照片左侧的第2营营部通讯排II00号“黑豹”指挥坦克内。由于此次行动需要装备远程通讯设备,为此他借用了营部的一辆指挥坦克。

2
法斯据点

留在切尔卡瑟-沃林斯基火车站附近铁路路基上的法斯上士听着战斗的声音向东逐渐远去。无线电员瑞恩蔡克(Rynzec)试图通过电台与连长和团部取得联系,但一直没能成功。寂静在7时突然被打破,“喀秋莎”火箭炮炮弹如雨点般砸落。经验丰富的法斯立即意识到苏军的步兵进攻也马上就要发起。于是,他让赫伯茨的坦克将主炮转向铁路左侧(北面),同时将自己的坦克主炮转向铁路右侧。片刻之后,黑压压的苏军步兵从铁路南面400米处的树林中冲了出来,2辆“黑豹”立即用高爆弹和机枪发起远程阻击。

尽管炮弹和机枪在苏军人群中打出一道道缺口,但更多的苏军士兵冲出树林,很快将缺口填上,继续向前冲锋。距离越来越近,“乌拉”声在战斗的喧嚣声中越来越响,很快法斯和赫伯茨也不得不从指挥塔中站起来,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攻击近在咫尺的敌人。最终,在“黑豹”坦克的机枪和掷弹兵们的交叉火力打击之下,苏军撤回到了树林中。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苏军不断用反坦克枪和机枪火力骚扰停在铁路路基上的“黑豹”坦克,还调来了2门反坦克炮,但由于距离太远,炮弹未能对“黑豹”造成伤害。

不久后,苏军又发起了第二轮步兵冲锋。“黑豹”坦克与掷弹兵们再次密切配合,将苏军的进攻扼杀在了30米开外。

苏军再次撤退之后,法斯也与正和被困在切尔卡瑟西南面的4辆“黑豹”在一起的卡斯佩联络上了,卡斯佩那边说可以与“维京”师炮兵团团长约阿希姆·里希特上校(Joachim Richter)取得联系。于是,法斯要求他转达一份提供炮火支援的请求。几分钟后,第一批德国炮弹便尖啸着飞过法斯上士的头顶,落在了苏军的阵地上。此时炮兵团的一名观察员也来到卡斯佩处,通过无线电告知,目前整个师的炮兵都已经受法斯上士调配。此后,一旦法斯发现苏军集结部队或苏军的据点,这些目标便会遭到猛烈且精确的炮击。

很快,苏军也意识到德军的炮火正是由铁路路基上的“黑豹”坦克指引的,于是再次动用“喀秋莎”火箭炮对其进行猛轰。火箭炮弹幕如此猛烈,坦克内的德国装甲兵们也被震得遍体鳞伤。法斯上士随即镇定地呼叫炮火,炮弹准确地落在苏军火箭炮阵地上,将其弹药堆积点炸成一个巨大的火球。夜幕降临后,法斯上士带着2名手下离开坦克,借助苏军夜间炮击的轰鸣声掩护,悄悄地摸到了树林边缘的苏军前沿阵地前方几米处。在此,他们听到了苏军发号施令声与坦克履带的声响。显然苏军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再次发起进攻。

■ 被击毁的苏军“喀秋莎”火箭炮车。

法斯匆忙返回,立即联系卡斯佩,后者称他的4辆“黑豹”已经脱离了困境,将在凌晨2时出发向法斯靠拢,为他带来急需的弹药和步兵。法斯则警告卡斯佩说铁路沿线都埋伏着苏军,还询问是否有尼科卢西-莱克中尉和连其他单位的消息,卡斯佩回复称他也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随后,法斯上士将剩余的手下召集在一起,将卡斯佩的计划告诉给了大家,让大家做好准备,对付那些从侧翼攻击卡斯佩战斗群的苏军,哪怕耗尽最后一颗子弹。凌晨2时刚过,据点上的士兵们便听到了卡斯佩的坦克赶来的声音,随后便传来了步枪射击声,接着一些苏军反坦克炮和火炮也加入了战斗,战斗的声音越来越大。这时,据点上的2辆“黑豹”坦克也耗尽了最后几发高爆弹。由于泥泞的地形和苏军的顽强抵抗,卡斯佩的4辆“黑豹”直到6时30分才最终抵达。

4辆新来的“黑豹”立即沿着铁路线展开部署,伴随的步兵也开始挖掘散兵坑。但是法斯发现,卡斯佩在过去的4个半小时的战斗中已经消耗了大部分所许诺的弹药补给。正当两人在讨论下一步行动时,苏军的炮弹再次落在了据点上。法斯立即躲进坦克,随后给炮兵团长里希特发去了一条消息,告知其如果没有弹药,他将无法继续守住阵地。这时里希特的位置与法斯的据点约有4到5公里距离,于是他下令让法斯带领2辆坦克尝试向其方向突围,前往补给可以更容易送达的地方。随后,法斯上士登上了卡斯佩带来的其中一辆“黑豹”,与贝克下士(Becker)指挥的另一辆“黑豹”一起沿着铁路线向西运动,期间一直监视着雾气缭绕的树林边缘,搜索苏军的身影。

向西才走了大约1200米,法斯乘坐的“黑豹”突然被2发反坦克炮炮弹击中,燃起了大火,在其他人立即弃车逃生的时候,法斯没有马上跟着动,而是在电台中呼叫贝克向苏军反坦克炮开火,然后才逃出车外。法斯和手下们躲在一条沟里,贝克的坦克所打出的炮弹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飞向苏军的反坦克炮阵地。但几秒钟后,贝克的“黑豹”也被击中燃起了大火,车组所有人立即在苏军的机枪弹雨中弃车。贝克的手下有3人被烧伤,但好在仍能行动。

徒步穿越苏军的火力封锁困难重重,在跑过一小片开阔地时,法斯的无线电员瑞恩蔡克不幸头部中弹,当场毙命。绝望之下,这些幸存者突然看到清晨灰蒙蒙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小队He 111轰炸机的身影。只见这些德国轰炸机飞到了苏军阵地所在的树林上空,然后投下了一枚枚炸弹。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则让法斯等人感到非常恐惧,这些轰炸机认为地面上出现的人都是苏军,于是开始攻击法斯和他的手下们,贝克的炮手因此身负重伤,失去了知觉躺在地上,但混乱中居然没人发现。

法斯决定不再冒险,带领众人原路返回据点。顺利返回之后,才发现贝克的炮手失踪了。于是,法斯带上两人立即前往刚才轰炸机攻击他们的地点寻找。途中尽管遭遇了一支苏军巡逻队,但最终他们还是杀出一条血路,找到了贝克的炮手,又趁着夜色用一张帐篷布将他抬回据点。

位于铁路路基上的这个德军小据点给苏军带来了很大麻烦,它刚好位于德军科韦利防御圈和里希特战斗群的中央地带。法斯等人的顽强据守保证了德军战线的连贯,也保证了被包围在科韦利的德军获得解救的可能性,况且科韦利守军现在已经得到了尼科卢西-莱克中尉的7辆“黑豹”坦克的增援。然而,苏军显然无法继续容忍法斯及其手下继续留在铁路路基上,于是伴随着夜色的加深加强了炮击的力度。

天亮之后,法斯自己那辆履带受损的811号“黑豹”得以修复。随后他决定所有人向西转移200米,前往切尔卡瑟-沃林斯基火车站,那里有防空掩蔽所,坦克和步兵可以得到更好的掩护。动身前,无法修复的赫伯茨的821号“黑豹”被装上炸药自爆,卡斯佩带来的其中一辆“黑豹”也由于中弹受损严重,拆下电台后同样自爆。剩下的811号“黑豹”和卡斯佩带来的4辆“黑豹”中的最后一辆将前往火车站。然而刚开出几米,811号“黑豹”的传动系统又坏了。

夜里,一小股苏军士兵曾试图渗透到法斯的阵地,但被机枪打退。令人鼓舞的是,法斯与哈克少校取得了联系,后者正带领部队从旧考斯萨里村方向赶来增援。最终,一小群掷弹兵在特罗伊克上尉(Treucker)的带领下率先在夜色中来到了法斯的据点。

次日的晨光出现时,大量苏军又从南面和西南面向据点发起了进攻,15分钟后又有大约一个团的苏军步兵从东边的树林中冲了出来。法斯一直按兵不动,直至苏军步兵冲到距离100米时才下达开火命令,将其一举击溃。短暂重组之后,苏军再次从南面发起进攻,但这次依旧被击退。大约中午时分,苏军又用“喀秋莎”向据点实施了一轮炮火覆盖,同时还将一些反坦克炮推近到了150米处。“喀秋莎”的弹幕刚过,2辆“黑豹”坦克就用最后一批高爆弹摧毁了所有抵近的苏军反坦克炮。

这期间,米伦坎普在他的指挥部也密切关注着这个小据点的顽强抵抗。通过协调,他决定在下午4时15分为据点空投一些食物和弹药。然而令法斯沮丧的是,德国运输机在第一轮空投时没有找到据点的精确位置,大量补给箱被空投到了苏军战线上。

■ 米伦坎普费尽周折才争取到的空中补给最终未能将物资投送给被困部队。图为被苏军享用后丢弃的空投箱。

整个白天里,法斯一直在试图与友军重新取得无线电联系,直到下午4时30分才联系到了米伦坎普。听取了法斯的报告后,米伦坎普下令其立即向科韦利方向突围。不过,在与特罗伊克上尉进行了一番讨论后,两人都认为前往科韦利的距离要远于返回西面德军战线的距离,于是法斯决定还是向西突围。下午4时45分,在将所有能用的穿甲弹装进最后一辆坦克,并将伤员聚拢在一起后,法斯告诉手下们,将在夜幕降临后撤离这处据点,并让大家在离开前摧毁所有不能带走的武器和装备。

下午5时,苏军再次向据点发起炮击,而且越来越猛烈。法斯先是让能动的唯一一辆“黑豹”向苏军战线大致方向打了几炮,然后领着手下向西动身。沿着铁路线旁的一条小道行驶了一小段距离后,一道苏军不久前刚设立的路障横在面前,法斯站在指挥塔上大声呼喊,指挥驾驶员将坦克翻过了路障。这时,苏军步兵跳出了散兵坑,开始向暴露在指挥塔上的法斯和跟随在坦克身后的掷弹兵们开火。法斯在用冲锋枪还击的同时,几发反坦克炮炮弹也击中了“黑豹”的侧面装甲,但只留下几处浅浅的凹坑,躺在坦克发动机舱盖上的伤员们也没有受到弹雨的伤害。

这辆“黑豹”一边前进,一边用穿甲弹对付苏军反坦克炮。但是它很快就碾上了一颗地雷,履带受损停了下来。一旦停止不动,“黑豹”就成为了苏军反坦克炮的绝佳靶子,片刻之间它就被多发炮弹命中,燃起了大火。此时,驾驶员已经在座位上阵亡,尽管幸存的法斯和其余车组成员已经竭尽全力将躺在发动机舱盖上的伤员们推下车,但仍有一名伤员被大火烧死。

他们此时已经被卷进了正向西进攻的苏军队伍中。法斯大胆地决定借助夜色的掩护,混在苏军队伍中央秘密靠近德军战线。但最终,只有法斯和赫伯茨活了下来向团长米伦坎普报到,其他人困在了德军阵地前方的一处沼泽地中,被苏军的炮火炸死。

■ 被遗弃在铁路上的3辆“黑豹”坦克,由近及远分别为811号、821号和卡斯佩带来的4辆“黑豹”中的一辆。

■ 科韦利包围圈战役结束后拍摄的法斯上士的811号“黑豹”。

■ 在811号“黑豹”上拍摄的炮塔侧面特写。

■ 一些苏军战俘在德军驱使下打扫战场。照片前景处为811号“黑豹”,远处则是赫伯茨的821号“黑豹”。

■ 811号“黑豹”附近的2具德军装甲掷弹兵的尸体。

■ 1944年3月底,法斯上士的811号“黑豹”坦克彩绘。

■ 经过爆破处理的821号“黑豹”,其身后为法斯上士的811号“黑豹”。

■ 一些德军士兵正在处理内821号“黑豹”旁的一具被烧焦的尸体,这具尸体没有相关信息。

■ 从车尾左侧拍摄的821号“黑豹”,坦克旁的小土包中埋着上图中那具烧焦的尸体。

■ 1944年3月底,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团第8连的821号“黑豹”坦克彩绘。

■ 上两图是卡斯佩带来的那辆最终被遗弃在铁路上的“黑豹”,炮塔上有3个清晰的76.2毫米反坦克炮炮弹穿孔。

■ 此照为战斗过后的切尔卡瑟-沃林斯基火车站的全景。照片中可以看到一辆被遗弃在那里的“黑豹”坦克。法斯等人没有到达火车站,该战斗群最后的4辆坦克中有3辆被遗弃在铁路上,后法斯又带走了最后一辆。因此这辆坦克可能是在尼科卢西-莱克与法斯上士分开前被遗弃在这里的。

■ 被遗弃在切尔卡瑟-沃林斯基火车站的“黑豹”坦克近照,可见这辆“黑豹”在遗弃时炮管被进行了爆破处理。

3
后 记

尼科卢西-莱克带入科韦利包围圈的7辆“黑豹”坦克一直作为守军的中坚坚守在科韦利,直至1944年4月18日解围。尼科卢西-莱克在其间的1944年4月9日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法斯则在1944年12月30日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师不利:“黑豹”坦克的首战
1944年夏季战役前的东线陆军“装甲力量” (1)——总览
"堡垒"作战中的豹式坦克
欧罗巴的神话——第三帝国国防军第503FHH重装坦克营(东线篇)
犀牛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位自行反坦克炮兵的终战流水账
港龙&威龙1/35二战系列模型封绘(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