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轻装步兵,除了步行之外还有什么廉价好用的代步工具?

maijiwen假设有个穷国想搞一支轻步兵,但是因为没钱买太多的汽车,导致步兵的负重很成问题那么步兵除了肩扛手提,还有什么代步工具能负担一下装备吗,自行车和手推独轮车可以吗?


解放军席卷亚洲连汽车都买不起也别想别的了自行车对路况要求可比汽车高


maijiwen山地自行车呢?


解放军席卷亚洲载不动货,而且贵。


hikarihikari骑自行车长途旅行的老外的见过,框架加固,能适应长途旅行和颠簸,并且可以负重几十公斤,齿轮上带类似ERS的东西,价格5000英镑往上然而有这功夫折腾干嘛不直接上越野摩托?


wanghrobin:一样负重能力不在于路面好不好而在于坡度。人力发动机就算是推着上25%盘山路的坡也只能驮百来公斤。


神盾局政委自行车最大的问题是行军队列太长了,小股部队机动还好。大部队都靠自行车占用道路就太严重了。


芬兰大狒狒瑞士曾经有自行车部队


煞破狼你这说的不就是二战除了几大工业国,一票参战国的常态么,这类军队就是靠骡马化来解决部分补给,然后就是极度依赖水运网络和铁路线。


龙王破山剑


ANNAOJIAJIYE低配国产三蹦子,舒适版配皮卡车。一个班配一辆的话,比枪支弹药开销大不了多少。连这点钱都没有,还是斩木为兵吧……


炮灰掷弹兵欧美日淘汰下来的旧皮卡比马都便宜,各路游击队都能装备得起


解放军席卷亚洲皮卡大军连中东都用得起,就别打自行车主意了,真的,时代进步了。


maijiwen用得上和普及是两回事吧?


eumenes马、骡子,这可是用了几千年的交通工具。


frodor有车的话还叫步兵吗


lzgadsl摩托化步兵说咱有轮子,机械化步兵说咱是履带


寂静侧卫摩托车也算摩托化系列


k2sb看你在哪打,在中东二手丰田皮卡或者中国皮卡可比骡马便宜,战马可是非常昂贵的。问题是就算是你用骡马代步后勤也不能靠这玩意啊,还是要汽车。多少马车拉货才赶得上一辆中卡(考虑速度和人力)


liy41中东北非地区也是特殊情况,汽油比纯净水便宜……


lnsyjb抗美援越期间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款载重型26自行车用于胡志明小道等地的运输。

航空材料的山地车当然不便宜,钢铁材质的普通山地车没多贵,甚至都可以不用变速器,强化一下载重能力也没啥太难的,唯一额外需要的是在营连设置修理岗位携带几套修车工具,随队机动。
至少在班这一级要配齐一套气筒钳子扳手螺丝刀补胎工具。大家都会基本保养简易维修。
嗯貌似本猫当年在中学劳动课还学过一学期的修车,补胎上链子平圈换砂碗什么的还能想起来。

烂路,自行车貌似骑不过去的话,只要步兵能过去,起码还能推车过去凑合。至于体力消耗,总体上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负重问题有自行车承担了。
以本人宅男通勤经验来说。大雪天气徒步两小时后,休息半天才能缓过来。次日就可以骑车了,但是只要骑一小时时间。到单位休息半小时就足够了。主要是换一套衣服。平时骑行只需要45分钟。几乎不用休息就可以工作。
如果背负十五公斤物资。徒步半小时就要投降了。
如果是骑自行车,十五公斤只是略累一点,如果重心控制的好,和空载差距不大。典型的就是20斤一袋的大米,夹在后货架上随便绑根绳子就回家了。


foobaz烂泥路推自行车,能累死你。


lnsyjb这种倒霉事遇到过一次就够够的了。原本走路就费劲,推个自行车的确更累。如果还载重,真是不如绕道。但是同一条道路,除了履带式车辆,其他交通方式也都一样过不去。


jianyu24:楼主有没有看过《跨过苏伊士运河》?埃及第一批过河的士兵因为要对抗以色列的装甲和空中打击,需要带很多装备,人力不逮。人家参谋长聪明啊,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我们要解决的更大的难题是:使步兵到达东岸后能够守住桥头阵地,抗击敌方装甲兵的进攻。但是,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的门桥要到H+5至H+7小时才能开始使用,桥梁则要再过两小时才能架好。在H+12小时以前,我们的坦克和其他支援部队不会大批到达对岸。(在H+18小时以前,后勤部队与分队不会与其原属部队会合。)
这实质上很象一次空降作战:伞兵空投到敌后,奉命在向前推进的主力前来解围之余,只能靠能够随身携带的武器、弹药、装备和给养,坚守一、两天的时间。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在敌方发起反击之前,伞兵通常可以指望利用突然性争取到一段喘息时间,而我们的步兵几乎从渡河行动的一开始,就要准备抗击得到空中支援的敌方装甲兵的冲击。
   装备是现成的。我们可以给士兵配备用于击退装甲车辆的反坦克导弹,和用于对付低空飞机的萨姆-7轻便导弹。我们可以给他够用二十四小时的弹药、口粮和水。我们还可以给他配备反坦克地雷,用于加强由若干个散兵坑组成的防御阵地,使之成为支撑点。可是,我们怎能指望他带得动这么多的武器装备呢?
这的确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一名士兵携带的全部武器装备不得超过六十至六十五磅,否则其战斗力就会显著下降。我反复默诵伞兵的一句历史悠久的格言“多一点火力,少一点无用的花架子”,并在面前放上几张空降旅的单兵装备表,坐下来着手进行没完没了的计算重量的工作。
首先考虑生存的需要。为了坚持二十四小时,加上一点备用品,以防因遇到麻烦或者迷路而拖长时间,每个士兵将需要五磅口粮、四磅半水、一顶钢盔、一个野战背囊和简单的被服,总重二十五磅。此外,还可以携带四十磅武器。
这对于标准步兵说来已经足够了。他的步枪、三百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重约三十五磅。但是,携带轻便支援武器的步兵怎么样呢?其武器装备的清单令人望而生畏:反坦克导弹(俄国人给它定的代号是“马洛特卡”式),萨姆-7导弹(代号“斯特雷拉”式),82毫米迫击炮,我们自制的反坦克炮,82毫米和107毫米无坐力炮(B-10和B-11型),火箭筒,中型机枪,12.7毫米高射机枪,喷火器,等等。这些武器都很重。操作手们绝对带不动这些武器和为抗击反冲击所需的最低限量的弹药。
解决办法是由编成突击组的步兵们分摊负担。(这听上去很容易,但是如果要让组内每个成员仍能执行自己的战斗任务,那就不容易了。)即使如此,我也没有获得成功。每个步兵师最后的装备表拟妥后,单兵负荷仍为六十至七十五磅不等,有的甚至负荷更重。
此法不能令人满意。不过,当我盘算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改进措施倒可以做到。例如,我们的制式野战背囊对于首批突击部队中的二千名军官和三万名士兵说来不适用。这种背囊太重,并且还有其他缺陷。而水壶却又太小。我向武装部队军需部长纳瓦德·赛义德将军提出了我们的需要。到一九七一年十二月,赛义德将军己经设法向我提交了五万个容量各为四点五品脱的水壶。改革背囊的工作则较难。不同的士兵担负着各种不同的任务,此外还需要通过减轻重量使突击组行动方便,这意味着会有几十套不同的单兵装具。理想的野战背囊要能适应每套装具,这是后勤上的一大难题。我们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了许多次野外试验。最后,我在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二日批准了五种步兵野战背囊,削减了装具数量,只剩下必不可少的装具。当年十月以前,干劲十足的赛义德将军交付了五万个背囊,足敷三万二千名突击步兵之需,而且还留有百分之五十的机动数。
我们一切都因陋就简。例如,到一九七二年七月,我们的突击步兵不仅装备有供夜战使用的红外瞄准镜和星光瞄准镜,而且装备有电焊工的护目镜。在消耗战中,敌人在坦克和卡车上安装氙气探照灯,使我们在敌后活动的袭击队头晕目眩而无法活动。电焊工的护目镜可以使探照灯归于无效。第一波步兵还配备了简单的绳梯(共一千四百四十付),以便从沙垒上悬挂下来,供下一波步兵攀登而上。
重量仍是一个问题。为减轻负荷,我们去掉了一些重要的装备。轻便支援武器将只带极少的弹药——我估计只够激战一小时之用。突击部队将不配备地雷、探雷器和炸药,测距仪和无线电(为西岸掩护炮火观察弹着点和指示目标),以及在昼间和夜间指引支援部队与突击部队会合的路标。我们要另想办法:
敌人给了我办法。一九七○年一月,我到红海军区就任司令官时,已经研究过敌人以往在该地区遂行的所有作战行动。其中一次行动是在我抵达该地区的几个月之前炮击萨法贾港。这次行动使我大惑不解。于是,我就去检查依然历历在目的弹坑。这些弹坑只能是120毫米迫击炮射击后造成的。因此,这是机载迫击炮分队实施的一次袭击。我们知道120毫米迫击炮的射程,再设想一下假如我是敌人的指挥官,我会选择何处作为直升机着陆场,因而不难在地图上标出两个最可能的地点。我们驱车前往寻找着陆场,没走多远就发现了迫击炮射击阵地的蛛丝马迹。在遗弃的物品中,有一辆粗制的四轮小车。
我当过特种部队司令官,因此对这辆小车很感兴趣。它结构简单,精巧合用。我把它放到汽车上带回司令部,召来技术主任,要他制作六辆这样的小车。他看了一下小车,声称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只是车轮有问题,因为武装部队中没有这么小的车轮。他想起了维斯帕车轮——维斯帕是我国年轻人十分喜爱的小型摩托车。我给了他假期,让他到坎图——开罗出售旧车零件的市场——去搜罗一番。造好第一辆样车后,我们进行了试验,以便确定其最佳负荷与尺寸。然后,我们又制造了五辆。我们发现,使用这种小车,在两、三英里的崎岖路程上,两个人最多可拖拽三百七十五磅的物资器材。
现在,作为正为装备突击部队而操心的武装部队参谋长,我想起了这些小车。据我的日记记载,一九七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我召见了总司令部车辆部部长加麦尔·西德基将军,给他看了一辆我们的红海小车,然后说道:“我要一千辆这样的小车。”几天后,西德基又来了。车轮仍是一个问题。即使将坎图市场上的车轮搜购一空,装配起来的车辆也超不过一百辆。我们必须自制车轮,或者从意大利进口,这就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我表示同意。
到一九七二年一月,我有了一千辆小车。一九七二年十月,又有了一千辆。到一九七三年四月,一共拥有了三千辆。一九七三年十月,我们的步兵冲击运河对岸的敌军防线时,身后拖着二千五百四十辆小车,一共载有三百三十六吨作战物资。若按每人除自身必需品外还能负重四十磅计算,那就要用二万二千四百名非武装人员——民夫——去搬运突击部队拖带的物资。


petrus发个三轮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家车子的更迭史
苏军战斗序列
图说二战日军单兵装备,一般步枪手负重超23公斤
二战德国装甲系列8:步兵部队的神器 可进可退 产量还高的三秃子
骑兵如云,火炮如林,步兵如山!明军横扫漠北靠的就是拳头
能跑600公里的代步小车一万多还送到家大家觉得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