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成公绥《啸赋》
逸群公子,体奇好异。傲世忘荣,绝弃人事。睎高慕古,长想远思。将登箕山以抗节,浮沧海以游志。于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愍流俗之未悟,独超然而先觉。狭世路之厄僻,仰天衢而高蹈。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于时曜灵俄景,流光蒙汜。逍遥携手,踟跦步趾。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响抑扬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协黄宫于清角,杂商羽于流徵。飘游云于泰清,集长风乎万里。曲既终而响绝,遗余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大而不洿,细而不沈。清激切于竽笙,优润和于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灵,精微足以穷幽测深。收激楚之哀荒,节北里之奢淫。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和乐怡怿,悲伤摧藏。时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慨慷。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喟仰拚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复放。或冉弱而柔挠,或澎濞而奔壮。横郁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逸气奋涌,缤纷交错。列列飙扬,啾啾响作。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又似鸿雁之将鶵,群鸣号乎沙漠。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怫郁冲流,参谭云属。若离若合,将绝复续。飞廉鼓于幽隧,猛虎应于中谷。南箕动于穹苍,清飙振乎乔木。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

  若乃游崇岗,陵景山。临岩侧,望流川。坐盘石,漱清泉。藉皋兰之猗靡,荫修竹之蝉蜎。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绵。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众声繁奏,若笳若箫。磞硠震隐,訇磕磱嘈。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音均不恒,曲无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信自然之极丽,羌殊尤而绝世。越韶夏与咸池,何徒取异乎郑卫。

  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虞公辍声而止歌,甯子检手而叹息。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百兽率舞而拚足,凤皇来仪而拊翼。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亦音声之至极。

  附:

  文字洒脱自然,“啸”是自然天成的生命乐章,更是质朴纯实的天然韵味……

  啸似乎是魏晋名士的专利。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个啸法,但可以想象那一定是很潇洒自足的生命状态,而那啸音也一定是很优美动听的划然而出的生命音符。

  西晋成公绥还专门写了一篇《啸赋》,把人为什么要啸,啸的意境,啸的表现力等等洋洋洒洒地尽情铺排。古人认为,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人声,越是天然浑成的声音越美好。金石丝竹之器因有人工雕琢的成分,往往丧失了自然的本质。啸为人声,清新自然,所以《啸赋》中说:“曲既终而响绝,余遗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

  可见,啸在古人眼里是那么质朴自然,更能张显个性,宣泄自我,更有生命的质感。

  对于如何个“啸”法,古人也曾描述。啸类应似于今天的吹口哨。《说文》:“啸,吹声也。从口,肃声。”许慎认为啸是吹气之声。郑康成则认为“啸,蹙口而出声也。”“蹙口”,即双唇向前努起,作圆形,气流从舌尖吹出。东晋王嘉在《拾遗记》(卷五)中描述:“人舌尖处倒向喉内,亦曰两舌重沓,以爪徐刮之,则啸声清远。”是借助手指的作用,与一定的嘴形、舌位,共同完成的杰作。

  我倒认为许慎及郑康成的解说,似乎更切合“吟啸”(指且吟且啸,即在发啸之时,间以吟诗,以增加声韵的清雅和意境的优美,这种啸又称为“啸咏”)与“啸歌”(即以啸声模拟歌的曲调,又称作“歌啸”),而东晋王嘉的描述更像“长啸”(指蹙口长声发啸,在于宣泄激荡的情思)。因为阮籍的能让数百步远的人都能听到,而孙登的啸则能让山林传响,按两位东汉大儒的啸法很难做到的,非得借助手指的作用才能有划然而出的穿透力度。

  啸,的确是魏晋风流的一种很难解读的行为符号,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

  大凡生逢乱世的高人们,都会找寻一套与世俗沟通的特殊行为方式。如庄子“鼓盆而歌”的“歌”,表达对生命的超然态度。他远远避在社会人群的外围,冷眼旁观,唱自己的“歌”,心理里窃笑那些熙来攘往的蝇营狗苟的无知人群。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曼倩则以俳优方式避世金马门,当然我们有时不免怀疑与天子相处,是否能有完整版的人格。东汉徐孺子遁迹荒野,不言国事;吊友坟前,痛哭而返。“不言”与“哭”也是一种对无可救药的东汉王朝的无奈躲避。

  魏晋时代的清醒的名士们,由于出身名门,走向山林不够现实,卷入政治风争更不情愿,只能处于形神游离的生命状态。他们自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啸”。

  啸,不是语言,但同样起到语言的效果,更多的则是超越了语言的内涵。语言是一个个音节组成的语句,有明晰的内涵,是一个个有词汇意义的语言片段构成的。而啸声是连贯的,尤其是长啸,只是一个单纯的乐音划然而出的有一定长度的悦耳音符。宛如夜幕上流星划出的一道美丽的弧线,给人美的质感,给人美妙的联想。

  啸,不仅比片段语言有美感,更有难以参透的丰富的解读。你可以尝试种种的解读,但很难尽意,或者全不相干。因为啸本身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毫无内涵。你也可以当作一个美妙的音符去品咋质感,不必去做劳精费神的推想,企图像语言那样寻找蛛丝马迹。
西晉·成公綏《嘯賦》

《嘯賦》【鄭玄毛詩箋曰:嘯,蹙口而出聲也。籀文為歗,在欠部。毛詩曰:其嘯也歌。】

  成公子【安臧榮緒晉書曰:成公綏,字子安,東郡人也。少有俊才,辭賦壯麗。徵為博士,曆中書郎。】

  逸群公子,體奇好異。傲世忘榮,絕棄人事。【文子曰:傲世賤物,不汙於俗。漢書曰:張良原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睎高慕古,長想遠思。【謝承後漢書曰:陳謙睎高視遠,清舉矯俗。馮衍顯志賦曰:獨耿介而慕古。舞賦曰:遠思長想。】將登箕山以抗節,浮滄海以遊志。【箕山,已見上文。論語,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歟。】於是延友生,集同好。【尚書序曰:與我同好。】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周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管子曰: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應德璉馳射賦曰:窮百氏之玄奧。】湣流俗之未悟,獨超然而先覺。【禮記曰:不從流俗。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孟子,伊尹曰:天生斯民,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狹世路之厄僻,仰天衢而高蹈。【史記曰:不從流俗,王之厄僻。羽獵賦曰:狹三王之厄僻。孔融薦禰衡表曰:龍躍天衢。左氏傳,齊人歌曰:魯人之皋,使我高蹈。】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琴賦曰:棄事遺身。遺身謂其身事。楚辭曰:臨深水而長嘯。】

  于時曜靈俄景,流光濛汜。【廣雅曰:耀靈,日也。俄,邪也。歸田賦曰:於時曜靈俄景。楚辭曰:出自湯穀,次於濛汜。淮南子,濛汜,日所入處。】逍遙攜手,踟跦步趾。【廣雅曰:蹢躅,跢跦也。跢跦與踟躕古字通。左氏傳,蒍啟強謂魯侯曰:今君若步玉趾。】發妙聲於丹唇,激哀音於皓齒。【神女賦曰:朱唇的其若丹。楚辭曰:美人皓齒嫮以姱。】響抑揚而潛轉,氣沖鬱而熛起。【言聲在喉中而轉,故曰潛也。熛起,言疾。字林曰:熛,飛火也。】協黃宮於清角,雜商羽於流徵。【黃宮,謂黃鍾宮聲。清角,已見上文。宋玉笛賦曰:吟清商,追流徵。】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言所感幽深,有同龍虎。聖主得賢臣頌曰:虎嘯而風洌,龍興而致雲。泰清,天也。鶡冠子曰:上及泰清,下及泰寧。】曲既終而響絕,遺餘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絲竹之所擬。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禦氣。【周易曰:近取諸身。】動唇有曲,發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大而不洿,細而不沈。【洿,漫也。琴道曰:大聲不震譁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清激切於竽笙,優潤和於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老子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禮記曰:夫禮樂通乎鬼神,窮高遠而測深厚。精微,已見上文。】收激楚之哀荒,節北裏之奢淫。【楚辭曰:宮庭震驚發激楚。王逸曰:激楚,清聲也。史記曰:紂使師涓作淫聲,北裏之舞,靡靡之樂。】濟洪災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陰。【言有洪水之災,濟之以炎旱;有亢陽之災,反之於重陰。說苑曰:湯時大旱七年,煎沙爛石。靈寶經曰:禪黎世界,墜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歲,王恠之,乃棄女於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無糧,常日咽氣,引月服精,自然充飽。忽與神人會於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題赤石之上。語姓音:汝雖不能言,可憶此文也。遣朱宮靈童,下教姓音治災之術,授其采書八字之音,於是能言。於山出,還在國中。國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過半。穿地取水,百丈無泉。王悕懼,女顯其真,為王仰嘯,天降洪水至十丈。於是化形隱景而去。】唱引萬變,曲用無方。【鄭玄論語注曰:方,常也。】和樂怡懌,悲傷摧藏。【摧藏,自抑挫之貌。言悲傷能挫於人。琴操,王昭君歌曰:離宮絕曠,身體摧藏。】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矯,舉也。】徐婉約而優遊,紛繁騖而激揚。情既思而能反,心雖哀而不傷。【毛詩序曰:關雎哀而不傷。】總八音之至和,固極樂而無荒。【毛詩曰:好樂無荒。】

  若乃登高台以臨遠,披文軒而騁望。【新語曰:高臺百仞,文軒彫窗。楚辭曰:白蘋兮騁望。】喟仰抃而抗首,嘈長引而憀亮。【憀亮,已見上文。】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複放。【孔安國尚書傳曰:肆,緩也。】或冉弱而柔撓,或澎濞而奔壯。【說文曰:冉弱,長貌。上林賦曰:柔撓嫚嫚。】橫鬱鳴而滔涸,冽飄眇而清昶。【滔涸,如水之滔漫或竭涸也。飄眇,聲清長貌。眇,他鳥切。爾雅曰:涸,竭也。字林曰:冽,寒貌。】逸氣奮湧,繽紛交錯。列列梠揚,啾啾響作。奏胡馬之長思,向寒風乎北朔。【古詩曰:胡馬思北風。】又似鴻雁之將雛,群鳴號乎沙漠。【似雁之音,已見琴賦。字林曰:鳴,聲也。大曰鴻,小曰雁。武帝元朔六年,衛青將六將軍絕幕。應劭曰:幕,匈奴之南界。傅瓚,沙土曰幕。今案:決幕漫也。西域傳曰:難睨國以銀為錢,文為騎馬,幕為人面。如淳曰:幕,音漫。韋昭曰:幕,錢背也。然則漫、幕同義。古詩曰:此匈奴中沙漫地也,崔浩謂之河底。故李陵歌曰:徑萬里兮度沙漠,是也。猶今人呼帳幔亦曰幕。可依字讀義無爽。今書或作漠,音訓同。說文曰:漠,北方流沙。】故能因形創聲,隨事造曲。應物無窮,機發響速。怫郁沖流,參譚雲屬。【怫,扶勿切。淮南子曰:通古之風氣,以貫譚萬物之理。譚,猶著也。參譚,不絕。又曰:龍舉而景雲屬。】若離若合,將絕複續。飛廉鼓於幽隧,猛虎應於中穀。【楚辭曰:後飛廉使奔屬。王逸曰:飛廉,風伯也。毛詩曰:大風有隧。春秋元命苞曰:猛虎嘯,穀風起,類相動也。】南箕動於穹蒼,清梠振乎喬木。【毛詩曰:維南有箕。春秋緯曰:月失其行,離於箕者,風。爾雅曰:穹蒼,蒼天也。毛詩曰:南有喬木。】散滯積而播揚,蕩埃藹之溷濁。【國語,泠州鳩曰:太蔟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姑洗所以脩絜百物,考神納賓。鄭玄儀禮注曰:播,散也。風賦曰:駭溷濁,揚腐餘。說文曰:溷,亂也。】變陰陽之至和,移淫風之穢俗。【禮記曰:夫禮樂行乎陰陽。又曰:移風易俗。鄭玄曰:樂用之則正人,和陰陽。】

  若乃遊崇崗,陵景山。臨岩側,望流川。坐磐石,漱清泉。【景山,大山也。聲類曰:盤,大石也。說文曰:漱,蕩口也。】藉皋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楚辭曰:皋蘭被徑斯路漸。猗靡,隨風之貌。楚辭曰:便娟之脩竹。枚乘兔園賦曰:脩竹檀欒。】乃吟詠而發散,聲駱驛而響連。【駱驛,不絕貌。】舒蓄思之悱憤,奮久結之纏綿。【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字書曰:悱,心誦也,芳匪切。纏綿,已見上注。】心滌蕩而無累,志離俗而飄然。【莊子曰:聖人無天災,無物累。淮南子曰:單豹背世離俗。】

  若夫假像金革,擬則陶匏。【孔安國尚書傳曰:象,法也。禮記曰:器用陶匏,尚禮然也。】眾聲繁奏,若笳若簫。磞硠震隱,訇潏聊嘈。【字林曰:潏,大聲也。磞,芳宏切。硠,音郎。聊,音勞。嘈,音曹。】發徵則隆冬熙蒸,騁羽則嚴霜夏凋。動商則秋霖春降,奏角則穀風鳴條。【列子曰:鄭師文學琴於師襄。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請嘗試之。於是當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總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鍾,溫風徐回,草木發榮;當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鍾,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賓,陽光熾烈,堅冰立散。師襄曰: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無以加之。張湛曰:商,金音,屬秋。南呂,八月律。角,木音,屬春。夾鍾,二月律。羽,水音,屬冬。黃鍾,十一月律。徵,火音,屬夏。蕤賓,五月律。鄭玄禮記注曰:喜,蒸也。聲類曰:喜,熙字。】音均不恒,曲無定制。【均,古韻字也。鶡冠子曰:五聲不同均,然其可喜一也。晉灼子虛賦注曰:文章假借,可以協韻。均與韻同。】行而不流,止而不滯。【已見上文。】隨口吻而發揚,假芳氣而遠逝。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激嚁,清疾貌。嚁,音翟。】信自然之極麗,羌殊尤而絕世。【杜預左氏傳注曰:尤,異也。】越韶夏與咸池,何徒取異乎鄭衛。【樂動聲儀曰:黃帝樂曰咸池。韶、夏、鄭、衛,已見上文。】

  于時綿駒結舌而喪精,王豹杜口而失色。【孟子曰:王豹處淇而善謳,綿駒處唐而齊右善歌。言二人以歌謳化齊、衛之國。鄧析子曰:左右結舌。西京賦曰:喪精亡魄。漢書,鄧公曰:內杜忠臣之口。莊子曰:見夫子之失色。】虞公輟聲而止歌,甯子檢手而歎息。【晏子春秋:虞公善歌,以新聲惑景公。晏子退朝而拘之。漢興,又有虞公,即劉向別錄曰:有人歌賦楚,漢興以來,善雅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遠動梁塵。其世學者莫能及。淮南子曰:甯戚欲幹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達。於是為商於齊,宿于郭門之外。桓公郊迎,閉門辟住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戚飯牛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曲。甯戚,衛人。商金聲清,故以為曲。歌曰:出東門兮厲石班,上有松柏兮青且蘭。■布衣兮縕縷,時不遇兮堯、舜。牛兮努力食細草。大臣在爾側,吾當與爾適楚國。應劭曰:齊桓夜迎客,甯戚疾擊其角,商歌曰:南山珪瓘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瞑瞑何時旦。七略曰:漢興,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動梁上塵。呂氏春秋曰:甯戚至齊,暮宿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至關門。甯戚飯牛,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桓公聞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史記,春申君曰:秦、楚臨韓,韓必斂手。】鍾期棄琴而改聽,孔父忘味而不食。【論語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安國曰:不圖於韶樂之至於斯。周生烈曰:孔子在齊,聞韶樂之盛,故忽忘肉味。王肅曰:不圖作韶樂之至於此。此,齊也。】百獸率舞而抃足,鳳皇來儀而拊翼。【尚書,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孔安國曰:雄曰鳳,雌曰皇,靈鳥也。儀,有容儀也。備樂九奏而致鳳皇也。】乃知長嘯之奇妙,蓋亦音聲之至極。【晉書,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容貌朅傑,志氣宏放,尤好莊、老,嗜酒能嘯。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棲神道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於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岩穀,乃登之嘯也。】


  作者簡註:

  成公綏,公元二三一年——公元二七三年,西晉文學家。字子安。東郡白馬(今河南滑縣)人。他博涉經傳,閑默自守,不求聞達。張華很看重他,“每見其文,歎伏以為絕倫”(《晉書·成公綏傳》),舉薦為太常博士。他擅長辭賦。梁代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將他與陸機並列,以為其賦“□績於流制”。今存賦二十餘篇,多系殘篇。他雅好音律,曾作《嘯賦》、《琴賦》、《琵琶賦》等。其中《嘯賦》以細緻生動的筆法描繪了“聲不假器,用不借物”的長嘯,認為嘯具有悠揚婉轉的音韻之美和“因形創聲,隨事造曲,應物無窮”的自然神趣,此賦文辭清雋,被蕭統《文選》收錄。此外存詩數首。《隋書·經籍志》錄有《晉著作郎成公綏集》十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成公子安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啸赋

  原文
  逸群公子,体奇好异。傲世忘荣,绝弃人事。睎高慕古,长想远思。将登箕山以抗节,浮沧海以游志。于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愍流俗之未悟,独超然而先觉。狭世路之厄僻,仰天衢而高蹈。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于时曜灵俄景,流光蒙汜。逍遥携手,踟跦步趾。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响抑扬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协黄宫于清角,杂商羽于流徵。飘游云于泰清,集长风乎万里。曲既终而响绝,遗余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大而不洿,细而不沈。清激切于竽笙,优润和于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灵,精微足以穷幽测深。收激楚之哀荒,节北里之奢淫。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和乐怡怿,悲伤摧藏。时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慨慷。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喟仰拚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复放。或冉弱而柔挠,或澎濞而奔壮。横郁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逸气奋涌,缤纷交错。列列飙扬,啾啾响作。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又似鸿雁之将鶵,群鸣号乎沙漠。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怫郁冲流,参谭云属。若离若合,将绝复续。飞廉鼓于幽隧,猛虎应于中谷。南箕动于穹苍,清飙振乎乔木。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
  若乃游崇岗,陵景山。临岩侧,望流川。坐盘石,漱清泉。藉皋兰之猗靡,荫修竹之蝉蜎。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绵。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众声繁奏,若笳若箫。磞硠震隐,訇磕磱嘈。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音均不恒,曲无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信自然之极丽,羌殊尤而绝世。越韶夏与咸池,何徒取异乎郑卫。
  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虞公辍声而止歌,甯子检手而叹息。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百兽率舞而拚足,凤皇来仪而拊翼。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亦音声之至极。
  鉴赏:
  文字洒脱自然,“啸”是自然天成的生命乐章,更是质朴纯实的天然韵味……
  啸似乎是魏晋名士的专利。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个啸法,但可以想象那一定是很潇洒自足的生命状态,而那啸音也一定是很优美动听的划然而出的生命音符。
  西晋成公绥还专门写了一篇《啸赋》,把人为什么要啸,啸的意境,啸的表现力等等洋洋洒洒地尽情铺排。古人认为,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人声,越是天然浑成的声音越美好。金石丝竹之器因有人工雕琢的成分,往往丧失了自然的本质。啸为人声,清新自然,所以《啸赋》中说:“曲既终而响绝,余遗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
  可见,啸在古人眼里是那么质朴自然,更能张显个性,宣泄自我,更有生命的质感。
  对于如何个“啸”法,古人也曾描述。啸类应似于今天的吹口哨。《说文》:“啸,吹声也。从口,肃声。”许慎认为啸是吹气之声。郑康成则认为“啸,蹙口而出声也。”“蹙口”,即双唇向前努起,作圆形,气流从舌尖吹出。东晋王嘉在《拾遗记》(卷五)中描述:“人舌尖处倒向喉内,亦曰两舌重沓,以爪徐刮之,则啸声清远。”是借助手指的作用,与一定的嘴形、舌位,共同完成的杰作。
  我倒认为许慎及郑康成的解说,似乎更切合“吟啸”(指且吟且啸,即在发啸之时,间以吟诗,以增加声韵的清雅和意境的优美,这种啸又称为“啸咏”)与“啸歌”(即以啸声模拟歌的曲调,又称作“歌啸”),而东晋王嘉的描述更像“长啸”(指蹙口长声发啸,在于宣泄激荡的情思)。因为阮籍的能让数百步远的人都能听到,而孙登的啸则能让山林传响,按两位东汉大儒的啸法很难做到的,非得借助手指的作用才能有划然而出的穿透力度。
  啸,的确是魏晋风流的一种很难解读的行为符号,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
  大凡生逢乱世的高人们,都会找寻一套与世俗沟通的特殊行为方式。如庄子“鼓盆而歌”的“歌”,表达对生命的超然态度。他远远避在社会人群的外围,冷眼旁观,唱自己的“歌”,心理里窃笑那些熙来攘往的蝇营狗苟的无知人群。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曼倩则以俳优方式避世金马门,当然我们有时不免怀疑与天子相处,是否能有完整版的人格。东汉徐孺子遁迹荒野,不言国事;吊友坟前,痛哭而返。“不言”与“哭”也是一种对无可救药的东汉王朝的无奈躲避。
  魏晋时代的清醒的名士们,由于出身名门,走向山林不够现实,卷入政治风争更不情愿,只能处于形神游离的生命状态。他们自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啸”。
  啸,不是语言,但同样起到语言的效果,更多的则是超越了语言的内涵。语言是一个个音节组成的语句,有明晰的内涵,是一个个有词汇意义的语言片段构成的。而啸声是连贯的,尤其是长啸,只是一个单纯的乐音划然而出的有一定长度的悦耳音符。宛如夜幕上流星划出的一道美丽的弧线,给人美的质感,给人美妙的联想。
  啸,不仅比片段语言有美感,更有难以参透的丰富的解读。你可以尝试种种的解读,但很难尽意,或者全不相干。因为啸本身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毫无内涵。你也可以当作一个美妙的音符去品咋质感,不必去做劳精费神的推想,企图像语言那样寻找蛛丝马迹。
  作者:成公绥
  创作年代:三国两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代成公绥《啸赋》探析
西晋.成公绥《啸赋》注释、自译文赏析
岳飞的“仰天长啸”是朝天吹口哨?那画面感真是不要不要的
魏晋名士为何大都爱好“吹哨”
【大图音画9】 夜半啸声
魏晋名士的必备技能是什么?不会是“吹口哨”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