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2016年01月05日 来源: 字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顾之川

摘自:《新浪博客----丁海榕的博客》

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套必修课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梳理探究板块,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名著导读相并列。梳理探究的设计并非空穴来风,分别有初中和高中两条线索的承续关系:一是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中的综合性学习一脉相承,二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

一、编写意图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做出规定。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综合性学习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以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形式呈现,而且要求更加具体、也更加明确。比如,积累.整合要求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思考.领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发现?创新要求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必修课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正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而设计的。

梳理探究在教科书中是以语文专题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全套教科书共设计了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如下表所示)。

这些专题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围绕学科特点,突出语文性。

梳理探究,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作为高中语文课程中一项重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否则,就将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相游离。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主要侧重于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方面,也有语文学习方法的,其中又以语言方面的专题占多数。目的是让学生对他们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在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便于在积累基础上归纳整合,加深理解。如必修1“优美的汉字,必修2“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必修4“逻辑和语文学习,必修5文言词语和句式等,就是要在学生以往语文学习中出现过的汉字、成语、修辞、逻辑、文言词语和句式等语文知识进行梳理探究、积累运用。

2.符合学生实际,增加趣味性。

高中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语言、文学知识面日渐扩大,语文运用能力日渐增强,梳理探究专题的设计,既不同于初中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也有别于选修阶段的专题研究。要让他们愿意梳理,乐于探究。比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日益普及,新词新语大量涌现,中学校园是这些新词新语流行的重要场所,高中生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词新语特别敏感,教科书设计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专题。其他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走近文学大师文学作品的多元化解读等专题,无不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3.联系社会现实,注重实用性。

语文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梳理探究的设计,联系社会现实生活,注重实际运用。如,汉字、成语、修辞、逻辑、交际语言、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到的,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高考中的考查项目,应用性强,有实际意义。如整理汉字中形声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并尝试写对联,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编辑成册,搜集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和用错的例子,搜集和分析课文中学过的修辞的例子,搜集并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禁忌语和婉言等,无不表现了实际应用的特点。这就克服了以前有些教材空讲语文知识忽视实际运用的缺点,把这些语文知识落到了实处。

4.突出过程与方法,增强探究性。

这些专题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研究课题,设计的若干个实践环节,只是指示梳理和探究的路径,并不要求一定要得出某一个结论。即告诉学生梳理一种知识或探究一个课题,可以从教材所设计的几方面着手,但教材并不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自探究,享受探究的快乐。在指示路径的过程中,教材力图提示一些方法。比如,梳理: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梳理,怎样梳理。以成语为例,帮助学生梳理成语的来源,教给成语结构的分类方法,告诉学生使用成语要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辨析成语要从哪几方面着手,等等。再如探究:指出从哪些方面展开探究,如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课题,教科书告诉学生可以从走近新词新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及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个角度展开探究,可以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五个方面探究新词新语的来源,特别提醒学生要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搜集和分析例子。这就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方法去探究其他问题。比如,必修5有趣的语言翻译,就是希望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少理论意义,重在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

高中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知识面逐渐扩大,语文学习的能力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分析思辨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对某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这套教科书试图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专题,并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流行文化、汉语成语、文化寻根、影视文化、文化常识、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等。即便像汉字、对联、成语、翻译这些纯语言的内容,也注意突出其文化内涵。因为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注意充分挖掘其语文教育资源。如优美的汉字中的汉字文化,探究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年号、谥号,汉字与姓氏、名、字,汉字与避讳,汉字与书法篆刻等的关系。又如成语,,一是让学生从先秦诸子典籍中搜集成语,理解其含义,并编辑成册;二是专门设计成语与文化,强调汉语成语是文化的积淀,成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突出了成语的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特点。这样,学生积累与梳理成语,就不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停留在表层的、个别的理解,而能够从整体上进行观照,以期有更多的收获。

二、教学建议

梳理探究的内容设计,贯彻了新课程三个方面的沟通,即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沟通,如果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资源,有利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践表明,梳理探究决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庸点缀,更不能把梳理探究上成科学课、班会课,等等。这里提几点建议:

1.立足教材,把握要点。

梳理探究的教学,要立足教材,把握要点。比如,教学必修1《奇妙的对联》,就应该注意突出以下内容:一要让学生梳理有关对联知识,特别是平仄、对仗的语言知识,加深认识,便于积累运用;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对联是汉语言文字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三要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对联,尤其是一些名联;四要让学生尝试写作对联(即对对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中生对对联并不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从各种不同的途径对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教学时,可从学生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先说说对对联的认识,讲讲关于对联的故事,举些名联的例子,体会对联的格式等,不宜将对联讲解得枯燥乏味,令人生厌。通过这次梳理探究活动,要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对联的认识,较全面地把握对联。

2.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梳理探究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而设计的。设计时,编者力求做到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增加趣味性。教学中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梳理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是应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的。一般说来,梳理探究的学习不宜靠课堂上教师讲授,而主要靠学生在课外进行,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这就需要教师统筹规划,提前布置,让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认真准备,然后进行成果汇报,给学生展示梳理探究成果,便于交流研究的心得与活动体会。至于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交流,可以是笔头作文,也可以是板报期刊,也可以是班组论坛、网上交流,等等。比如,广东深圳南头中学茹清平老师,在教学《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就是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成58人的梳理探究小组,确定各自梳理探究的课题与方向,分为有关网络的”“有关校园生活的”“有关家庭生活的”“2008年相关的等几个小组,要求列出所选角度最具特色的510个新词新语,归纳总结其特点,探讨这些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全心投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尊重实际,灵活选择。

梳理探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师生选用。如果要求学生完成每个必修模块的三个梳理探究活动,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尊重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取舍,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比如,必修2“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科书共设计了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三个子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完成其中一二个子课题的梳理探究即可。每个子课题又各有23个题目,也不一定要求学生全做。教学中,选择哪一个专题,班上可以按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在一个专题内部也可以再进行分工,既可以是一个同学承担其中一项活动内容,也可以分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

4.注重基础,加强训练。

梳理探究的专题活动中涉及不少语文知识,这些语文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但需要掌握,因为这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转化为语文能力的前提。比如,文言词语与文言句式,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就开始就接触了,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在积累几年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全面回顾和系统梳理,有助于把过去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如古代文化常识,这些也是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接触,但此前这些文化常识都是散见语文教科书,散漫无序,必修5古代文化常识,就是要用专题活动的形式加以归拢,进一步打牢学生古代文化的基础,提高其文化底蕴。这些内容,以活动的方式呈现,而不以知识短文的形式出现,就是要要让学生在语文的综合性探究实践中加深理解,启迪思维。每项专题研究,都要注意对学生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指导他们积累语文知识,探究中外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

5.因地制宜,补充教材。

与教科书中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板块一样,梳理探究活动的设计,也是从一般高中语文学习的意义上考虑的,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地方和所有学校的实际。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也应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当地的语文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当地学生喜爱的梳理探究活动,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再是圣旨,而只是教学的线索,教学的凭借。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宁夏固原二中张俊奎老师就结合新课程的实验,设计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把秦腔这一大西北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引入中学语文课堂,在学生欣赏秦腔之后,进行拓展阅读古典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表演、讨论、赏析《高山流水》作文等,既弘扬传承了这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又活跃了语文教学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近年来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实践表明,梳理探究突破了过去语文教学阅读”+“写作的传统模式,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于全面培养其语文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学术前沿】金星丨基于缄默知识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以统编高中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高中语文必修高频成语300个第一组!不学...
我有方法,我文采飞扬——浅谈如何激活高中生作文语言
引领学生做好作文前的“积累”
五下 回顾·拓展 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