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掌握了这9种论文选题方法,你也可以当研究生导师

曾经听过一段相当搞笑但又意味深长的对话,主角是一位研究生和他的导师。

导师:我有一大把的科研idea,但就是没有时间去做。

研究生:我有大把的时间,但就是没有任何想法。

导师:那好,你来帮我实现想法,我来给你学位和文凭。

研究生:好的……

师生之间的奇妙,莫过于此。

笑过之后,我们不禁有一个疑惑涌上心头:为什么很多导师会有那么多的idea,能让学生去写学位论文呢?(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导师脑子空空如也的情形。)

为了解决这一“学术难题”,通过聊天交流、自我反思、留心观察、查找资料等多种形式,终于发现并总结了导师能出科研Idea的9种主要方法,但不禁大呼道:

如果掌握了这9种方法,作为研究生的你,同样可以“题”如泉涌,当一名导师再也不是难事!

01 “思想碰撞”法

有的导师说:要出题目就要多看、多想、多开会,多与同行交流,从其中就能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例如,一位博士生讲述了他的学位论文来历,从中可见“思想碰撞”法的功效。

前两年,导师带着他去欧洲参加一个专业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他导师是作为学术交流的发言人之一。

当导师发言结束之后,有一位外国的学者找到他导师,说道:“XX教授,对于您报告的内容,不知是否考虑过使用XX方法?”

听完这句话,导师立马就转过头来,对这位学生说:“你的论文题目,有了!!!”

02 “抛砖引玉”法

如果导师不太喜欢与别人聊天交流,或者是想与学术大牛交流,但人家不理睬说不上话时,就可以采用“抛砖引玉”法。

不过,一般来说,是让学生来抛“砖”,有可能由于“砖”的质量较差,根本入不了学术大牛的法眼而石沉大海,也可能运气较好,学术大牛为人非常Nice,换来了真“玉”。

例如,有一位研究生说,导师让他围绕一个题目,先查阅了50多篇文献,然后把所有的关键问题都梳理出来,之后再以学生的名义广撒网,给众多学术大牛发邮件,请他们指出正确的研究思路和应该调整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有7位教授给予了回复。于是,这位研究生轻松掌握了该题目的核心研究思路,立即着手付诸行动。

03 “由1及N”法

此方法真的很简单,导师就是把已完成题目中的某个或某些核心关键参数升级一下,再让学生们去做,还美其名曰“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的、体系化的研究”。

例如:上个世纪,美国有一位名叫A.Coble的院士,研究方向是代数几何,在学术界曾经一度很有影响力。

据称,他用了这样简单的一招,就产生了无穷多个博士论文的题目:

当第一名博士生证明了一个2维的情况之后,他就让第二名博士生去证明3维的情况,然后,再叫第三个博士生去做4维的情况,并打算如此无穷无尽地进行下去。

但是,天不遂人愿。后来,他有一位名叫Gerald Huff的博士生,不但做了5维的情况,而且对一般的n维情况也解决了。

这就断了导师的研究思路啊!于是,Coble很生气,但后果严不严重就不知晓了。估计又将此“由一及N”法运用到另一个题目上了吧。

04 “看连看”法

这个方法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运用排列组合乘法的原理:如果有M个现实问题,以及N种解决方法,如果一对一的话,就能搞出来M*N个课题。当然,这M*N个课题中,估计有不少是无法完成的。

例如,对于电力系统的一些经典问题:机组组合、经济调度、静态稳定、暂态稳定……

分别运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图神经网络、微分神经网络、强化学习……

如果导师要求更高的话,每个课题要结合运用2个或2个以上方法来解决,那至少也有几十个课题。

如此一来,你自己带博士的话,这些课题到退休都足够了,一个方向就能送走N个学生,而你则会成为该领域知名专家,终身致力于XX的研究工作。

但是,这种做法究竟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这不好说。但实际产出还是有的:一是撰写了一堆论文,只是质优的与质劣的,高分的与灌水的都有;二是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博士、硕士,所谓的“高素质”人才……

05 “洋葱剥离”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导师把自己的课题分成几个小的版块,多个学生的题目就搞定了!

例如,有一位博导坦言,他申请的科研项目主要来源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的基金,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他会把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分成若干子课题,分配给学生们去做。

当然,博士论文可以不做项目的具体内容,但做的绝对还是项目的相关性研究。

而另一位硕导也承认,他申请的一个青基,内容至少够一个博士毕业。但是,他觉得先前项目做的内容太多,所以,他就把想要删减的项目部分,当作2~3个硕士的毕业论文题目。

06 “烤鸭关联”法

这种方法与上面提到的“洋葱剥离”法有交叉,但内容更为丰富。导师可以从一个问题为圆点,向外拓展出无数个相关问题,让众多学生去研究。

例如,导师好比是一位专长烤鸭制作与品鉴的大师,他的学生研究题目就由此辐射开来。

一般人觉得,烤鸭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不,你错了!

学生1研究题目:《烤鸭的成分与制作流程》

学生2研究题目:《甜面酱的制作与配比》

学生3研究题目:《面饼皮的制作》

学生4研究题目:《葱丝、黄瓜丝的切法与成型》

学生5研究题目:《烤鸭与酒水、饮料的配搭》

你可能觉得,这不就是烤鸭的全部构成了嘛(同“洋葱剥离法”)?是的,但他还有许多其他关联的题目,如:

学生6研究题目:《烤鸭的历史演化》

学生7研究题目:《北京、南京等不同地区烤鸭的区别及成因》

学生8研究题目:《论售卖烤鸭的服务模式和区域经济》

此外,把甜面酱、面饼皮、葱丝、黄瓜丝分别拿出来,再按以上的流程研究一番,题目无穷尽也。

再说,你的研究题目还可以跨界、跨国,谁说烤鸭师傅只能做烤鸭?

学生N研究题目:《论烤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学生N+1研究题目:《论西班牙式风味烤鸭的制作》;

学生N+2研究题目:《论烤鸭店中服务员用语的亚文化》;

……

07 “无中生有”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领域中的空白内容,导师让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相对来说文科应用多一些,这也算是一种创新方式,还是值得鼓励的!

例如,在法学领域中,关于“彩礼”这一问题,导师就能提出无数个论文题目。

一是关于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方面。

目前,《民法典·婚姻家庭篇》中没有关于“彩礼”的概念,那么,学生就可以研究《彩礼的法律概念与定位》;《彩礼的历史渊源》;《彩礼的中国文化内涵》;《不同区域(民族)彩礼数额的实证研究》……

二是关于彩礼的主要内容。

从70年代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到80年代的“四大件”(冰箱、彩电、收音机、洗衣机),到20世纪初的“万紫千红”(现金),再到现如今的微信、支付宝转账,甚至于加密货币。

那么,你可以研究《彩礼中的无记名现金问题》;《彩礼中的微信转账问题》;《彩礼中的虚拟财产问题》;《彩礼中的加密货币问题》……

三是彩礼的收受方式问题。

传统中,彩礼是男方给予女方,现如今,收受方式因双方关系不同而产生多种类型,那么,学生就可以研究《同性“婚姻”中的彩礼问题》;《“形婚”中的彩礼问题》;《婚姻登记地在国外情况下的彩礼问题》……

08 “热点跟踪”法

如今,导师想出的大量论文题目,有好多可以来自于媒体公布的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10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新“太空出差3人组”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由此热点,导师可以想出无数个相关题目。

经济学:《空间经济与产业化发展前景预测与途径分析》;

通信:《空间站设施设备智能信息互联技术》;

医学:《轨道与应急救生技术》;

生理学:《空间站生活对女性航天员生理的影响研究》;

能源:《飞行器新型能源技术》;

心理学:《航天员密闭空间内心理变化及应对研究》;

环境学:《近地轨道环境探测研究》;

……

总之,题目就是要和当下的热点相结合,至于到底能不能做的出来,还真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09 “按图索骥”法

如果导师实在是想不出题目,还可以了解一下各学科的“卡脖子”问题清单,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例如,2021年4月1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携手《Science》杂志发布了“新125个科学问题”——《125个科学问题:探索与发现》

此次发布的问题包括数学、化学、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神经科学、生态学、能源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从中列出几个例子。

数学:What makes prime numbers so special?(什么使素数如此特别?)

化学:How can matter be programmed into living materials?

(物质如何被编码而成为生命材料?)

医学与健康:What is the etiology of autism?(自闭症的病因是什么?)

生命科学:Can we stop ourselves from aging?(我们可以阻止自己衰老吗?)

信息科学:Can AI replace a doctor?(AI可以代替医生吗?)

就算解决不了这125个难题,但是综合运用以上提到的“思想碰撞”法、“排列组合”法、“烤鸭关联”法、“无中生有”法等等,那论文题目也是无穷无尽的。

诚然,以上总结的9种方法有些调侃的味道。

其实,能够自己找到有价值的题目并身体力行,这是对研究生科研独立能力的基本要求。不然自己毕业以后断奶了,难道还依赖原来的导师或找新的奶妈吗?如果自己成为导师,又怎样给学生喂奶呢?

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并不需要导师给题目,而是靠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导师只需在探索过程中的指导意见即可。

然而,现实显然不是如此。由于部分导师的肆意放羊、不负责任,或者因利欲熏心而只想着挣钱、戴帽子,使研究生沦为打工者,导致其完全没有独立的科研能力。

又或者,很多本来不适合读研(博)、不热爱科研的学生进入到科研队伍中,导师在他们身上再怎么花功夫也是白费,也是实属无奈。

但不管怎么说,导师一定要着眼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选择有研究价值的论文题目,并且使其在能力范围之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才是正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科院博导指导博士论文选题的体会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如何写好硕士毕业论文
如何写好自己的学位论文,快来看看吧
吴量福: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带学生
漫谈研究生论文的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