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策动深度学习的整体性变革

在当下这个被称之为“乌卡”的时代,只有“变化”是可以确定的。面对变化,教育场景也不可能置之度外。在学校这个场域中,变革的着力点无疑应该是课堂。因为课堂变了,学校才会变;学校变了,教育才会变;教育变了,孩子才会变。课堂变革的朝向在哪里?回归学习的本质,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用蚂蚁之眼看见课堂的困境

观察课堂可以有多种视角。“飞鸟之眼”,难免浮光掠影;“蜻蜓之眼”,容易蜻蜓点水;“蚂蚁之眼”所见有限,但精确细致。只有触摸到了课堂的真实困境,才会唤醒变革课堂的力量。

前几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教学细节:教师组织学生初读一篇大约1000多字的课文,布置的学习任务是: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大约过了五分钟,老师就叫停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找学生站起来读字音,回答问题。当时,我身旁的一个学生,课文只读到三分之二,他所在小组也没能交流起来。如果我不坐在那位学生的身边,只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看不出有任何的问题。

当我们真正坐到学生身边就会发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预设,以快速而压缩的教替代了学生缓慢而复杂的学,导致了课堂教学多、快、好、省。“多”,即教学目标多,教学内容多,课堂提问多;“快”,即教学节奏快,环节转换快,解决问题快;“好”,即教学好热闹,盯着好学生,只求好答案;“省”,即省去了思考的时间,省去了交流的机会,省去了多元的辨析。这样的课堂,是一种异化了的教学,因为学习对象丧失了,学习伙伴丧失了,学习意义丧失了。

应时代之变增强课堂变革自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智能时代转型。创新力、探究力、协作力是孩子融入未来必备的三种核心能力。扪心自问:当下的课堂和10年、20年前的课堂有多大的区别?我们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了吗?

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生命,从关注如何教走向关注如何学,从灌输中心走向对话中心,这是世界课堂变革的大趋势。以芬兰为代表的课堂变革实践启示我们:教得愈少,学得愈多;考得愈少,学得愈多;愈是多元,愈显平等。

意大利思想家乔万尼·萨托利说:“一个人作出变化,是为了回应变化。”今天如果我们还在用过去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教育者的道德责任,就是去寻觅理想课堂、深度学习的“桃花源”,从立足一个校园、守住一间教室、改变一节课堂开始。

循学习规律寻觅课堂变革路径

近年来,指向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模式、风格、流派可谓花样百出,给人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无论什么样的变革,如果不能触及学习的本质,不能保障每个孩子公平而有质量的学习权,都只是一场教育改革的闹剧而已。

课堂变革只有遵循学习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学习是什么?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指出,学习就是实践操作,就是自我发问,就是与现实对质,就是与他人对质,就是自我表达,就是论辩,就是建立网络等。

“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是课堂变革的美好愿景。好的课堂应该像交响乐队那样,角色分明,人人有事可为;应该像“茶馆”那样,充满自由的气息;应该像一个向导带着一群人登山那样,所有的路都由登山者去走;还应该像学骑自行车那样,经历不断摔倒,练就行进自如的本领。

携学习共同体建设深度学习课堂

作为学校改革的哲学,学习共同体为深度学习的课堂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价值引领。我以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具有四个方面显著特质:

一是营造了安全、润泽、温暖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师生彼此平等、信任,学习者心理上没有了害怕,老师会放慢节奏、耐心等待,若无其事地让弱者优先,为不同倾向性的学生创设多元的学习机会。同时,课桌摆放方式也打破了以灌输为中心的秧田式结构,正在形成有利于教师便捷地靠近每个孩子、有利于生生之间协同对话、有利于学生参与公共发表的新型关系。

二是构建了以倾听为主的学习关系。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教师角色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倾听者、串联者。是否真诚对待每位学生,是否专注倾听每个发言,是否提升学生发言质量,成了教师倾听的自我修炼。而学生也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习运用理解、比较、评价、批注、创新等倾听策略,倾听同伴,了解别人,丰富自己。

三是设定了高水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挑战高质量的学习。深度学习离不开高品质的学习支架。这个支架能够指向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进入高层次的思维系统;能够引领学生不断自主寻求答案,形成不断深化的学习历程;能够通过彼此倾听和学习,达成超乎原有认知能力的学习成果。

四是形成了交响的课堂。交响,就是课堂上的每一个儿童,都有围绕主题表达交流的欲望,每个孩子都在小组内以他人的发言为跳板,找到新的表达起点。课堂交响追求“多种声音”一起响,不是少数人在对话,而是全体参与;“共鸣”则要求对话交流的主题明确,而不是乱糟糟的杂音。

深度学习的理想课堂彼岸在哪里?一群想长大的孩子,他们根据各自的需要,在自由的时间、多样的空间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学习话语权,各自以更加投入、更加快乐的心态去迎接着能够解决真实问题、面向未来的学习任务。而教师则以学习活动设计者、学习资源提供者、学生发言倾听者、学习进程推进者的角色,陪伴着这群孩子长大。

(作者系全国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10日第4版

作者:林忠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笔记|《学习共同体》1
鲁靖:关注教师的全面成长——学习共同体建设中的校长专业支持与引导
读《我们为什么选择“学习共同体”》有感
《学习共同体
教师“思维错位”的形成
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