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天执地 4.0 行道不拘对错 重拾天道文明
userphoto

2022.11.20 广东

关注
      岁月路过我的心城,她浅笑而过,人一生难免要犯错,就像有些事一开始就有了注定的结果,那些如白云的信笺上,写下了一堆堆悲欢离合。曾经蹒跚走过的荆棘之路,载满了摇摇欲坠的经验卷轴。

人生像一辆负载的马车,从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越来越多的因果行囊堆积如山,然后随着马车的不断老化破旧,我们又不得不开始轻装简行,把曾经辛苦打拼得到的一堆堆包袱,又一件件的陆陆续续抛弃掉,哪怕有多么珍贵,哪怕有多么不舍,终究还是一无所有而来,一无所有而去。

最后连我们自己也要从马车上跌下来,在夕阳的余晖下,在黄昏的风沙中,目送那匹名为时光的白马,穿梭在岁月的回廊中,从近及远,从大到小,然后再变成朦胧的残影,最终一点点的消弭……

一辈子很长,其实又很短,短到须臾间,回首来时路,我们都已不在是曾经的少年。如何能好好的过完这一生,成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执念。

最近有个美女问感情,她对爱情真心向往又满怀焦虑,渴望幸福又害怕情殇。

是呀,我们做事其实都会害怕犯错,但如果害怕有用的话,害怕就可以不会犯错的话,那么我们宁愿一直害怕下去。问题是害怕不解决任何问题!

刨除生前死后的因果轮回不提,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是人就避免不了犯错,谁也不用笑话谁是菜鸟,大家在名叫命运的老师面前,其实都是偏科的差等生,无非是所要交的试卷,所要刷的课题不同罢了。

那么所谓对错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场非黑即白的荒唐设定。

先讲讲对错的生成吧。

我们从的呱呱坠地开始,在这一方天地之中,父母成了我们最直接的依赖和归宿,我们曾经干净的像一张白纸,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从父母那里学会了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那些是应该的,那些是不应该的。等我们可以自立门户时候,很大程度上已经是满纸的涂鸦,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为了修正童年的对错,来进行一次又一次鲜血淋漓的自我批判!

因为天下没有完全正确的父母,每个童年所遵循的父母教诲也并非都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怀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倍受煎熬。

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要进步,就在于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错的榜样。我们惟妙惟肖的模仿那些我们认为是对的行为,我们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些祖宗圣贤都是对的,原因在于这些学习能够让我们少犯错,但不代表做完这些就不会犯错!

父母,师长,书本典籍所提供的对错只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但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向前滚动中变化升级的,过往的经验未必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就像二十年前的青霉素已经解决不了当下的很多感冒发烧一样,今天的对错观念也同样不足以应付未来的是非抉择。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呢?其实又很难。

所谓的对或者错,都是假象,对错就像是一场怎么可以让手机更能运转流畅的优化系统,所谓的对就是节能,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本质上还是人为的主观因素界定对错。

人受外界的影响,从而催生内在的行为冲动,不贵难得之货,在这一刻显得那么重要,又显得那么遥远渺茫。

在哪个朴实无华的高尚年代,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就是对的,一个先人后己的人就是对的,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就是对的,而在一个被资本主导的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老实忠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就是错的,要想生存下去,每个人都学会了,向钱看齐,所以或多或少的被金钱奴役。

因此刨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去看待事物本身,那么将会无对错可言。
曾经有个身受灵异折磨的女士问我:“丁老师,既然你能处理一些妖魔鬼怪,为什么你不去积极的降妖伏魔,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呀!包括那些癌症患者,去用你们的手法救死扶伤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儿。”

我笑着回答:“你是站在以人为本的观点上看,降妖伏魔,救死扶伤确实都是对的,但如果你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呢?”

妖魔鬼怪就一定是坏的?
我也遇到过至情至性的痴情之鬼。反倒是比大多数人都要好。
现实里救一个人身患癌症的人,这个人救好之后,余生他又吃了多少有情众生?嫖了多少次娼,又干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我们反复强调一个人要有道德,其实德是好生罢了,救了一个生命,算是好生之德,那么又因此残害了许多生命,这还是我们标榜的厚德载物吗?更不要说比德境界要求更高的道了,那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境界。杀生全生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所以以人观象就有对错是非之分,如果以更高层次的道来观象,则无对错,贵贱,是非之分。

既然无对错之分,为人处世为什么还要怕犯错呢?

之所以怕犯错,是以人为本,以人观物其实是人的贪念欲望在起作用。

我们贪求异性的美色而害怕被抛弃,我们贪求外面的物质而害怕被算计,我们贪求别人的付出而害怕不能够天长地久,我们贪求被庇佑而害怕被伤害,我们贪求被他人的认同而害怕被孤立失去活着的意义。

所以怕犯错本身是心有贪欲,我们贪图那些所谓的有,就开始害怕所谓的失去。

所以究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又是错误的呢?
我们每个人都把能够获得有的行动叫正确,又都把导致失去有的行动叫犯错。

我们害怕犯错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害怕失去!
失去信仰!
失去生命!
失去亲友!
失去名望!
失去健康!
失去财富!

为了避免失去,我们开始焦虑。
为了避免失去,我们开始有心无心的布局算计,开始勾心斗角,开始尔虞我诈,开始凶残的杀伐,又因为有无互通的原理,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所以一场场是非恩怨由此而生,一幕幕生死狙击走马灯般的上演。

如果我们不怕失去,也就不怕犯错了!

但这恰恰是每个人都无法做到的,是人就有贪欲,有了贪欲就有了想要守护的人事物,因为害怕失去,所以就害怕犯错。而这个世界的真相是动态变化的,所以犯错也就无法避免了!

普通人和圣贤做事会有明显的层次之分。

普通人做事一定是先尽人事,次修地利,后待天时,直白的讲就是先去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极致,如果聪明的话,在做到极致的前提下,会充分运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做到对大势所趋的精准判断,从而能够顺势而为,等到时机到来,必然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人事物。

圣贤则又不同于普通人。
圣贤做事,先观天时到不到,次察地利势位成不成,然后再考虑人的行动要不要去做!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
必须有观天执地的能力才行,这也是我写观天执地系列文章的初心,培养我们每个人对于这种能力的驾驭能力,潜移默化中让大家不断的熏陶这种蕴藏在炎黄血脉里的极界力量。

我们作为普通人,第一步其实就是尽人事。
问问自己的能力是什么?
自己有哪些能力是别人需求的?
自己想要的又是什么?
如果目的没有达成,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自己能否承担最坏的结果?


人生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死亡,至于其他人事物,生来本就一无所有,死去也必将一无所有,所以又有什么好担心犯错的呢?

至于我个人对于害怕犯错的建议则是这样的。

1.确保所做之事不会丢掉性命也不要伤害别人性命。
2.确保所做之事如果破财最大限度是财富清零,尽量避免负债累累,绝对不要借高利贷,网络贷。
3.确保所做之事最大限度是,不要众叛亲离,泛泛之交没有了可以再来,人生亲友背离,知己无一,活到这份上还不如死了。
4.如果所做之事属于超大愿力的正能量,那么以上三条都是浮云,有些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生来所做之事就是舍己为人的菩萨行,他们以殉道士的姿态为大众服务,对于个人生死得失浑不在意。

但作为普通人,如果你做的事既不会丢失性命,又不会一贫如洗,也不会众叛亲离,那么即使错了也无所谓,干嘛害怕失败或者犯错呢?

人做事一味的担心犯错,那就啥都做不了,反而会在碌碌无为中抱憾终生,犯错最大的意义在于了解什么是对的。

害怕犯错就是拒绝成长。

不必去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不必要别人肯定你的是非对错,不必活在被世俗的道德绑架中去。

而一个人,一个想要成大事的人,真正做事的心态其实就是八个字。

乐于付出,不怕失去。

从乐于付出里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从不怕失去里找到自己蔑视恐惧的最强法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错
什么叫圣贤?
【辉光日新1876】爱新觉罗.玄烨:《庭训格言》(3):跟康熙学当领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未来几年,要有这7个最坏的打算,才能保住一家老小
佛门十善,看看你能做到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