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言一句未必三冬暖,恶语伤人一定六月寒

人类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种以能够传情达意的语言为主要交流方式的动物。但是语言既为人类不同个体甚至不同群体的交流架起了桥梁,增加了便利,又是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使用但却未必驾驭得好的工具。有时,语言更可能是一柄伤人病使人伤痕累累的利剑。中国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一句反映了语言在人际交流中具有两重性作用的格言。

良言,从字面上看,语义中所包含的信息一定好的。在生活中,我们鼓励、赞美、安慰他人的话,一般都属于这类“良言”。多数情况下,在听到鼓励、赞美和安慰时,听者会感觉到言者的善意和热情,也因此会受到感动,并在心头涌动起一股暖流。此时,确实是“良言一句三冬暖”。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尽管言者仍然是讲出这样的鼓励和赞美性质的言语,若是听者处于另外一种情境、当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心境状态,就会对这样的言语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对于承受巨大心理创伤的人,若是一个旁观者劝慰时没有感同身受的心态,说出诸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类的话,尽管语言是劝慰,但听者未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语义所包含的信息,很可能心生反感:我受苦,你说风凉话,你来试试啊?在心理治疗的实践中,几乎所有的治疗师都认为同理心是治疗者与访客之间建立起良好治疗关系的纽带,而同理心强调的恰恰是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察对方内心体验的能力。相反,尽管同情心也是善良的表现,但具有居高临下怜悯的特点,此时的安慰性“良言”对于体验痛苦者既可能真的具有安慰效果,但也可能导致逆反反应。假如听者自身接受自己悲惨处境或弱者的身份,同情心也许是无害的;但若听者不认为自己的处境悲惨或是弱者身份,同情心的表述就肯定具有伤害性质,听者更可能将悲悯的良言当作言者的歧视性表达。此时的良言与恶语几乎无异。

一般而言,无论是哪种良言,即使被听者当作恶语来听,对于言者来说,也都是无害的。但态度不真诚,或以居高临下姿态说出来的“良言”,若导致听者由此产生了恶劣情绪和行为的人,很可能也会因为听者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心情受到打击或影响,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再看恶语。从字面上理解,恶语的语义和表达者的出发点都是不善的,肯定具有伤害人的效应。恶语一般包括讥讽、嘲笑、诅咒、咒骂、抱怨、指责、喝斥等等,不一而足。恶语伤人,首先伤的是听者。无论他是否认同对方的说法,但肯定会体验到强烈的痛苦和羞愧,甚至是羞辱和愤懑,也肯定会对言者产生强烈的反感和厌恶之情。如果可能,他肯定会反唇相讥或怒目而视,也可能因一言不合,拔刀相向,酿成戮夺人命的惨剧。甚至,这样的惨剧就发生在本该相亲相爱的亲人之间。我想,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身边已太多太多,难以枚举。若不能反抗、反诘或反击,他也会将这样的痛苦埋在心中,甚至成为其人生噩梦的源泉或仇恨的种子,最后带给他有各种可能的恶果。我想,在街头发生的陌生人之间争吵,因一方出口伤人的恶语,最终引发流血冲突甚至人命惨案的事例已屡见不鲜,足以说明恶语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了。

其次,恶语伤人,也会伤害言者自己。因为在说出“恶语”的那一刻,人的心情一定是糟糕的,甚至这种糟糕的心情已经在之前酝酿或持续了很长时间,并可能在说出“恶语”之后延续更长的时间。用网络语言通俗地说,之所以会发出恶语,是因为言者觉得“我忍了你很久了”,或者是因为认为“我就是看着你不爽”。恶言出口,言者的目的一定是欲将此信息明确地传达给听者。然而,在发出恶语的同时,言者对听者的不良印象也会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加强,在其心目中面目更加狰狞可恶。加之听者的情绪反应会更增加言者的不快和恼怒,进一步恶化了言者的心情,主观痛苦程度则因口出恶言而增加了。

恶语除了可能造成听者和言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之外,还可能因其边际效应造成“环境污染”——伤及无辜的第三方,即在同一环境中的无关人。因为在这个特定环境中,周围人的情绪也可能因为言者的恶语刺激和听者的情绪与行为反应而受到不良影响,这就“污染”了本不相关的人的心情,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待言者和听者的态度和看法。特别是,若周围有内心极为敏感的个体,会将本来与其无关的恶语牵连于自己。如,他们会认为言者以“含沙射影”、“声东击西”、“敲山震虎”、“打草惊蛇”之类的方式嘲讽或“敲打”自己,认为言者的真实含义是针对其本人而非明着的“听者”,甚至会认为言者和听者在扮演苦肉计。这种情况常见于精神病患者,有时这样的患者可能会对周围人做出不智的行为,酿成悲剧。某些似乎难以理喻的恶性刑事案件就是这种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受到此类恶语刺激而发生的。

由此可见,恶语,对他人是尖刀,疏离关系,对自己是苦酒,毁坏心情。

如果可能,在人际交往中避免恶语,多用良言,一定会让个人的人际关系更和睦,也会对社会和谐有所助益。此外,在人际交往中,还有其他胜于良言的表达,例如,真诚的微笑和身体接触也能传递温暖和关切的情感信息,有时甚至是最合适的“良言”。

总之,作为精神科医生,我希望,若能让人三冬暖,切莫让人六月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训:不说无情话,常读有用书
社交禁忌
保定风水大师秋水:恶语往往比良言影响更大
恶语伤人有多么可怕?
每日一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