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喂饭饭和吃饭饭,谁说了算?




怎么办


先看伍罡老师怎么说

再拆文末付丽娟老师的彩蛋



伍罡:


回忆一下我女儿小时候,好像也有一段时间不好好吃饭。我住的小区楼下也时常见到捧着碗追着孩子喂饭的老人,有时一顿饭需要一个多小时,奶奶或外婆要把每勺饭化身飞机、火车、麻雀、蝴蝶等所有能想出来的运动物体才能送入熊孩子的口中。


我把这些信息汇总到一起捋了捋,不好好吃饭的现象大致发生在两岁到三岁左右,几乎每个孩子都有,那就说明这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把这个普遍现象放到孩子心理成长的大背景中,也许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问:不肯吃饭的时候,孩子心里想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充满了生机勃勃的能量,手脚利索了,话也能说明白了,一门心思要闹独立了,整天琢磨着凭借自己的能力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在爬沙发、钻柜子、藏床底的闲暇之余,想到自己虽然“纵横四海”,却有心腹之患,那就是自己不会搞吃的!


这对孩子来说可是一件吓人的事情,想想自己每天要吃那么多次,要吃那么多种类和数量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此美味,自己一天都离不了。自己要是独立了,这些好吃的东西会不会就没有了?这些提供好吃东西的好人会不会也不管我了,我我我——我该怎么办?!我自己不会搞啊!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未雨绸缪,为了避免措手不及,我先预演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扛得住这艰苦的岁月。于是孩子会突然开始努力控制自己对食物的渴望,让自己别那么贪吃,孩子的胃口就自然变差了。


这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的风云变幻,孩子自己都无法描述,其他人就更不清楚了。爸爸妈妈可能还淡定一点,爱吃不吃,不吃拉倒。外婆奶奶外公爷爷保姆等一众人等就会乱了方寸,不吃饭就缺营养,缺营养就影响智力发育,智力低就读不好书,考不上好中学,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买不了好房子,娶不到好媳妇,祖宗的香火闹不好都能断了,这可怎么得了?!这责任我们怎么承担得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解决,不好好吃就得喂!可是孩子胃口不好,喂他也不好好吃,怎么办?那就得用药啦!有现成的,某某牌健胃消食片!这个药真好,纯天然成分,无任何副作用,不苦不涩有点甜,可以长期吃,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叹:两三岁就这老谋深算,听得爸妈更头疼了


孩子的心理发育是阶段性的,玩了一段时间的饿饭式自虐,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依然可以活蹦乱跳,硬忍着干咽口水也挺累的,算了,这段可以结束了,该玩下一段了。


用心理学解释就是:孩子只有玩过一种症状,才能放弃这种症状。


如果非要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我们只能放弃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


随着心理阶段的变化,孩子胃口自然变好了,恢复到了贪吃蛇的状态,于是喂饭的欢呼:还是我们喂得好!喂药的也欢呼:这个药真灵!


按照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吃不吃药都会回到正常状态,那这个药的药效就是100%,这就是神药啊!一代一代家长的口碑相传,这药永远都会有市场。


写到这里,我肠子都悔青了,这么好的商机怎么今天才意识到!蹉跎了四十多年都白活了。顺着这个思路,我的人生就要迎来一个急转弯了。


健胃消食片成名已久,市场占有率太高,我就不跟人家争了,孩子发育的其他阶段还是空白,那才是大展身手的地方。


囧:健胃消食片都出来了,还能再扯点儿么


(能。)我把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整理了一下,准备有针对性地开发一系列儿童药品:


 0到1岁阶段

消除陌生人焦虑:四海皆友液;

减少断奶时哭闹:子午断奶丹;


 1到3岁阶段

克服随地大小便:如意排便散;

减少狂哭和暴怒:喜乐和气膏;

改善不和小朋友分享玩具、食物等:孔融让梨咀嚼片;

改变过度粘着妈妈:特立独行丸;


 3到6岁阶段

杜绝抚摸生殖器:志存高远片;

消除俄狄浦斯冲突:男孩:爱父口服液;女孩:恋母口服液;(备注:千万不能吃反了。)

消除父母生二胎后老大的恨意:孝悌敦睦汤;


 6到10岁阶段

防止注意力不集中:凝神静气冲剂;

预防不爱上学:尊师爱校注射液;


 10到20岁阶段

改善青春期逆反:平逆定反丸;

防止早恋修成正果:正意修身水;

减少偶像崇拜:色即是空颗粒;


特别说明:以上产品皆选用纯天然绿色原材料,绝无任何副作用,疗效100%,皆已申请专利,仿冒必究。


互联网时代的商界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说的太精辟了!这么好的产品,这么大的市场,加上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消费人群,想不发财都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飞起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李老员外走了,不是还有伍大官人吗?!


笑:这个梦美得,我给一百分


(可惜。)正当浮想联翩心潮澎湃之际,有个熟悉的声音破空而来:“老伍起来了!该送小伍上学了。”




伍罡,人称老伍

深圳种爱果儿童成长关爱中心创始人

爱果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

知名育儿心理学课程成长与陪伴创始人之一

非暴力沟通、心理资本课程的研发者

受邀担任唤醒式养育的唤醒师




读他的文章或听他讲课

等于同时体验

【专业的力量】+【幽默的力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治愈力




明天明天明天

在【唤醒师伍罡微课群】

欢迎大家来体验




元月12日晚20:00至21:00

唤醒师伍罡微课群

主讲:孩子眼中的世界


付费知识小门槛

20元


报名窗口


扫码添加

美丽的小助6



&


说好的彩蛋


付丽娟:


吃饭是件大事。在爸爸妈妈们对待孩子吃饭这件事情上,表现得绝对如此。吃饭究竟是大事还是小事呢?显然,在有的吃的情况下,吃是件小事情。在没得吃,肚子又饿得不行的时候,算是大事。


父母对孩子吃饭这事如此在乎,这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今天暂且不谈。我们谈谈作为孩子来讲,当TA感受到一到饭点,家里的气氛都变了,孩子瞬时变成全家的焦点,全家人都想搞一些吃的送进孩子嘴里,孩子心里是个什么体验,顺便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孩子越被喂饭越不吃饭的原因了。


幼儿从2岁起,身体控制感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上升,这给幼儿带来极好的关于“自我”的感受。同时,分离个体化已经完成,幼儿终于变成了独立的小人儿。TA会说:不要,不想,不喜欢,我不要,我要这个,这样可以,这样不可以……TA的脑袋里有了无穷无尽的属于自己的想法,心里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小主意。


多数时候,爸爸妈妈们还是可以接受孩子的“自我”主权的。但是到了吃饭这件事情上,可能就受不住了。全家人都巴望着孩子能多吃点鱼,多吃点青菜,多喝点汤,多吃点米饭等等。靠孩子自己玩饭的方式吃饭,肯定是吃不饱的,这是很多父母的看法。拿起小碗小勺,拌点汤弄点菜喂给孩子吃,这是可能保证孩子不饿肚子,不会营养不良的唯一选择。


但是,少有孩子乖乖让你喂一口,TA吃一口。我看大部分孩子可能都会喂三五口,才懒懒地张开嘴吃一口,有时候还吐一口出来。父母看着急,越发用各种方式让孩子能多吃几口。但,就是这个着急,很坏事。


前面说了,孩子在这个时期,好不容易从妈妈那里分化出来,享有自我的美妙感受。但是一到饭点,爸妈爷奶跟在身边喂的场,会让孩子拥有的还不稳固的“自我”感到恐惧。对孩子来说,喂的不是饭,而是几个人唰唰地趁着吃饭的理由扑过来,孩子的“自我”感面临着巨大压力。对有些孩子来说,大人带着食物涌向自己的时候,孩子的感觉不仅仅是食物要进入到自己的身体,眼前的这些大人甚至想通过自己的嘴巴进入自己的身体。否则,怎么理解大人对看着孩子吃下去这个动作,这么痴迷呢?


每个人的自我在可能被围攻的时候,都会本能地保护。小孩当然也一样。保护的方式就是拒绝吃、少吃、吐出来,或者没有任何反应地继续玩玩具,看动画片等等。吃是一种链接的方式,孩子通过不吃和少吃,或者不按父母期待地那样吃,告诉父母:我想要和你暂时中断一下链接,否则面对你们的粘稠,我的小小自我就要被你们弄不见了。


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对积极喂饭地消极反应,也许我们可以放弃喂饭,等待孩子学习自己吃饭。前提是,你不会被你的想象所吓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喂辅食常犯两个错误, 不及时纠正, 宝宝吃再多营养也吸收不了
孩子多大后,需要跟爸妈分房睡?
宝宝发育更好 抓住六个敏感期
写给1岁孩子的宝爸宝妈:无条件地尊重,有技巧地顺从
宝宝喜欢被抱着走,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这3种安抚方法宝妈必学
强行止哭不利儿童心理发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