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十)请君入彀

        赵匡胤虽然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正政权,但是当时后周地方上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都处在观望之中,其中心怀异志的不少,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的造反,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赵匡胤部署得当,李筠的造反很快被镇压下去。而与李筠同时,还有一个人也蠢蠢欲动,他还派遣自己的心腹秘密联合李筠,意欲对大宋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但是与李筠不同的是,李筠是主动站出来挑战大宋王朝的,这个人的起兵有点被赵匡胤逼迫的意味,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与赵匡胤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南方有一个人,这人就是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李筠叛乱是因为他有五条资本。李重进的资本呢?四个:一是身份,他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妹妹的长公子,这是外甥,是特殊身份,说明他的血缘近,超过柴荣。这个身份导致郭威传位时,做过一番专门的安排。因为李重进比柴荣大。正式场合搞了一个仪式,把李重进与柴荣叫来,让年长的李重进向新皇帝磕头。这是周密的安排。这意味着李重进承认传位给柴荣。李重进做了。认了周世宗柴荣。二是忠诚,认了柴荣后,李重进对柴荣忠心耿耿,然后立下赫赫战功。三是职务,李重进在柴荣为国君时,担任的是后周禁军中的侍卫司最高长官,指挥使。周世宗任命李重进为侍卫亲军的总指挥。与赵匡胤平起平坐,二人同时掌管禁军。四是影响。这人战功卓著,忠心可鉴,身居要职,所以粉丝众多。这四条决定了李重进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绰号是黑大王,脸黑,能打仗,在周世宗三征淮南时,南唐时的人取了这个外号。李重进有自己的优势,是这四点,但是他在关键时,出了点间题。周世宗柴荣早逝后,由七岁的柴宗训继位,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令,让李重进兼任了淮南节度使,在扬州口平时不在开封,在扬州办公。这跟赵匡胤差得远了。侍卫亲军的指挥使,怎么安排到扬州办公呢?历史没有记载。

  当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掌握侍卫亲军的李重进远在扬州镇守,虽然掌握重兵,但鞭长莫及,这当然给赵匡胤坐上天子的宝座提供了良机。所以很显然,李重进并不是赵匡胤集团的人,那么对于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影响、又手握重兵的李重进,坐上天子宝座的赵匡胤会如何处理与他的关系呢?赵匡胤一当皇帝,第一道命令是免去李重进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官职。殿前司的人跟着赵匡胤进了领导班子,侍卫司的人不幸,韩通是唯一被杀的。侍卫司遭到重创,全部换成自己的人。李重进得了个中书令的虚衔。李重进上了表,要求进京拜见新皇帝。二人相当熟,按当时的规矩,地方节度使进京,表明承认新君。一般情况下是高兴的。最怕的是不来的。李重进要求来,赵匡胤呢?“重进请入朝,上意未欲与重进相见。”为什么?史书没写,我估计,可能有三条原因:一是旧怨,过去的恩怨,一山不容二虎,两个一把手或许有夙怨。二可能是赵匡胤没想好对策,是杀是贬是放是冷是热,没想好。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再说。三是刺激,不让你来,刺激他,逼得你蹦出来,再做掉你。这三种可能,不管怎么样,李重进想来,赵不让来,成了大间题。赵匡胤召进翰林学士,李防,是大学者,“善为我辞以拒之。”要说得关系近,又不让人家来。结果李防真会写,“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虽在远方,还同一体,保君臣之分。方契永图,修朝觐之仪,何须此日?”意思是,元首指的是头领,臣是胳膊大腿,虽然离得一段距离,却是一个整体。保持一君臣间的关系,希望长期保持,那么何必急着进京磕头呢?何必来呢?这是李防起草的诏书,漂亮。

    这一下李重进毛了,军权夺了,要磕头不让去,话说得婉转,意思却明确,别来。李重进心里发毛。“重进得诏,愈不自安。乃召集亡命,增陴浚隍,阴为背叛之计。”把城墙增高,把护城河清理,开始准备了。是准备要打仗了。其实扬州要抵抗中央,不可能。这是防备。逼的是赵匡胤。李筠叛乱,李重进一听到,觉得机会来了。所以立即写信派翟守殉去找在昭义的李筠,想南北夹击,联手。结果出了意外,翟守殉去找赵匡胤了。完了。赵匡胤一下子看到了真实凭证了。赵匡胤全力对付北边呀,南北夹击,情况就危急了。间翟守殉“我欲赐重进铁券,彼信我乎?”铁券是免死牌,保证他不被杀,他能相信我吗?翟守殉说,“重进终无归…自之志”。永远不会归…自,赵匡胤的杀心就定了。“无令二凶并作,分我兵势。”怎么办?关键在翟守殉,回去说,见了李筠,卧底,灭了李重进,一定给高官厚禄,要想办法稳住李重进,不要让他动。翟守殉回去做工作非常给力,给了八个字:“养威持重,未可轻发。”李重进听了,错过了夹击的机会。等到李筠之乱一平,各地节度使们,都来见新皇帝了,下令各地节度使换防。扬州节度使调走,到平卢,李重进更怀疑要拿他说事了。他做了三件事,一是扣留使者,二是加强防御,三是联合南唐。准备对抗中央了。但是他走错棋了。周世宗时三征南唐,拿下十四个州,最有名的是赵匡胤,南唐知道赵匡胤不能得罪呀。南唐国主立即把信送给赵匡胤,赵匡胤又接到信。反书一到手,师出有名了。这下子赵匡胤下诏书要出兵了。四件事:任命主帅,石守信,做主帅;二是剥夺李得进的官爵;三是安排京城留守,赵匡义;四是御驾亲征。这次,从开封出发,到宋州商丘,往南走,快到扬卅l时,石守信送来消息了,好打。我自己就办完了。到赵匡胤来到扬州,石守信一声令下,扬卅l城立即破了,李重进带领全家跳进火里自杀了。这样,赵匡胤平定了叛乱。

    我觉得李重进叛乱是被动的。叛乱时间不合常理,最佳时间一是陈桥兵变时立即起兵,二是李筠起兵时是最好时机,当然知道南北夹击最好。这两个时机都好,此时不是不识时务吗?同样的身份不同的待遇,还有两个人,符彦卿家,女儿多,每个女儿都关键,一直受到厚遇,再是张永德,也是非常好。唯独李重进,想进京磕头都不让。攻克扬州后大开杀戒。杀了好几百。扬卅l城防有间题。在攻破时,太容易了,“登时攻拔之。”立即攻了下来。打泽州,打了十几天,打扬州一下子就打下来了,说明李重进根本没做什么准备。这个叛乱,在很大程度上是逼反的。他本是积极表态,是赵匡胤不让来。但是,李重进算是叛乱了,被镇压了。国内没有与中央叫板的力量了。所以赵匡胤要考虑的是身边一块发动政变的哥们儿。这些人身居要职,掌握军权,新贵威胁到他了。下一步就该解决他们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531、赵匡胤有意逼反李重进
大宋初期,李重进为何叛乱?又是如何平定的?
那些被赵匡胤解除了兵权的功臣,后来都怎样了?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0—二李玩火自焚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49)——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赵匡胤兵变后后周仍有实力为何不反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