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囊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阴囊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以红斑、丘疹、水泡、渗出、糜烂等多种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伴瘙痒。中医学将发于阴囊部的湿疹称之为肾囊风、绣球风。

阴囊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有内在因子与外在因子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本病的发生与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有关,此外与饮食不节也有一定的关系。

风湿热邪为病,可由外感而致,亦可由脾虚生湿壅热,血热和血虚皆可化燥生风。所以本病虽形于外,而致病机制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外感风湿热邪:外感风湿热邪皆可乘虚侵人肌表,风湿热毒之邪蕴阻肌肤,与气血相搏而发病。风为阳邪,善行走窜,耗血伤津,故皮损泛发,干燥、痛痒、脱屑。湿为阴邪,重浊黏滞,淫蚀肌肤,故渗出、水泡、糜烂等症发生。且难以一时痊愈,甚至迁延不愈。热邪消烁津液,故起红斑、丘疹、丘疤疹、溃疡、灼热、痉痒等。

2、饮食不节,伤败脾胃:若过食荤腥发物、辛辣厚味,或醇酒浓茶等,可化热动风,风热毒邪随气血运行或循经外发,搏于肌肤而发本病。此外,饥饱失常,伤败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生,外滋肌肤而发本病。

3、情志内伤,损伤肝脾:情志内伤包括精神紧张、失眠、过劳、情绪剧烈变化等,情绪活动是以精血为物质基础的。情志内伤一则耗伤肝脾精血,使肝脾失养;另一方面使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胆疏泄不杨,脾胃运化失职,湿热邪毒内生,外泛肌肤。

4、正气亏损,湿热留恋:因湿性黏滞,阻碍气机,损伤正气。久病穷肾,肾之精气亏损,则脾肺之气、卫外之气同时耗伤,终至肺脾肾损伤。阳气不足则更不易化散湿热邪气,卫气亏损则更易感染外邪,故机体呈高敏状态。湿热留恋,症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热邪又有耗阴血的一面,可使肌肤失养,则皮肤出现肥厚、鳞屑、裂纹等症。

本病早期以实证为主,致病邪气主要是湿热风邪,后期虚实挟杂,既有湿热留恋,又有气血亏损、化燥生风等证见。

阴囊湿疹的辨证施治

将阴囊湿疹分为湿热下注证和阴亏血燥证两型来治疗。湿热下注证相当于急性阴囊湿疹,阴亏血燥证相当于慢性阴囊湿疹。

【湿热下注证】

证候:可见阴囊起粟米大小的丘疱疹和小水疱,皮肤有灼热感,搔抓后,渗液较多,糜烂结痂,常浸湿内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病因:这是由于湿热之邪循经下注于阴部所致。

治法:清热除湿。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0g 黄芩10g 柴胡10g 赤芍10g 山栀子10g 苦参10g 泽泻10g 木通10g 地肤子20g 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阴亏血燥证】

证候:可见阴囊皮肤皱折变粗变深,搔破后渗出血水,夜间瘙痒剧烈。舌红,少苔,脉细滑。

病因:这是由于湿热之邪日久伤及阴液,致阴亏血燥所致。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常用方药为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 熟地20g 白芍10g 川芎10g 玄参10g 荆芥10g 防风10g 白鲜皮30g 白蒺藜 10g 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强直性脊柱炎
当代名家湿疹内治要点(一)对湿疹辨证要点
叶天士透风渗湿对治疗急性湿疹的指导作用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之脾胃病辨证
中医古籍中的智慧——论湿疹精彩选段
怎么治疗阴囊湿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