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 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联袂(mèi)  大腕(wàn)    涕泗流(dì)   光风霁月(jì)

B.舟楫(jí)       踯躅(chù)    殷岩泉(yǐn)   天崩地坼(chè)

C.潜在(qián)    低徊(huí)      鬓毛衰(bìn)  复沓回环(tà)

D.戏谑(nüè)     隽永(juàn)    水门汀(tīng) 一叶扁舟(p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截至2012年9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纷纷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B.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C.为何上海电气的自主创新总是能与市场需求丝丝入扣?首席技术官黄瓯一语道出天机:“用户支持是根本,在研发全程中要与用户紧紧捆绑。”

D.荧屏上的崔永元挥洒自如、侃侃而谈,一副光彩照人的样子,但光环背后,他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以及遭受到的挫折和失败却很少有人知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

B.由于我国教育体系长期将科学与人文二者人为割裂,造成既懂科学又深具人文素养的人才凤毛麟角,直接导致中国科普读物水准与国外差距巨大。

C.一些作家急于求成,缺乏“坐冷板凳”的精神,写作以出版发行为目的,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在反映人性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欠缺。

D.各地政府部门依法整治邪教、异教的专项行动已初见成效,但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素质仍然需要步步为营。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       更好地配合。

⑵只有全面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与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作品的精神。

⑶要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A.必须     曲解   声情并茂       B.必需    误解    绘声绘色

C.必须     误解   声情并茂       D.必需    曲解    绘声绘色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男主人公“汉皇”(即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重色思倾国”,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B.我们对这些诗意含蓄、余味久长的结句,要反复吟哦、细细品味,方能体会出其诗境之隽永、高妙。

C.贾岛的小诗《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四句,写出了三番问答,可是第二问、第三问,都被隐去了,需要我们补足、还原出一个深山问答图。

D.《阁夜》一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6.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的一组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________。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③晚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⑤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境况

⑥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报告村景了

⑦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⑧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A.④⑦③⑧②⑤①⑥                 B.④⑧③⑦①⑤②⑥

C.③⑦④⑧②⑤①⑥                 D.③⑦④⑧①⑤②⑥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C.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苛求细枝末节),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参子擢(zhuó)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既洗沐(沐浴)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太史公曰:百姓罹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微:地位低    B.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任命,授职

C.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让:谦让      D.百姓罹秦之酷后  罹:遭遇

10.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及为将相,有隙 /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D.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 久居,祸且及汝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曹参当官后,曾与萧何不和,但萧何却不计前嫌,推荐曹参接自己的班当丞相。事实证明,曹参当政后的一系列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很受后人称道。

  B.曹参任丞相后,不仅自己无所事事,日夜喝酒,而且在下属办事时也叫人喝酒,使人开不了口,办不成事。

  C.曹参的行为引起了惠帝的担心,私下要曹参的儿子加以劝谏,不料其儿子却被曹参严厉教训了一番。

D.曹参与惠帝的对话打消了惠帝的疑虑,使惠帝认可了曹参的做法,但曹参最终还是被惠帝体面地罢了官。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①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5分)

译:                                

②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6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3.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14.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6分)

                                                                     

                                                                    

                                                                    

                                                                     

15.(1)女娲炼石补天处,                   。 ( 李贺《李凭箜篌引》)

(2)忧劳可以兴国,                    。   (欧阳修《伶官传序》)

(3)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7)叶上初阳干宿雨,                          

(8)“                          。”这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画龙点晴的名句,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情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他一生倾其全力捐资兴学;抗战时期,倡导南洋华侨为抗日捐赠,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嘉庚,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民国14年(1925年),他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百万富翁。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华侨创办的唯一一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仍态度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倾资兴学,艰苦支撑,百折不挠。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还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他非常重视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他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他还大力倡办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老旧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极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临终前,他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民国14年(1925年),他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虽身居异邦,却心怀乡国,立志竞争义务,尽国民天职,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

B.经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陈嘉庚在家乡建立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集美学村”,并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C.1921年陈嘉庚认捐创办了厦门大学,并独力维持了16年,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陷入艰难境遇,他毅然卖掉大厦,支持厦大。

D.陈嘉庚斥巨资办学兴教与个人艰苦朴素自奉菲薄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他的住宅又小又暗,虽然影响到办理公事,他也怡然自得。

E.本文通过记述陈嘉庚倾尽毕生热诚捐资兴学以及倡导华侨为国捐献的事迹,赞扬了他为祖国所做的重要贡献。毛主席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2)为什么说陈嘉庚是一位教育事业家?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教育家,陈嘉庚有哪些教育主张或具体做法,请简要概括。(6分)

                                                                                             

                                                                                   

( (4)陈嘉庚“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高尚义举,有些人却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有悖人之常情。你的看法呢?(8分)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居里夫人的父亲看女儿家陈设简单,就要送给居里夫妇一套豪华的家具,但被居里夫妇婉言谢绝了。原因是为维护豪华家具而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客人闲谈,他们再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两把椅子,让居里夫妇成为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世俗的搅扰。最终,他们攀上了科学的巅峰,一览人生绚丽的景观。

一些国人总是以为西方发达,那里的人们也都过着奢华的生活。其实不然,法国现在流行简单的生活,比如着装,许多人在穿着上注重随意,衣料大都是棉布或化纤的,很少穿毛织品,尤其是名贵的裘皮外衣。在德国,尽管很多人买得起奔驰轿车,但谁要是开着它招摇闹市出显摆,一定会招鄙视的目光。因为考虑到保护环境,一般家庭都愿意购买排气量很小的轿车。许多人假日到郊外旅游时,也是以骑自行车为乐。再说美国,宾馆使用的电视机大都比中国落后10年。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C

2.B

3.C(A:“诞生”与“而成”句式杂糅;B主语残缺,去掉“由于”;D“弘扬”与“科学素质”搭配不当)

4.C

5.A

6. D(A.《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C.《荀子》是儒家经典非法家)

7.D

8.D(名词作状语,向东其余三项皆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用匣子装/闻名/看)

9.C(责怪)

10.A(A代词,你,你的/连词,却;B连词,所以;C动词,等到;D副词,将要)

11.D(文中无罢官的内容)

1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1)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

(2)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

13.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14.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15.略

16.(1)E 3分 C2分D1分(A“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是在“民国14年”;B时间顺序不对;D“影响到办理公事”不确切。)

(2)①陈嘉庚为开民智、齐民心不惜倾资办学;②创办“集美学校”;③创办厦门大学;④倡导华侨捐资兴学。

(3)①倡导女子教育;②优待贫寒子弟(“反对办学分贫富”、“帮助贫寒子弟上学”亦可);③注意师范生培养(答其他内容不得分);④重视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⑤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⑥倡办职业教育;⑦要求普及教育。

(4)答案示例:这是一种高尚义举,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最需要这样大公无私毁家纾难的仁人志士,发展教育,开启民智,团结民心,依靠教育救国,并且给广大海外华侨做榜样。

我不赞同这种做法,有悖人之常情。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无论如何也要给子孙留下部分基业,也是传统美德之一,顾大家也要顾小家,才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餐松饮涧 - 如果上班就是喝酒……
不作为好过乱作为
日日饮酒高歌却被千古颂扬,短短几句话透露大智慧
以史为鉴丨萧规曹随 亦不妨是一种审势而行的明智之举
西汉开国第一侯、汉初三杰之一:赞侯萧何(7)
他身为丞相,每天混吃混喝屁事也不做,为何后人对他评价却很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