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周汝昌

《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蕴,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

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其实这是看错了。试看:

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

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

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

四、“试才题对额”——宝玉

五、“才选凤藻宫”——元春

六、“才华阜比仙”——妙玉

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

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

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品类众生。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

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娲炼石,石乃“通灵”——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艺术解说”。

“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它是植物生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有如“半木”之形。而“华”即生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开花,在人则表现为“才华”。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为诗圣文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针黹皆能。此在古时,势所定才,“贵”“贱”分途,男女异致,而“才”的木质(体性)却是“其致一也”。

《红楼梦》首标一字曰“才”,其故在此。

有才者,必有情,“才情”一词,紧系两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书“大旨谈情”。

那“微善”的善,又当何解呢?

“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广博,但,通俗地讲,它的主意义在于品德——品德与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标明的两大主脉。两者并驾而方轨,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亦即“鉴定”人的超标准尺度。

简单地“区分”:才属情,善属性。

孟子主性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为旧时启蒙教材的第一义。《四书·大学》开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在曹雪芹书中竟两次分引过,堪称特例。贾宝玉公然宣称:除“明明德”外无书!

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闺女”(一干裙钗,异样女子)者,也应是“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

至此可知,一部《红楼梦》,主旨为的是给女儿传神写照,阐发幽光,而其所传,不离“才”“善”两端。即此一条主旨要义,亦足以可晓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名实相副,当之无愧,何用谦虚。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1.20

1.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理家才等。

B.“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C.“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

D.“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才”。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为一身而具“性灵”特点,其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红楼梦》的诞生。

B.《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所写的人物之才多为“文才”“诗才”,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才”“诗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C.《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才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

D.在《红楼梦》中,“才”与“情”紧密相联,有“才”必有“情”,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内容,如贾宝玉对晴雯、袭人。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一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说”;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

B.作家曹雪芹不但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才”与“善”,而且在其作品《红楼梦》中,非常鲜明地以此为主题,从而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小说“才”与“善”这一贯穿全篇的主题思想。

C.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实际全书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名实相符。

D.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写。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三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加御史中丞      寻:不久

B.诣辅国恳辞京尹 诣:拜访

C.不与载协 协:合作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悛:高兴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是使元载“身败而亡”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

①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②承意探微,言必玄合

③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④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⑤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

⑥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5分)

                                                                         

                                                                           

                                                                          

9.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3)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 村 英 文

                   ——乡村纪事之一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她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当下把自家柴垛移开,把落叶和鸡粪扫净,让出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她不知因何事上火,第二天一大早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帖,还是发了轿子?这不是你的地方,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谁得罪了,谁知道!”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两三个帮手,一担担地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

帮手中的一位,后来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玉梅开始不说,实在气不过,才道出心中悲愤。原来她早上见天气不错,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呵,却发现谷堆上画有暗号,是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也太小看人了!我玉梅别说有吃有穿,就算穷,就算贱,就算讨饭,也不会稀罕你几粒谷吧?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为何不说她写了蝌蚪文呢?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

两家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一旦它们悄悄越界,必有来自敌方的石块,砸得越界者惊逃四散。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怎么也说不通,只能摇头叹气。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以前一直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自己有钱。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戳她的痛处吗?……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恍然大悟,反正什么事都往心里堵。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鳖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留下沟痕的,已被踩死,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戳了一个。去撒谷喂鸡,见邻家的鸡过来了,也不会再次厉声驱赶,让两窝鸡快快活活地啄在一起。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已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自行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写玉梅骂鸡骂狗的一段话,言语犀利、流畅,表现出她的能说会道,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为其后她与金花争吵并获胜做了铺垫。

B.本文刻画玉梅的形象,是通过她的行为渐次向读者展示:先是言语辱骂,再到驱赶对方的鸡鸭,进而写她对过去的交往事件产生谬想。

C.从玉梅“捂住嘴”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她的醒悟和吃惊,而“冒出一张大红脸”则表现出她为自己误解金花并做出错事而惭愧、内疚的感情。

D.本文多处使用伏笔的手法,金花在玉梅骂后的回应、事后不承认暗号、曾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等情节都巧妙预示了金花的悲剧结局。

E.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节跌宕起伏,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矛盾这一社会现象。

(2)小说中的玉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乡村英文”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描写金花女儿骑着红色自行车飞驰大笑的情景,有人评价说“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作品陈述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儒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毛姆的朋友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其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的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作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选自“国学网”,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

B.文中有4处引用辜鸿铭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和思想,第4自然段中他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蕴涵着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

C.从文中看辜鸿铭喜欢痛骂西方人,而且骂得鞭辟入里,并总能骂在其要穴和命门上,因此他的坏名声很快传扬开来。

D.文章第5自然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

E.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误解。

(2)从全文看,辜鸿铭的“了不起”和“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整日充耳不闻,不去了解大千世界的变化,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B.针对某些编辑师心自用、乱改典籍这一不良现象,北京大学的吴小如先生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评。

C.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在为受灾的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D.在我们都为“中国梦”而心劳日拙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引领我们奋进的旗帜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至于中海油在此次事故中作为合作方是否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则要看双方之前所签订的合同中是否对此有规定。

B.在东道主所在的D组中,菲律宾、阿联酋和巴林三支队伍对于中国球迷都不熟悉,不过就实力而言,他们都无法与中国队相比。

C.本次发行的三期国债以100元为起点按100元的整数倍发售、兑付和办理各项业务,每个账户购买单期国债最高限额为500万元以上。

D.为实现防止全球气温升高2摄氏度,全球人均碳排放量须降低至2吨,发达国家应当分担更多的责任。

1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德国科学家在人马座中发现了一颗运行速度奇快的毫秒脉冲星,其环绕轨道一周所需时间仅为93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和月球距离的约1.4倍,它们是目前已知最近的双星系统。

①这颗脉冲星与伴星距离约为52万公里

②但质量却达到木星的8倍多

③伴星直径约为木星的60%

④它处在一个双星系统中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16.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①8月24日,为有效保护松褐天牛对国宝“黄山松”的危害,黄山市黄山区向黄山周边乡镇和林场的松林中,施放了70万只肿腿蜂。②进入8月份以来,黄山周边松树发生零星、小块状陆续枯死现象。③经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和镜检分析,发现松树枯死的原因主要是高温和大量松树线虫病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危害所导致的。④黄山区此次从江苏林科院林保所引进了70万只管式肿腿蜂,主要用于生物防治松褐天牛。⑤管式肿腿蜂的主要寄主是天牛类害虫为主。⑥利用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时、防治效果好,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等,是一种很好的生物防治措施。

序号:__________将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_将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将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_将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_将__________

 

17.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总计不超过20字。(6分)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耻。到元载获罪,路人没有嗟叹惋惜的。

D.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贬词褒用。

(14)答案 A

解析 B项,“菲律宾、阿联酋和巴林三支队伍对于中国球迷都不熟悉”主客颠倒,应是“中国球迷对于菲律宾、阿联酋和巴林三支队伍都不熟悉”;C项,“最高限额为500万元以上”错,“最高限额”必须是一个确数,“500万元”后不能再用“以上”;D项,成分残缺,“实现”后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目标”。

(15)答案 D

解析 ④提出“双星系统”,引出③的“伴星”,再将其与“木星”比较,引出②,接着引出①“脉冲星与伴星距离”,以得到“它们是目前已知距离最近的双星系统”的结论。

16.答案 序号:①将“保护”改为“遏制”;

序号:②将“陆续”提到“发生”之前;

序号:③将“的原因”和“所导致的”去掉其中之一;

序号:⑤将“为主”去掉;(或:去掉“主要”,并把“是”改成“以”)

序号:⑥将“……等”改为“……等优点”。

17.答案 ①人物穿着特征;②生活习俗;③新酒酿成季节。(5分,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18)立意提示 ①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却是我们生活中的另一面风景;

②有些人或物虽然渺小平凡,但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看辜鸿铭的中国传统文化坚持
【翡翠课堂】第四讲:中国玉文化(四)
孔孟之道培养出的文化怪胎
纳妾在现代文化中不能存在,辜鸿铭说法令人唏嘘!涨知识!
“无厘头”有学问
玉叶金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