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教科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的蓝图的过程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斯霞老师常把备课喻为“指挥员在组织一场战役前所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筹划。为了组织好战役,我总是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直到找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为止。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脑力劳动,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备好课,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斯霞,1982:21)可见,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备好课却想上好课,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一节 备课的种类

一、常年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清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巧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备课的真谛!“准备了一辈子”其实是个大实话,教师备课功夫全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能“临阵磨枪”。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各种教学资料,讲课时就会信手拈来、收放自如。那么,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优秀的作品。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和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常年备课主要是指教师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艺术的修养,教学对象的考察与研究。

传统的备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认为只要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法,至多再预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将会有何反应,教师该如何作出反应,随后的教学基本上就能顺利完成了。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新的理念,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新的挑战。按照新课程的精神,教师需要常年备课。

常年备课要求努力做到“三常”:常备常钻研,常备常修改,常备常补充,忌一劳永逸和死抄书本。尤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必须像蜜蜂酿蜜一样,不辞辛苦,不断往返于课堂和知识海洋中汲取、储存、输送“蜜”源。真正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学生也才能学得轻松,触类旁通,心领神会。若平时不注意知识补充,临渴掘井,课上会感到力不从心,生搬硬套,理屈辞贫,学生则会感觉枯燥乏味,其结果可能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二、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容量、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时数等因素来确定学期的总要求、章节或课题编排、各章节或课题的教学时数、教学形式、课外自习或作业的时数。这个计划一般由教研室(组)集体备课商定。

学期备课的主要内容有:①确定全学期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②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③安排好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及授课的基本方式方法;④对教具和各种物质条件做好准备。完成学期备课任务的主要途径是通读教材。教师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内容。通读教材的主要要求是:①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②掌握各个部分教材内容的基本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③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与非重点;④掌握教材的难点及主要疑点,考虑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困难以及应当事先做好的准备。

教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并结合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的任务要求,写出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最好以表格形式呈现,一式三份,一份交教务处以便校部掌握情况,一份交教研室(组)以便教研室检查监督执行,一份由教师自己保留,以便参照执行。

三、单元备课

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本科教学内容的特点由若干个单元(或课题)所组成。教师拟出学期教学计划之后,在单元教学之前,还要认真做好单元备课。对单元备课的主要要求是: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②根据本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详略以及教学活动的序列。③处理好本单元教学的课时安排、活动步骤以及习题、实验等。④研究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单元计划也可由教研室(组)集体备课商定,但不必强求一律。单元计划也可以表格形式表达。

四、课时备课

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往往是通过若干课时的教学活动来完成。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再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例如,对上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查了解(课堂讲课提问什么,或要求板演解答什么),新的课题如何提出,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板书的安排计划,课内和课外练习题的提出和引导;估计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怎样组织;等等。

课时备课一般要写出课时计划(教案),有时,在单元备课时已经比较详细地写出具体教案,教师也可以不再另写新教案,在课前备课中,再做适当的充实。

五、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案写成后,教师在上课前,熟悉教案讲稿,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使他教过许多遍,每次走上讲台前,他还是会研读一下教案的。这是一个习惯,是一种责任。

特级教师张子愕说:“我教中学物理五十年了,同教三个班,课已讲了一百五十遍了,但是到最后一遍,不备课我还是不敢上课。”课前备课的内容包括:

1.进一步揣摩教学内容和要求,思考这些内容和要求如何充分地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2.通过反复熟悉教案和教材内容,做到不但融会贯通,还能熟练运用,能得心应手地在课上发挥出来。

3.思考运用什么语言,把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出来,力争语言精练,表述生动形象,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内容,又能引起学习兴趣,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切忌上课时不着边际地“信口开河”。

4.详细考虑教案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如何具体地体现出来,如教案中提出了要“讲练结合”,这时就要想清楚,讲什么内容,怎样与练习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5.充分地估计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如研究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难题及教师应如何回答,等等。

六、课后备课

教师教完一节课后,根据学生的课内表现,课后反映,听课教师的合理建议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记下本节课教案的实施情况,_仁课后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以及学生课堂活动的情况等。

其方法有二:一是在教案旁写眉批;二是在教案后写小结,也可以对这堂课进行自我分析鉴定,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恰当;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选用的教法和教具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因材施教;教学效率如何,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每一分钟;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求。

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课后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检查小结,在教案中记下“课后记”,记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修改教案或讲稿,为以后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此外,备课按参加人数的多少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备课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个人备课就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情和学情,进一步领会课标,分析教材,选择教法,选择习题,等等,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基本劳动。个人备课是教师完成备课的基础。

第二节 备课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备课的步骤

备课步骤是指备课的次序:先备什么,后备什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教学目标

即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是一种有机统

一、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关系。具体地讲,知识与技能是抓手,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基础和前提。

(二)加工教学内容

即根据教学的意图或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编选、研究和分析,尤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

(三)设计教学进程

即确定构成整堂课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详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时间的分配等。

(四)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地说,每堂课至少采用三种方法交替使用,才不至于使学生听课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五)选择和编制适当的,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练习。

(六)撰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化、书面化和条理化,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二、传统备课存在的误区

备课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沿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不少老师对备课的认识失之偏颇,甚至走人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误区一:“一言堂”式的备课集体备课在各地已广泛开展,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由于组长往往是年纪较长,并且是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大凡“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二)误区二:“现代化”的备课

有些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他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他们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个人稍作添改即作为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捡到篮里就是菜”,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这种“现代化”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这样的备课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三)误区三:“拿来主义”的备课

教师备课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要点,不是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舍本逐末,把别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抄照搬下来,“克隆”他人的劳动成果,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拿来”了他人的成果,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教师自己参与的成分。所写教案成了参考书的“搬家”。也有的教师干脆拿来出版社出版的现成的“教案书”或他人的教案“一抄了之”,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这种备课方式不利于因学定教和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严谨治学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教育创新氛围的形成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误区四:“古为今用”的备课

有的教师在新学期备课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教案,却“温习”起了往年的备课本,将往年的备课内容重新“复制”在新的备课本上,没有任何创新,也有的索性将往年的备课本换上新封面当做本学期的备课,权且应付了事。尽管教师对重复课程有更多的教学经验,但是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最主要的是教学对象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因时、因情、因人,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像这样一劳永逸的备课,容易使教学变得因循守旧。

(五)误区五:“华而不实”的备课

备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手段等。写教案是在以上环节完成后所作的最后一项工作,也可以说是备课的“结果”。可是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各种检查,或为了在教案评比中得到表扬,他们在备课中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教材、了解学情、确定教法等项工作上,而是摊开教材教参和“教案书”等,打开备课本,直接写起所谓的“教案”来。由于这样的“备课”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没有过程,只有结果,教师没有进人真正的备课状态,陷人备课等同于写教案的误区之中。这样的备课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其质量必定是十分低劣的,不会起到备课所应有的作用。

三、备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备好课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备课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备课,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教师备课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要求。

(一)注意把握好五个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工夫

备课的具体内容即怎样“备教材”。教材作为中介,连接“教”和“学”两方面。备教材是备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尤其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2,在“备学生”上做足文章

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学生的“学”是要通过教师的“教”起作用。教师备课时如果光注意教材,忽视了作为主要对象的学生,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再深再透,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明确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人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等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

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4.在“备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目前在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讲轻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薄弱;二是练习题设计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三是课堂练习的量偏大,学生手忙脚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四是课堂练习题单调,缺乏层次和坡度;五是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忽视矫正错误这一环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辅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综合运用的题目。

5.在“备作业”上精心挑选,适量适度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同时,教师对待学生作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要特别注意收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息,并可在教案的备注或后记栏内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坚持做到十个结合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所谓预设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学生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因势利导。

2.备课与备人相结合

教材是本书,万人一版;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则是千人千样、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备课,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这就要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既要钻研班级群体共性,又要钻研学生个体特性。只有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和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正确处理教材并把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基础(如果是新生还应了解人学成绩),以及学生中的团员、干部等;其次还要了解一些具体情况,比如这个班的任课教师都是哪些人,这个班在同年级中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有些什么特点;第三步应该重点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无兴趣、原有知识水平(主要应该掌握过去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学习方法和习惯,更进一步则应该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做这些工作一定要和班主任密切配合,一定要深人到学生中亲自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想当然,要真正做到心中有底。如果对象不同,则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l)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程度怎样?

(2)学生间的差异如何?

〔3)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

(4)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进行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得越深人,他的教学就越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3.备目标和备方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现在许多教学参考书上都有每课的教学目标,有的新教师在备课时就把那几条抄在自己的教案上,以为这样做就有了教学目标了,其实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最好是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体会和想法,列出应该实现哪些目标,完成哪些任务,再和教学参考上所列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的原因所在。如果参考书上的教学方法并不十分恰当,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或这一课结束后进行检查,看一看到底是谁更正确些,从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准备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首先是“有法”;其次是无“定法”,要灵活多样,此事用此法,彼事用彼法,不能一成不变;“贵在得法”,教师要有适合自己实际的方法,先进经验、先进教学方法都可以学习也应该学习,但是一定要变成自己的方法,不生搬硬套,不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方法只是无意义的一种形式。

4.备教材与备课标相结合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对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起指导作用。备课,只钻研教材,不分析研读课标,就会导致指导思想不明,教学无计划;只有同时重视钻研课标,才能把握教材纵横系统和各年级要求,才能在钻研教材时,更好地领会编者意图,安排训练序列。

5,重点和一般相结合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一节课,平平淡淡没有重点,“寡而无味”,学生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兴趣,收获自然无多。一堂课从头到尾什么都是重点,和全都不是重点几乎是一样的。

突出重点,也要兼顾一般,对于非重点内容,不能统统丢掉,要适当加以关注。在各科高考题中均有考查对一般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要重视一般性知识的讲授,不能“只抓重点,丢掉一般”。

6.“教材”和“教参”相结合

备课无疑应以钻研教材为主,教学参考书,顾名思义是教师备课时的参用书,仅供“参考”而已,是不能代替课本的。教师备课应该在对学科课标准理解透彻并对教材内容初步熟悉之后再翻阅教学参考书,将其中的关内容充实到自己搭建的基本框架中去,那么参考书上的“死”材料是很易被用“活”的。这样备好课后,教师讲授起来便会更加轻松,学生接受

来也会更加容易。

7.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

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说到底是要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教师备课、选择内容时要尽可能从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人手,充分利用自然光、风俗民情、国内大事、国际形势、社区活动等宝贵资源,并进行优化设,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激发学生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学习的热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学习对改进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8.全局和章节相结合每一学科的教学都要由几十个课时到几百个课时才能完成,而每一节

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把一门课当做一个全局,那么每一章每一单元)则是一个大局部,而每一节课则是一个小局部。教师在备课时能够“纵观全局”,你虽然备的是一节课,但应该知道这一节课在这一单中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这一节课应用了前边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对学习后边的知识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不要单纯地孤立地去备一节课。从知识系统来说,一个教师比较容易做到本科知识的前后衔接,但是往忽视每一堂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这里也存在着全局和局部的系。如果把学生的能力作为全局,则能力的各组成部分是局部,而一个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一样也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教师在备课中要刻想到举一个例题、分析一个例句、做一个实验、留一道练习题,除了传知识以外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心人”。

9,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人的知识是一个整体结构,一个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也是由多方面组成,单纯就文化课来说,各学科组成一个整体,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社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就是常说的“文”和“理”),这两部分都是这个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上,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确实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其结果是“轻文误理”。其实如果这两方面畸轻畸重,那就等同于人的两条腿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常常听到教师在课堂上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能“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别的我不管,就是我重要”。

在备课当中,教师应具有全方位的整体观念,做到“横向联系”,即学科间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使学生受益匪浅。比如当学生对数理化题的题意理解不对、不透、不全面时,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主动给学生一定的帮助,促进他们能力得到提高。

10.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只备教师怎么教,不备学生怎么学。“教会学生学习”己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师备课,既要备教师怎么教,也要备学生怎么学,要设计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多样的学生学习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有效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教师说课技巧
如何说课
教学“六认真”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