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原阻击战有多惨烈?9000人参战,只有700人生还,歼敌数量让人意外

彭德怀戎马一生,面对过的生死关头不知凡几,从来没有退缩过。朝鲜战争时期,他更是指挥志愿军打赢了这一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将西方伸向中国的手,斩断在三八线,为我国争取到了极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也在国际上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因此被誉为“中国战神”。

但总结志愿军在朝作战时,彭老总却坦承:在部队打过三八线后,他害怕了。

他说的这一仗,就是在解放军军史上包括国内外,都有极大争议的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从结果上来看,这次战役特别是著名的铁原阻击战,粉碎了美国及其联军的反扑计划,让美国从战场坐上了谈判桌。但从战役层面来讲,毛主席也委婉地提出过批评,说第五次战役,打的太急,太太,太远。

因此也一直有人说,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从数据上来看,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仅牺牲人数就有七万多人,被俘虏近2万人,损失接近整个朝鲜战役的80%,其中铁原阻击战中负责断后的63军,几乎全军覆没。但同样也是在这场战役中,我军打下了朝鲜战争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彻底奠基了战果。

如果说是志愿军败了,为何联军甘心放弃进攻,提出和谈?如果是我军胜了,那在如此大的伤亡下,美军又被歼灭了多少人?历史的真相可能会让各位读者大吃一惊!

一、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1951年4月,经过4个月的艰苦作战后,志愿军成功达成了第四次战役的战略目标,顺利掩护后续军团进入一线战场,让我军实力大增。

那时,志愿军在朝鲜已经集结近六十万大军,共37个师,其中有4个炮兵师,可谓兵强马壮。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个窘境:随着几次战役的进行,我军后勤保障越来越困难,目前各部队都处于最低限度的保障状态,急需休整。

但从战场局势来看,实在不容乐观。由于战场上的失利,美国撤换了统帅,任命在第四战役中对志愿军造成过巨大威胁的李奇微为联军总司令。他诡谲多变的战术,给彭老总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一变动,志愿军司令部十分重视。

而且美军也确实正在做重要的战略部署,除了在三八线以南保持了强大正面军力外,又有三个师被运到了日本,而且南朝鲜也有3个师正在整训,同时对方还在不断扩建军事基地。

一旦让联军完成准备,对方极有可能再次重演“仁川登陆”,从东、南两个方向,对我军实现前后夹击。因此,彭德怀元帅作出决定,要率先从正面战场打开局面。

其实,在第四次战役还没有结束时,彭老总就开始策划第五次战役。在他看来,留给志愿军的时间十分紧迫,因此,虽然几位副职都建议战役时间能稍微缓一缓,让部队休息一下。但彭老总仍然按照自己的方案给中央发去了电报,并表示这一战再难也得打,哪怕牺牲几万人,也必须吃掉敌人几个师,打乱他们的战略部署。

毛主席也十分认同彭老总的判断,回电表示支持。在计划得到中央批准后,志愿军司令部立刻开始了作战部署。当时部署在朝鲜战场的共有11个军,其中26、39和40这三个军,担负主要防御任务,还有六个军,分别于两侧协防,同时部署在金川、安峡等地区。剩下的20军和27军,则在平康等地集结,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从客观上来讲,第五次战役的发动,志愿军并没有占据主动权,甚至可以说犯了兵家之大忌。在第四次战役中长期作战的部队还没来得及进行休整、补充,刚刚进入朝鲜的十九兵团,又还没有熟悉战争局势。

因此,这完全是在联军的战略攻势部署下,彭德怀被迫发起的一次“以攻为守”的战役,如果不能达成战略目标,我志愿军在前几次战役中取得的战果,将失去很大意义。

而与之相应的则是联军的以逸待劳,重新占领汉城后,新任总司令李奇微也彻底摸透了志愿军的最大软肋——后勤保障无力。他仔细研究了志愿军入朝以来的战斗,判断我军的后勤,根本无法支持部队将战线拉长,至少在越过三八线后,就后继乏力。

因此,李奇微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战术——磁吸战术,也就是面对我军的进攻,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将志愿军主力不断向后方吸引,当我方兵力足够分散后,再打一场反击战。这种战术大家应该很熟悉,通俗点说,就是用空间换时间。而李奇微的最终目标,正是我军在前线最大的补给基地——铁原。

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虽然志愿军面临着种种困境,甚至是战略被动,但彭德怀之所以敢于当机立断发动第五次战役,却并非刚愎自用,而是因为我军也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首先,前面已经提到过,我军后续部队顺利抵达战场一线,再加上北朝的三个兵团,我方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六十万。

而反观联合国军,虽然也在补充,但当时集结在南朝鲜的部队,总共只有三十余万,从这一点来看,我方有着更多的机动兵力。

其次,苏联的援助大大缓解了我军的装备劣势。这一次随军入朝的,还有可以装备三十几个师的苏式军械,其中最关键的,是一个满编一万多的“喀秋莎炮兵师”。

“喀秋莎”是苏联自己列装也才不到十年的可移动式火炮,曾在二战中大放异彩,射程超过8公里,可以对我一线部队进行有力支援。而这个师,也是志愿军仅有的4个炮兵师中的王牌,极大弥补了我方火力不足,被誉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上的“终极武器”。

最后,志愿军军心可用。虽然补给不足,但我军就是从“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对军心士气并不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在前几次战役中,我军虽然战斗艰苦,但取得了极大的战果,曾一度将战线推至“三七线”,因此从心理上对与联军作战毫不畏惧。

于是在第四次战役刚刚结束一天,志愿军司令部就下达了第五次战役的战斗部署,各军分左右两翼穿插出击,开始了对联合国军的分割以及进攻。

战役的前七天,志愿军和朝军的推进十分顺利,除了63军穿插受阻外,其余各军,基本按计划推进,在美军口中的“礼拜攻势”中,我军将战线前推了八十公里左右,联合国军再次被迫撤回汉城坚守。

但是在这几天的作战中,联合国军也较好地贯彻了李奇微的“磁吸攻势”,利用我军不善夜战的特点,白天防守、夜间撤退,同时利用阵地战、火力优势以及制空权,对我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而我军虽然稳步推进,但由于美军往往都是主动放弃阵地,导致志愿军在这一阶段的歼敌数量,反而并不多。

彭德怀也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占领区域稳住阵脚后,志愿军出动2个兵团,联合朝鲜的3个军团,以南韩军队阵地为突破后,发起了正面攻击。

这一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整个南韩兵团在我方的打击下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以至于这次攻势,也被对方称为“五月屠杀”。

不过,经过2波规模较大的攻势,志愿军后勤补给乏力的弱点再一次暴露出来,随军的弹药以及物资补给基本耗尽,过长的纵深又导致后续运输难以跟上,志愿军的战士们也已经比较有了不小的损失,而且人员疲惫,已经不耐久战。

此时的志愿军早已打过了三八线,而且还歼灭了南韩的几个师,但是对方的主力——美军却并未伤筋动骨。

这就是让彭德怀“害怕”的地方,他猛然发现志愿军打得太远了,部队也较为分散,已经形成不了人数上的优势,于是立刻下令,全军撤退。

然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等待已久的李奇微也敏锐地察觉到志愿军的颓势,果断下达了反击命令,联军的十三个师如饿狼一般扑向志愿军。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命令下达突然,志愿军各部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其中攻势最猛的180师还在向更南的远水洞区域进攻,而左右各部,已经在准备回撤补给。

就是这个破绽,让180师被美军近5万人包围,再加上又收到了上级断后的任务,180师最终在美军的攻势下被打散,大部分官兵被俘或牺牲。

但这还只是联军反扑的开始,180师的牺牲并没有拦住敌人的追击,随着整个志愿军战线的后撤,联军兵锋抵达铁原、金化地区,直指铁原——这个志愿军后撤的战略要地。

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铁原,志愿军在前线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半岛平原的门户,更是我方的物资中转基地。当联军大军兵临城下时,志愿军的主力部队还在右翼回撤,铁原失守,不仅敌人可以长驱直入,而且我军主力将会成为一支弹尽粮绝的孤军。

因此,可以说铁原防线,关系到了整个朝鲜战争的胜负,而由于战线推进太深,志愿军主力分散在三个方向,正在边打边退。铁原区域异常空虚,仅有一支部队可以执行防守阻击任务——就是前期穿插受阻后,又连续作战,撤回铁原休整的63军。

来袭的联军以美国威名赫赫的骑兵第一师为主力,共计五万兵力,而且有一千余门火炮,数百辆坦克,同时还随时可以得到空军支援。

而63军不仅只有2万人,连炮兵都不满编 汇聚整个军,也只找到了二两多门炮。面对对铁原势在必得的联军,63军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把人打光,也必须坚守十五天至二十天。

军长傅崇碧用一句话来回复上级:63军会战斗至最后一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63军背靠铁原,得到了充足的弹药补充,这让傅崇碧可以稍微放开手脚部署。

这是第五次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战,但也是朝鲜战场上的最后一次大型战斗。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63军三个师在铁原外围分成三路,层层防守,而联军也一改大开大合的作风,开始稳步推进,除了交通线,连沿途的制高点也要分兵抢占,突出一个以势压人。

189师师长蔡长元最先摸清敌人的这一特点,于是他使用了“洒钉子战术”,就是将以营或连为单位,将全师的兵力都分散出去,像钉子一样,扎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联军想要安全通过,就必须将这一个个“钉子”拔出来。

这种战术明显减缓了联军的推进速度,很快就在3个师推广开来。但首当其冲的189师,却承受着巨大的伤亡——虽然推进速度变慢,但敌军的火力丝毫没有变小。

在敌人坦克、火炮以及飞机的轰炸下,很多防守点都是全军覆没,联军每前进一段距离,都代表着一支防守小队的惨烈牺牲。189师共有9000余官兵参战,他们与装备精良的4个美军师以及2个联军师,整整浴血奋战了三天,其间还遭遇暴雨天气,有一千多官兵坚守坑道阵地,结果被大水淹没。

等到部队前来接应阵地时,全师只有700多人幸存,而且几乎个个带伤。而且由于敌军主要靠火力覆盖进攻,我方将士对敌人造成的伤亡并不高,仅有数百人。

188师利用189师争取来的时间,专门针对美军的坦克部队,在防守阵地上布置了错综复杂的战壕防御体系。利用壕沟的阻滞,188师在防守战中,炸毁了对方一百多辆坦克,可谓战果辉煌。

但这也让美军的炮火覆盖更加凶猛,在第八集团军司令的指挥下,无数弹药倾泻到志愿军阵地上,创造了著名的“范弗利特弹药量”。

有幸存的老兵回忆,战场上到处都是爆炸,战士们死伤很重,就连炊事员都上了一线。在坚持了7天后,死伤殆尽的188师炸开了阵地附近的水闸,试图稍微阻滞敌军,但效果并不明显。

此时,63军的仅存的力量并不多,目前仅有一个主力团。前面两个师,只拦住了联军10天,现在要靠一个团,再坚守至少五天,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傅崇碧思来想去,只能赌一把,他将原本分散在各处的火炮集中到了一起,连夜布置防线,并一次性打光了部队所有的炮弹。

在联军恐惧的目光中,无数炮弹落在了他们阵地上,或许这是美军唯一一次自己有了被火力覆盖的感受。在炮火的掩护下,我军集中主力,向联军阵地发起了反冲锋,也造成了大量伤亡。

乱了阵脚的联军指挥官很快做出判断,志愿军一定是得到了后方的支持。于是下令各部后撤,先休整一下,再找机会进攻。就这样,在给联军造成巨大伤亡后,也获得了缓冲的时间。

更幸运的是,2天后,志愿军主力提前完成了战略后撤,全部转移到三八线以北,而国内的援军也抵达了朝鲜战场。接到完成任务的通知后,伤痕累累的63军,终于得以退出阵地,两万多将士永远埋骨沙场,军长傅崇碧是被抬着回到后方。

据统计,在铁原阻击战中,63军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抵挡住了五万联军进攻,并歼灭敌军一万余人,其中美军两千人左右。

这场战役,让美国看到了志愿军的作战意志,而巨大的伤亡也让美国政府心生畏惧,特别是其国内反战的声音越来越大。不可一世的美军终于低头,决定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

铁原阻击战乃至第五次战役,虽然伤亡巨大,是我方在朝鲜战场上最惨痛的牺牲,但意义同样深远,彻底奠基了朝鲜战争的胜利,因此,正如彭老总所说:这一战,哪怕再难,也要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原阻击战,63军用伤亡2万多人的代价,拯救了10万志愿军
盘点我军十大阻击战:塔山阻击排第四,前三名是哪些?
让彭德怀落泪的铁原阻击战04
清明时节雨纷纷,英烈千古欲断魂- 铁原阻击战打得太惨烈,志愿军一个军伤亡1万多人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63军几乎打光,彭总含泪致谢:祖国感谢你们
这位军长打出惨烈一战,救了整个志愿军,回国后为何只评为少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