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
关于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0-03-03 13:59:09 中国机构网  [字体: ] 

  中国机构网9月4日讯 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换,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事业单位自身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单位多、人员多而且涉及事业单位机构布局的调整、管理体制的创新、运转机制的变化、

职责利益的划分、组织机构的重构、人员编制的精简、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特别是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更是涉及到了观念、体制的更新和转变,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为全面推进改革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具体要求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主要是指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和为社会提供技术与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转企改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资产和职工身份双置换。通过转企改制,撤销事业机构设置,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中求生存,增活力,促发展。

  改企转制,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要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鼓励社会资本以控股、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积极参与改革,真正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同时,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改制方式。

  改企转制,要保全资产,力求增值。要依法进行资产清查、审计、评估、确认和产权界定。公有资产的出售转让,必须公开招标竞价,出让所得上缴财政专户储存,严格审批后可用于支付改制成本。要坚决反对和克服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借改革搞分光吃净的行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借转企改制之机,转移、藏匿、侵吞国有(集体)资产。要保证改制后的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改企转制,要善待职工,妥善安置。人员安置是事转企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这个问题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事转企工作的成败。要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明确相应的待遇和必要的补偿,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的续接工作,保证职工权利。坚决制止不坚持原则,搞任人唯亲和向社会“甩包袱”的现象发生,坚决制止借改革之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力争使改革少一份阻力、多一份合力,保证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努力使在岗职工安心、离岗职工满意,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确保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稳定。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解决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问题。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事业单位要真正实现与主管部门人、财、物的管理关系上的彻底脱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企业法人。

  二是要注意解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措施不到位问题。对改革单位要进行规范的财务审计、全面的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流失。

  三是要注意解决人员身份转换不到位问题。单位性质发生了变化,人员工资、各类社会保险、待遇要及时转换,各项改革的配套政策要全面落实。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单位,人员工资标准和养老保险标准不能再按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四是要注意解决事业单位法人注销不到位问题。转制事业单位确定后,要明确这些事业单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收回事业编制,在进行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的同时,确保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及时注销。

  五是要解决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问题。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合力推进改革,加大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有落实力度,防止造成政策棚架。改制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克服坐等观望和求稳怕乱的思想,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改革推进到位。

  三、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工作的基本思路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根据事业单位分类的精神,今后将有更多事业单位需要整体转制为企业,涉及到改企转制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必须高度重视。在认真抓好已经实施事改企单位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兑现工作的同时,必须从国家、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和工作现状出发,总结经验,整体部署,统筹安排,提前研究,保证当前和今后各项改革的有效推进,真正实现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各项预定目标。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建立市(县、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各类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研究确定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同时指导改革的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市(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组织、宣传、机构编制、国资、人事、财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土地、审计、地税、工商、纪检监察等部门及相关改革单位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2、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第一责任单位,要按照改革的要求,结合部门(系统)实际,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相关的配套政策及工作措施,确保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讲,机构编制部门负责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研究确定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名单,统筹协调安排改革的各项任务,负责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工作;组织、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改制过程中的干部待遇、人员身份置换、社会保险政策的制订和兑现等工作;国资、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负责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清算评估及财务审计工作,确保改制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负责确定改为何种企业及改企后的运作问题;工商、税务部门负责改制工作中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税务登记工作;改制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改制单位的宣传发动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单位的职能开展相关的工作。

  3、严格程序,密切协作。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必须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按照程序要求,规范操作,各个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时介入,同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各项改革改革措施和目标在具体落实中环环相扣,顺利推进。具体来讲,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包括成立工作组,宣传发动等。二是要做好改制方案设计。包括职工安置方案、管理层设置方案、股权设置方案、改制立项批复等工作。三是要做好资产处置工作。包括内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报批、中介机构评估、资产损失核销、评估报告核准等工作。四是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包括提前退休人员安置、自愿离开人员安置、签订劳动合同、理顺社会保险等工作。五是做好成立公司制企业相关工作。包括制定公司章程、制定股权管理办法、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依法登记设立公司、任命企业管理层等工作。

  4、加强宣传,形成全力。各项改革政策推进和落实,离不开改革单位、职工的支持和配合,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认识,努力形成改革的良好氛围。要把单位的发展、职工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鼓励职工自觉参与和投身于改革,有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要充分听取和尊重职工的意见。要密切注意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完善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主动为改企转制的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保证改革顺利平稳进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这类事业单位取消编制! 今年全部完成!
事业单位企业化改制法律及政策研究
事业单位改革,打破铁饭碗,取消12项补贴2020年全部完成
设计院的前世今生,第四篇(2000-2021)
南京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情况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