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可能永远不会宣战,但我却可以制造战争”

昨天,普京宣布承认乌东两地区“独立”冲上热搜,持续紧张的东欧局势再添变数。乌克兰曾是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的一部分,在二战之前,苏联就为英美等国所忌惮,但为了对抗轴心国,他们也曾结成盟友。

二战战局瞬息万变,当1941年,希特勒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时,英国决定对苏进行援助,太平洋另一端,罗斯福也“迫不及待”地“引诱日本开启战端”......

在这种不够水准的政治家品格方面,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正好是天生的一对。

在纳粹暴政被摧毁了之后,所有各国均应享受安全的和平,所有各国的人民在生活中都应能具有免于恐惧和困乏的自由。

他使美国全国都自愿起而奋战,因为在当时没有一个美国人会想到日本人的奇袭,是如何地恰好配合了其总统的计划。

苏联问题和战争向太平洋的发展

本文节选自《西方世界军事史》

[英]J.F.C.富勒 著;钮先钟 译

01

在希特勒侵入苏联的那一天,下午9时的时候,丘吉尔先生从广播中向英国人民作了下述的讲话:

我现在要宣布英国政府的决定,我们只有一个单纯不变的目标。我们决定要毁灭希特勒和纳粹政权。我们决不妥协,我们决不与希特勒或其任何党徒谈判。任何人类或国家只要是与纳粹为敌者,都可以获得我们的援助。任何人类或国家与希特勒携手者都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我们的政策,这也是我们的宣言。所以今后,我们对于苏联和苏联人民将要竭尽全力来援助。

从上述的宣言,以及其他类似的言论,可以很明白地表示,丘吉尔先生对于其担任英国首相兼国防部长的重责丝毫无所了解。第一点,他应该知道他的最主要责任,就是要为其国家赢得一个有利的和平。可是若用斯大林来代替希特勒,则在道义上和政治上都是毫无利益的。

第二点,他既已标明灭绝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为目标,那么他对于纳粹政权与一般德国人民之间的区别应该有所认识。假使他能有此种认识,那么他就应该知道在德国境内的各种反希特勒力量都是其极好的盟友。依照他这个宣言,实应给予极大的援助,可是他却受了感情的支配,犯了希特勒在苏联所犯的同样大错。这个错误使战争不必要地延长了许多的时间,最后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可是丧失了和平,而使战争变成了一个荒谬的笑话。

第三点,英国与波兰之间曾经订有《英波条约》,波兰虽然被瓜分了,可是这个条约的约束力还继续存在。对于波兰的瓜分而言,斯大林的过错与希特勒的罪恶可以说是无分轻重。所以丘吉尔先生实在不应该如此冲动地就率领着整个英国,都投入斯大林的怀抱。至少也应该等到斯大林开口求援时,再与他谈判条件。像1939年8月23日所签订的《李宾特洛普—莫洛托夫条约》,应要求苏联立即宣布废除,还有一切波兰的战俘和被苏联所流放的波兰人民,也应该迫使苏联当局予以释放。

当希特勒侵入苏联时,罗斯福对美援的给予并不曾向苏联开出一个价格来,尤其是没有要求克里姆林宫对国外土地的兼并提出一个保证。他也和丘吉尔一样,只是盲目地投入苏联的怀抱,立即开始把大批的租借物资向苏联送去。

但是美国总统的问题仍然存在:他要怎样才能把美国投入战争?这个答案是,既然希特勒拒绝他的挑拨,硬不肯向美国宣战,所以就只好挑拨日本来进攻美国了。

02

自从1931 年以来,日美两国之间的摩擦就日益加剧。在那一年,日本主要是为其日益增加的人口寻找一个消纳的地区,以及为其工业获得原料的供应。日本人吞并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建立了一个“满洲国”,并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来保护其经济利益。这个高压手段的行为,使美国胡佛总统的国务卿史汀生大感不满,遂宣布了美国的不承认政策。此外,他又指控日本违反了1928 年所签订的《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Briand-Kellog Pact ),可是事实上, 在1929 年,苏联也曾攻击中国,而成为破坏这个公约的第一个国家。他又特别强调美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并且也获得了一部分工商界人士的支持。他们认为:“美国若不能获得新市场,则其资本主义制度即将崩溃,而中国拥有4 亿人民,将来是一个最有希望的主顾,对于美国经济制度的延续是具有必要性的。”国务卿史汀生也曾力劝胡佛总统,对日本实行制裁和禁运的措施,但胡佛却不肯听他的话。

罗斯福的态度却与他的前任完全不同,诚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对中国具有极深的同情心,因为其妻子的祖先曾经与中国做过生意。他不仅支持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而且自从他上台之后,他就开始增强美国舰队的实力,使其达到1921 年华盛顿协定所规定的限度——日本的舰队早已达到了所规定的限度。1934 年年底,即协约签订的两年之后,日本宣布退出华盛顿协定,不再接受该约的限制。

当1937 年6 月中日战争再起时,罗斯福总统即开始计划用英美联合封锁切断日本贸易的手段来迫使日本屈服。1938 年1 月,他派了一个秘密使节团,到伦敦去商讨这个问题。1939 年3 月,英国外长哈里法克斯勋爵向罗斯福建议:为了使对日本的心理压力增到最大限度,美国的舰队应集中在太平洋之内。一年之后,在1940 年4 月,罗斯福不顾海军当局的劝告,命令把原以加利福尼亚海岸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移驻到夏威夷。

当此之时,财政部长摩根索在史汀生和某些工商界人士的强力支援之下,也主张抵制日货,并禁止美国石油输入日本。这个运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941年6月中旬,所有一切载运石油的船只都禁止从美国东岸开往西岸,摩根索和史汀生又力主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存款来打击日本的贸易。

7月23日,日本压迫法国维希政府同意其暂时占领越南,因为这对缅甸和马来西亚是一个直接威胁,而对于菲律宾也是一个间接的威胁,于是罗斯福命令其海军军令部长史塔克上将(Adm. H. D. Stark)就对日本禁运问题发表他的意见。后者即提出了一个备忘录,其中指明:“禁运的结果可能会使日本提早其对于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的攻击。而且也毫无疑问,只会更坚定日本当局的决心,使其继续采取现有的行动路线。此外,假使日本对于英荷的殖民地采取军事措施,其结果也必然会把对菲律宾的军事行动包括在内,于是就会立即引起一场太平洋战争。”因为确知禁运即足以把日本引入战争,于是7月25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金,英荷两国也立即宣布冻结;31日,他又禁止飞机燃料和机具输入日本。这无异是说美国已经正式向日本宣布经济战争。

这种情况无异于表示太平洋上的战祸已经迫在眉睫,次一个步骤却是该丘吉尔来采取,即设法使美国赶紧投入战争,不再延迟。他安排与美国总统在纽芬兰的普拉森提亚湾(Placentia Bay)会晤,于是所谓“大西洋会议”(Atlantic Conference)于8月8日到13日在那里举行。根据罗斯福的儿子艾略特(Elliot)所报道:丘吉尔深知若无美国的参加,则英国在战争中即不可能再支持下去。他的困难却是在美国,只有国会才能对外宣战,所以当会议开始不久,丘吉尔即向罗斯福提出了这个问题。罗斯福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可能永远不会宣战,但我却可以制造战争。假使我要求美国国会宣战,那么他们可能要辩论达三个月之久才能有所决定。”他早已对德国制造战争,现在他就要对日本制造战争了。所以他对丘吉尔许下诺言说:“即令美国本身没遭受到攻击,它也要设法投入远东的战争。”同时他又说当他回到华盛顿之后,即将对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大将提出一个具有挑拨性的通牒。这个通牒于8 月17 日送达野村大使,其中有一段说:“美国政府现在认为有宣告日本政府之必要, 假使日本政府今后仍继续推行其对于邻国作军事支配或军事威胁的政策或计划,则美国政府将被迫立即采取必要的步骤,以保护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合法权益,并确保美国的安全。”

因为这些商谈的内容是不能公开发表的,所以表面上,就只好发布一个《大西洋宪章》来当作掩护。这个文件在本意上既不曾被认为是一个正式的“国书”,也未曾加以正式地签署和加盖国玺。它仅仅照速记稿加以发表而已。这一个高度理想化的文件,其中规定,除非依照有关人民所自由表示的愿望,否则即不准作任何的领土改变。所有的人民都应有自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所有的国家,无论是战胜或战败的,对于世界贸易和原料的获得都应有同等的权利。在纳粹暴政被摧毁了之后,所有各国均应享受安全的和平,所有各国的人民在生活中都应能具有免于恐惧和困乏的自由。

假使要完全遵守这个宪章所规定的一切,也许根本不可能。好在当时的作用,只不过是为了欺骗世界而已。虽然如此,直到它在德黑兰会议(Teheran Conference)中被撕毁之时为止,它都要算是一个头等的宣传品,也可以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最伟大的骗局。

因为对于日本而言,禁运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日本不撤出中国,就必须设法打破这个封锁。所以在大西洋会议结束不久,日本人即在华盛顿与美国人开始谈判,以求打开这种僵局。此外,在9 月,为了准备发动战争,东京当局也开始用密码的电报通知日本驻檀香山的总领事,调查有关珍珠港、瓦胡岛(Oahu)和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详细情报。日本人却完全不曾料想到美国人已经拆穿了他们的密码(号称为“魔术”[Magic]),所以对于他们的通信内容完全了解。

03

由于在华盛顿的商谈久无结果,所以在11月22日,东京当局发了一个密电给野村大使,坚持说除非一切的谈判能在11月29日以前完成,并签订条约,否则就只好“听任事态的发展”。这种说法即为暗示日本人将作某种形式的奇袭,但因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舰队和陆军还尚未完成应付攻击的准备,所以11月22日到25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先生(Cordell Hull)就作出了一个暂时应付的建议,主张延长90天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美日两国仍继续保持着经济关系,不过以后者默认不再作进一步征服为原则。这个建议却始终不曾提交给野村大使,因为在11月25日,美国人推荐给蒋介石的顾问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是一个亲苏分子),用电报通知美国总统东方事务的助理居理(LauehlinCurrie,他也是共产党的间谍)说:“放松经济压力和解冻,可以使日本在中国的军事地位大为增强,将使中国丧失对美国的信仰。”同时,当11月25日,美国总统在表示了他害怕日本人就会在下一个星期一(12月1日)发动攻击之后,接着又作一个极有意义的补充:“问题就是我们应如何把他们(日本人)引入发射第一炮的位置上,而又不让我们自己蒙受太大的危险。”

赫尔的建议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代之以一个“十点建议”。根据兰格(W. L. Langer)和格里森(S. E. Gleason)两人所合著的半官方性的历史《不宣之战》一书中的记载,这个建议是根据怀特(H. D. White,又是一个共产党间谍)呈给财政部长摩根索的一个备忘录而写成的。表面上它是提出美国对于解决两国间问题的建议,实际上却是一份最后通牒。为了签订新的贸易协定和解冻资金,日本应同意与美苏中荷泰等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中国和越南撤出他们的军队,取消一切伪组织,依照最惠国的待遇与美签订商约和以美元来稳定日元。

毫无疑问,日本人是把这个建议当作最后通牒看待。日本政府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并且以他们久已准备的作战来当作答复。日本的意图是不拟经过正式宣战的手段,即先袭击英美在远东的基地和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因为必须设法使美国舰队能留在港内不动,所以野村和来栖奉到了训令,仍继续与美国政府谈判,以免惊动美国人,使他们有所准备。依照提奥博尔德少将(Rear-Adm. R. A. Theobald)所著《珍珠港的最后秘密》一书中的记载:罗斯福总统对于日本方面的一切准备,事先都已获有充分的情报,因为他深知要想使美国投入战争,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美国的领土受到一次奇袭,所以他决定应用一切方法来引诱日本人上钩,而不要让他们知道美国是正在等待这个攻击。所以除了在11 月27 日,发出一个空洞的战争警告通知(其中并未特别提到夏威夷)以外,他并未将一切详情告诉当时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Adm. H. E. Kimmel) 和夏威夷驻军司令萧特(Gen. W. C.Short)。

12 月2 日到3 日,东京政府对其海外领事馆发出了一连串的命令,要他们销毁密码本和秘密文件,这当然是战祸即将来临的征候,可是这些重要情报却并无一件转告金梅尔和萧特。最后到了12 月6 日,日本在华盛顿的大使馆,收到了一个分节拍发的十四点文件,这就是对于11 月26 日美国所提十点建议的答复。同时还有指示说:等到全文收齐了之后,即将它抄录妥善,然后严守秘密,至于传给美国政府的时间则另候通知。

到了那一天下午5 时30 分,这个冗长电报的前13 段已经被译出, 并送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手中。当他把这个文件读完之后,就说:“这个意义就是战争。”可是提奥博尔德少将却说:“他在这个最后的紧急关头上,又是一整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字通知在夏威夷的指挥官。” 12月7日,全文都已经发清。这是一个略加伪装的宣战书,接着又有第二道命令到达,要两位日本使节于那一天下午1时将全文送达美国政府。

12月7日,美国的海军军令部长史塔克上将,于上午9时25分到达了他的办公室;虽然有人向他指出华盛顿的下午1点就是夏威夷时间上午7时30分,但他仍未考虑到有立即警告金梅尔将军之必要,尽管他的幕僚都力劝他采取这个行动。两个小时之后,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也到达了陆军部。他也看到了这个十四点的最后通牒,从准备送交美方的时间上来判断,可表示日本人将在下午1时左右对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发动攻击,于是他拟了一个通报,发给美国驻远东地区、加勒比防御地区、夏威夷和第四军团的各位司令官。内容说:“日本定于本日东部时间下午1时,将一个类似最后通牒的文件送交美国政府。希一体严加警戒,并通知海军有关机关。”可是这样紧急的通知,却并未使用越过太平洋的电话,若果如此则在三四十分钟之内,即可以送达萧特将军。事实上,它却是交由商业无线电公司拍发,等它到达萧特的司令部时,已经是在日本人攻击珍珠港以后的六个小时了。在这次攻击中,美国军舰被炸沉和伤毁者共18艘,其中包括8艘战斗舰在内。美国人死伤共4575人,被毁飞机共177架。于是美国正式投入战争,同时珍珠港事件的结果也使美国变成了苏联的同盟国。

以上所述的就是罗斯福总统引诱日本开启战端的惊人故事。提奥博尔德少将对此有下述的综合评论:“把一支弱势的太平洋舰队留在夏威夷,并且不让这个舰队司令获得一切有关的情报 (否则即可能使这次攻击变得不可能),罗斯福总统遂在1941年12月7日一手把美国拖入战争。他使美国全国都自愿起而奋战,因为在当时没有一个美国人会想到日本人的奇袭,是如何地恰好配合了其总统的计划。从海军的观点上来看,这固然是一次惨败。可是从外交的观点上来看,珍珠港事件正是轴心国家全盘失败的前奏曲。”

配图及封图来源:《至暗时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幅改变二战命运的神秘地图
美国珍珠港被偷袭后,哪些国家领导人乐了 ?
太平洋战争之鏖战菲律宾(三十一)
罗斯福总统的第三.四任期(1941年至1945年)与逝世
一张救了英国的假地图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是美国为参战精心设计的骗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