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年国联可开除苏联,今日联合国为何对俄束手无策?
userphoto

2022.09.26 四川

关注

正在召开的第77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有一个议程为联合国自身的改革,土耳其外长借俄乌战争这个热点,不失时机地抛出了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提议。对此,俄罗斯当然是要首当其冲坚决反对的。

当下,俄乌战争进入关键阶段,乌克兰的反攻似乎有了较大进展,而普京也发布了部分动员令,俄国境内开始“抓壮丁”了,俄罗斯人的反战情绪也空前高昂起来。即将进入冬季的乌东战场,可能会迎来一场更加严酷的战争。

这我想起了二战期间,苏联和另一个“兰”——芬兰之间爆发的那场也是由俄国人挑起的“苏芬战争”,那场战争又叫“冬季战争”。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借故向芬兰发起进攻,最终惨胜芬兰,令后者不得不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给苏联;战事于1940年3月13日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标志结束。

为什么说苏联惨胜呢,因为它在此战中付出了非常惨烈的代价,伤亡近38万军人,而芬兰的伤亡数则不到11万人。而且,苏联因此举受到了当时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国联(联合国前身)甚至还将其开除出了该组织。

那么,当年苏联为什么要进攻小国芬兰呢?这就需要简单叙述一下相关历史背景。

自17世纪以来,芬兰一直是瑞典王国的东部领土。1809年,俄罗斯帝国以保护其首都圣彼得堡(该城距离俄芬边境较近)为借口,出兵瑞典并获胜,后者不得不让芬兰“独立”出去成立了一个“芬兰大公国”,作为瑞典与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其实基本上算是进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中了。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罗斯帝国因十月革命而崩溃,芬兰趁机宣布独立。当时的苏俄领导人列宁与芬兰代表协商,原则上同意芬兰独立,但又暗中策划亲苏势力另组政府取代芬兰独立当局,然后由其宣布将芬兰并入苏俄。

列宁的计划导致芬兰爆发内战,但最终却以苏俄失败告终,1918年5月“白军”打败“红军”,控制了芬兰全境。1920年2月2日,芬兰与苏俄签订《塔尔图条约》划分两国边界。由于此时的苏俄正与又一个“兰”——波兰进行苏波战争,芬兰得以获得相对有利的结果。

然而此后的苏俄和苏联却一直想伺机改变现状,最终于1939年11月26日制造“曼尼拉炮击事件”,然后以此为借口对芬宣战,向芬兰境内全线进攻,芬军被迫应战。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苏芬战争。

当年的苏芬战争,也叫冬季战争

这是不是令人不得不联想起今天的俄乌战争?确实,这两场战争具有太多相似之处了。比如:

其一,当年苏联的借口是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距离边境太近,要求芬兰将国境线大踏步后撤,以确保苏联的“战略纵深安全”;今天的俄罗斯,也是如此要求乌克兰把乌东地区拿出来“独立”,甚至要解除乌克兰这个主权国家的武装,以确保俄国的“战略纵深安全”……

其二,无论当年的苏芬战争还是今天的俄乌战争,进攻一方——苏维埃联盟和俄罗斯联邦——都收获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

其三,更重要的相似之处是,当年的“联合国”——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将苏联对芬兰的进攻视为非法侵略,于1939年12月14日将该国从国联除名。而今天的俄乌战争始作俑者俄罗斯,也受到了联合国第11届紧急特别会议以141票赞成、5票反对和3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的“对乌克兰的侵略”决议案的强烈谴责。

只不过,当年国联对苏联不光是谴责,还干脆把它开除了;而今天联合国只是通过了一个并无约束力的谴责决议,甚至在此前的安理会会议上,作为五常之一的俄罗斯还凭借其一票否决权令一项谴责其入侵乌克兰的决议草案无法通过。

今天的俄乌战争,被俄方称为特别军事行动

这其中的问题就很明显了:为什么当年国联可以开除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苏联,今天的联合国安理会连谴责俄罗斯的动议都无法通过?

答案是,当年的《国联盟约》和今天的《联合国宪章》对相关问题的制度设计太不一样了!

先说国联。成立于1920年1月,解散于1946年4月的国际联盟,曾拥有58个成员国。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

国联的日常工作机构叫行政院,最初规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但初期的常任理事国只有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4国,美国因国会未批准条约,其常任国席位一直空缺。德国于1926年,苏联于1934年,先后成为常任理事国。而德、日、意后来退出国联,苏联则于1939年被开除,因此到1939年底,常任理事国只剩下英、法两国。

当年的《国联盟约》规定: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特别规定者外,均需一致通过;弃权票和争端当事国的票都不计算在内。同时,行政院的职权还有开除会员国、分配委任统治地、在发生侵略时就采取集体军事行动向各成员国提出建议、任命秘书长等权力。

所以我们现在就明白了,为什么当年的苏联作为国联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居然可以被国联开除,那是因为国联行政院在表决谴责并开除苏联会籍的决议时,苏联作为争端当事国是没有投票权的,更不要说一票否决权了。

至于二战后诞生的联合国,其行为准则《联合国宪章》赋予五大常任理事国以一票否决权,苏联及其继承国俄罗斯当然会毫无悬念地行使这一特权,否决任何对它不利的决议,就像这次有关俄乌战争的决议那样。

回头来看,《国联盟约》没有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这一制度安排,显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抑制大国霸权,维护小国权益,因而更具公平意义。虽然当年国联一纸决议将常任理事国苏联赶了出去,也没能阻止后者对芬兰的进攻,但这跟有没有五常一票否决权制度并无关系,问题出在国联本身缺乏执行力上。

国际联盟没有“国联军”或者“维和部队”,想让自己的决议具有可执行力,真正做到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能的事。二战后的联合国虽然在这方面有所改观,但仍然力不从心。再加上一票否决权的制约,莫说执行力了,常常连“一纸空文”都出不了笼。比如上面提到的安理会谴俄决议。

那么,当初联合国成立时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一项具有强烈威权色彩的“大国一致原则”制度呢?

这当然跟联合国成立的背景有关。简单说就是,联合国是二战胜利国主导下的产物,所以一开始美英苏中四国就成了当然的常任理事国,后来又加上了法国(虽然法国算不上二战胜利国,但作为“维希法国”对立面的“自由法国”,对二战的胜利亦有较大贡献)。

按照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说法,美英苏中四大国人口加在一起,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所以这四国联合起来一致行动,就足以确保世界和平。但是,假如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恰恰在五常之一身上,那么一票否决制不就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了吗?

至于人口占比,今天的印度其人口已跃升世界第一,那她该不该成为“第六常”呢?实际上从本世纪初开始,日本、印度、德国、巴西就组成“四国联盟”挑战“五常”制度(这次又来了个土耳其),虽然并无进展却也反映了一种改革联合国制度的强烈呼声。

假如今天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票决制度,也像国联那样不计算弃权票和争端当事国的票,那么此番针对俄罗斯的安理会决议就不难通过;如果安理会决议授权成员国组织联合国军,那么会员国集体军事行动就变得师出有名。

如此,乌克兰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生灵涂炭之灾,世界和平不就更有保障了吗?

无论当年的苏芬战争,还是今天的俄乌战争,抑或俄罗斯500年来的争霸史,都告诉人们,任何以战争推进的扩张,最终都敌不过时间的考验。

其实历史上所有依靠战争与暴力崛起的国家(罗马帝国、蒙古帝国、俄罗斯帝国等等),不管它们曾经扩张成了什么样子,即便统治他国数百年,最终都被打回了原形。

今天的俄乌战争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走向,将对当下国际秩序构成什么样的威胁,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历史是一面镜子,先知书店特向大家诚荐一份“反思俄罗斯历史”书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又在联合国出“幺蛾子”了——聊聊联合国的前世今生
俄乌战争,这些国际法知识你必须要懂
联合国警告核战争风险 西方抓紧援乌武器弹药
土耳其提议取消俄罗斯的一票否决权,俄罗斯的回应很俄罗斯
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只是形式不同
历史上和乌克兰一样大战苏俄的国家,最后结果咋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