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来越多人突然猝死!提醒:猝死之前,身体的5个求救信号别忽视

猝死,这个令人胆战心惊的词,似乎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有关猝死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

2023年6月,湖南长沙一名34岁男子在一家健身房内猝死

8月23日,一名48岁保安猝死于宿舍

8月31日,云南昭通一23岁男生,长期加班熬夜猝死

......

今天,圈圈又看到了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小学二年级的朵朵(化名)体育课短跑后猝死

图源:微博截图

据新闻报道,朵朵在50米短跑时,突然晕倒。

体育老师发现异常后,将朵朵扶坐在操场上,试图唤醒朵朵。

9分钟后,体育老师开始为朵朵进行心肺复苏,可惜的是,等急救人员赶到学校时,朵朵的瞳孔已经放大

如此年轻的生命逝去,我们无法想象朵朵的父母会是怎样的悲痛欲绝!

也许,在大家的认知里,猝死离我们比较遥远,且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但事实上,猝死一点都不远,它何时何地都可能要人性命。

我国每年都有超过60万人死于猝死,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可能发生。

01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猝死,罪魁祸首是什么?

明明平时看起来身体挺健康的年轻人,为何会突然猝死呢?

原因其实和不良习惯有关。很多与猝死相关的危险因素,就藏在我们身边,大家一定要小心。

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邢浩然等一项关于猝死的最新研究显示,青年人群猝死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主要包括以下6种:

图源:健康圈据参考文献【1】自制

同时,研究人员指出,运动也是猝死的重要诱因。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生活的环境,作息、饮食习惯等都在发生不良改变,工作压力也在增加。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心脏功能紊乱,从而增加猝死风险。

因此,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会发生猝死。

此外,很多年轻人的心脏很可能很早就出现了问题,但他们自己不并知情。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长期疲劳作战、加班熬夜、焦虑,就相当于给不堪重负的心脏带来一记重拳,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02

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出现这些信号一定要小心

猝死是让人措手不及的伤痛。

虽然有些猝死前,可能不存在明显的异常情况,但猝死并非全无征兆。大部分人往往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疼痛等症状。

因为大部分的猝死都是心脏原因导致的,因此,猝死发生前,心脏会给人体发出警示信号。

只是很多人平时不太在意,认为可能是自己太累了导致的,这正是猝死的危险所在。

生活中,除了留意心悸、心慌等心脏不适,出现以下情况,都需引起重视,警惕是猝死信号

1、曾有不明原因的晕厥;

2、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发黑、肢体麻木;

3、胸痛、胸闷、胸部不适;

4、呼吸急促或窒息感;

5、突发性出汗、头晕、恶心等。

值得提醒的是,这些表现虽然不太特异,但是如果恰好这些症状是活动、劳累、用力时出现,那就必须要引起重视。

建议立即就医,及时排除心脏问题的可能,预防猝死。

03

猝死抢救关键: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猝死一旦发生,就是在与死神抢人,因此,会有猝死急救的“黄金4分钟”一说。

在黄金救援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是患者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像前文提到的小女孩朵朵,据其父亲描述,朵朵晕倒后,校方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校医当时也不在。

如果朵朵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急救,或许她还有生的希望。

因此,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心脏停跳时,应该第一时间启动心肺复苏,并拨打120请求救援。

盲目地等大夫,或将病人送往医院,很可能断送掉患者40%~60%的生机。

心肺复苏具体急救措施为:

让患者保持平卧,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为患者实施人工呼吸2次。按压时保证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cm,且按压后胸骨完全回弹。

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姿势,如下图所示:

图源: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心脏按压位置)

图源: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心脏按压正确姿势)

图源: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人工呼吸正确姿势)

通过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措施,可以为患者建立血液循环,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

04

这5类人更容易猝死!积极预防是关键

猝死也有其更“青睐”的群体。以下5类人都是猝死的高危人群:

1、有严重心力衰竭、以冠心病为主的缺血性心脏病;

2、长期服用心血管疾病药物,但突然间停药的人;

3、直系亲属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4、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如喝酒、吸烟、高糖高脂饮食等;

5、长期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和工作压力大的人。

所以,对于猝死高危人群来说,要加强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重点关注冠心病等心脏病,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降低猝死的风险。

当然,预防猝死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健康饮食、规律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轻压力等均有助于保护心脏,大家应主动改变生活方式,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同时,圈圈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学习并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突发情况下为家人、朋友或他人提供有效援助。

参考文献

【1】邢浩然,左惠娟,高海.猝死流行病学特征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循环杂志.

【2】乔岩.警惕身体给你发出的猝死信号[J].《新天地》,2016:44-45.

【3】张璇.学会心肺复苏,关键时刻能救命[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2:1(5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进行人工呼吸,只做胸外按压就能救人性命
一期一问丨面对猝死,心肺复苏有没有用?
冠心病发作如何急救
心脏骤停别光等救护车马上急救四成可被救回
猝死急救:心肺复苏新理念 胸外按压最关键
防猝死,别忽略身体发出的救命信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