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大春x莫言: 一个字的长途旅行


张大春近日推出新作《见字如来》,这原本是他为《读者文摘》“字辞辨正”专栏所写的散文结集。书中一共收录了46个汉字的身世,字词原本被人视为表达的工具,但张大春老师将自己的生命经历融入到对字词的解释之中,通过字词来重新认识自我。

1月13日,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张大春和莫言做了一次关于汉字文化的对谈,共同分享、探讨各自对汉字的理解与认识,主页君精选活动内容,在此分享给各位。

张大春新书《见字如来》首发式视频回顾

张大春: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而且特别高兴,能够邀请到我的老朋友莫言“出山”,因为他好像近年来很少参与这样的活动,这次能够来鼓励我出版这本新书,我也非常地感激。

《见字如来》这本书大概收了46个字的身世。整体说,这就是一本把字、词的身世来历和我自己的成长连接在一起的书。回首过去五六十年间,有一些人生经验际会,常常是跟文字,尤其是跟个别单一的文字有一些密切的联系。而有趣的是,在我们工具性地使用这些字的时候,不论我们说什么话、表达什么思想,这些个别的字并不跟我们直接发生生命或者情感的联系,可是当我们把个别的字拆开来,从原先那个文本结构抽出来,我们也许会想起,我认得这个字的生命阶段,或者这个字曾经在某一个生活的特殊时刻对我产生重大的影响

46个字里面有好几个字意味着我情感上最脆弱的部分,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才意识到,我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很容易害怕,很容易受到惊吓或惊恐。我从来以为自己胆子很大、路子很野,而且什么都不在乎,可是等到这本书出来之后,我在回头看,不经意必须要面对到那些生命片断才发觉,原来我不是我想象的那个人,或者不是我经常表现的那个人,他在字里面。

虽然我跟莫言已经认识近三十年,近些年我所了解的他,又有一些非常不同的经验开发,他大量的时间用毛笔写字,另外一方面,他随时考究着他写的律诗,既要很自然地表现出对于这个世界某些风趣的观点,另外一方面又很在意有没有严谨的格律的协调。在开发自己写作的努力和轨迹上,他付出的心力很可能跟一个积极想要争取好成绩的小学生差不多。作为莫言的朋友,看起来很多时候他在跟我讨论问题、问我问题,事实上他的每个提问都是他对我的一次回答,而且常常是让我觉得你还问我干嘛呢?你都知道了。但是他不放心。我要强调的也就是这一点,对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如果能随时保持着怅惘的一种不放心的态度,我相信所谓的“见字如来”,它的奥义都在其中。我请莫言来为大家说说。


一个“字”的长途旅行

莫言:汉字有非常广博、深奥的知识大海,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斗胆说自己把所有汉字的来龙去脉、古音今音、古义今义、引申义全部理解,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当年造这些字的时候并不容易。你这本书叫《见字如来》,我查了一下,“字”本意是在房子里生孩子?

张大春:字本来是养育,养育孩子。我们在很多文言文的文章里都会看到,假如说“字之”,上面一个写字的字,下面一个之乎者也的之,并不是写这个字,而是养育这个人的意思。

莫言:也有怀孕的意思吧?

张大春:我想应该不是孕,因为他已经进到房屋里面来,已经出生,等于是这个房子里的一分子。

莫言:怎么样引申到现在的汉字的“字”?它的本意是在一个房子里面生孩子,我们现在把它当做文字的“字”,二者根本不沾边?这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张大春:有一种字的发生被称之为“假借”,也就是《六书》里面的假借,这个假借常常有一种没有道理的来历,也就是说我们有这样的读音,但没有这样的字形。比如写字的“字”,我们有这个读音,没有字怎么办?只好向养儿子的这个意义的字符,借它的字形。有的文字学家认为只要是假借的字,借来的字,必定有意义的牵连。举个例子,“子朋西来”这几个字都是借,我们拿“西”来说,东西南北的“西”指方向,可是最早的时候上面一横,底下一个扁扁的圆型,两根直直的棍子插进来,这就是一个鸟巢,这个鸟巢为什么被借成东西南北的西,借成方向?很简单,因为鸟多数在树的西侧筑巢,因为在东侧筑巢早上被太阳一晒它就醒了。

可是有的文字学家认为说借来的字只是借了这个音,基于这个音,借来字形,并没有借它的意,所有意义上的关联都是附会的,枉争的。当然这又是一派说法。可是东西南北的“西”字很奇怪,它被借两次,原来这个字指鸟巢,被东西南北的西借走之后,这个西只好加一个“木”字旁,所以本字为假借义所专,另加形符以明本义

所以我们看到木字边和东西南北的西,指鸟巢,然而它又被借走了。栖栖遑遑(棲棲遑遑),我们说这个人很惊慌,不从容,甚至有点惊恐、恐惧,怎么办?它又被借,所以栖栖遑遑的栖栖“”一旦被借走变成“惊惶”之意时,原来的“栖栖”只好本字另加声符以明本义。加了一个什么样的声符呢?娶妻生子的妻。

莫言:简化字是一个木,一个东西南北的西。

张大春:那就是繁体字多了一道手续,简体字又回到了栖栖遑遑。

莫言:说到鸟字,我突然想到高密县有好几个庄叫窎(diào)庄。这个“窎”字怎么写?上面是洞穴的穴,下面是鸟。刚开始我说鸟庄,后来说不是鸟庄,叫窎庄,窎远的意思就是很辽远、很深邃的意思。

张大春:这个字我还没有见过,不过《水浒传》里面有鸟字读“diǎo”,《水浒传》里说“嘴里淡出鸟来”,但是那个字不应该念鸟,那个字就是念“diǎo”。当然,我只要念“diǎo”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一点都没错,就是那个意思。


“勇敢”:中国人的性格里面,可能真的并不鼓励勇

莫言:讲讲“勇敢”吧,你尤其讲到齐庄公赶车出行,看到一个螳螂举着臂,吓得齐庄公赶快礼让路说惹不起你。

张大春:我特别觉得奇特的一点是,我去查各种不同的字典、辞典,包括大陆出版的《汉语大辞典》,关于“勇敢”这个情态或者这个概念到底有多少字。我发觉中国字里面,“勇”一个字,“敢”一个字,除了勇和敢,好像就没有类似的表现这种情态的字。我们更多的是畏、惧、恐、怖,我们害怕的字很多,不害怕的字很少。老实说,在那篇文章里我没有答案,我总觉得好像汉字里面不一定是要鼓舞人变得勇敢,大致上中国人的性格里面可能真的并不鼓励勇。

即使连“果敢”这样正面或积极的词,也往往在使用上其实都是不鼓励,甚至是希望人不要那么果敢,不要那么莽撞。所以中国的民族性也从它的词语分布可以略看得出来。

莫言:这个勇敢可以展开很多话题,我在读的时候也联想到《淮阴侯列传》。韩信当年到处要饭吃,很落魄的时候,能够忍受跨下之辱,最后成就了他的千秋大业。博尔赫斯的小说里也写过两个完全相反的例子,一个人非常冷静,别人当面用各种最难听的语言侮辱他、蔑视他、骂他,而且挑衅的人手捏刀刃,把刀柄递给他,说给你,你把我捅死。但这个人喝啤酒,根本不理睬。所有人都瞧不起这个人,觉得是窝囊废。但是后来这个人在战斗中表现非常勇敢,变成一个战斗英雄,这可能有点像韩信。

张大春:这样讲,我正好有一个不一样的解释,我对韩信有不同的理解。过去都视韩信为猛将或者大元帅,当然带兵的确有很多战果。恰巧我在华文天下出版《战夏阳》这本书,要写序的时候,我想到韩信这个人。

韩信除了跨下之辱以及报漂母之恩,在他个人生命史上,我们没有看到其他任何一个表现他性格的故事。我们只知道他原本在项羽仗下担任一名中下级的军官,而后由于萧何的力主和推荐来到刘邦这边。萧何主张重用这个人,但他没有说明到底有什么值得重用的地方,他是什么样的人?《史记》里面对他的描述不在于他的勇敢,而是他的演讲术。

他是一个非常会讲话,号召士卒的人。《史记》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叙述,刘邦问他,冠英、周博他们能带多少人?韩信回答大概能带几百人。他说谁谁谁能带多少人?大概带几千人。意思就说这些人带兵的能力他都看出来。结果刘邦立刻说你能带多少人?这就留下来我们今天还常常讲的话,“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听到这里不服气,你如果多多益善,那我呢?韩信就说,我是将兵之才,你是将将之才——你是率领将军们的。他这话一说完,刘邦舒服了。

莫言:马屁拍得很高级。

张大春:所以我们光凭这句话就知道。再回头去看《淮阴侯列传》也好,或者透过其他《史记》侧写描述韩信作战的篇章都能发现他极能够鼓舞士卒,在临阵之前能够让他的士兵发挥极大的精神战力,使用的方式就是演讲,他口才一定很好。换言之,我的一个历史观察就是韩信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将军,他是一个影子武士。


医:老古人造这个字是在警惕我们,医不是一件好玩或者单纯良善的事。

莫言:还是讲字,你也讲到医生的“医”字。我有一个姑姑是医生,我有一年回家就给我姑姑写了一个横幅叫做“德医双馨”,结果这个医字下面少了一个横。我大哥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批评我说这个字写错了,掉了一横。我说书法不是少一横没关系吧。他说这一横不能少,说这是“酒”字的意思,古代的医生跟酒字密切相连。

张大春:这个是太有趣的话题。医生的医在简体字非常简单,它就是一个弓矢的矢,就是射箭的那个矢,外头有一个方框,这个方框没有四边,只有三边。在台湾学习注音符号的时候,会把这个三边的方框念成“方”的读音。但是简体字里面医生的医只有简单几个笔画。不过,在繁体字里面它非常复杂,而且也表现出医生这个医字或者医术这个医字对于人的本质性的一个关系。

先从简体字的医(醫)说起。一个三边的方框,中间一个矢。这也是一个独立的字,原本不是医生的医,是入声字,它原本念作“yì”,就是箭射中靶子发出的声音,是拟声字。它的右边是茶几的几下面一个又,这个字念“殳(shū)”,它是指或长或短的兵器,长可以长到一丈以上,短可以像短短的匕首,这个“”是放在“医”的右边。接着下面这个字是“”,它实际的意思就是今天喝酒的酒。

莫言:用酒麻醉做手术?

张大春:可能原本不是这个意思。这个酉字,原本它的左边有三个点,你会想一定是三点水。但它这三个点表现的是气泡,也就是酿酒之后,酒发酵形成的气泡。

莫言:那时候还不是蒸馏酒,是发酵的酒?

张大春:对。发酵的那三个点,后来因为太麻烦把它们去掉,就以“酉”,就是那个酒罐子当做是酒的意思。只不过这个字被假借,被天干地支里的第十个地支,也就是被我们今天说鸡年生肖的这个年给借走,所以我们只好在“酉”字旁边加一个水,而这个水变成简化的三个点,就变成了今天的“酒”。

刚才莫言说到,为什么医生的医下面有一个酒,是不是麻醉?这个酉代表着酒,它在意思上告诉我们医生的“医”字是一个很凶狠的字。你想想看,左上角是射箭射中靶子发出的声音,它的右边是一个不管多长多短都可以用这个字命名的兵器,用于杀人或者伤人。酒是所有饮料里面对人体侵入最大的,也是最烈的一种东西,尽管现在喝啤酒度数低,喝白酒度数高,但是在古代,身体最不能服的就是酒。

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医生,医术对人是有侵害性的。它在音符、形符方面都在强调这一点。这让我想起来苏东坡有一篇文章叫《墨宝堂记》,里面有一段“蜀谚曰”,蜀谚是四川的地方方言。这段话里说到“学书者纸费”,学书法的费纸,花很多纸。“学医者人费”,要牺牲很多人才能把医术提高。我们使用这个字的时候可以遥远地看到它的来历,古人创造这个字是在警惕我们,医不是一件好玩的或者简单的或者单纯良善的事。

 

繁簡之爭:簡體字符合造字規律,許多繁體字也是簡化字。 

张大春:艺术的艺原本指种树之学,怎么种树的学问。所以巫、医、艺这些都是不涉及思想的,所以在秦始皇的时代这些书都留下来,没有真正烧掉。从这个角度来看也知道艺、医、巫是分开的,如果说医跟巫合在一起,一个字就代表了。

我们顺便讲讲简体字、繁体字,有人认为简化字没有办法完全看出这个字的来历。的确,简化字让字形原本的漫长的身世被简化。不过有的时候,像艺术的艺,它使得繁体的会意字,变成形声字,它是一个草字头,底下一个甲乙的乙,所以乙是艺的注音,它按照造字规律来的。

我举另外一个例子,眼泪的泪,它原本是形声字,三点水加上暴戾的戾,右边这个戾就是它的读音,当然有的文字学家认为这个“”纯粹是表音,没有表义的功能。但是我相信暴戾跟流泪一定有意义上的联想关系。但是暴戾之戾左边加上三点水的这个“淚”,它的造字原则是形声字,等它变成简化字以后,变成三点水加上一个目就变成会意字,眼睛的水。所以简化字并不是没有造字规矩。

繁体字或者有人强调这不是繁体字,是正体字。我认为如果说把繁体字说成正体字也有问题,因为繁体字也是简化的结果。如果我们去对照小篆或者大篆,就会发现楷书里面视之为正体的很多字都是简化字。你只要讲草字部,如果去《汉语大辞典》里去找,它是六画,它跟竹字不一样,每一个字符三画,两个字符,一共六画。可是无论现在多么坚持写繁体字或者视繁体字为正体字的人,当他写“草”这个字的时候,上面还不会写成小篆的写法,他一定是方石或者是一横两直,或者是两横两直。

莫言:也有人单独把草字头当成草字来用。

张大春:对,这就变成简化字的草。可是繁体字的草仍然是已经简化的结果。我们现在如果仔细搜求,很多繁体字都是简化字,甚至很多繁体字的简化方式就是利用书法里的行书字或者是草书字来形成现在的简体。所以长期以来很多简繁争论,我总觉得不是太有必要,因为多见几遍,熟了,多交几个繁体朋友,我觉得也挺好。

同样的,熟悉繁体字的社会里面,我也常常跟我朋友们说你看看这些简体字,不是一定望文失义,但它仍然是基于某些造字原则形成的另外一个字符而已,多一个字符使用不是挺好嘛。

莫言:文字作为一种工具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追求简便、快捷,肯定是一以贯之的,从甲骨文、篆书一直到后来的草书都有它的规律可循。

张大春:对,字的简化一般都希望更方便的流通,或者更快速地书写,更有效率地去表达。问题是现在我们使用电脑,我真的希望有一种中文电脑能够有时候打出来是繁体,有时候打出来是简体,这样简繁就不会再争了,而且简繁相互之间沟通认识的机会就会更多。

莫言:将来发明一个机器人,让它把汉字的简体和繁体问题解决掉,混在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大春VS莫言:繁体字,是正体字还是另一种简体字?
为什么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字在古代有时候用繁体字有时候是简体字
为什么书法家题字都是繁体字而不是我们常用的简体字呢?
开眼!谁说书法一定要写繁体字?简体书法你见吗?
针对一些呼吁,你觉得应该恢复繁体字吗?
关于汉字简化的见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