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兄弟爬山,各走半边 |

英国政治家霍勒斯·沃波尔说:

“罗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们征服世界只经过三次战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罗马时代扩大了一倍”。

我们知道,英国人在税权上的争执由来已久——英国革命中两场战争、一个国王被砍头,皆由此而起。所以,英国人对税权非常敏感。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一个根本原则,即“无代表则不纳税”——税收必须由臣民的代表(下院)来决定。而北美的移民继承了英国人的这些观念。

当时的美洲移民在英国议会中,并无权委派代表,既然“无代表则不纳税”,而且此前北美人也确实不向英国纳税,所以,这个《岁入法案》立即引起人们的警惕,因为它违背了这条宪政原则——既然违反了宪政原则,那就是暴政的前奏。

1765年,格伦维尔内阁通过了《驻军法案》,要求殖民地为英国驻军提供费用与设施。这在美洲人看来会是怎么个情况呢?前一年刚刚“无代表而加税”于美洲,遭到反对,次年就派驻大军到美洲,是为什么?显然是要镇压反对意见,而且费用还要由当地人来承担,美其名曰是为殖民地人民维持秩序,防止暴乱。

而更要命的是,《印花税法案》中规定,违者须由海事法庭审判。这是美洲人最为痛恨的一个法庭,因为它没有陪审团,而且需要被告自证清白。我们知道后世美国确立的一项重要法案就是米兰达法案,就是禁止法庭要求被告“自证无罪”,严格维护无罪推定原则。所以,自由已成习惯的北美人对此简直无法忍受。

对于美洲人来说,他们的“自由观”其实就是英式的,其一是指财产权;其二是人身保护权。注意,财产权即物主对财物的自由处置权,这是个政治问题,决非经济问题;而人身保护权的背后,则是公正的司法制度。

如此,英国一连串的动作令美洲人觉得喘不过气,尤其是这个《印花税法》让他们觉得自由遭到严重侵犯——

第一,该法案违背“无代表不纳税”原则,因而是对财产权的侵犯

第二,殖民地本土的法院被绕开,而被引渡到一个缺乏司法公正的海事法庭来审理,北美的法治遭到严重威胁

北美人对此的反对相当激烈,以至于,该法案生效后仅一个月内,9个殖民地就派代表开会商议,通过决议:否认英国议会拥有课税于美洲的权利。此后,开始抵制英货,波士顿还发生了暴乱。注意,当固有的自由遭到威胁之时,发生暴乱实属正常,其罪其责不在美洲,而在于帝国当局的蛮横。美洲人视这种暴乱为理所当然,在他们看来,如果你原有的基本权利遭受侵犯,你还岁月静好视若无睹,那相当于说你是自愿接受奴役,活该!

由于美洲人的反对,英国政府发现,该法案实际上根本无法执行下去,因为运送印花税票的船只根本无法在美洲靠岸,负责分发税票的工作人员也因担心遭到美洲人的报复,纷纷辞职。

转机出现了——

此后,格伦维尔内阁倒台,罗金厄姆勋爵接任首相,保守主义的重要先驱艾德蒙·伯克作为其重要智囊进入下院,并成为辉格党的首席政论家。新内阁决定,撤销《印花税法》,同时保留一个《权利申明法案》,以明确英国对美洲的主权。这相当于是明确告知美洲,尽管英国拥有主权,但并不会轻易行使主权——这是伯克的一大理论贡献,即“拥有主权与行使主权”的分离思想。200多年后,在遥远的东方,也曾发生过“主权与治权分离”的争论;而当时的英国,也如后来的大国一样,想不通这一点。

在新政府的努力下,包括七年战争头号功臣、后任帝国首相的老皮特、还有殖民大臣

此处需要多提一下的是这位“老皮特”,他就是此前“七年战争”的首功者,当时任国务大臣,但实际上做着首相的工作,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支配了整场战争的战略。同时,他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句话的作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此外,他的儿子小皮特也曾两度担任首相,其在任期间顶住了乔治三世欲图恢复绝对君主的企图、经历了法国革命,并以伯克《法国革命论》的精神为指导,复活了“新托利党”,这就是后世英国的“保守党”。

至此,美洲问题暂告平息。

钱的事了。这样做,只会是丢了利益,赢得骂名。但内阁不为所动,傲慢驱使他们仍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美洲人怀着怒气接受了,但是,既然你仍征收茶税,那么我就抵制茶叶进口。

三年之后的 1773年,东印公司滞销的茶叶达1700万英镑,遭遇重大财政困难。为解危机,东印公司从议会那里获得了美洲茶叶贸易的垄断权,而将美洲本地茶商排除在外。1773年底作为报复,美洲人制造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6月,英国为报复“波士顿事件”,通过了《强制法案》。其中最令美洲人无法接受的内容是,波士顿所在的麻省,其议会原本由推举产生,现在改为中央委任;法官原本由民选议会推选,现在改为由总督任命;被告叛国罪的人,遣送回英国受审

我们可以看到,从1764年开始到1774年的十年拉锯时间里,英国的政策中数次出现一个内容,那就是“将反抗的美洲人,押送回英国受审”,而不是让当地法庭审理。对司法公正的侵害,其结果是,引起了美洲的全面恐慌,人们称之为“对美洲自由权的大屠杀”,各地迅速陷入叛乱状态。说真的,跟我们相比,美洲人真是个个脑后有反骨,散NMB的步啊,直接抄家伙就开干了。

当时北美人对英国以及国王乔治三世的仇恨,焚烧国旗之类的事情不都显得太温和了。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电影《爱国者》,不无幽默地展示了这段时间北美人对母国英国的仇恨。

之后的内容,大家就都熟悉了,1774年9月,北美12个殖民地派出55名代表,于费城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美洲人既然是英国臣民,就应享有英国人的一切特权;要求撤销《强制法案》,截止1775年9月,若不撤销,则停止与帝国的一切贸易。

应该说这个《权利宣言》是较为温和的,美洲人仍然只是要求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并没有正式要求独立,1775年初老皮特在议会发言,希望和解,接受美洲的要求,而同时美洲必须承认英国的主权。结果却遭议会否决。当时的英国上下,从普通民众到内阁普遍持强硬态度,希望对美洲进行镇压

成吉思汗说的好,“你要战,便作战。

1775年4月传来了莱克星顿与康科德的枪声,民兵不畏生死要与国王的将士决一死战,战争正式开始。

此后的八年战争中,英国举国上下一致喊打。官商、政客、就连社会上的歹徒、流氓、骗子也都成了高尚的“爱国者”,明知自己不会上战场,却高声请战。那些岁月静好的小老百姓,也“为他们永远掌不上的统治权,摇旗呐喊”,他们说:

“美洲人是暴徒,美洲人是忘恩负义的不肖之子,美洲人是背叛祖国、投靠敌人的下贱货!”

幸运的是,英国的商人思维、利益原则,很快清醒过来,中止了战争,否则,当时他的人口是美洲的三倍,其军力无敌于天下,若舍命一战,美国是无法独立的。

此后百年,美国对英都怀有敌意,每逢英国外患,美国必站在其敌对的一边。英国人用傲慢,换来了一个长达百年的敌人

问题应尽量回避。

波士顿茶案之后,傲慢的英国人失去理智、决定镇压,伯克警告说:

武力一击而不中,就不再有和解的希望了。而且,北美会投向敌国怀抱(法国、西班牙)

战争爆发之后,伯克仍反对武力,谴责英国那些狂热的愚民,主张隐忍、退让、接受北美的要求。伯克认为,  

如果英国大度地接受其独立,则同文同种的文化纽带,将使英国得到一个最坚强的盟友;但如果北美独立是以血换来的,则英国会多一个可怕的仇敌。后记:按今天某些流行的说法,可以说,北美人2/3都是坏人——当年在英国受迫害的清教徒,跑到北美谋出路,幸好当地人收留了他们,不少北美人就是当年那些遭受迫害的流亡者的后裔,这帮人对大英一定怀恨在心。此外,如果按能培云先生5个标准,北美移民无疑是暴徒遍地,因为他们太不温和、太“激进”。但依我看,人类需要这样的“暴徒”,这样的“暴徒”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须知,伯克这种保守主义,并不是和平主义者,他们并不反对战争与武力,尽管需要审慎动用武力(因为一旦动武,就意味着难以回转,所以武力一定是作为最终选项,而非优先选项);但“温和”绝不是保守主义的关键“特征”,甚至或许连“特征”都算不上。对于伯克来说,他反对“激进”,但“激烈”并不等于“激进”,尽管激进者常常会伴随着激烈。而维护自身原来就有的权利,那并不是“激进”,而“激烈”的手段却是维护正义所不应被排除的——一旦固有的、消极自由的底线被触及,那么反抗不仅仅是必要的,甚至更成为了一种义务,不可不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兄弟爬山,各走半边 | 牧猪人
埃德蒙·柏克 | 一个英国人献给美国独立战争的情书
加拿大的历史简介
美国往事(2)——赢了战争却输了土地,英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历任总统】第三任 《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
2019北京初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汇编:世界近代史(教师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