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平凡生活过好的人素质差不了

生活的美学和艺术(下)

——在西安地产界一个活动上的演讲

审美的人生哲学,生活的美学,有一些什么内容呢?我把它归纳为五个要点。

第一是讲究趣味,超脱功利。审美的人生哲学看重的是有趣、有味,而不是有用。当然,我们生活也需要有用,但是光注重用,不讲究趣和味,就和审美没有关系了。比如说,我们的一日三餐是有用,但是喝酒就有审美的性质,追求的是精神的快乐。再比如说,爱情是有审美性质的,要讲究趣味,而婚姻就不能光讲究趣味,会有实用的考虑,比如经济条件之类。又比如说,仅仅出于喜欢的读书是精神享受,有审美的性质,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学习,那就是实用,和审美不沾边了。所以,重点是区分有趣还是有用。

讲究趣味、超脱功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举一个例子。袁宏道有一段话,大意是说人生有五快活。一是看美景,听音乐,尝美食,欢声笑语。二是大宴宾客,俊男美女济济一堂。三是高朋满座,一批有才华的人在一起高谈阔论,讨论艺术和哲学。四是千金买一艘豪华游轮,周游世界。他接着说,人生受用到这个地步,不到十年家产就荡尽了,这时候沦为乞丐,挨家挨户向乡亲讨饭,恬不知耻,乃是五快活也。他实际上是用极端的方式表示,人生乐极生悲不足悲,最可悲的是从来没有乐过,一辈子稳稳当当,也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场。

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命题,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他给美感下了一个定义,说美感就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换一种说法,就是超脱了功利关系的快感。一个东西,不是因为对我有用,而是因为让我的心灵感到愉悦,所以我喜欢它。这是美感最核心的含义。

审美的人生哲学,第二个要点是:此心悠闲,享受当下。人们经常说,要活在当下。其实你们仔细想一想,在时间的长流中,我们只能处在某一个瞬间上,过去的已经消逝,将来的还没有到来,在任何时候,我们拥有的只有当下。可是,我们很少享受当下,享受当下是难的。我们的身体总是在忙于有用的事,处理各种事务和人际关系,我们的心也被过去和将来的有用的事塞得满满的,哪里有心情去品尝无用的趣味。所以,一定要学会放空心灵。

在现代社会中,大家都很忙,忙似乎是常态。但是,我们要警惕,这个常态的“常“是经常,而不是正常。总是在忙忙碌碌,这不正常。其实我也很忙,有很多写作计划。对于忙,我给自己立了两条界线:第一要忙得愉快,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再喜欢的事情也不能让自己忙昏了头。喜欢的事情本来应该是享受,忙昏了头还谈什么享受?

悠闲是中国文人的理想。大家一定听说过一句诗:“偷得浮生半日闲”。问你这句诗是谁写的,能够说出来的恐怕不多,其实是唐朝一个很没有名气的诗人李涉写的,他哪年生哪年死都考证不出来了,但是他这一句诗几乎是家喻户晓,因为说出了人们的共同心情。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能够偷得一些闲暇的时光,真是很宝贵的。

道家主张闲适,其实儒家的始祖孔子也有这样的表示。《论语》里记载,有一天孔子和几个学生聊天,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有三个学生分别说是当军事家、经济家、外交家。一个名叫曾点的学生最后说,我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和十几个大小朋友到河里去游泳,到林中去乘凉,然后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完了叹道,“吾与点也”,我和曾点的想法一样。可见孔子也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认为与功利性事务相比,享受闲暇是更美好的生活。

第三个要点是:亲近自然,融入大化。这是庄子的理想,庄子讲的大美、至美的境界,就是和自然融为一体,“万物为一”,“我与万物为一”。

在中国的文学里,亲近自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田园诗、山水诗是诗歌很重要的部分。其中,陶渊明是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他这个人是为田园生的,他的性格就是远离功利的,天生是个散淡之人,所以才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在这首诗的开头,他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在人世间生活,但是生活得很安静,原因是“心静地自偏”,他的心很静,居住的地方离功利世界自然就远了。

唐诗宋词里也有很多对自然的赞美,比如苏东坡。苏东坡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他感到遗憾的是,大自然的景色这么美好,又不用花钱,却很少有人去享受。有天夜晚,他看到月色特别好,立即起床,找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去游承天寺,然后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在文章里他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人们之所以不去享受大自然,原因是有闲心的人太少了。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现代人离自然太远了。人有两个重要的身份,一个是自然之子,一个是万物之灵,其实这两个身份是不可分的,有内在联系的。

作为万物之灵,这个“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大自然的灵气在人身上的凝聚。所以,如果你割断了和大自然的联系,这个“灵”就会飘散,就会枯竭。

我们现代人写不出苏东坡那样的文章了,就是因为我们离自然太远了。今天我们都在互联网上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上网看手机,我就想到了一个命题: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上帝通过大自然向人类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信息,我们的祖先接收到了这些信息,创作了许多伟大的精神产品,人类因此有了哲学、宗教和文学。我们现在不上上帝的这个互联网了,我们在精神上会退化,所以我想我们应该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有多久没有上上帝的互联网了?

第四个要点是:率性做人,坦荡处世。这是审美的人生哲学在做人处世上的体现。用我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真性情。庄子说:“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把自我丧失在物质上面,把本性丧失在世俗上面,这样的人叫做颠倒的人。

做人要率性,快快乐乐做自己,不要带着面具生活。处世要坦荡,大大方方和人相处,不要随大流。总之,不要为名利压抑自我,屈从世俗。

第五个要点是:拥抱平凡,拒绝平庸。平凡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核心,包括男欢女爱,养儿育女,爱情、亲情、家庭,人类千百万年来一直是这样生活的,要善于发现平凡生活的美,享受平凡生活的乐趣。

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能够把平凡生活过好,这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平凡不是平庸,什么是平庸呢?在我看来,心灵麻木,对日常生活中的美,对艺术创造的美,都没有感觉,都欣赏不了,这是最典型的平庸。

上面讲的是生活的美学,下面简单讲一下生活的艺术。

艺术也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艺术是指具体的艺术门类,比如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绘画、雕塑、建筑等等。广义的艺术就是日常生活的艺术,把日常生活艺术化,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

日常生活是我们直接为满足身体需要、生存需要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停留于此,就还不是艺术。在满足身体需要的同时,如果还能获得精神的享受,日常生活就成了艺术,精神享受所占的比重越大,就越是艺术。

衣食住行性都是这样:衣不只为了保暖,就有了服装文化、服饰艺术;饮食不只为了消除饥渴,就有了饮食文化、烹调艺术、酒文化、茶艺;住不只为了挡寒暑和安全,就有了居住文化、建筑艺术、园林设计、室内设计;行不只是出差和回家,就有了旅游文化;性不只为了生殖,就有了情色文化、爱的艺术。

在生活的艺术上,最讲究的是明清时期。李渔有一本书叫《闲情偶记》,是专门讲生活艺术的,谈了许多方面,我只简单介绍一下他对居室的见解。他谈到豪宅,强调不能太高广,房舍要和人相称、成比例。这很有道理,你走进一座特别高大空旷的房子里,就会觉得它不是住人的地方。逛故宫或者逛凡尔赛宫的时候,我就很同情那些皇帝,住在里面真是难受死了。关于室内设计,他强调要精巧雅致,最忌讳的是富丽,他说没有别的本事的设计师才用富贵华丽来塞责。

在民国时期,林语堂、梁实秋这些人也很讲究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有两本书讲中国人的生活艺术,一本是《生活的艺术》,一本是《吾国与吾民》。他写这一类东西,挨了鲁迅的骂,我觉得鲁迅有点偏激。关于中国的居住艺术,林语堂讲了两点,一是与自然和谐,庭院不可缺,住宅与庭院构成有机整体,另一是在设计上模仿自然的不规则性,讲究参差不齐、含蓄、曲径通幽。

最后我想强调,居住要成为艺术,最关键的是住在里面的人。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古罗马的塞内卡说:“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你必须是一个君子,一个自由人,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艺术家。

2020.1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的新高度
同一个事物,为什么有时美、有时不美?
好书《生活的艺术》
唐孝祥:中国近代美学的四大特征
经典重读
宋志鹏:当代摄影的最高艺术动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