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书人与梦工厂》| 刘玄解读
关于作者
储卉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
关于本书
充满了重复,甚至“抄袭”的网文生态,为什么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网络文学正日益成为娱乐文化生产的总源头,影响力已经蔓延到整个社会,如何理解这个现象?本书通过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的梳理,探究了著作权之于个人自由和社会繁荣的影响,法律与社会运动背后的焦虑,以及制度讨论的社会建构性意义。
核心内容
为你抓住理解网文的三个关键词:设定、类型和共创。网文的灵魂在于设定,其实是在模拟世界运行的规律。网文的发展和创新,体现在是流派的演化。读者、网站和作者的共创,又把这个过程固定成了网站平台的算法,成就了一个生机勃发的原创内容基地。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今天要讲的书,名字叫《说书人与梦工厂》,是一本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的学术书。
我是学文学专业的,上大学的时候,还曾经想过把网络小说当研究课题。很可惜没有做成,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遗憾。那时候,研究者对网文多少有点不屑一顾。现在想想,还是挺不可理解。不过,别说研究者了,就连网文作者和网文平台自己,当初也很难想象它今天能有这么繁荣。
这些年爆火的影视剧,像《甄嬛传》《陈情令》《琅琊榜》,都是根据网文改编的。2019年,网文的市场规模达到204.8亿元(比达咨询)。要知道,这一年中国的数字音乐市场也就一百多亿,还不如网文大呢(艾瑞)。
我今天推荐这本书,就因为它用专业社会学、文学的视角,帮我理解了网文为什么能繁荣。
作者储卉娟是北大社会学系的博士,现在是人大的老师。这本书是她在2013年写的博士论文。可以说,她在网文还没有这么火的时候,就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而且从学术上做了很好的回答。
当然了,这本书本身关注的点很学术,你看一下它的副标题,就让人有点距离感,叫“技术、法律与文学的生产”。但是我觉得,就算不关心学术问题,书里也有两个观点很值得跟你分享。这两点,能帮助你理解,网文为什么是我们无法忽视的文化现象,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你:网文为什么能赚这么多的钱。
接下来,我就来讲讲这两个观点。
第一个是:网文是靠什么吸引人的?很多人都说网文文笔差,没有创意,可是为什么一读起来就放不下? 答案是设定。
第二个是:网文是怎么成为当今最重要的创意资源的?如果从文学的发展看,网文其实是重启了古老的文学生产传统。这句话,你可能没太听明白,别着急,我在解读第二部分会给你讲清楚。
第一部分
网文为什么能吸引人呢?你可能说了:那还用问吗,就是因为“爽”啊。可这是体验,不是答案啊,我还得接着问你:为什么读网文会觉得“爽”?有的人可能会说:因为里面有金手指,还有各种各样的脑洞,很新奇。
作者储卉娟经过调查和分析,从学术角度给出了她的回答:我们在网文里读出脑洞、体验到爽,主要是靠一种技术实现的,叫做设定。我跟好几个网文的忠实读者聊了一下这个问题,他们都觉,这个点抓得挺准的。设定,就是网文能够吸引他们的核心要素。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网文里的设定到底是什么?
设定既不是故事大纲,也不是小说的类型或主题,更接近我们说的世界观,或者游戏规则。
作者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很有意思,她没有去分析小说,而是跑到网文作者和资深读者聚集的论坛,看看他们到底关心些什么。
先来看几个他们热烈讨论的问题:一个宅男如何杀死一个强力吸血鬼?穿越成崇祯,你有信心翻盘吗?悟空、玉帝和恐龙,谁更早?如果人类的一切都重置,又会变成什么样?
这些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无厘头?但是,在圈内人看来,这些问题不仅有趣,而且很严肃,因为这些问题讨论的,正是设定。
比如,有一个人想写一部有魔法元素的奇幻小说,他就在论坛里发起了一个讨论,请大家看看他的设定怎么样。要是让我猜想他们讨论的内容,肯定是有什么新奇的魔法,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隐形斗篷,或者能穿越时间的时间转换器。总之,就是这个世界能有多奇妙。
可是,这个讨论组完全不是这个画风。他们首先讨论出了一套规则:这个世界里,社会发展存在两个固定动力:一个是魔法,一个是科技。魔法控制的是农业社会,制度进步缓慢;科技控制的是工业社会,制度进步更快。这两个世界要打仗,战斗力就看各自的综合实力。
接下来他们争论的要点,你肯定想不到。发起讨论的人坚持认为,魔法社会发展到最高阶段,应该和发展到中间阶段的科技社会,势均力敌。结果很多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这种均衡根本不合理。如果没有喷火、巫师这些词闪现,这个讨论简直就像是一群中学生在讨论历史作业。
这个论坛里,有无数类似的讨论,时刻发生。这可以算是网文小说创作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作者在动笔之前,或者创作过程中,一般都会把自己构想的设定拿出来跟读者、同行讨论,看看设定是不是自洽。当然了,不同类型的小说,自洽的标准也不一样,比如穿越题材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修真题材要符合约定俗成的修炼门道。网文平台的编辑还会对作者强调:动笔前一定要把设定想清楚,不能天马行空,要尊重规则。这可是吸引读者,打造爆款的基础。
达到自洽的标准,写出来的小说估计就能达到及格线了。你可能想问了,既然都有设定,这些达到及格线的网文,跟那些火起来的网文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也不在文笔,而是要看设定够不够好。好的设定,会有更宏大的世界观,或者有更精巧的结构等等,从一开始就能牢牢抓住读者,让他们一旦进入这个世界,就不想再出去了。这就跟追美剧,盼着最新那一集出来的那种迫切心情,差不多吧。所以,就算网文有情节拖沓、人物扁平这些缺点,读者也不会那么苛责。我还听过有人调侃说,网文可是给我们做了个示范,就算文笔一般,也能写出吸引人的文章。
你肯定也想知道,网文的设定能好到什么地步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019年最火的网络小说,非《诡秘之主》莫属。它一直稳坐2019年起点中文网第一的宝座。读者圈公认,它的设定是一流的。万维刚老师也是网文的读者,他在《精英日课》里,还专门用一节课讲了《诡秘之主》的设定,评价更高。他的大意是,它的世界观之宏大、人物和道具之多,剧情之复杂,比金庸写的小说高出两档,比现代西方的《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也高出了一档。我觉得,这话不算夸张。如果你对《诡秘之主》的设定感兴趣,也推荐你听听这节课。
你要是对网文很内行,难免会提出一个质疑:网文的设定也都是抄来抄去,看多了就会觉得也没什么意思。
我在网上查了查这几年有关网文抄袭的新闻。有一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抄当然不对,但普遍存在,而且没办法。网文作者想留住读者、保持热度,必须保证每天更新。有的写手说:累的时候,闭着眼睛也得打字。这样高强度的写作,借用别人的设定,重复自己的设定,似乎避免不了。
抄袭肯定是不对的。书里从法律、社会心理这些角度分析了这个现象,我觉得我们也没必要都展开来讲,不过作者有一个发现,我觉得很有价值,她说:原来抄袭和重复,正是网文创新的动力。
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反常?我们一般会觉得,重复就是没有创新。作者的意思是说,如果很多网文重复一种设定,它就成了一个类型,在网文界叫流派。说得再直白一点,一个人抄叫抄袭,无数人抄,就成了流派。
请你来听一组词:种田流、无限流、洪荒流、凡人流、女婿流、废柴流……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明觉厉,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它们都是对某一个流派网文小说的统称。网文有创新,能繁荣,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新的流派不断出现。
作者在书里借用了一个很妙的比喻,来描述网文怎么靠流派的演化来创新。我们一般会觉得,写小说就像做陶罐,一次成型,靠的是作者的手艺和灵光;但是,写网文小说更像是下棋,有人开创了一套下棋的规则,也就是设定,就会有很多人参与进来,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流派的小说,基本设定非常相近。在外人看来,每局棋都差不多,不过是马走日、象走田,可在下棋、观棋的人看来,每个细微的差异都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在无数的棋局中,总会有人突破既有的框架,开创新的规则,对应到网文小说,就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流派。
作者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清穿”小说,也就是女主角穿越到清代一种网文。前几年很火的几部清代宫廷剧,都是清穿小说改编的。我来帮你回忆一下它们的基本设定:现代都市女性,毫无科学原因回到清代,主要是康熙朝九龙夺嫡之前,她会陷入政治斗争,努力挣扎谋求生存,同时跟康熙和他的儿子们发生各种情感纠葛。
这个套路,很熟悉吧?它的开端是2004年的网文小说《梦回大清》。它最早发布在一个女性网文平台,叫晋江网,当时上面大部分都是言情小说。不过,《梦回大清》的作者想写点不一样的,就把当时男频文(男性看的网文)里特别流行的“穿越”这个设定拿了过来。这样《梦回大清》就打破了传统言情的写法,开创了一种新写法。
这个新写法引来了大量的模仿。据作者储卉娟统计,《梦回大清》发布之后的几年里,一共出现了超过200部清穿小说。把这么多清穿小说放一块儿,一比较,很容易看出它们的套路:女主角穿越回去的时间点相差不过5年,因为考虑到阿哥们的年纪适合谈恋爱;主要情节都围绕九龙夺嫡;结局都是雍正登基。
它们的不同主要就两点:一个是女主的背景和穿越后的身份,另一个是男主是哪位阿哥。不同的组合,再加上作者不同的知识背景,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爱情故事。如果作者是清史爱好者,熟知历史细节,穿回去就能参与到历史进程。如果作者是个历史盲,除了雍正登基的结局之外,一无所知,穿越回去,又是另一个故事。
正是因为重复,这个设定变得越来越固定,成了“清穿”这个流派。它的影响力也超越了网文,连电视上的清代世界,都逐渐被清穿的世界替代。
在二十多年的网络文学发展中,清穿不是个例。玄幻、修真……网文的各种流派都是这样,经过大量的重复,成为一个流派,然后持续发酵,影响范围越来越大。
重复造就流派,但如果只是单纯的重复,网文早晚会成为死局。就像游戏虽然好玩,但很少有游戏能让玩家一直沉迷。读者看多了套路,自然会期待新鲜的东西。这也是我从这本书里读出的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任何套路里,其实都潜藏着变化的动力。
还是回到清穿的例子。到了2006年,就有很多清穿小说不按套路出牌了,比如男主不再是皇子,或者女主变成两三个人,再或者穿越后,女主会发现周围还有其他人也是穿越过来的。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棋局中的细微变化。
到了2008年,出现了一部小说叫《平凡的清穿日子》,它根本就是在“反清穿”。在今天看来,这部小说既标志着清穿这个流派的谢幕,又开启了一种新的网文流派——种田文。女主角的目标既不是改变世界,也不是谈场恋爱,而是努力学习古代的规则,争取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去。后来,种田文又衍生出了更多变化,有的回到古代,有的留在现代,主角也不一定是女性,还有男性。
正是在一次次的微小变化中,原有的设定被打破,孕育出了全新的流派。这就是作者发现的网文创新的方式——流派的演化。
谈论网文繁荣的时候,我听到的说法,大多都在说规模效应,或者头部效应,比如网文数量特别多,光起点中文网一家,就有几百万部小说;或者某部小说写得特别好,成了大IP。但是这些都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没法解释网文的活力到底来自哪里。如果我们像作者这样,把观察的维度从单本小说上升到流派,你就能看到,那些被认为是千品一律的网文里,有各种新的流派不断涌现,从言情到清穿,再到种田,从武侠到奇幻,再到仙侠,再到修仙。网文的创新和演化,跟传统文学不在一个维度上。
第二部分
我刚才为你讲了,网文为什么吸引人。网文的吸引力主要来自设定。它能持续吸引人,是因为设定不断重复,成为流派;又不断突破自己,创造出新的流派。这还是从现象层面在观察网文的繁荣,作者写这本书不是只谈现象,她也在试图回答一些更深层的问题:网文是怎么出现的?它跟之前的文学是什么关系?
先来说一下她的答案:网文不是全新的事物,而是重启了之前文学生产的传统。我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是个做文学理论的人才关心的问题,不过后来我发现,它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普遍的规律。我换个方式来说,你就明白了:网文就是把过去人们做过的事,用现代的方法,重新做了一遍。
讨论之前,我得先做个限定,我下面要说的文学主要指的是小说,我们觉得小说应该文采好、有深度,其实这些评判标准,只适用于一部分现当代小说,咱们一般叫纯文学。我们熟悉的那些经典小说、获奖小说,大多都是纯文学。
纯文学有自己的生产方式、评价标准,也有自己的圈子,包括作家、翻译、研究者、评论者等等。我不说你也知道,在纯文学圈里,很多人心里多少有些瞧不上网文。这是因为,网文和纯文学用的是两套不同的生产方式,它们的评价标准也完全不同。
先来说纯文学。纯文学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物质前提,就是出版业兴盛。在西方世界,差不多是从在18世纪的欧洲开始的。那时候,出版社要竞争,就要垄断资源,于是就有了保护著作权的观念。这就让文学成了一种财产。再加上浪漫主义这些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相信,小说的价值是因为作者有独到的思考,或者开创了独特的表达。这让小说作者成了天才。你去看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基本都是这个逻辑。总之,人们认为纯文学应该是作者个人的天才创造,有了著作权的保护,作者就能同时享受作品给他带来的荣誉和经济回报。
网文的生产方式和纯文学很不一样。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量产和即时反馈。这两个特点,以前的文学传统里也有:量产来自通俗文学;而即时反馈,就像是中国古代的说书人和听众的那种互动。
通俗文学就像是车间里造出来的工业品,功能是实用,目标是卖好。写的一般就是像推理、言情这样模式化的类型小说。写手写得很快,经常是集体创作,有时候甚至连署名权都没有。储卉娟在书里说,18世纪欧洲有一个通俗文学作者,外号叫“写作牲口”,据说一天写12个小时,一生写过400多本书,2000多万字。不过,他这个产量,在今天也就是一个勤快的网文写手十几年的工作量。这样看,网文和通俗文学的生产,是不是很像。
不过,网文跟通俗文学又不完全一样。不同在哪里,估计你也猜得到,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媒介变了。通俗文学和纯文学的媒介都是书。作者闷头写书,写完之后,出版社负责印刷、发行。读者读到书的时候,作品已经写出来很久了。这就意味着,作者写书、读者读书,是在两个时空里完成的。
而互联网让网文的读者和作者仿佛处在同一个时空里。这就像古代说书人的场子,听众的感受立刻就能反馈给说书人,说书人就能根据反馈,随时调整,只是今天,网文读者反馈速度,和作者的调整速度,都变得更快了。
假设我现在要写网文,我首先要做的是在选定它属于哪个流派,这决定了读者会在哪个分类下看到我的小说。这个分类本身,就是读者的反馈,只不过是网站根据读者的心理预期总结出来的。接下来,我就要分次发布前几章,读者可以免费阅读。等订阅量大了,小说就能解锁付费模式。这时候,读者会面临两个选择:放弃,还是花钱看。他的选择,也是一种反馈,会直接影响我的写作。你想想,为了吸引读者付费,我肯定要花很多心思吧。前面的免费章节,我不仅得努力写好,还得拿捏尺度,勾着读者想看后面的内容;我还要跟读者汇报自己的写作计划,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坚定读者付费的决心。
我刚才提到了四种文学的生产方式,网络文学、纯文学、通俗文学,还有“说书人文学”,它们都不是特别严谨的概念。这样分类,是因为它们也代表了四种判断文学价值的标准。纯文学的标准是荣誉,作者就像过独木桥,目标是写出能跻身经典序列的名作。通俗文学的标准是市场,卖得好就是王道。说书人文学更古老,没有印刷术的时候就有了,它的评判标准是受众当时的反馈,听众多了,作品自然就会流传。
那网文呢?它的判断标准,既直观又客观,就是数据。读者的反馈、市场的反应,都沉淀成了网站上的数据,包括分类、点击量、订阅量等等。数据既是受众标准,也是市场标准。说到这儿,你应该就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网文重启了文学生产的传统。网文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把通俗文学和说书人文学干过的事,又干了一遍。
我们经常说,新技术会带来风口。风口在哪儿?网文的案例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就是找找哪些事,值得重新干一遍。从这个角度来看,像Wiki这样的知识平台跟网文干的事是一样的。他们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把传播和分享知识这个事又干了一遍。这样,你也就能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了,作者是想用网文这个切片,来看整个互联网时代文化生产的变革。
正是这种变革,促成了网文巨大的生态。网站要生存发展,肯定要努力留下更多读者;要留住读者,就要有大量活跃的作品,所以网站就会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的作者,让他们好好写、多多写、一直写。最终,起点网跑通了这个模式,网文写手成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如今,网文写好了能赚大钱,比如网文作家里的首富唐家三少,2018年赚了1.3个亿,平均每天入账30多万。各大网站开始抢夺写手和作品,把明星作品和明星写手看作垄断性资源。网文平台成了文学的梦工厂,诞生了身价上亿的作家,大量的爆款IP,和市值上百亿的巨大市场。
我最近听到一种说法,中国网文已经可以跟日漫、韩剧、好莱坞电影比肩,是全球第四大原创内容基地。
结论
好,这本书就讲到这里。这本书讲了网文的生态,你可以记住三个关键词:设定、流派和共创。
在我看来,网文的设定其实是在模拟世界运行的规律。传统小说很少突破世界已有的规律,哪怕是神魔小说,它的规律也都是从已有的宗教文化思想里来的。而网文从构想开始,就在创造全新的规律。
读者一旦陷入网文用设定构建的世界,往往就不愿意再出来,甚至愿意再次进入类似的世界,就像迷上下棋,总想找人再下一盘,直到这种快感的边际效用递减,他们才会期待能够让人惊奇的新设定,换一种棋玩。这就是网文流派迅速产生,又迅速演化的原因。
最后,读者、作者和网站,其实都参与到了网文的创作中,也就是说网文是一种集体的共创。正是共创,成就了一个生机勃发的原创内容基地。
撰稿&转述:刘玄
划重点
1.设定,就是网文能够吸引人的核心要素。 2.重复,正是网文创新的动力。 3.网文创新的方式,是流派的演化。 4.网文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把通俗文学和说书人文学干过的事,又干了一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文创作技巧十三】网络文学创作的几个误区
蒋峰:我相信文学会不朽
这五本评分都超过9的火爆网络小说,你看了几本?
狂热读者都读过的八本网文,锦书上的武道乾坤我爱了!
又一个大神级网络小说作者去世!生命无价,网文作者要注意健康啊
十大玄幻小说流派开山鼻祖,对网文历史影响极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