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震预警系统行业现状:地震活动强度增强 加速推进中国地震预警网建设
一、行业相关定义
“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 也称作“震时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实现地震预警的配套设施,包括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接受终端。地震预警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实时监控、飞速响应特点;尤其是飞速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事实上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据了解,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就在于可以探测到地震发生最初时发射出来的无破坏性的地震波,而破坏性的地震波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则会延后10~30秒到达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P-波)后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于是预警系统抢先在横波到达地面前10~30秒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
也就是说当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几个预警台站会陆续接收到地震信号,触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在收到信号的几秒至十几秒内,快速判测系统将估算出地震的发震时刻,发震位置,震源的类型和震级的大小;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模拟出相关区域内陆面运动的强烈程度;根据模拟的结果,抢在相应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区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二、国内陆震情况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与城市破坏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社会影响非常大。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且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包括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包括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等地)。
而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我国地震带大致可分为台湾带、闽粤沿海带、东北深震带、营口-郯城-庐江带、海原-松潘-雅安带、山西带、渭河平原带、银川带、马边-巧家-通海带等20个地震带。
中国主要地震带
1
台湾带
2
闽粤沿海带
3
东北深震带
4
营口-郯城-庐江带
5
海原-松潘-雅安带
6
山西带
7
渭河平原带
8
银川带
9
河西走廊带
10
马边-巧家-通海带
11
冕宁-西昌-鱼鮓带
12
腾冲-澜沧带
13
天山带
14
哀牢山带
15
兰州-天水带
16
河北平原带
17
炉霍-乾宁带
18
花石峡带
19
拉萨-察隅带
20
西藏西部带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各地发生地震764次,相比2020年的631次,增加133次;共造成14省(区、市)58.5万人受灾,9人死亡,6.4万间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6.5亿元。
数据来源:应急管理部,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数据来源:应急管理部,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从各震级地震数量来看,地震活动强度增强,各震级地震数量均比前一年多。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3级以下地震85次,相比2020年增加28次;3-4级地震(含3级)483次,相比2020年增加63次;4-5级地震(含4级)160次,相比2020年增加33次;5-6级地震(含5级)30次,相比2020年增加5次;6级地以上地震(含6级)6次,相比2020年增加3次。
数据来源:中国地震台网,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发生多起强震。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0次,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例如3月19日西藏比如县发生6.1级地震,造成2万余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3月24日新疆拜城5.4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造成16.5万人受灾,3人死亡,交通、道路、市政、教育等设施受损。
2021年中国西部地区重大地震灾害情况
时间
地点
地震级别
造成人员死亡(人)
房屋倒塌/损坏(间)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3月19日
西藏比如县
6.1级
/
2万余间
4.8亿元
3月24日
新疆拜城
5.4级
3人
/
/
5月21日
云南漾濞
6.4级
3人
/
/
5月22日
青海玛多
7.4级
/
/
/
9月16日
四川泸县
6.0级
3人
/
/
资料来源:应急管理部,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从各省(区、市)地震分布来看,新疆、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台湾、河北、甘肃、内蒙古、广东是2021年地震主要分布地区。其中新疆发生地震数量最多,为204次;其次为青海,地震数量位118次。
数据来源:中国地震台网,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三、地震预警系统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提升全社会地震安全水平,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地震预警是防震减灾的有效科技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目前中国地震局已经与教育、广电、铁路、核电等部门广泛合作,依托1万余个铁塔基站建设了地震监测站点,在全国3000余个学校安装了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在全国20余条高速铁路完成地震预警系统布设,在秦山、大亚湾等10余座核电站安装了地震阈值报警系统,在四川、云南、新疆、河北等重点地区开展了广播电视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试验。
进入2021年,我国不断加快建设地震预警体系,推进地震预警业务化,强化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完善信息发布政策和制度,不断推进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地震系统坚持统筹推进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
防震减灾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高质量完成地震应急响应服务,全年中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37次,调度地震系统应急处置83次;制定震后12小时应急服务响应行动清单,建立联动支援制度,开展多单位多形式实战演练,应急响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三维结构探测和京津冀大震巨灾情景构建试点,推动构建京津冀、长三角地震灾害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地震安全;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开展23次科普主题活动,参与公众超1.4亿人次;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纳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新认定38个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128所示范学校。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持续提升
地震预报业务不断加强,制定实施291项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强化措施,强化重点地区大震监测预测和应对准备;地震预警不断完善发展,推动建设中国地震预警网并持续优化,云南漾濞6.4级、四川泸县6.0级地震后,累计向2500余台次专用终端和26万电视用户发布预警信息,地震预警减灾实效初步显现,全年完成地震正式速报1213次。
震灾防御基础业务体系逐步形成
自然灾害防治两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全国基本完成调查任务,44个试点区县完成风险评估与区划,229个重点区县扎实推进房屋设施加固任务;支持绵阳、宜宾等17个城市开展活断层探测,利用遥感技术完成全国3.2亿栋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判别;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试点,编制地震构造图等12项技术规范,编制分省1:25万地震构造图和分县1:5万活断层分布图,初步建成全国地震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和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平台。
地震科技创新扎实推进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未来3年地震业务信息化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组织开展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四川泸县地震科考,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中国2022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地震预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WW)
各地相继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除了国家层面外,也有不少地方政府也在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例如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就明确提出,将在“十四五”期间开展安徽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提供地震预警信息。
随后发布了《安徽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核设施、大型水库、轨道交通、高速铁路、枢纽变电站、输油输气管线(站)、矿山、石油化工、重要的特大桥梁以及其他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安装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装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大型商场、体育馆、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安装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和播放装置。
邯郸市为进一步落实省市防震减灾工作部署,确保该市地震预警系统有序运行,统一组织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河北省预警管理办法》宣贯学习和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检查工作。下一步,邯郸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将在全市医院、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积极开展地震预警终端建设,宣贯预警管理办法,有效地提升全市地震预警能力,为全市防震减灾、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等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省内宜高速沿线所有收费站、服务区已全部应用地震预警终端,具备地震预警功能,成为全国首条全线应用地震预警系统的高速公路。
据了解,四川地处多条地震断裂带,川南地区又是地震易发频发区域。为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安全出行服务能力,蜀道集团川高川南公司与减灾所合作,在内宜高速沿线所有收费站、服务区、办公区安装“四川智造”地震预警终端24处。而“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成果过去10年来已经应用到高铁、卫星发射中心、核设施、机场等重大工程和学校、社区等多个领域,取得良好减灾效果。
此外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地区地震灾害风险防范需求大。河北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戴泊生表示,经过数年努力,京津冀地区地震预警网已经建成,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张家口等重点地区台站间距在10公里以内,台站密度较以前有了质的提升。
创新性地提出“三网合一”技术方案
与此同时,近年来,不断吸纳国际先进理念,结合地震台网实际,我国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地震预警技术。例如充分整合测震仪、强震仪以及烈度仪等三类台网资料,实现实时连续定位、连续测定震级、信息可靠性判定等多种技术创新,有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警系统。
另外为尽可能减少地震预警盲区,我国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网合一”技术方案,即测震站网、强震动站网、烈度计站网融合。该方案虽然增加了地震预警网络建设难度,但保障了预警质量。
2018年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施。该工程选定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为5个地震预警重点,覆盖全国的“三网合一”实时传输综合地震观测网络,全国平均台间距约为50千米。其中,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以及拉萨周边等预警重点地区,平均台间距约为12千米。根据计划,我国将建成由约1.5万个台站组成的地震观测网络,配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中心等支撑机构和3000多个服务终端,到2022年底,该工程将正式投入运行,将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全国将形成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四川、云南、福建6省市的预警网已经建成,进入示范运行阶段。在示范运行期间,对覆盖区的4级以上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都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实践证明均快速准确,系统的地震预警能力得到了初步检验。例如2021年5月21日21时21分和48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相继发生了5.6级、6.4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不久,一些居民的手机、电视就收到了预警信息。
下一步,中国地震局将继续推进全国层面中国地震预警网建设实施,力争2022年底前在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以及拉萨周边等预警重点地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在全国形成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地震带分布广泛 建立早期警告系统应成重点
广东有五大地震带?家里注意这些细节,地震逃生机率能翻倍
海淀区一抖:防震减灾启示录,物联网时代该做什么?
地震知识大全
地震知识竞赛题
云南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276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