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域三十六国传奇+西域二十征,历次西征西域详解+读 史| 丝路硝烟 被遗忘的大唐与阿拉伯之战
userphoto

2022.03.06

关注
千百年来,西域一直为人们所热切向往。因为她拥有不同于中原内陆的风物人情,是不一样的中国,因为她自秦汉时起就是一个象征,一个可以让男人驰骋沙场、纵横捭阖、建功立业的沙场,让女人胡旋舞蹈、楼兰美貌、女儿国度的梦乡。
秦末汉初期间,广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国家,随着不断的相互征战与吞并,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后人称之为“古西域三十六国”。西域36国居位于玉门关以西,帕米尔以东。
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在这里交织荟萃。这使西域诸国得以吸收东西方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最终导致新文明的产生。
西域在哪里?
《史记》中的“西域”实际是指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国”;而以后所说的“张骞通西域”,实指“张骞通西北国”;荀悦的《前汉记》即已说明。
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当时“西域都护”管辖的地区即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最早为五十国,后各国之间吞并为三十六国),其具体位置,《汉书.西域传》说:“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即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这是汉代所说的“西域”(当时乌孙不属于西域范围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来后,按董琬的理解,他将“西域”分为“四域”:
一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
二域:“自葱岭以西、河曲以东”;
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
四域:“西海之间,水泽以南”
(后三域均为现帕米尔高原以西以东)(见《北史.西域传》)。
到这时,中亚许多地区才被看做是“西域”的范围。
唐代,“西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与董琬的理解一致,范围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均为“西域”;“狭义”并非指汉代西域都护所管辖的现新疆南疆地区,而是指葱岭以西到波斯(今阿拉伯半岛)的这部分中亚地区,“狭义”的“西域”,主要是与唐代的疆域变化分不开的,汉代行政管辖最远到巴尔喀什湖及葱岭一带,而唐代设置的都督府州县最远达波斯。
明代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岛等的统称(见陈诚《西域蕃国志》)。
清代的“西域”,在乾隆时期撰修的《西域图志》中,对“西域”的范围做了解释:“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至喀尔喀(今蒙古国)、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蕃藏,轮广二万余里”。乾隆时,“西域”已被称做“新疆”;嘉庆时,“新疆”一词就完全代替了“西域 ”,故《嘉庆大清一统志》就只称“新疆”不称“西域”。这便一目了然了,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
西域三十六国
据《汉书西域传补注》考订,三十六国是:婼羌国、楼兰国、且末国、小宛国、精绝国、戎卢国、扜弥国、渠勒国、于阗国、皮山国、乌秆国、西夜国、子合国、蒲犁国、依耐国、无雷国、难兜国、大宛国、桃槐国、休循国、捐毒国、莎车国、疏勒国、尉头国、姑墨国、温宿国、龟兹国、尉犁国、危须国、焉耆国、姑师国、墨山国、劫国、狐胡国、渠犁国、乌垒国。
国名
现所在地及描述
乌孙
现新疆伊宁市附近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龟兹
现新疆库车、拜城一带
焉耆
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于阗
现新疆和田一带
若羌
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
楼兰
现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旁沙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现存有楼兰遗迹。
且末
现新疆且末县西南,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小宛
现新疆且末臣河南,有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国家最小。
戎卢
现新疆于田县南
扜弥
现新疆南疆于田县东北
渠勒
现新疆策勒县南
皮山
现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附近,尚有汉皮山国城墟,当地人叫破城子。
西夜
现新疆皮山西南
蒲犁
现新疆叶城西一带
依耐
现新疆塔什库尔干,依耐和蒲犁两国虽小,但是汉唐以来东西交通要道。唐玄奘从天竺(现印度)取经回国,取道于此。
莎车
现南疆莎车县,后被于田吞并。
疏勒
现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
尉头
现新疆南疆乌什、巴楚地
温宿
现新疆阿克苏和温宿一带
尉犁
现新疆库尔勒、尉犁地方。后被焉耆吞并。
姑墨
现新疆南疆阿克苏一带
卑陆
现新疆阜康县以北
乌贪訾
现新疆离现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
卑陆后国
现新疆阜康县东
单桓
现新疆玛纳斯东北
蒲类
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蒲类后国
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西且弥
现新疆昌吉县一带
东且弥
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内
劫国
现新疆阜康县境内
狐胡
现新疆吐鲁番以北
山国
现新疆南疆尉犁县东
车师前国
现新疆吐鲁番交河城
车师后国
现新疆博格多山脉北麓至奇台西南
车师尉都国
现新疆吐鲁番东南
车师后城国
现新疆奇台周围
子合国
现新疆莎车东南部
乌垒国
现新疆轮台以东的小野云沟附近
精绝国
现新疆民丰县北
危须国
现新疆和硕县以东一带
无雷国
现新疆塔什库尔干附近
难兜国
现克什米尔东北部地区
捐毒国
现新疆乌恰县境内
休循国
现新疆阿克陶西部地区,帕米尔北部阿赖谷地一带
康居国
现中亚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
奄蔡国
现哈萨克斯坦咸海一带
大月氏国
现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流域
大宛国
现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大夏国
现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
罽宾国
现克什米尔一带
匈奴
现蒙古高原一带
安息
现伊朗、伊拉克一带,又名“帕提亚”
大秦
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
身毒
现印度一带
吐谷浑国
现青海一带
西域三十六国的消亡
曾经辉煌的西域36国在存在了数百或者上千年过后,无一例外地神秘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这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但又是一个必解的历史之谜,有的仿佛命中注定,三十六国中的乌孙、大宛、高昌等众多国家占据着丝绸古道上的最有利地形,同时他们也处在蒙古高原游牧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央政府的交织地带。军事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西域小国的命运。
交河故城
有些毁于战火。高昌王国就是处在唐中央政府和西突厥的夹缝之间,在倾向于大唐还是倾向于西突厥,摇摆不定。最后惹怒了中央政府,出大军将其攻灭。
高昌故城
有些因居民搬迁而被废弃。今天人们发现的尼雅遗址就是当年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国都城所在地,史书上记载,精绝国有人口3336人,部队500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其城周围泽地热湿,惟取城中路仅得通过。上个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就是通过对《大唐西域记》的详细研究而找到尼雅遗址的。
尼雅遗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的地方,后来却被精绝国的居民神秘废弃了。有人说,精绝国灭亡于流沙进入;有人说,灭亡于外族入侵;当人们面对保存完好的尼雅遗址,却又不得不将上述观点推翻。最后的解释只能是一场突然而至的天灾人祸,让精绝居民顾不上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就逃出城外,结果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是美人之邦。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公元3世纪的时候,楼兰人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在楼兰王国崛起之前的4000年前,这一带就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给后人留下几具千年干尸后也就神秘地走了,要知道,楼兰美女那才是真的美。
楼兰古城
楼兰究竟是怎样消亡的呢?那些神秘的欧洲人呢?我们不得而知。一些人认为,楼兰消失于战争。还有些人认为,楼兰灭亡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汉朝士兵在孔雀河上游拦截河道后,下游缺水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也有说,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也有人说,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
苏巴什佛寺遗址
值得一提的还有龟兹、车师、大宛等等每一个西域城邦,这些个创造了灿烂文明,疆域或小或大,最终却都不幸消失的国度。我们在惊啧之余,不免又扼腕叹息:它们是如何诞生的,经历了怎么的文明变迁,最后又是如何从历史上抹去的;假如,假如它们至今还存在,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咱们中国的疆域又会是什么样子?
吐峪沟石窟
还有那《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传说她真的存在过;且弥国,其实是只好色的公猴;月氏国大举西迁,他们又去了哪里,等等。人们开始觉得,原来西部地区流传至今的传说并非都是子须乌有,他们的确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女儿洞、公主堡、石头城、七女坟……它们既像是一个个遥远的传说,又像是古老文明在苦苦诉说。种种猜测与说法,给西域三十六国蒙上的是一层神秘的面纱。
克孜尔石窟
西域二十征,历次西征西域详解
西域一般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自从汉武帝时期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后,历经两汉、魏晋、隋唐,都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此后宋、明两朝与西域的联系减弱,进入清代又重新纳入清朝的直接控制。中国历朝历代都与西域有密切的联系,不是已经统治,就是在统治的路上。细数西征西域较大规模战争共计有20次,现在就详解西域二十征。
一征西域:公元前109年,西汉因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汉武帝派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破姑师,俘虏楼兰王。
二征西域: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大宛,击败大宛后,西域的交通更加通顺。西汉又在楼兰、渠犁、轮台等地设校尉管理屯田,这是汉在西域最早设置的军事和行政机构,为后来设西域都护创造了条件。
三征西域:公元前60年,汉宣帝派郑吉攻破车师,又降服匈奴日逐王,威震西域,之后汉朝在乌垒城(今轮台县)设置了西域都护府,郑吉被汉宣帝任命为西域都护。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
四征西域: 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驻龟兹境它乾城,班超被汉明帝任命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五征西域:公元123年,汉朝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出塞,复联车师,六国平定,驱逐匈奴,复平西域,班勇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六征西域:公元214年,曹操平定马超后,命夏侯渊率张郃、张既等讨伐在枹罕称王的宋建。夏侯渊斩杀宋建后,派张郃等人率兵平定河关,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诸羌部全部投降。此后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今新疆罗布泊西)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
七征西域:公元275年,晋武帝派马循征讨寇边的鲜卑阿罗多等,斩首四千余级,获生九千余人,河西鲜卑于是来降。西域平定,马循官拜西域戊己校尉。
八征西域:公元335年,十六国时期前凉张骏派大将杨宣平定西域,杨宣率众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并降。
九征西域: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派吕光统率七万兵马、五千铁骑,征讨西域,吕光大败西域联军,攻入居延城。当时,西域三十余国惮于吕光威名,尽皆遣使纳贡,归附前秦,上缴汉朝政府所赐符节,西域平定。
十征西域:公元445年,北魏太武帝派万度归率凉州轻骑五千西渡流沙,攻鄯善(今新疆若羌东),鄯善王真达出降,遂留军屯守。后又发兵击破焉耆、龟兹等国,西域复通,北魏基本统一西域。
十一征西域:公元609年,隋炀帝亲自率军西征,准备一举消灭吐谷浑的势力。隋军大败吐谷浑,彻底击溃了吐谷浑的主力。此后,隋朝在这里设置了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取得了经营西域的初步胜利。
十二征西域: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灭亡高昌,唐朝设置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公元644年,西突厥的盟友焉耆攻打高昌,安西都护郭孝恪反击,占领焉耆。公元648年,唐朝的突厥族将军阿史那社尔攻打焉耆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征服两国。然后疏勒和于阗归附唐朝,唐朝完全控制了西域
十三征西域:公元657年,苏定方在碎叶水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反叛,从而平定了西突厥, 唐高宗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回高昌故地。
十四征西域:公元679年,安西四镇被吐蕃和突厥骚扰,唐高宗令裴行俭西征平定,裴行俭安定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擒获突厥阿史那都支,威震西域。
十五征西域:公元692年,武则天任命武威道总管王孝杰讨伐吐蕃,击败吐蕃,接连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武则天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唐朝控制西域直至安史之乱。
十六征西域:公元750年,高仙芝奉命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后高仙芝又击破了石国及突骑施,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公元751年,唐朝在与大食国阿拔斯王朝的怛罗斯战役中失败,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基本退出了中亚地区。
十七征西域:公元1690年,康熙帝开启了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征,迭经三朝,历时70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
十八征西域:公元1759年,清朝开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兆惠率领,从乌什攻喀什;另一路由富德率领,由和田直取叶尔羌。大小和卓被擒获处死。至此,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南疆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十九征西域:公元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开始收复新疆。 公元1876年,清军在肃州(今酒泉)誓师,不久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公元1877年,清军兵分三路进军南疆,势如破竹,不断收复失地。公元1878年,清军收复和田,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最终胜利。
二十征西域:公元1949年,新疆解放。
读史| 丝路硝烟 被遗忘的大唐与阿拉伯之战
编者按 | 中国古代史中极少有完全的跨域对外作战。唐朝如日中天之时,世界上仅阿拉伯帝国可与之匹敌。若两强相遇,谁胜谁败? 我们究竟有过完全的跨域对外作战吗? 答案是:有。这就是怛(读音 dá)罗斯之战, 一场中国历上最被忽略的战争……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人打消了东进之念,而唐朝则失去了西扩,甚至进入西亚扩大影响的能力,中亚广大地区便在此后的100年间慢慢地被伊斯兰化……
【引言】
唐玄宗治下,开元年间唐帝国如日中天,当时世界上只有阿拉伯帝国可与之匹敌。若两强相遇,帝国的碰撞究竟谁胜谁败?时间定格在公元751年的一个夏天,处于全盛时期的唐帝国与正在积极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在怛(音dá)罗斯河(今哈萨克斯坦东南的塔拉兹,又称江布尔城附近)过招。战场无亚军,谁会成为赢家?
这是一场耻辱的战争──唐帝国处于盛世颠峰,阿拉伯帝国还没从内乱中缓过劲来,然而唐帝国完败……
这是一场重要的战争──唐帝国几万官兵被俘、中亚被伊斯兰化、造纸术被动西传……
这是一场神秘的战争──交战双方关于怛罗斯之战的记载都十分简略,正史笔墨遮遮掩掩,历史几近留白……
展开历史背景画卷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被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称为第二帝国时代(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为第三帝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能力,唐朝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能力自不必说,唐朝在军事上的成就也很大,但是这些军事上的胜利往往都表现在中国内部的战争中(如唐灭东突厥、西突厥之战),很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很少有完全的跨地域对外作战,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和对比,如果唐朝军队与西方那些大帝国相遇会怎样?究竟谁胜谁败呢?我们究竟有没有过完全的跨地域对外作战呢?
答案是:有。这就是本文要谈及的怛罗斯之战,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被忽略的战争。
要想了解这场战争,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当时的唐帝国极为强盛,四处用兵,极大的扩充了帝国的疆域,唐曾经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了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和安南等6个都护府来行使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权。其中西域地区由安西都护府管辖,统辖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等四镇,管辖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等地。也就是说,唐朝的疆域一度包括了中亚五国、阿富汗和伊朗的一部分。
唐朝疆域地理示意图(618年-907年)
唐朝为什么对西域如此重视呢,这恐怕跟中国的地理形势有关,中国东南、东北都靠大海,西南是青藏高原,北部是大沙漠,要想与外界方便沟通,唯有西域这一条路而已,因此才有了丝绸之路的产生。也就有了历朝历代对西域的经营和控制。但是现在这条丝绸之路受到了新近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的威胁。
七—九世纪的阿拉伯帝国(资料图)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7世纪迅速崛起,到了唐天宝年间,取代倭马亚(也称伍麦叶)王朝的阿拔斯王朝统治了整个阿拉伯帝国,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州,并向东扩张到了中亚,这就不可避免的与管理这些地区的唐帝国发生了碰撞,威胁到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另外,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希望把中亚各国变成穆斯林,而中亚各国大部分是信奉佛教和袄教(又称拜火教)的,因此对阿拉伯人的渗透感到恐慌,不少国家向唐朝求援,看来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怛罗斯之战
公元750年(天宝九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烽火迭起,四海硝烟,发生了很多件大事。谁也想不到,在遥远的中亚荒漠草原上敲响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晚钟。
这一年,阿拉伯帝国发生内乱,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后裔阿布阿尔屠灭奥米亚王朝,除一王子逃掉外,男子全被屠杀。阿布阿尔继任哈里发,史学家称阿拔斯王朝,中国称黑衣大食。黑衣大食宣布替换白衣大食,阿拉伯帝国变了颜色。这个迅速崛起的中东大国早已把贪婪的眼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此前,穆斯林已经控制了亚述人、波斯人和罗马人想都没敢想过的辽阔版图,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部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揽入囊中,成为中国、吐蕃之外影响西域的另一极力量。阿拉伯帝国此次内乱后上台后的统治者更是坚定地要与唐帝国一较高下,争夺中亚霸权。
唐帝国与阿拉伯(大食)争霸中亚三大战役(资料图)
当时,唐帝国的安西四镇节度使为赫赫有名的“山地之王”高仙芝(高句丽人),此君可称为中国历史上山地作战的第一人,曾经连续两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活捉叛唐的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国王和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国王,使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堪称一代名将,但是人就有缺点,高仙芝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贪婪(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良马宝玉甚众,家赀累钜万。——《新唐书》)。这直接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导火索。
当时位于中亚的石国(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处丝绸之路,非常富有,高仙芝垂涎石国的财富,想要掠为己有。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国“无藩臣礼”为由领兵征讨。唐军一到,石国便请求投降。高仙芝先派人与之约和,但不久之后即违背承诺,趁其不备出兵掩袭,攻占石国城池。其后,俘虏石国国王,并斩于长安。
在唐军围攻石国时,石国王子侥幸逃脱。这位能言善于道的王子向中亚诸国痛哭流涕地控诉高仙芝背信弃义血洗石国的十恶之罪。中亚诸国立即大怒,向大食的阿拔斯王朝求救。阿拉伯人遂以此为借口,准备实施其扩张计划。其实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高仙芝获知情报,决定先发制人,马上率军出发。他动用了骑兵和步兵共计两万人,其中还包括六百名各种工匠。同时,又征集了拔汉那、葛逻禄这两个附属国的三万五千骑兵。其中,葛逻禄部三万人,拔汗那部五千人,虽然他们的战力不怎么样,但高仙芝原本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去打头阵。他只是想让他们凑个数,作为后勤辎重部队,兼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在他眼里,这些部落士兵就是垃圾军队。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些垃圾军队竟然改变了他的一生。唐朝的羁縻州府制度是中亚诸国首鼠两端的根本原因,而葛罗禄部则一直采取的是机会主义态度,当唐朝的势力强盛时就靠向唐朝,而大食势力强大时则靠向大食。和这样的军队并肩战斗,后果可想而知。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十日,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一路长驱直入,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深入阿拉伯国境700余里,在同年7月14日到达了大食控制下的怛罗斯城(据考证为今哈萨克斯坦东南的塔拉兹,又称江布尔城附近),并且开始围攻该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大军赶往怛罗斯,一场大战就要爆发。
关于唐阿双方的参战兵力说法不一,唐朝这边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2到3万人(仙芝闻之,将番、汉三万众击大食——《资治通鉴》),一种是6到7万人(高仙芝伐石国,于怛罗斯川七万众尽没——《通典》)。阿拉伯方面参战人数中国历史上的史料没有记载,据外国专家推测大概在15—20万人。
战力方面,唐军不愧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唐军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机动性极强。据记载,唐军一个标准军团包括步兵12500人,骑兵6000人,辎重兵2000人,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装备明光铠(重量轻、防御力高)。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陌刀的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这些陌刀兵每人在两腰分别挂有弓一把、箭30支,背后交叉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支,枪一条,断柄重刀一把。唐军骑兵分轻骑兵和重骑兵,每人身背长枪一条,配圆盾一面,弓一把、箭30支,装备长短横刀(横刀的锻造技术为世界领先,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后来闻名于世的日本刀就是借鉴的横刀的造法)各一把。另外,唐朝军队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拥有成熟的弩,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450 米,擘张弩射程345米,角弓弩射程300 米,单弓弩射程240米,在冷兵器时代,拥有成熟的弩无疑是军队战力的保证,以唐军这种完整的编制和配备,快赶上德军的机械化师了。
唐朝军队阵列电脑模拟示意(资料图)
唐军的战术也很先进,如果是主动进攻或者两军混战时,骑兵主要担负从侧后方迂回到敌军后方,与正面步兵刀阵两线夹击,实现围歼。这种打法很先进,二战时日本陆军的主要战术就是迂回,看来是从唐朝那会儿学的。
阿拉伯方面也有优势,首先人数众多,阿拉伯联军号称20万之众,其次阿拉伯马举世闻名,唐军不及,另外唐军深入阿拉伯境内700余里,属于孤军深入,又无后援,只能寄希望于一战获胜。
高仙芝率军到达怛罗斯城下后,开始组织攻城。高仙芝用拔汉那和葛逻禄那三万五千人以及六百名工匠继续围攻怛罗斯城,他则亲率2万唐军与20万阿拉伯援军激战五日。初期,由于唐军将士极其英勇善战,加上强弓硬弩的技术优势,高仙芝占得上风,阿拉伯联军先后7次进攻均被唐军步、骑兵压制住。但阿拉伯联军人数众多,唐军无法速胜,陷入苦战。然而就在两军相持不下的重要时刻,形势发生突变。
在第五天傍晚的激战中,葛逻禄部雇佣兵见势不妙突然叛变(事后有人认为是被阿拉伯人买通的结果)。形势立即急转达直下。叛军从背后包围了唐军步兵,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唐军突然失去了弓弩手的支援,阵脚顿时大乱。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造成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才杀开一条血路,残余唐军得以通过。此前李嗣业还曾劝高仙芝弃兵逃跑,被段秀实斥责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
按照中国史籍记载,此战唐军死伤2万,但是按照阿拉伯史料记载,唐军阵亡5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消息传到阿布·穆斯林那里,他派齐亚德·伊本·萨里前去交战。两军大战于怛罗斯河。穆斯林们最终战胜了他们,消灭近5万人,俘获约2万人,残部逃回中国。此役发生在133年(751年)12月。——《历史大全》),双方数据出现如此差异估计与阿拉伯方面夸大战果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战役经过中国方面的各类史书均无详细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怛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资治通鉴》),因此战争经过只能根据中国和阿拉伯方面的史籍记载推测。至于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作战行动,史籍却无详细记载,我想大概是因为高仙芝此战师出无名,又加上惨败而回,安西都护府精锐尽失,在盛唐时期打了如此大的一场败仗,所以史家并没有把这么丢面子的事详细记录,只寥寥数语一笔带过罢了。
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跨地域对外作战就这样结束了,两大帝国在中亚的争霸战也结束了,怛罗斯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被忽略的一场战争,此战可看作是阻止阿拉伯人东进的一次虽败犹荣的战役。此战后,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在第二年遣使到长安与唐帝国通好。为什么?政策规律和当时形势使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内政始终重于外交,远交近攻往往成为其首选政策。阿拔斯王朝虽然替换了倭马亚王朝,但前者根基不牢,后者亦未死透,双方的内斗还没有退出。直到公元768年,阿拔斯王朝才基本稳定了国内政局,接着又向宿敌拜占庭帝国开战,这一打便是断断续续100多年。显然,东方不是阿拔斯王朝扩张的重点。
西方画师所画怛罗斯之战(资料图)
虽然在怛罗斯战役后第二年,唐军就收复了阿富汗东南部和克什米尔西部,但唐帝国再也没有机会报仇了,一如勒内·格鲁塞所说:“中国在怛罗斯战役的失败理论上是可以补救的,但由于玄宗皇帝统治末期,中国内部发生了叛乱(安史之乱),内忧与外患使它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作为八年内战(公元755~763年)的牺牲者,中国彻底丧失了亚洲高原上的统治地位。”
当然,倘若没有“安史之乱”象征终场的哨声,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间的比赛还会继续进行,比分也有可能改写。可惜,历史从来就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千年余憾
唐帝国在怛罗斯之战中失败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会感到很遗憾:盛世之际的唐帝国居然打不过内乱之后的阿拉伯帝国,真是颜面扫尽。知耻而后勇,必须承认的是,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尽管阿拉伯军队享有信息优势,仗着人多势众,而且利用“奸军”才打败了唐军,赢得一点儿也不光彩,但如果把同一时期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放在一起,结果是后者的地盘要大得多。在中国历史上,除了蒙古人,还没有一个中原王朝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中亚以西。农耕民族的军队往往喜守恶攻,擅守拙攻,在“开边”上不可能走得太远,当遇到强大的游牧民族军队时难以占到便宜。同时,军事技战术也需要开放和交流才能变得更为先进,在东方战场,阿拉伯军队吸取了波斯帝国和中亚突厥骑兵的军事优势,而唐军从敌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没有那么多。其实,中国失去的不仅是面子,这或许才是更重要的。
造纸术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但这一贡献其实无可奈何,不过顺水推舟。两万唐俘被带到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后,其中的工匠教会了当地人造纸术。中国的造纸工匠除了被俘后流落它乡传播造纸技术,也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在怛逻斯战役之前就到达了那里,或者兼而有之,但是怛逻斯战役至少是推动了造纸术的西传。这项当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沿着撒马尔罕→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摩洛哥→科尔多瓦的路径传入欧洲,使文明的传播更加容易和广泛,大大加速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纸张对西方文明的重要意义在网络时代已经难以想像,但若能逛逛当时的欧洲、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就豁然开朗了:欧洲用的是羊皮,这种奢侈品难以普及,当然不利于文明的传播;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用的倒是廉价的埃及草纸,然而其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根本经不起舟车的颠簸和岁月的侵蚀。值得玩味的是,中国历史教科书上提到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时都不会忘了造纸术,惟独对其背景只字不提,以至不少人对怛罗斯战役一无所知。
造纸术西传了,我们中国自己还有,中亚被伊斯兰化了,却难再中国化,对此,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指出:“如果中国人打赢这一仗,他们很可能会使中国和佛教重新占据乌浒河-药杀水流域。”
无论在胜利者还是失败者的历史书中,怛罗斯之战都是几笔带过。对唐帝国而言,不过当被蚂蚁咬了一口,疼痛很快就消失了;对阿拉伯帝国来说,这次东境之战不过小胜而已,微不足道;但对中亚来说,这却是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怛罗斯之战“使胜利者穆斯林阿拉伯人能够让曾是佛教的最早据点之一的广大地区,开端皈依伊斯兰教。”怛罗斯之战虽然并没有决定两大帝国的命运,却决定了中亚的命运,正如《草原帝国》的作者勒内·格鲁塞所说:“本来属于中国的中亚细亚,将要被伊斯兰教国家所统治。”
帝国如风而逝,文明如土驻留,唐帝国还没来得及巩固中亚的中国化就黯然退出,阿拉伯帝国后来虽然分崩离析,外西域创建了萨曼王朝,但中亚地区已经被伊斯兰化。差不多1000年后,中国军队才重新统一了天山南北,后左宗棠又率军将入侵俄军赶走,并在给皇帝的奏摺中称“故土新归”,西域自此重命名为“新疆”。然而,中国退出中亚实在太久了,阿拉伯人没有永久地占领中亚,伊斯兰教却做到了,大小和卓以及张格尔的叛乱,阿古柏的入侵,乃至今天猖獗的“ISIS”,无不打着穆斯林的标志,企图创建伊斯兰教国家……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更广,更会为怛罗斯之战的千年后果感到惊异。科学家认为,一只亚马逊丛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却可能在数千公里以外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历史上也有“蝴蝶效应”,中国自1840年以来遭受的百年屈辱,就可追溯到公元751年的怛罗斯战役,只是中间环节太多,以至于这种联系看上去似显“荒谬”。
世界历史证明,“野蛮人”对“文明人”军事征服之后,却往往被对方的文明同化。伊斯兰教使阿拉伯人有别于野蛮人,但阿拉伯帝国毕竟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军事宗教大国,缺乏深厚的文化和民族基础。随着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张,伊斯兰教也如影随形地传播,那它为什么没有随着阿拉伯人的式微,基督教和佛教等传统宗教的反攻而消亡?
答案在塞尔柱人(突厥人的一支)身上,这个人种后来主宰了阿拉伯帝国,如果他们愿意,伊斯兰教也就寿终正寝了。但是,怛罗斯之战后,中亚塞尔柱人很快就被伊斯兰化,他们是带着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入主阿拉伯帝国宫廷的。塞尔柱人这一新鲜血液注入阿拉伯帝国后,开端新一轮扩张,向东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向西不断蚕食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如果说世界历史是一条大河,那么拜占庭帝国在公元1453年的灭亡则改变了这条河的流向。拜占庭帝国的大批知识分子逃到欧洲,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
另一方面,欧亚之间陆上“丝绸之路”和“茶叶之路”由于君士坦丁堡的沦陷而堵塞,迫使西欧人掉头从海上查找新的通道,随即打开了大航海时代。十五至十七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称霸海洋,而英国从荷兰手中接过世界海洋霸权的接力棒后就攥住不放,利用海上优势在世界各地广建殖民地。一天,当广东渔民出海时,惊讶地发现海面上排行着许多个子很大的船,在海风中摇来晃去的旗子很显眼,像极了中国的“米”字……鸦片战争和怛罗斯战役相距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竟有着穿越时空的联系,遥对西疆,千年一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骑兵与阿拉伯骑兵最激烈交锋,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形成
盛唐与阿拉伯帝国之争
东西方两大帝国的碰撞——怛罗斯之战,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8世纪东西方最强大帝国之间的一次血战 华夏民族从此由盛转衰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影响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战争
怛罗斯之战改变了大唐控制西域的格局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