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茯苓(tuckahoe)

茯苓(tuckahoe

http://www.tech-food.com 2010-6-17 中国食品科技网

多孔菌科卧孔菌属茯苓种,学名Poriacocos(Schw.)Wolf,一年生或多年生真菌。古名茯灵、茯兔。别名松薯、松苓、松柏芋等。以菌核入药。中国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主产云南、湖北、安徽、河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

菌核为其菌丝组成的休眠体,呈球形、扁球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粗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棕褐色。鲜时质软,干后变硬。菌核体内靠皮部分淡棕色,内部白色,粉粒状。子实体平伏地产生在菌核表面,形如蜂窝,厚0.3-1cm。初为白色,后变淡棕色,孢子6-11×3.5μ,长椭圆形或近圆柱菜,有一歪尖。

野生茯苓多生长于排水良好、干燥向阳的山地,坡度约15-35度,土层在50cm以上的微酸性砂壤中松树根附近。菌丝生长适温为22-28℃,能耐0-4℃短期低温,栽培一般采用松树为段木。于秋末冬初选胸径12cm以上松树,砍倒后顺木将树皮相间纵削,露出木质部,宽约3cm,待断口停滞溢脂时锯成长60cm左右的段木(茯苓简),堆码,日晒干燥,按野生茯苓生态条件选择苓场,挖窖,窖的大小视段木的长短和数量而定,苓场四周挖排水沟。

菌种即菌丝引,也叫引子,有肉引和木引之分。肉引即鲜茯苓切片,木引即带茯苓菌丝的木段,还可用树根,或2-3年后即将砍伐的活树接引栽培。虫害主要有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一般栽种一年后收获。收挖期以外皮黄褐色时为好。晴天挖出,置不通风处分层排放,隔两天翻动一次,使其发汗。待体干皮皱,即可切削加工成茯苓皮、茯苓、茯苓块,放干燥通风处以防虫防霉。

菌核主要含茯苓酸(pachymicacid)、β-茯苓聚糖(β-pachyman)、麦角甾醇(Ergosterol)、胆碱(Choline)、组氨酸(Histidine)、腺嘌呤(Adenine)、卵磷脂(Lecithin)、蛋白质、脂肪等。茯苓聚糖经人工转变制备其衍生物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味甘,性平。益脾胃,宁心神,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停饮,泄泻淋浊,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茯苓的营养成分表 >> 展开

营养素含量(100)

(mg) =0.00

(mg) =3.00

(mg) =32.00

(mg) =58.00

(mg) =1.39

(mg) =0.23

(mg) =0.44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16.00大卡(66千焦)/100

【功效】化痰止咳,利尿消肿,安神除烦,健脾,和胃

【茯苓是什么】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

食物的性质

性质

凡是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

凡是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

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之间,属于平性食物,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

食物的味道

味道

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

甘味即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茯苓的食疗价值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食用茯苓的日常注意事项

茯苓对哪些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按更详细疾病搜索食品)

阳痿早泄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茯苓?(测一测你的体质)

湿热体质,痰湿体质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茯苓?(测一测你的体质)

气虚体质,阳虚体质

食用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1、《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2、《药性论》:忌米醋。”3、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4、《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5、《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辨别茯苓的好坏

知名产区:

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生成过程

茯苓可用段木、树蔸及松针栽培,但目前仍以段木栽培为主。选直径10-45cm的中龄松树,砍伐后每隔3-7cm相间纵削3cm宽的树皮,深入木质部,5cm,称剥皮留筋,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之有声时锯料,截成长65-85cm的节段,放通风向阳处,按字形堆垛备用。选背风向阳、微酸偏砂的缓坡地,挖直径90cm、深50-65cm的窖,窖距上下为33cm,左右17cm,四周挖好排水沟。取木段3-5根,粗细搭配,分层放置于窖中。菌种也称引子,有菌丝引、肉引、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用PDA培养基从菌核组织中分离出纯菌种,栽培种培养基用松木屑76%、麸皮 22%、石膏和蔗糖各1%,含水量65%,装入广口瓶,灭菌后接入纯菌种,在25-28℃条件下培养半月,翻转瓶在22-24℃下再培养半月,即为菌丝引。肉引在接种前半月内采挖鲜菌核为引。木引是在接种前两个月选直径4-10cm的梢部无节筒木,锯成长50cm的木段,每5根为一堆,分二层堆叠,将新鲜菌核250g贴在木段上靠皮处,覆土3cm60d左右菌丝可长满筒木。早春3-4月份接种,用菌丝引接种,宜选晴天将窖中细木段削尖,插入栽培瓶中,粗木段靠在周围,覆土厚3cm。肉引接种时用刀剖开苓种,将苓肉面贴在简料的上端截面或侧面,苓皮朝外。木引可锯成5-6cm长,靠在料筒的上端截面或将引木锯成二段、三段,夹在料筒中间。

怎么辨别茯苓的好坏?

  茯苓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茯苓的种植技术
茯苓栽培方法
茯苓栽培技术-中药材种植-第一农业技术网
猪苓 百科
茯苓的本草学研究
中药知识必学:茯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