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不同龄期的管理

二、不同龄期的管理

 

一、幼龄若虫的管理

幼龄若虫是指1—3龄期的若虫,即从芝麻形的幼虫长至绿豆形的若虫,幼龄若虫期约2个月左右。刚从卵中孵出的幼龄若虫形似芝麻,体白色,虽然很活跃,但是其活动、觅食、抗异能力最差,是土元饲养过程中最难管理的阶段。它既不能栖息在较深的饲养土中,又不能吃一般的饲料。试验证明,刚孵化出的幼龄若虫不吃食,也没有取食青饲料的能力,所以在疏松、肥沃的饲养土中不需要喂饲料就能维持体能蜕1~2次皮,这可能是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包在体内未消耗完的卵黄继续消耗而释放出的能量维持体能。所以这时给其准备的饲养土应细,腐殖质含量应丰富,湿度适中,土质疏松。可用塑料箱、塑料盆、陶瓷钵等小型器皿作饲养容器,饲养土铺67厘米厚,用含水分少的菜叶放入池中,知道土元开始吃菜后,在饲养土的表层撒一些米糠、麦麸等精饲料,用手指耙入饲养土表层,让其练习吃食。

因幼虫取食无规律,应保持一天内12小时有食物存在,或一天喂两次。土元幼虫相对来说喜欢干燥,养殖土水分要保持在15%以内,有潮气即可。青饲料也要少喂,温度最好保持在温度应保持在2532之间。

幼虫经过1次蜕皮后,已经有了取食能力,但是咀嚼式口器很弱,为了便于其生长发育,要投喂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吸收的精饲料,如炒香的糠麸类加少量鱼粉或蚯蚓粉,还要给它投一些植物花,如角瓜、南瓜等的雄花,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花营养丰富、香味诱人、适口性强、易消化。l2天投喂1次,每次适量投喂精料。饲喂的方法是把这些嫩花切碎与麦麸或细米糠拌在一起撒在饲养土表层,以利于幼虫采食精料,并可减少精料掉入饲养土中而发霉变质污染饲养土。投喂前将麦麸、米糠炒半熟增加香味,激发幼虫食欲。

2龄后幼龄若虫长到绿豆大小,蜕了2次皮后呈浅黄褐色,吃食能力已较强,且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所以应增加精饲料的喂量。这时的幼虫白天出来觅食,可根据这一习性,白天要少量、多次的投给一些饲料,满足其需要。

2龄以后的饲养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精饲料中要加鱼粉或蚕蛹粉、蚯蚓粉等动物性高蛋白饲料,百分之五左右,并加入一些畜禽生长素、酵母等添加剂,以促进其生长发育。也可以加入一些土霉素粉防止疾病发生,加入量为精饲料重量的0. 02%

麦麸70%,其他瓜果蔬菜25%左右。幼虫的食料要选用松软、易消化的种类,因为幼虫的咀嚼器和消化和系统还很幼嫩,坚硬的食物不易于取食消化。
    (2)
白天投饲后要进行遮阳,以利幼虫出外吃食。幼虫虽然习惯白天出外觅食,但仍然怕强光,所以投饲后遮阳造成阴暗环境,便于其出土觅食。
    (3)
2天清除一次饲养池(盆、箱、钵)中饲养土表层的剩余饲料,以免霉变污染饲养土,使虫体发生疾病。清除剩料的方法是白天揭开饲养池(盆、钵、箱)上的遮阳物,透进强光。由于幼若虫怕强光就往饲养土中钻,经过12小时方能刮取表层带饲料残渣的土。刮取土表层也不能深,因为这时的幼虫入土深度只有3厘米左右,刮的深了会把土元幼虫一起刮走。

需要注意的是幼虫期的土元喂食量要严格控制,既要吃好、吃饱,又不能剩食。因为一旦剩食过多,将会导致螨虫大量繁殖,即便能扒出来过筛,也会造成小土元大量死亡。幼虫的食量很小,要注意多观察,多总结。保证当天喂的当天吃完。
    (4)饲养密度
。刚孵出的幼若虫18万只/米22~3龄达到绿豆型的若虫8万只/米2,及时分群减少饲养密度

随着土元幼虫的不断长大,养殖密度也变得过大。这时,幼虫吃食量大增,活动量也更大,便需要进行第一次分池,分池时连土带虫扒出二分之一放入已经铺好养殖土的空池内,然后加入新的饲养土,小虫饲养土的厚度有5公分即可。以后随着虫体的增大逐渐添加至10-12公分。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池中中虫的密度,如果过大就需及时分池。密度太大也会造成土元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5)
要注意防螨、防蚁害,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清除。

一般的种卵经过20多天的孵化,便有少量小土元出壳,如果没有发现螨虫或者只有少量螨虫的时候,就不要过螨筛,直接放入池中喂养,幼虫刚放入池中的时候4-5天不再喂食,这时候少量螨虫便被饿死,一举两得。

此时会有蜗虫出现在养土上,吞食体弱或伤残的幼虫。这时可利用幼虫不吃食而瞒虫吃食的特点进行驱螨。方法是把拌好的麦麸皮捏成小数团,每平方米放3 5 个。数小时后会有很多螨虫爬到麸团上吃食,这时把带有螨虫的麸团拿出即可。如此持续3 5 天便能基本驱杀螨虫。

6)幼虫期的温度以28-32度最佳,此温度范围幼虫活动量大,取食积极,生长快。幼虫的饲养土稍干,一般不需要喷水加湿。

 

二、土元中龄若虫的管理

土元中龄若虫是指4~7龄虫,生长期已达3个月左右,由绿豆形若虫长为黄豆形若虫。随着虫体长大,活动能力增强,食量逐渐增大,抗异能力提高,对饲料的适应性愈来愈强。这时的饲养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饲料搭配工作:中龄若虫是虫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食欲旺盛,对饲料的适应性也已增强,可耐部分粗饲。此期在饲料搭配上要适当增加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的比例,适当减少精饲料的用量。但是,为了保证此期若虫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16%,随着幼虫对食物适应性增强,在保证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的前提下,要做到饲料多样化,以利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互补,并增加钙、磷含量,如骨粉和贝壳等,满足其生长和蜕皮的需要。
     
为了增加此期若虫的食欲,便于采食青饲料和多汁饲料,在饲料中要加喂一些麦芽粉和酵母粉;为保证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动物性饲料。

(2)改用饲料盘饲喂:中龄以上的若虫均出土觅食,可改变幼龄若虫撒在饲养土表层那种喂饲方式,改用饲料盘饲喂。这种饲喂方法不污染饲养土,比较卫生。具体做法是,在饲养土表层撒一层麦糠或经发酵过的稻壳,厚度3—4厘米,然后将撒有饲料的食盘或木板放在稻壳上,土元从饲养土中钻出经过稻壳后,可把身上带的土擦掉,吃食时不会落在饲料盘中,能保持饲料卫生。再加上饲料盘经常清洗,可以大大降低土元的发病率。

中龄若虫喂饲次数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在不加温饲养的情况下,4~5月、10~ 11月气温偏低时,可2天喂饲1次;6—9月气温高的情况下,每天喂饲1次。饲喂量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气温高时每次投喂量要多一些,气温低时每次投饲量要少一些。每次投饲量要根据饲料盘上饲料剩余情况来定,每次投饲前饲料盘内饲料都被吃完,说明土元食欲旺盛或投饲量不足,可以在下次投饲时多投一些;如果每次投饲前盘内都有剩余的饲料,说明投饲量过大,下一次投饲时可以少投一些;如果每次投饲前检查饲料盘内的饲料基本吃完略有剩余,说明投饲量正合适,下次投饲还投这么多。

饲料配方要相对稳定,特别是主料不能随时改变。如果需改变饲料配方,也不能突然改变其主要原料,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5~7天改变过来,这样不会影响土元的食欲。

饲料要做好干湿搭配,如果大规模饲养,使用购买的商品饲料,饲料中含水分就少,这时要多投一些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可以给土元补充水分。

(3)控制好饲养密度:一般来讲,土元若虫从刚孵化出到6龄期,每蜕皮1次虫体增加1倍,蜕皮4—5次长到黄豆形若虫时,身体增加15~20倍,这就要不断分池,避免因密度过大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自相残食现象。原则是每蜕一次皮分池一次。密度过高还能使饲养池中温度升高,而引起虫体失水而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生产实践证明,黄豆形若虫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3万只,饲养土厚度为10 ~12厘米。

(4)控制好温、湿度:中龄若虫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温湿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讲,日平均气温在18以下时,土元食量明显下降,生长速度缓慢;随着土元的逐渐增大,饲养土的湿度也应相应增大,饲养土湿度小时土元体内水分散失得快,体内水分不足也影响生长发育,降低蜕皮成活率,甚至大面积死亡。因此,中龄若虫饲养室温度应稳定在28—32,饲养土湿度应在20%,室内空间湿度应在75%左右。湿度不足,中午应注意关窗,或喷水,要少量多喷;湿度过大时,可开窗通风换气,降低湿度。

 

三、土元老龄若虫的管理

土元老龄若虫即是指811龄的虫体,从时间上已经有5个月以上,体形已从黄豆形大小的中龄若虫经过2个月的饲养长到蚕豆形大小。老龄若虫是中龄若虫生长发育而成的,从外部形态看没有大的变化,所以饲养管理方式方法基本相同。但是,从生理上讲,老龄若虫已进入生殖系统发育迅速阶段,是若虫发育为成虫的过渡阶段。

1)饲料:由于生理上的变化,需要营养水平比较高,即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需要增加,粗饲料应该减少。这一段时间给予充足营养,不仅能缩短饲养期,减少同类互相残食,提高产量,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为提高产卵量和卵的质量打好良好基础。土元的喂食,保持在取食5小时左右。傍晚喂食,半夜基本吃光为原则。养殖温度控制在30左右。

此时的土元干品可入药,刚脱皮的鲜品既可食用,又能加工,加强此时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土元养殖效益的关键。这个时期的是土元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如果是做商品出售的土元应该增加精料投喂的比例和次数,如由原来的两天投喂一次改为一天,精粗料比可由1:4改为1:3,以提高土元的增重速度,及早上市。适当提高温湿度也可有助于土元提高土元的生长速度,如湿度低可用把饲料拌湿、饲养池内喷水等措施来调节。

2)拣雄:土元若龄虫在第八次脱皮后进入9龄时期,雄虫日渐成熟,雄虫已生出翅来,而母虫还未成熟,不需要交配。这时继续饲养不仅增加饲养成本,同时会降低雄虫的药用功能。于是这一阶段的工作是从雄若虫中选出一部分加工处理作中药出售。一般雄土元数量占总量的43%左右,把早期雄虫拣除是不影响正常交配的。待小一点的雄虫再蜕12次皮时,正好与早期母虫交配期吻合,完成交配。在自然情况下,雌雄比例为135,也就是说雄虫l3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雄虫占总虫数的30%左右;一般认为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有15%的健壮雄虫,就完全可以满足交配的需要,完全不会影响卵的受精和孵化。多余的雄虫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一般雄虫占15%左右即可满足需要,拣后一个月左右雄虫开始交配,两个月左右母虫就可产卵。

自然状态下雄虫占总若虫群体的35%左右,选留多少雄虫留种是根据雌虫的留种数来决定的,留的比例大了浪费饲料,且减少药用数量,降低了经济效益;留的比例少了,影响雌虫的交配受精。生产实践证明,留种的雌、雄虫的比例应为4:1。即准备留1万只种虫,那么雌虫应留8 000只,雄虫应留2 000只。多余的雄虫9龄后立即捡出处理;多余的雌虫再饲养一段时间后当达到11龄再作处理,这时的虫体又大一些,每千克虫数减少一些。

 如何从形态上选雄若虫呢?应看其胸部背板的形状,雄虫胸部第二、三节背板的弧角小于45度,雌虫这两节背板的弧角有65度。雄虫第二、三节胸部背板后缘条的形状为梯形,而雌虫这两节背板的后缘条为弧形。从爬行姿势看,雄虫爬行身体稍抬起,而雌虫爬行时为伏地爬行。

雄土元蜕7次皮后,背部的两片背甲边缘出现2个尖角,而母土元没有;雄土元的后腹部生殖厣(生殖口盖)较小,母土元生殖厣较大。我们根据以上特征,拣出雄土元。

拣雄工作在饲养池(盆)内出现羽化雄虫后15―20天开始进行。分拣时把虫子筛出,放置盆内逐个分拣,分拣完后把饲养土与拣后留下的母虫一齐放回坑池内继续饲养。因土元的生长总有参差不齐及人工拣制的不完全,较小的还未体现雄虫特征的与漏拣的雄虫便足够供应母虫交配的需要了。拣雄工作一般在晚上进行。晚上安静,没有繁杂事务。拣制人员需眼明手快,2人共用一个照明灯泡。有时间白天拣出则更快更好。拣雄后20天左右便有蜕完11次皮,成熟较早的母虫需要交配。母虫成熟后,生殖器便散发了一种气味(人闻不出)吸引雄虫交配。需交配的母虫一般都爬上墙壁或盆壁,沿墙留下气味,后腹翘起,雄虫随气味爬上墙与之交配,全过程10―20分钟,交配后二十天左右雄土元自然死亡。母土元体内有数十个卵胎,一次交配后这些卵胎全部受精,交配后7天开始产第一粒卵块,以后每7天产一粒卵。产卵盛期4个月后逐渐死亡。

雄土元羽化后有部分飞行能力,一般不能向上飞行,向下飞可达数米远。人工立体饲养的情况下,一些雄土元翻爬飞至下层坑池,上层的母土元得不到完全交配,便需人工捕捉雄土元向上层坑池内放养。

3)放养密度:随着虫体的长大饲养密度要减少,此期的若虫每平方米饲养池应投放1.4万只左右。随着虫体的增大,进食量也增加,池内饲养土表面会积一层虫粪,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热变臭,甚至由于污秽会产生虱、螨,流行病害,严重影响老龄若虫的健康,因此要定期清除。其方法是,待其蜕皮后,将表层0.5厘米以内的虫粪、饲养土一起刮除,并随时补充一些新配制的饲养土。经过这样的几次处理,能使饲养池保持清洁卫生,对若虫的健康有利。但是饲养土的厚度要经常保持10—15厘米。

 

土元成虫的管理

当老龄若虫完成最后1次蜕皮后,无论雌虫或是雄虫,都具有生殖能力,这时就进入了成虫期。除留足种虫外,多余的成虫应分批采收、加工待售。

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土元的老龄若虫进入成虫期也有先有后,往往有的进入成虫期已经产卵了,但有的老龄若虫还未蜕最后一次皮。此时的老龄若虫与成虫外部形态基本相似,如不认真分捡,分出成虫另池饲养,少量雌成虫产的卵鞘就会被老龄若虫吃掉。这时饲养管理的重要任务是把雌成虫捡出,转移到另一成虫池饲养,这样可以减少卵的损失率。

在工厂化立体饲养中,产卵虫的管理是较严格的,饲养密度要疏些,1平方米最好不超过5000只,因产卵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密度过大导致母虫早衰,降低产卵数量。

成虫期由于繁殖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要投给以米糠、麦麸为主的精饲料,适当添加一些动物性饲料、补充动物性蛋白质、再提高油料加工的下脚料饼粕类、骨粉、贝壳粉、酵母粉等的比例,以满足成虫对多种营养物质需要。青饲料也适当增加一些,以满足水分和维生素的需要,这样可以提高卵鞘的产量和成虫的药用功效。成虫期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20%以上,饲料要求青饲料和精饲料配比50%如果能加一点黄豆粉或者动物肉类下脚料补充土元的营养则更好。喂食量只要到第二天早晨没有多少饲料在土元养殖池表面留下就可以了。增加饲养土的厚度15~18厘米。饲养池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养殖土湿度应控制在25%左右,空气湿度为60%70%饲养土湿度要求能过4毫米筛不起团为准。如果湿度不够,可用无农药污染的喷雾机加湿,要求为少量多次。

成虫产卵期9~11个月,对已经产过卵的成虫应收集起来加工处理作药用。产过卵的成虫的特征为腹部干瘪,身体扁平,体表也失去光泽,体形收缩,有的还会出现断足现象。这些老龄成虫已经没有力量钻进饲养土中,在饲养土上面缓缓爬行,临近死亡。

另外,成虫产卵后期不但产卵鞘时间延长,产卵鞘的数量减少,而且所产的卵鞘质量降低。因此,只要收获的卵鞘已经满足需要了,就不要等产完卵再收集成虫,而在产卵旺期已过,还没有停止产卵以前就可以把成虫收集起来,加工药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商品虫的产量,又能提高已收集卵鞘的质量,因为收集的卵鞘都是产卵旺期产的,这样的卵鞘孵化率高,孵出的幼龄若虫成活率高。

成虫阶段工作内容之一是及时筛取卵鞘一般1520天筛取一次,以防母虫吃卵鞘。筛取卵鞘先用2目筛筛除产卵雌虫,剩下的卵鞘和饲养土用6目筛筛除卵鞘()。也可把筛卵鞘的筛子做成套筛,套筛上层为2目筛,可以取出、放入,下层6目筛可以是固定的。每次筛卵鞘时,可以一次把成虫和卵鞘分别筛出。过筛后先把2目筛取出,倒出成虫,再倒出卵鞘。筛取卵鞘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卵鞘,碰伤成虫,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5次后,雌虫的产卵率下降,这时便可采收成虫,用开水烫死晒干即可。在采收前第二批幼苗已孵化好并可以分池喂养。这样周而复始,以达到最佳效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元吃什么食物?
地鳖虫养殖技术
土元养殖之人工养殖技术
养地鳖虫技术
养好土元的八大关键
地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