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用菌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

食用菌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9/29 阅读:83

     [轮枝霉病
    1
.症状及规律又称轮枝霉褐斑病、褐斑病、干泡病、干腐病。其症状与疣孢霉病较相似。子实体生长初期被侵染,不分化菌盖菌柄,只形成马勃状团块,但该病后期不从菌块渗出汁液,也不散发臭味。子实体生长中后期染病,先在菌盖上产生许多针头大小的、不规则的褐色点,逐渐扩大发生凹陷并呈灰白色,潮湿条件下病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菌柄受害时形成纵向褐色条斑,基部变黑加粗、干枯。
    2
.防治方法 培养料进行高温发酵和二次发酵,对覆土进行药剂处理,注意环境卫生。防止菇蝇、菇蚊等害虫进入菇房。加强管理,经常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喷水后要注意通风。局部发病时,及时清除病菇。药剂防治。对发病处用多菌灵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800倍液。]

三、链孢霉

链孢霉又称红色脉孢霉、红霉菌、脉孢霉、橘皮菌、红色面包霉等。

危害食用菌的脉孢霉主要有粗糙脉孢霉、好食脉孢霉等。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粪壳霉目、粪壳霉科。

  链孢霉菌丝量很小,而且菌丝生长期很短,仅需1-3天即达到成熟期。

在菌种分离、提纯或转管扩大培养过程中,如果受链孢霉污染后,其灰白色、疏松棉絮状的气生菌丝,其菌丝生长很快,很快就会长满整个菌袋或试管斜面上的空间,并很快大量形成链状串生的分生孢子,使菌落呈淡红色粉状。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种白色的链孢霉(图),在原种或栽培种生产过程中如受链孢霉污染后,其灰白色的菌丝在培养料内迅速扩展,向下生长可到菌袋(瓶)底部,向上扩展可到棉塞上,并很快在棉塞外面形成肉红色至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厚度可达1厘米左右,并将整个袋口包围而看不到棉塞,稍微触动或振动,其分生孢子就像撒粉一样扩散。菌袋内的菌丝由灰白色转变成黄白色。它与生长速度很快的毛霉菌相比较,链孢霉的菌丝纤细,生长致密,颜色较白,而毛霉菌的菌丝粗壮,稀疏,分枝较少,颜色为灰白色。与绿霉菌污染症状相比较,前期相似,但不久绿霉菌就会出现淡绿色的分生孢子,而且绿霉菌的气生菌丝较少,只在菌袋中生长,一般不长到棉塞上。链孢霉对食用菌生产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导致毁灭性的污染。

1:链孢霉发生的原因

链孢霉是典型的高温、好气性的杂菌,主要侵染熟料制种及栽培,对生料及腐熟料一般不形成侵染,其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及初秋季节,气温10℃以下时不能形成侵害。

该病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中到处都漂浮有链孢霉的分生孢子,当分生孢子沉降到有机物表面后很快就会萌发生长。培养料消毒不彻底、接种室、接种箱消毒不彻底、接种时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棉塞受潮后没有及时更换、菌种袋有伤损裂缝、接种用的母种或原种中带有链孢霉杂菌等等都会造成链孢霉杂菌对培养基或培养料的污染。此外,菌种室的空气湿度过大、通风不良也有助于此菌的发生和传播。链孢霉平时生长在各种有机物质上,如潮湿的甘蔗、玉米芯、玉米杆以及棉籽壳等均极易发生。因此,菌种生产的房间室内外的环境卫生与杂菌污染有直接关系。其生活能力强且生长速度极快,特别适合高温高湿的条件,25-36℃下生长最快,在PDA平板或斜面培养基上24小时就可以长满。15-30℃内孢子萌发率最高。其分生孢子较耐高温,湿热70℃4分钟才失去活力,而在干热条件下可耐130℃高温。

    链孢霉可污染食用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及香菇、木耳、银耳等的椴木或袋料菌棒、草菇、平菇、双孢蘑菇的栽培床上比较少有发生。一旦发生这种杂菌,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使食用菌的菌丝无法生长,在菌种生产过程中常常引起成批的菌种报废,而且很难根除,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杂菌之一。当无氧或缺氧时,其菌丝不能生长,孢子也不能形成。

2防治方法

①    禁止在食用菌的栽培场地丢弃嫩玉米芯;

②    菌种生产要避开闷热、潮湿的夏季高温期;

③    搞好菇房环境卫生,将废料及时处理后,用金星消毒液30-50倍的比例对菇房、菇架等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处理;或用链孢一熏净对菇房进行熏蒸处理。

④    培养料灭菌时必须保证灭菌彻底,避免棉塞受潮,搬运菌袋过程中不要损伤菌袋;

⑤    定期检查菌袋,发现链孢霉后,立即用链孢克星”1100倍的比例对污染的菌袋进行喷洒、注射、涂抹,严重感染的菌袋,立即用塑料袋套上进行烧毁处理,千万不能随地丢弃,以免造成再感染。


    2

三、镰孢霉枯萎病
    1
.症状及规律主要为害平菇和蘑菇,侵染幼菇,初期只的菌盖部分色泽变暗,停止生长,幼菇绵软,然后渐失水成"僵菇"状枯萎;子实体染病,则菌盖小,菌柄短,菌髓部萎缩变褐,有的整个菇体变褐、干腐状。潮湿时,苗柄基部可见白色绒毛状菌丝。
    2
.防治方法 培养料进行高温堆制和二次发酵,对覆土进行蒸汽或药物消毒。药剂拌料。用25%多菌灵或50%的苯菌灵拌料,用量为干料重的0.2%药剂防治。发病后可喷施1:500倍的苯来特或多菌灵。

9、其它害虫

  伪步行虫、蛀板虫、四斑丽钾等可用鱼藤精500--800倍液喷雾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都可取得较好防效。白蚁是南方一大害虫,其主要为害茯灵等菌类。挖巢灭蚁是避免或减少白蚁为害的有效方法。另外还可用臭椿树枝法即将菇棚周围挖一小沟,把新鲜臭椿树枝均匀地放在沟内,用土盖上,对白蚁有很强的驱避作用。

酵母菌防治方法

作者:赵东方    文章来源:赵县农牧局    点击数:215    更新时间:2011-11-17

          酵母菌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在酵母菌科内包括很多属和种。酵母菌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真菌,空气中到处漂浮有酵母菌的孢子,许多有机物质上也存在酵母菌。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高温高湿利于其生长。制种期间发生此病害主要因为灭菌不彻底、棉塞受潮;菇床发生主要由空气传播。培养料受到酵母菌的污染并大量繁殖后,会引起菌种袋内的培养料或菇床培养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气味,其一般从培养料的中间开始发生。
    
在菌种生产过程中或生料栽培过程中所以会发生酵母菌污染发酵而变质:是由于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引起的,特别是采用间隙式灭菌或采用常压一次性灭菌的原种或栽培种,由于菌袋内装料太多和装料太紧,加上灭菌时菌袋排放过紧,热蒸汽不易直接接触到菌袋的各个部位,造成灭菌不彻底,加上间隙灭菌,在间隙时料温降不下来,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培养料内未杀死的酵母菌萌发和大量繁殖,而造成培养料发酵变酸变质;是生料栽培平菇时,由于菇床播种时气温较高,加上床料铺得过厚和培养料含水偏高,也容易引起床料发酵变质。
    
防治方法:菌种生产时,培养料不要装得过多过紧,装锅灭菌时袋与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便热蒸汽流通。原种或栽培种不宜采用常压间隙灭菌方法。100°常压一次性灭菌至少要保持8小时;
要保证接种用的母种纯正和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符合要求;
栽培时可用干培养料的千分之一的"70%金点二代克霉灵"拌料;
控制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防止含水量过高和气温过高;
菌种生产用水要求清洁干净,千万不要用污水;
一旦发现培养料料温过高,并散发出酒酸气味时,可用5%的石灰水浇灌培养料来控制酵母菌的繁殖,同时又可以使培养料的酸碱度转为中性到碱性,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生长。应将菌袋直立,解开扎口,使多余的水分排除;
作为预防措施,培养室每4-5天左右喷洒一次金星消毒液,将金星消毒液按130倍的水对整个菇房进行全方位的喷洒消毒处理;
菌袋污染初期,可用200-250倍的"施耳康"进行注射处理,料床感染该杂菌时,可用"施耳康"200倍的比例进行喷洒处理,效果极佳。


竞争性杂菌的综合防治方法

作者:赵东方    文章来源:赵县农牧局    点击数:141    更新时间:2011-11-14

竞争性杂菌是食用菌在制种期和木腐生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的常见病害,其发生的原因较多,而且发生的原因也复杂,病害一旦发生,常常造成菌种报废,栽培失败,损失严重,因此必须把关每一个关键环节,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栽培场所或菌种场要选择在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水源清洁和远离畜禽舍等污染源的场所。
 
要把好培养料和栽培袋的制作关。
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结块受潮或腐烂变质的不宜使用。栽培料在使用前要暴晒2-3天,在暴晒的过程中要经常上下翻动,保证暴晒均匀一致。
  
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宜,一般要求在65%左右为宜,切勿含水量过大。
  
拌料时要在培养料中添加一些防治药剂,如克霉灵、施耳康、锈枯灵、强力病毒清等低残留药剂。我在全国各地栽培基地调研时发现有的地方的菇农在猴头菇、木耳、银耳等品种上胡乱添加多菌灵杀菌,他们不知道多菌灵对这些品种的菌丝有强力的抑制作用,该药剂会严重的影响其菌丝的生长【在此,我再次强力建议菇农朋友在种植猴头菇、木耳、银耳等品种时千万不要使用多菌灵、苯菌灵、甲基硫菌灵、等高残留性杀菌剂】。
  
当天配料要当天分装灭菌,不可过夜,以免培养料内滋生杂菌。
培养料灭菌要彻底,灭菌时要避免棉塞受潮。首先,无论是高压灭菌还是常温灭菌,都要保证灭菌的时间和压力。其次,菌袋在灭菌锅内排放不能太满、太紧,要留有足够的空隙,便于蒸汽的流通。最后要注意高压灭菌时冷空气要排放干净。
严格检查菌种的质量,必要时接种时要适当加大菌种量。首先菌种生产时要尽量避开闷热、潮湿的夏季高温期。其次,购买菌种时一定不要购买那些小作坊式菌种厂生产的没有质量保证的菌种。最后,在老菇区,要适当加大菌种接种量,特别是袋料栽培,两端适当多加一些菌种,能使菌丝很快形成表面优势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接种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每次使用前都要消毒处理,可用强力气雾消毒王或金星消毒液消毒处理。接种动作要熟练、敏捷、防止杂菌侵入。熏蒸消毒前要多放入一些经过灭菌的棉塞,用来更换灭菌过程中已受潮的棉塞。
注意搞好培养室和出菇室的环境卫生,废料及时处理,减少病菌基数。养菌期间,每天要进行通风换气,防止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必要时可在室内洒生石灰或木炭吸潮。在高温季节,培养室要坚持定期消毒,消毒药剂要经常轮换使用,以防病菌产生抗性。
定期检查菌袋或培养料,发现污染及时处理。对污染的菌种要立即销毁;对轻污染的栽培袋可用药物进行除治
如果杂菌发生严重,可将污染料灭菌后掺入新料中重新利用。但要注意污染料不可添加太多。
生料栽培时,为了抑制杂菌,可加入1-2%的生石灰来提高培养料的PH值;为了降低杂菌基数,培养料要充分发酵,并在培养料中加入适量的药剂如克霉灵、施耳康等杀菌剂。但要注意添加的浓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用菌栽培如何预防杂菌发生
食用菌小技巧
无毒农业:无农药残毒食用菌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说一说链孢霉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提高菌棒成品率十项措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