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土洞(防控制)生产食用菌不占耕地,不仅具有冬暧夏凉、温度恒定、湿度适中的特点,且不易感染病害,所产双孢菇完全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同时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能充分利用资源。山东省临朐县自1998年引进双孢菇后,根据其生育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了土洞搭架分层栽培,经过10多年的努力总结出一套系统性的栽培技术措施,在相同条件的地区完全可以大面积推广。目前平均单产可达13kgm2,长50m、宽2.5m的土洞一层栽培面积为110m2,可产鲜菇1430kg,产值1.2万元左右,每平方米平均产值近110元,经济效益显著。

  1 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双孢菇是好气性、厌光性真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7℃,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416℃。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2%~65%,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宜。菌丝体生长阶段最适pH7左右,发酵好的培养料pH7.27.5,覆土层pH7.5左右为佳。

  2 培养料及其堆制料配比

  2.1原材料

  选用新鲜未淋过雨和无腐烂霉变的麦草,晒干的纯牛粪、鸡粪等有机肥,石膏、过磷酸钙和石灰等矿物质。

  2.2栽培100m2培养料配比

  配方一:麦草2000kg,鸡粪1500kg,豆饼50kg,石膏80kg,石灰25kg,过磷酸钙40kg,尿素20k

  配方二:麦草2000kg,牛粪2000k,豆饼50kg,石膏80kg,石灰25kg,过磷酸钙40kg,尿素35kg

  配方三:麦草2000kg,牛粪1000kg,鸡粪1000kg,豆饼40蝇,石膏75kg,石灰30kg,过磷酸钙30kg,尿素35kg

  3 堆制发酵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是蘑菇栽培中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没有经过高温发酵的堆肥,很难生长蘑菇,可因病虫害蔓延而遭致失败。过度腐熟的堆肥,因营养大量消耗,即使再补充营养物质,也难以获得理想收成。

  3.1粪肥预湿

  建堆前2-3d,将粉碎过的在阳光下暴晒的干粪和饼肥混匀后预湿建堆,用塑料薄膜盖严。含水量掌握在50%左右,以手握粪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3.2草料预湿

  建堆前2-3d,把麦穰用0.5%石灰水浇透,含水量掌握在60%以上。

  3.3建堆

  建堆地点要求离菇房近,地面高爽,排水畅通。建堆时先在地上铺一层预湿过的草料,宽1.82.0m,长不少于5m,铺放的草层要厚薄一致,踩压后草层厚度20-30cm。草层上接着撤一层石灰和尿素,然后撒一层粪肥,按照这个步骤逐层堆叠7-9层,直到堆高1.5m,顶层用粪肥全面覆盖。建堆后在料堆内插入一只长柄温度计,便于观察温度变化情况。建堆时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主料若预湿程度不够,在建堆时应酌情浇水,以料堆四周有水滴但不流淌为宜。二是建堆后用草苫覆盖料堆四周,雨天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雨,天晴后及时揭去塑料薄膜。

  3.4翻堆

  一般翻堆56次,每次在料温达到最高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料温超过78℃也应该马上翻堆。翻堆时间间隔大约76543d,第5次翻堆后2-3d,拆堆进房。翻堆的要领:一是把料堆外层部位的粪草与内层和底部的粪草互换位置;二是翻堆时把草料抖松、抖散,与粪肥拌合均匀后再放到新建的料堆中,特别是第12次翻堆时,麦草混合尚不均匀,不能成团地将料直接用来建堆;三是注意检查培养料的干湿度和酸碱度,尽量减少料内热量损失;四是随着培养料腐熟程度的提高,加强料堆的通气措施和缩小堆形。后期要结合翻堆喷施药剂,控制病虫害,消氨除臭;五是在第23次翻堆时将石膏分层均匀撒入。

  3.5培养料腐熟适度的标准

  质地疏松,无黏滑的感觉,手握成团,一抖即散;草形完整,柔软、疏松、富有弹性,有一定韧性;无粪臭,无酸败或霉味,有浓郁的香味;堆料的颜色为棕褐色(或咖啡色),不呈黑色;堆料的含水量60%左右,手捏时指缝间没有水滴出现,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pH7.2-7.5;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如放线菌、腐殖霉菌等;无害虫及杂菌,但有适度的“白化”现象。

  4 播种

  4.1菇房消毒

  将菇房打扫干净,地面撒石灰粉,床架用石灰浆粉刷,40m长的土洞用甲醛2kg和敌敌畏1kg加热熏蒸消毒,菇房()密闭消毒24-38h后通风换气。

  4.2进料

  培养料要趁热快速进房,翻拌均匀,料温稳定在30℃以下时即可接种。

  4.3检查栽培种

  优质菌种瓶壁菌丝呈线状,带短绒,生长势强。菌丝健壮,色泽洁白。凡是菌丝萎缩,吐黄水或菌丝有黄色、绿色等其他色泽的菌种,都不能采用。

  4.4播种

  将挖菌种的工具、菌种瓶外壁、容器等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钩挖出的菌种掰成颗粒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需用2500mL的麦粒菌种。先将23的菌种与培养料混合均匀,料面整平、拍实,用0.25%多菌灵喷湿料面但不积水。再把剩余13的菌种撒在料面上,盖严地膜保温保湿,防止杂菌感染。

  4.5发菌管理

  播种盖膜后,用0.5-1%的福尔马林,0.5%的辛硫磷,0.25%多菌灵消毒菇房2次,洞口及通风口用纱网钉好,防止菇蚊、菇蝇等飞虫进入。以保温、保湿为重点,促进菌种萌发。

  5 播后覆土

  播种后3d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d左右,当菌丝吃料23以上,国农业网大部分菌丝的生长部位已接近底部时,进行覆土。覆土前12d揭开薄膜通风,保持料面无水珠。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黏、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m。菇床约需2.5m3的土。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黏、抓起成团、撒下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2.5-3.5cm

  6 覆土后的管理

  覆土后调节水分,同时用1%漂白粉消毒菇房,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气湿度应保持80--90%。菌丝吃土后,逐渐增大喷水量。温度保持在13-20(最佳温度1518)。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不可一次喷水过重,采用每天勤喷、少喷的方法。菇房超过20℃时,应停止喷水。

  7 适时采收

  当蘑菇长到直径2-4cm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土填平,并喷施1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阳花丰产王或绿风95,以促进小菇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8 易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覆土后出菇前表面菌丝萎缩,甚至死亡,培养料变黑,原因是喷水过多过急、通风不良。应该停止喷水,培养料地面打洞以加强通风。

  菌丝徒长。菌丝竖直向上长,布满土面,不易形成子实体。原因是气温高、通风少,空气湿度大,覆土偏湿。此时应加强通风,再覆盖一层薄薄的细干土。

  硬开伞。温度突然变化或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幼小的子实体发生开伞现象。要增强菇房内相对湿度,减小昼夜温差。

  死菇。一是高温;二是通风不良,废气聚集,高温高湿;三是菇床积水;四是菌蝇、蛆等害虫侵害;五是滥用农药,发生药害。应酌情提早预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孢菇栽培技术 南京廖华
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增产新途径
双孢菇地栽栽培技术
利用玉米芯栽培双孢菇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