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古代中国火器发展史,其巅峰时刻并非明代(上)

火器在我们现在来讲,被称为热武器或者热兵器,通过火药的燃烧形成高压气体推进发射物的射击武器。相较于冷兵器,其远程杀伤力较强,无需近身肉搏,对于使用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后期对火药的改进,如黑火药或无烟炸药的出现,再加之,制造工艺的进步,在战争中逐步取代冷兵器,成为战场中的主角。

子母炮

火药我就不过多介绍,需要感谢我国那些炼丹家,没有他们对炼丹的执着,估计火药可能会延迟几个世纪,更有可能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将火药运用到武器制造并投入实战中,有史书明文记载:“淮南杨行密的部将郑璠攻打豫章城,使用了叫发机飞火”,很遗憾,只是烧掉了豫章城的龙沙门,可见当时的火器并不成熟,只管发射,至于能不能击敌或者摧毁自己预定的目标,只能看运气,天气...

宋太祖开宝八年,南下攻打南唐的宋军也使用了一种名为火箭和炮石(抛石机)的武器,这里的火箭是装了火药,我很好奇,如果单纯通过弓箭手射击出去的箭羽,有一定的目标和准确性,但是在羽箭上绑上火药,再通过箭手射击出去,其射程将大大提升,是否能射中我看也只能靠天。这里的炮石,“炮”带有火字旁,而是改用装填火药的弹丸替换石头,所以被称为炮石,其威力相较于火箭、发机飞火,强大得多,实用性也更强。

炮石

火器之所以被宋朝广泛使用,面对对手不同,两宋面对的辽、金、蒙古,这些少数民族战斗力强悍,大多是弓马娴熟,宋人的单兵素质肯定是比不了的。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在攻灭北汉的作战,曾使用了名叫“毒药烟球”,一群宋军拖拉着巨大抛石机,行至北汉太原城下,随着宋军大声的一吆喝,只看见炮梢猛地翻转过来,皮窝中的炮弹砰然弹出,像流星划过天际那般,直射敌军城楼,顷刻间,只见太原城火光四起,城上的北汉士兵一片惨叫,更令人震惊的是,随后一道火光腾空而起,随即喷发出一股呛人的烟雾,等烟雾渐散,周围的士兵纷纷倒地,口吐白沫,眼鼻流血,其状惨烈。侥幸躲避的士兵四散而逃,久久不敢登城。

还有就是在对抗以辽金为首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宋朝同时也发明了一种叫“蒺藜火球”,铁蒺藜,我们很清楚,是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主要是防范骑兵使用的,但宋朝将其玩到了极致,将皮革包裹铁蒺藜,制成球状,再在球中填满火药,通过火药爆炸的强大推力,将铁蒺藜从球中四散发射出去,既能有效的杀伤敌军,掉落下来的铁蒺藜也能给敌军的马匹带来巨大伤害。

铁蒺藜

通过宋朝对火药的使用情况,可以从中了解到宋朝已经初步掌握了对火药的生产技术,并在战争中有一定的使用。但是离正式的火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仍属于火器制造的初级阶段,近代枪械雏形的管形火器还是没有出现。

直至元初,特别是宋元之间的战争,当时的南宋面对蒙元这样强大的对手,根本只有被虐的情况,根本无力正面硬刚。其实在大部分战役中,南宋总是被动据城防守,期间蒙宋双方都使用的火器,南宋军曾简易使用竹子制造了名为“突火枪 ”的管状发射的火器,其威力应该是炸不开竹子的硬度,对于身披重甲的蒙古骑兵,估计也就吓吓他们,给南宋军自己壮壮胆,但其标志管形火器雏形开始诞生。

突火枪

等到了元朝一统江南地区,将突火枪换成了金属铸造,这就是早期管状型火器——火铳,此时的火铳具有较大的杀伤力。

元代铜制火铳

随着火铳出现,它被广泛使用在战争中,由青铜铸造的管壁能承受较大的膛压,不容易被炸膛,并且可以装填较多的火药和更大更重的弹丸,射击距离远,威力大,并且其稳定性较强,寿命较长,可以反复使用。到了元朝末年,中原大地战争不断,汉人不满蒙古人的压迫,纷纷起义,还有蒙古人之间内斗,都有大量使用火铳的记录。

公元1364年,蒙古鞑子内斗,达礼麻识理为对抗孛罗帖木儿,在其布阵中,达礼麻识理的阵营中就出现了“火铳什伍相联”,可以当时火铳已经大规模使用。

公元1368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陷大都,元朝结束了在汉地的统治(元朝虽然被灭亡,但是元朝残余势力逃回漠北建立北元,苟延一段时间),明朝建立。明朝是一个火器快速发展时代,各种各样的火器纷纷显世。

第一类,就是可以手持的火铳和鸟铳,其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通过手动填装火药、铅弹,点燃引线发射。简单易操作,其重量轻便,制造的成本不是太高,在明军大规模装备。

明朝北方的军队大多装备三眼铳,而南方的明军则是装备了鸟铳

第二类,就是体型较大的火炮,其身长和口径与火铳相比较,则要大得多,其威力也是成正比。如明代火炮的弹丸,多为填石、铅、铁等物,被称为实心弹,被发射出去,拥有巨大的冲击力与破坏力,但其杀伤范围有限,很难对周围形成较大的破坏。还有一种类似于现在的炮弹,装填爆炸性的球丸,这个与实心弹相比较,其射程和破坏力大得多,其射程数百步至二三里之远。

公元1449年,明军在土木堡惨败,导致整个大明北部防线崩溃,以也先为首的瓦剌贵族南下入侵明朝。八月十六日,挟土木堡大胜的余威,裹挟着明英宗的也先率领八万瓦剌骑兵,由宣化、大同入塞,想趁势轻取北京城,一时间大明帝国内部人心惶惶。这时以于谦为代表的抵抗派力排众议,坚守北京,正面硬刚瓦剌大军。

南下的瓦剌大军

于谦等人针对当前危机的局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诛除宦党,平息民愤,将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抄家灭族,打击了宦党气焰,初步稳定了大明内部的团结。

其次,拥立了郕王为帝,也就是后面的明代宗,击碎也先利用明英宗的意图。再次,下诏各地进京勤王,如调遣南方备倭军,这支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与此同时,北京城中的各作坊在工部的指导下,发挥其强大的制造能力,连夜赶造大量甲胄火器,期间生产的火器,神枪(火枪)1.1万余杆,神铳(火铳)2万多只,神箭(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于谦鉴于当前明军的实际情况,将传统的“三大营”改为10个团营,这样更加适合于防御战,将其分布于京城九门,相互之间进行联防。

北京城保卫战

经过于谦等人的一顿猛操作,明军装备精良,士气大振,严阵以待。最后呢?干什么,很简单,我们的于谦大人身着大明官服端坐在北京城上静静等也先等瓦剌军来犯,于谦面露喜色,心想你们在大草原,任意奔驰,飘忽不定,我们的成祖皇帝朱棣和宣宗皇帝朱瞻基很难将其一举剿灭,现在好了,我明军不用大老远跑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去找你们了,今天我们就在北京城下就地歼灭。

十月十三日,瓦剌军趁着风雨大作,集中主力全力进攻德胜门,于谦当即任命大将石亨在城外民房内埋伏好军队,然后,以少量明军佯装不敌引诱瓦剌军深入,瓦剌军自恃土木堡大胜明军,认为明军皆庸弱之辈,直接用马蹄来思考,不一会儿功夫,就进入明军的伏击圈,于谦得知,立马下令埋伏在民房的明军出击,只见神机营火器齐发,火箭弓弩多如飞蝗般地射向敌军,此时的瓦剌军愣是没有缓过神,那光秃秃的大脑袋除了一片空白,就是马上停止工作,在明军前后夹击下,瓦剌军大败,估计他们也来不想,咋失败,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明军的火器没更他过多商量,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等将中炮身死,瓦剌军受到很大打击,被迫暂时撤退至北京外围。此时的瓦剌军只恨为什么马匹只有四条腿,跑不过明军的火器。

此战,明军的神机营大显神通,数千火器像《权力游戏中》的火龙喷出愤怒的火焰,在火器一轮又轮的打击让剌骑兵损失惨重,丢下数千具尸体悻悻而去。你需要知道的古代战争,伤亡数千人是相当大的损失,更何况是游牧民族。你可以关注一下明朝中后期史料,明军在与周边的游牧民族作战,往往杀伤数百人也够明军炫耀一番,有的只是截获数名或者数十名游牧士兵。

明朝火器的大致分类,我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单兵可携带操作,手持点放鸟铳、三眼铳和火铳,其重量轻口径较小,其射程仅百十步之远,其弹药一般是铅或者铁制作的弹丸,具有一定的杀伤力。第二类,则是火炮类,相较于火铳,其重量更重口径大,射程能达到数百步乃至二三里,其弹丸种类繁多,有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还有部分装填具有爆炸性的弹丸,有点类似于现代炮弹的雏形,其威力较之于实心弹,杀伤力和覆盖面积更大。

这里我为大家介绍几种明军使用的火器。

三眼铳和四眼铳

三眼铳和四眼铳为明军单兵的火药武器,因为操作较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被明军大量装备,但也有南北之分,较之于南方驻扎的明军,北边的明军装备三眼铳比例更大。究其原因,还是面对的敌人不太一样。北方的明军面对的是以蒙古等游牧民族为主要对手,其特点速度快,移动性强,很难精确打击。而铳在精度上要求并不是很高,它强调的火力的密集性和连续释放,也可将三眼铳冷兵器化,类似于狼牙棒或者铁骨朵,因此三眼铳很受北方明军喜爱。

手持三眼铳的明军

集束火箭,又名一窝蜂,一种管状的火箭,从三连发到百连发,其射程较远,能达到三百步,但是其稳定性较差,且火箭弹道极具不稳定性,后期通过增加发射的数据弥补了这一缺陷,类似苏联时期的喀秋莎火箭炮,没有精确制导,只能通过数量进行地毯是狂轰。

一窝蜂

还有一种就是被称为“神火飞鸦”的有翼式火箭,其形状像飞鸦,故而得名。以笔者来看,其巧妙地构造外形相较于其实战的性能更让人着迷。有史记载,唐高宗年间,大将军薛仁贵征战辽西(高句丽),曾使用过麻雀携带火种,火烧高句丽军队的粮草,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估计明军是借鉴了该案例发明了神火飞鸦这种武器。

神火飞鸦

拐子铳,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其长度为37.8厘米,有点类似于现在火箭筒(肩扛式),其装填方式与佛朗机近似,可以连续发射三次,有效射程为150米,在抗倭援朝(壬辰倭乱)战役中明军使用较多,其威力如何,我想只能问下对面的倭寇们了。

拐子铳

还有就是明军的迅雷铳,这是明军官员赵士桢参考奥斯曼土耳其抬枪模仿出来的,最多可达18管,长度为187厘米,但其重量轻,只有2.5公斤,也属于明军单兵火器。这种武器并不是单纯的火器,亦可以当冷兵器,其外形酷似琵琶,在末端装置了枪头,可以劈砍敌军,可以说是一器两用。

迅雷铳

五雷神机和虎蹲炮也是明军常用的火器,五雷神机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为对抗蒙古军队发明的,有三眼、五眼和七眼,有点类似于加特林机枪,需要两个人一起操作,一人支架,转动枪管,另一人瞄准射击,其有效射程大约180米,是防御蒙古军队的利器。

五雷神机

虎蹲炮,可以说是明代版的炮击炮,是一种明军的轻装火器,由于火炮长度较短,所以射程不远,只能用于山地作战或者城防攻坚战,如果说有什么优势,只能说是机动灵活,便于携带。

说了众多的明军轻型火器,我们也来看下明军的重型火炮。说到火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明军弗朗机火炮,这是明代正德年间仿照欧洲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其使用的炮弹并不是明军传统意义上的“实心炮弹”,而是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相较于一般的实心弹,其威力更胜一筹。这种火炮在明军中装备率较高,仅在1537年就达到3800门,并且该火炮有准星和照门,射击精确较高,有效射程达到了500米,如果仰角发射,其发射距离能达到1公里之远。

该火炮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大型的250厘米、中型的156厘米和小型的93厘米,炮弹从后膛装填,一炮发射,其开花炮弹一下子可以蹦发出近500枚子弹,其覆盖范围可以封锁60米宽正面,其威力之大,不言而喻。

再者就是红夷大炮(清代称为红衣大炮),这个在后面介绍清代火炮重点说下,这里我简单说下,其和弗朗机火炮一样,带有准星和照门,其炮身较长,重达1.6吨,可以根据装填火药多少,控制其射击距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火器的巅峰之作。

红衣大炮

奈何!明军虽然装备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火器,但是其战术思想仍没有超越冷兵器时代的局限性,装备的火器只是为了辅助其他兵种作战,并没有真正想独立发展其用途。加之明朝后期的吏治腐败,国家财政崩溃,历次对内、外战争总是败多胜少。在与后金战中,由于明廷决策失误,爆发了吴桥兵变,导致明朝辽东局势恶化,崇祯皇帝大怒,下令处死了登莱巡抚孙元化等人,从此代表西方先进的火器技术从此淡出了明朝军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开花弹炸伤努尔哈赤 为何到清朝竟失传
明朝后期对中西火炮技术的认识.
影视剧中清军前装炮发射,炮弹炸得火光冲天,这其实是编造的
《世界军事战争史-133》火器与欧洲军事(上)
红衣大炮威力有多大?明朝火器专家:猛!胜过中国火器百千万倍
明朝时的火炮技术是不是大部分来自于仿制欧洲,当时明朝自己的火器水平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