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川藏线上的藏族民居 石头与夯土的乐章

  川藏线上的垒石与夯土民居,鲜明体现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之道,同时,它也强烈表达出建筑者对大地的敬畏和热爱。每当我来到它们中间时,我仿佛听到了“大地之歌”交响曲。
  从康定向西,不多久,我们的车就颤颤悠悠开上了折多山的盘山公路,准备去翻越前方4298米的垭口。318国道曲曲弯弯向前延伸着,每到一个转弯处,道路便陡直向上提升一点,宛如高原上一个Z字形的台梯。窗外,群山连绵,白云悠悠。从地域角度看,我此刻正身处在传说中的一条地理分界线上,折多山是一条传统的藏汉分野线,藏民称此以东为“关外”,以西为“关内”。从这条线由东向西,汉式或汉藏混合式的建筑风格呈逐渐减弱之势,而古朴的纯藏式风格却愈来愈鲜明,形式愈来愈独特。从民族学来看川藏线是一条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走廊,而建筑正是这个区域里固有的群体性栖居符号。正如建筑学家林俊华所说:川藏线上的各种文化都是在受多种文化影响后形成的非典型原生文化,有人把它称之为“杂居文化”或“混合文化”。

紧邻川藏公路南线的巴塘县党 刘正良\摄

  东方的金字塔

  从折多山下来不远,便到了号称“光与影的世界”——新都桥。一个个典型的木雅村落依山傍水地散落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顺着村前缓缓流过,远处树叶轻摆,炊烟缕缕,村后的山坡上漫游着星星点点的牦牛和山羊。再远处,山脊缓缓地在天幕上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川西草原的典型风貌一览无遗。

  新都桥的木雅民居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大多有很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林俊华认为,木雅藏族擅长垒石建筑,房高数丈,一般三层,底层养畜,楼上堆物和住人;而在四川西藏北部十分流行的木结构“崩空”房在木雅地区几乎没有。

  与新都桥同属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鱼通区,地处大渡河沿岸,那里至今仍有一支约7000人自称 “鱼通”的藏族群落,他们也是采用石头垒砌起他们栖居的住所。麦崩山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村寨。

  麦崩山寨村落远处看去似乎一目了然,但身在其中却会让人迷路。他们的建筑格局每家都一样,其住房与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住房基本一致,全部为石块所砌的碉房。房屋多依山而建,楼高5层,高大、宽敞,气势雄伟。底层在地平面以下,为饲养牲畜的黑圈。地面第一层为一大厅,集做饭、吃饭、烤火、家人日常活动场所等多功能于一体:上有地火炉、主神龛、灶,并在火塘上设石制三角锅庄或铁三角,是鱼通人最神圣的地方;侧为主人居屋和粮食贮藏室。二楼为子女居室,并设有贮藏室和会客屋。三楼的一半为经堂,供奉神佛;另一半为晒坝,作打场、晒场用;外侧有一小吊脚楼,有二用,可作厕所,亦可堆放杂物;顶层为竹楼,堆放收获之粮食。而其房顶则多盖瓦。

  在川藏线上,藏族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也就是这种麦崩山寨式的“碉房文化”。在传统建筑技术中,碉式建筑与砌石技术和“邛笼”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碉式建筑中,大量的是居住建筑,少量是“高碉”。建筑碉房多为石木或石头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部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从昌都卡若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这里的建筑材料普遍采用砾石为主的天然石块,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童恩正认为:“在卡若遗址中发现的这些众多的石砌建筑遗迹,至少可以说明卡若遗址的原始居民是擅长于石质建筑的民族。”

  卡若遗址房屋建筑是藏族民居建筑的滥觞。显然在其后几千年的演进中,藏族的民居不断得到发展、丰富和完善,并带着厚重的时代烙印。

  2004年,我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村落——甘孜州道孚县的扎坝。扎坝的民居在西藏是独树一帜的。

  在众学者眼中,川藏线上以垒石为主的“高碉建筑”,是藏族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建筑,它既体现于各类传统建筑中,同时又常以独立形态存在,成为藏族建筑的一大奇观。在高山河流纵横交错的四川西藏是整个西藏高碉建筑发育的核心地区之一,直到清代初、中期,这一地区都还在广泛建碉。这里高碉的遗迹、传说和史载不胜枚举。学者任乃强在20世纪20年代末在康区考察时,曾对丹巴一带的高碉发出如此的赞叹:“夷家皆住高碉,称为夷寨子,用乱石垒砌,其高约五六丈以上,与西洋洋楼无异。凡矗立建筑物,棱愈多则愈难倒塌。八角碉虽乱石所砌,其寿命长达千年之久,西番建筑物之极品,当属此物。”

四川丹巴底乡邛山村寨

  泥土筑成的铜墙铁壁

  川藏线上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人们利用当地大量的天然土、木、石等资源,创造出许多经济、坚固、实用的住宅,并且表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这些石碉的砌筑或是泥土的夯筑,由于经历了漫长经验的积累,其技术都堪称精湛、高超,其气势甚为雄伟、壮观。

  在草原、河谷地区,如甘孜、炉霍、新龙、理塘、巴塘等地,人们用黄土筑墙、建住宅和高达三四十米的碉楼。当地丰富的木材被当作梁、柱和室内装修,而泥土则用于铺筑楼层和屋顶。在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和多次地震的考验,这些夯土建成的碉楼至今巍然屹立。

  土筑楼面和平屋顶,在藏族建筑中很普遍,这种材料建筑隔音、保温的效果都很好,它既符合当地气候的特点,也很经济实用。在甘孜,那里的土筑平顶中掺合一定的牛粪,而在巴塘地区,则用白泥、锈石、青桐叶汁等掺合其中,这无疑丰富了藏式民居的建筑内涵。

  新龙县地处奔腾的雅砻江岸,依山而筑,俨然一座袖珍小山城。而新龙民居外观雄伟,与新龙人粗犷、豪放的性格正相呼应。传统的新龙农区建筑多为二到三层的土木平顶碉房。房顶用泥土覆盖,整平打实防止漏水,底楼一般用泥土夯墙,少窗无地板,旧时一律作牛马圈,现在通常用来堆放农具、柴禾。二楼为主人居室,中间一室宽大,窗口面大小不等,光线明亮,通常作客厅兼作厨房,具有安全和冬暖夏凉等特点。而顶层的“崩空”,一般由僧人、长辈或客人居住。

  乡城县流行白色藏房,那里古朴精巧的白色藏房不仅有着美丽的传说,更具有抗震的功效。这些白色藏房散落在清澈河流的两岸,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了乡城独具一格的田园风光,成为西藏一绝。从建筑学角度而言,乡城白藏房普遍为三四层的平顶土木结构,整栋碉楼在隐隐约约中流露着一种古典的残缺美,浑然中透出一片明快。而白色村庄中鹤立鸡群的夯土古碉也是乡城一景,据史料记载,这些古碉系纳西木氏土司统治乡城时所建,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其用途还有待考证。

  对西藏昌都县东南部贡觉县三岩的探访,更像是一次探险。那里的三岩民居很早就吸引着我。在驱车翻越海拔5000米的陡峭高山时,整个车子仿佛悬挂于半空中,下面是令人目眩的陡峭悬崖。但三岩的民居文化是如此具有特色,以至于险恶的道路,反而增加了我们前行的勇气。林俊华说,三岩民居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由碉式房屋群所构成的城堡式建筑,二是戈巴成员的居住方式。而藏族学者陈立明则认为,只有此地的民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碉房。

  “在三岩,一户人家就有一幢房屋,房屋为碉式建筑”,林俊华在《森林绝谷中的三岩戈巴部落》一文中如此介绍三岩的民居。“一般房高3—4层,顶层或是上面两层是木架‘崩空’,其余为土墙,墙厚达1.2米左右,墙上有用于战争中射击和望的小孔。其形状和功能都与西藏的古碉建筑极为相似,房间功能的划分与其他一些西藏也没有较大区别:底层为畜圈,2楼为厨房,3楼设经堂、寝室、粮仓,4楼为库房,房顶为晒坝。三岩的房屋建筑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一户人家的房屋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同一戈巴的成员的房屋全部紧紧相连在一起,多的达到数十户,即数十幢碉式房屋前后左右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庞大、气势雄伟的城堡。这些房屋不仅户户相连,而且家家有暗道相通,可自由往来。”

  翻过色季拉山,一派宁静的西藏田园风光展现在我的眼前。隐约悠扬的藏歌声里一匹小公马在草地上打滚,几个牧羊人在树下打盹,一排姑娘在远处打“阿嘎”。“阿嘎”藏语意为 “白色的物质”。这是西藏特有的一种建筑材料,即将风化的石灰岩或沙黏质岩类捣成粉末,用于建筑物的房顶及地面。西藏民间将“阿嘎”看得很宝贵,很神秘,正如一首民歌所唱:“‘阿嘎’不是石头,‘阿嘎’不是泥土,‘阿嘎’是深山里莲花大地的精华。”在西藏,“阿嘎”的使用分布较广,其使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吐蕃时期。时至今日,藏族地区还在普遍使用这一建筑材料。

  当林芝还是一片绿色世界的时候,山南已为一片金黄色了。山南地区是藏文化的发源地,在这里,你会不经意间就进入了藏文化的时光隧道,看见它的源头。山南的民居洋溢着凝重、沉稳和高尚的风格。建筑大多为梯形土石结构,看上去厚实、牢固,且冬暖夏凉。房顶上密布碗口大的圆木,盖上泥土垒实,再用“阿嘎”垒平。

  在川藏线上,还有一种独特的民居——随处迁居的帐篷。历史上西藏牧民过着游牧生活。由于不断地迁徙,居无定所,为了御寒避风,他们制作出帐篷以作栖息之所。在夏季的色达、理塘等草地牧区,广袤的绿色草原与五彩缤纷的帐篷互相衬托,呈现出一幅绮丽斑斓的高原景色。

  川藏线上那千姿百态的民居建筑,也如这奇丽的大自然,让人流连在现实与梦境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建筑中的民居建筑之藏族碉房
藏族民居:铭刻在房子上的色彩信仰
藏居—美丽家园
藏族碉房
藏族民居 碉房是藏族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
上路哪里都是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