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纳巧工——民族服饰博物馆

布纳巧工——民族服饰博物馆

  

    参观完中医药博物馆,众人来到一墙之隔的北京服装学院,继续造访行程中的第三家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博物馆,也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和收藏于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

    博物馆位于北京服装学院综合大楼内三层,楼梯间的指示标志也是别具一格,指引着参观者步入民族服饰绚烂多姿的殿堂。

    展厅面积1600余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染绣品蜡染厅、老照片厅、汉族服饰厅、奥运服饰厅等七个主要展厅,还设有可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的多功能厅。

    馆内收藏有中国56个民族的服装、织物、绣品、蜡染和银饰等传统民族文物1万余件,精品众多,各成体系,其中清代至20世纪初的传世服饰占藏品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些精美而古朴的服饰中不乏东方文化之珍品。

    博物馆的苗族服饰收藏水平在同类研究机构中是首屈一指的。全方位收藏苗族百余个支系的精彩服装、绣品、织物、银饰等一千多件,并实地拍摄了大量相关的图片资料。博物馆亦注重金工首饰、民间织物及蜡染工艺品的收藏和研究,并已分类形成系列,同时收藏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拍摄的一批十分珍贵的民族考察图片资料。

    这里展示的每一件陈列品,都来自民间最优秀的服饰精品,它们体现了中华本土文化艺术的原生原创魅力和超越时代的审美意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宝藏,这些内容构成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收藏特色。

    “金工首饰厅”收藏有蒙、藏、苗、瑶、侗、维吾尔等民族的金工首饰,有巴尔虎蒙古族银冠、汉族银头钗、满族银鎏金耳饰等。中国许多民族都有佩带银饰的习惯,在传统观念中银饰可以辟邪,有吉祥幸福的寓意;在现代观念中,银饰是富有和美丽的显示。各民族崇尚银饰的习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左)此藏族银佩饰为金银錾花,镶嵌有松石和珊瑚,正面錾刻着龙纹、唐草纹,錾刻细密,栩栩如生。宽带为孔雀翎金花锦制成,边缘镶有五彩丝边,有吉祥护法之意。此佩饰是藏族贵族女性的腰饰,佩戴时将宽带穿于腰带上,佩饰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尽显吉祥华贵。(中)满族银鎏金耳饰以纯银打制,鎏金点翠装饰,錾花与花丝工艺并用,镶嵌有玉和翡翠,头饰的底座錾刻着二龙戏珠的纹样,细致生动,头饰的顶部为忍冬花的造型,耳饰为牡丹花的造型,花丝点珠,工艺精湛。鎏金是将金粉涂刷在表面,点翠是以翠鸟的羽毛一根根排列而成,显得富丽堂皇。(右)巴尔虎蒙古族银镶珊瑚手镯,花丝工艺,镶嵌有三颗莹润的珊瑚,其造型传统、纹样古朴,是蒙古族银饰中的佳品。

    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不同,显示出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甚至在同一民族中不同支系间,银饰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苗族中的雷山短裙苗,其银饰从造型到装饰纹样都体现出原始粗犷的文化特征,而文化更为发达的施洞清江苗银饰却精致细密。所以,这些差异极大的丰富了银饰的种类。


    银饰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镯、戒以及镶饰衣物的银泡、银花、银片、银铃等等。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镶嵌法,镶珠嵌玉;有錾花法,雕龙刻凤;有花丝法,盘丝编花;还有各种焊接、锻造、镂空、绕丝、点珠等金工技法,娴熟的技巧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丰富多彩的银饰。


    最吸引眼球的是这顶革一苗银花冠,使用錾花与花丝工艺,花冠主要分为三层,内层为四瓣大花,每个花蕊处分出两枝四瓣银花,成为第二层,每个花蕊处再伸展出一枝八瓣银花,形成最外层,各层之间用簧形银丝相连,并作颤枝处埋,冠顶饰有四只银蝶。

    花冠的底圈錾刻有二龙抢宝、凤鸟、狮子、牛、鱼等纹样,花冠的四周垂有银蝶,其下坠有银叶片和银铃。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老银匠吴建云的签名。

    这顶凯棠苗银花冠的制作工序也非常精细,工艺十分考究,一般要经过数十次的加工焊接,要在体积不大的花冠架上焊接上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铃等饰物,少则几十件,多则几百件,重量是十分惊人的。

    这两顶花冠丰满精致,是苗族女子盛装时的头饰。白银具有的保值性加上苗族银饰锻造的精湛工艺再加上丰富的文化内涵,就难怪众多女童鞋面对着如此华美的手工艺品,目不转睛,垂涎三尺。


    “少数民族服饰厅”展示各民族的服装服饰,收藏各民族服装4000余件,有蒙古族绣花长袍坎肩、哈尼族爱尼女装、藏族银镶珊瑚佩饰等。中国民族服装的形制可分为长袍、长衫、连衣裙、大襟衣裙、大襟衣裤、对襟衣裙、对襟衣裤、斜襟衣裙、贯头衣等基本款式,在这些形制中包含着服装的原始形态及其发展进程,因此被誉为“一部活的服装发展史”。

中国民族服饰南北方有着明显的差异,长衣盛饰是中国北方各民族服饰的重要特色,属于平原文化的北方各民族的服装款式在丰富中趋于统一。

多为大襟或斜襟式宽大厚实长袍,服装材料以皮毛、毡、氆氇和锦缎为主,装饰物则以华贵的金银、珠玉、珊瑚、松石为主。满、蒙、藏、鄂伦春、鄂温克、维吾尔、塔吉克、哈萨克、柯尔克孜、裕固等民族均是如此。

属于山地文化的南方各民族的服饰多为上衣下裳式,服装材料以棉麻为主,其服装的款式变化之多和装饰形式之丰富可谓瑰丽多姿,这是山地文化的特征所决定的。

南方民族中,服饰最华丽的是施洞苗族的银装绣衣;最古朴的是黎族、佤族的贯头衣;最奇的是瑶族的狗尾衫;最秀丽的是傣族的短衣筒裙;而佩戴装饰物最丰富的是哈尼族爱尼少女,鲜花、草珠、海贝、羽毛、甲壳虫,自然界一切美丽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她们的饰物。

“织锦刺绣蜡染厅”收藏有八大织锦及蜡染、织品1000余件,有侗族绣花背带盖、侗族织锦、革家蜡染方巾等。中国各民族都有纺织的传统,北方民族善于纺织毛织品,南方民族擅长纺织棉、麻布或织锦。

早在汉代,中国织锦工艺就已很发达,此后不断发展,杰作倍出。南方民族的织锦吸收了历代织锦的精华,并融入了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征,使织锦成为我国南方民族中最具特色的民间织造艺术。

刺绣是伴随着织物的诞生而逐渐兴起的,其用丝、棉线在布帛、绸缎上借用针的运行形成花纹图案。刺绣在民间服饰中运用极广,南北方民族都用绣来装饰衣物。刺绣的种类很多,有辫绣、锁绣、绞绣、堆绣、马尾绣、绉绣、数纱绣、十字绣、打籽绣、蹙金绣、锡绣、镂空绣、剪贴绣等等。

唐代时,蜡染的绘制工艺便已发展到鼎盛阶段。当中原蜡染渐被缂丝、织锦、刺绣等工艺取代时,在西南、中南的苗、瑶、布依、仡佬等民族中,蜡染却依然世代相传,并以其朴素清新的风格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织、绣、染不仅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更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字的民族运用织、染、绣的绘画功能,用花纹图案来描绘原始图腾、记述历史神话、再现风情民俗、寄寓精神向往,使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实用与装饰的作用。

“老照片厅”里展出的是一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族考察图片,由著名的民族学家、摄影家庄学本先生所拍摄。庄先生拍摄的这些照片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当时彝族、羌族以及藏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具有很高的民族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中国南方民族中,苗族服饰是最为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厅”的1000多件服装服饰可谓蔚为大观。苗族有一百余个支系,就有百余种服饰,从精细华美的施洞苗服饰到原始粗犷的南丹苗服饰,风格款式各异。贵州是苗族服饰最为精美之地,刺绣、蜡染、纺织、银饰都极为出色,充分体现出富有特色的苗族服饰艺术。

苗族是一个民族意识和艺术才华都很强的民族,他们不仅将文化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更将它倾注于服饰图案之中,其不仅有记述人类起源神话的“蝴蝶妈妈”和苗族祖先英雄故事的“姜央射日月”等图案,更有追述苗族先民悲壮迁徙史的黄河、长江、平原、城池、洞庭湖、骏马飞渡等主题图案。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象苗族这样将服饰图案作为史书,深切地表达历史并作为苗族群体的标志世代相传。


    “汉族服饰厅”展出的是汉族近现代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服饰,既有统一性,又有因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时代背景而形成的差异性。

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独具特色,其针针线线、点点滴滴无不折射着汉族含蓄委婉、典雅端庄、简约笃实的普遍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点翠工艺是用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镀金银托上的一种精湛工艺。羽毛色百年不褪,其颜色不是靠色素,而是依赖羽毛结构反射太阳的光而形成亮丽的颜色。它不怕风吹雨淋日晒,最怕的是人为的挤压导致其结构的破坏而黯然失色。这些点翠发簪可以称得上过去女性最精美的饰品,再次让诸位女生流连忘返。
     “奥运服饰厅”展示的是北京服装学院为2008奥运会设计、制作的各系列服装及相关资料,他们设计的2008奥运会、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从国内外2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通过了评审。在此之后,学校提交的奥运会、残奥会火炬接力服装、中国运动员领奖服装和颁奖礼仪服装设计方案也先后通过了北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国际奥委会的评审。

随着现代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很多民族的传统服饰正在迅速消失。服装学院博物馆采取了重点征集的方式,深入民族地区,将既有民族学意义又具有审美价值的民族服饰尽可能的收集整理。对于那些即将消失的民族服饰,则投入更大的力量进行了抢救工作,使博物馆的整体工作更具有重要意义。

 为“四月参访团”担任特约讲解的琦副馆长是一位干练的女士,对于每一件藏品如数家珍津津乐道,将各民族服装服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原由娓娓道来,向大家讲述了服饰作为一种历史与文化间的传承与交融。更加幸运的是,参观结束时本公子还获得了由她亲自抽出的纪念奖品——装帧有民族纹饰的精美记事本,获得不少艳羡的目光。

    一日之内参观三个博物馆,在四月组织的“i看博物馆”历史上也是从无先例的,第二天不少人都感到腰酸腿痛,但在精神上的收获远远超过身体的疲累,共同的心声都是不虚此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族云龙纹金花锦镶水獭皮女袍
京博(093)民族服饰博物馆(1)
「文化常识」服饰文化
【文化遗产】“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服饰
(原图文)(黔东南之行)镇远,炫民族风(9)
苗族摄影小哥变身“CG大神”,历时4年画出《百苗群芳图》,神仙画质果断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