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族一些习俗礼仪禁忌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蒙古族历史悠久,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1219年西征,版图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1368年元朝灭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县:

    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950年7月29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4年9月10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9月1日)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
    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1日)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7日)

    蒙古族群众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当有来客拜访时,首先为其看狗,微躬身施礼,互相问好,再引入蒙古包。来客一般由女主人接待,倒茶、上奶食,炒米,炸果子,递烟。遇有就餐时间,主人要热情劝留客人,客人越随便自在,主人就高兴满意。
  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馈赠、交际、奖赏,定亲时使用的重要礼品之一,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一般用丝织品制成,长度在1.2-1.5m之间,颜色有白、银灰、浅兰、黄、红等,所献哈达的长度、质地、色泽要依据接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定,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礼俗。
  换鼻烟壶鼻烟壶是蒙古族传统社交礼品。大小不一,形状多样,壶上图案绚丽多彩,一般用玛瑙、翡翠、玉石雕刻而成。遇有重大喜庆节日,同辈相见,双方用右手递烟壶,小辈单膝下跪双手接壶,长辈品烟、小辈不品烟,只把壶略向上举一下。
  敬酒是蒙古族群众招待宾客礼节的主要一环。酒具一般为银碗或银盅。敬酒时,男主人必须头戴帽子,衣着整齐,斟好酒后,双手托起哈达捧银碗、唱敬酒歌,以辈数或年龄大小依次敬酒。
旧时,等级制度非常严格。一般诺颜去贝勒家时,先把骑马拴好,经贝勒允许后,方能进家拜见。贝勒去部下家时,待部下或家人出迎后才进屋。
    过去,官方往来,则以本地土特产品或地方风味物品做见面礼和回赠礼。平常人家往来,一方如给一方赠送哈达或点心糖果等物,接受方还其盛具时,必须盛放些物品,绝不能空空返回。
    牧民饮食以肉食、奶食、面粉炒米为主。肉食主要有羊肉、牛肉。羊肉吃法以手把肉、晾干肉为多,冬季卧山羊或牛时,将其肉割成条状,凉在阴凉干燥处,第二年春、夏季节吃干肉。食法主要以泡炒米、吃干肉沫面条,干肉沙葱包子多。
    近年,牧民遇重要宴席或婚礼有吃全羊、放“乌查”(羊背子)的习俗。“羊背子”取全羊由背上往后数第三根肋骨至尾部一段和羊头下锅,出锅后盛入木盘,先放“乌查”,“乌查”上再放羊头。灌肠多是“血肠”和“肉肠”。羊小肠灌以面粉或荞面调和的羊血,肥肠或牛肠一般灌肉、肚等。
    牧区牧民的主食还有蒙古包子(纯羊肉馅)、酸奶面条、奶油卷儿配羊肉汤等。
    奶食分奶食品和奶饮品两种。奶食品有奶油(黄油)、白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等。牧民一般喜欢在白油内参入“树木勒”(奶蛋子)灌进羊肚内存放。是冬季喝茶泡炒米的理想佐料。
    奶饮品有奶茶、酸奶子、其格(发酵马奶)和奶酒。
    奶茶是砖茶、盐、鲜奶相兑而成。
    天葬是牧区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死者的旧服装,换上新衣或用白布缠裹全身,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吉样的葬地。天葬后,死者的子孙一般49天内不剃发,不饮酒娱乐,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火葬是喇嘛教传人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死后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次日。由死者家属拣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撤于山川、江河,有的装入坛罐中埋葬,以示永远悼念。
    土葬是农区蒙古族普遍实行的一种葬式。内蒙古西部农业区蒙古族的土葬,与汉族大同小异。人死后(或临终前),家人给死者更换新衣,将尸体放在木板上,用哈达罩其面,等待人殆。人殆时,尸体不能见太阳,一般在黄昏时刻,将尸体从窗户抬出去入棺。停放在院内,一般三至七天内出摈,东部地区蒙古族一般都当天出殡。出殡时死者的长子扛棺材大头,其余子孙抬小头,有的拉在灵车上,有的一直抬到墓地。到达坟地后,用吊绳把棺材放人墓穴。埋葬时,死者的子孙和近亲,围绕墓穴正反台转三圈,并用手抓土向墓穴撤去,然后大家一起铲土埋棺。老年人去世,一般全村的小伙子都来哀悼和参加葬礼。
    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故乡,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的蒙古族人民和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兄弟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又创造了深厚的音乐文化传统。无论是在辽阔广袤的草原,浩瀚无垠的大漠,还是在富饶的农区乡间,到处都飘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声。这些丰富多采的音乐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直伴随着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建设自己的家园,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那达慕”在蒙古族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夏、秋季节祭敖包时举行,一般一年一次大会。主要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以及贸易活动。规模大小不一,是时正是草原上气候怡人、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牛羊肥壮的黄金季节,节日期间,牧民们身穿节日新衣,乘马驱车,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处。一时草原上五彩旗帜如霞云飘扬,蒙古包如点点珍珠,一片节日气氛。近年增加了马上射击、文艺体育表演、图片展览、电影放映、文教卫生宣传,以及庆丰收、交流生产经验、选举模范和进行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内容。
    禁忌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蒙古族礼仪风俗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  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
  
蒙古族自古以来从事狩猎和畜牧业,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  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高兴地请客人喝马奶酒。
  有些地区用手抓肉招待客人时,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般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1、蒙古人家做客礼仪: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您好或阿末日、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 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
  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蒙古民族把酒看作各食品的精华,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蒙古族人对客人的食宿常不取酬谢,无所计较,并认为对客人的招待小气吝啬是看不起人家的表示。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
  在草原的有些地区,蒙古人家妇女生了孩子,总要在屋檐下挂个标志,如果挂的是弓箭,说明生的是男孩;挂的是红布,说明生的是女孩,即寓男用弓箭、女用针线之意。凡遇这些标志,客人须注意,不要贸然闯进妇女坐月子的屋里。 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2、蒙古族的礼节,大体上有献哈达,递鼻烟壶或请安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哈达有布的、有绸的、有帛做的,颜色多是白色、浅兰色的,长短不等,一般在一尺二寸到一尺五寸之间,两端有拔丝,约有半寸许。也有长到三尺的,只用于献佛。献给哈达时须用两手捧着,身体微躬,接受的人也是同样的姿态。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也是普通的相见礼以表示敬意,友好。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鼻烟壶,一般为一立方寸大小,小巧玲珑形式多样 ,有的象小梨,有的象桃或小柿。壶上的图案绚丽多彩,有飞龙奔马,有奇珍异兽,也有摔跤射箭或翩翩起舞的人像。壶的质地不等,贵重的有用玛瑙、翡翠、琥珀制作的,还有用金、银、铜等金属制作的,壶内装带有香料的烟粉,也有装药品的。嗅一下可以提神,甚至喷嚏。鼻烟壶通常装在一个长六、七寸,宽四、五寸的绸袋子里,袋子外绣美丽的图案,经常佩在腰间。
  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4、 求子、喜庆、满月:
  求子礼是蒙古族人生礼仪的开端,通常由妇女以祭祀敖包、山洞和人形石的方式进行。婴儿诞生后第三天,要进行洗浴礼,通常由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主持,用盐水、茶水或羊肉汤给婴儿洗浴,之后用香木和香料净身,同时为婴儿起名字。 

  婴儿满月,一般都举行“乃日”,即庆祝满月的活动。参加“乃日”的客人,要带衣服、哈达、玩具等礼物,也有送活羊的,献礼品的客人要在喝完茶后进行庆祝仪式。满月的孩子洗的干干净净,并烧香净身,头顶涂黄油、奶子,以示祝福。参加“乃日”的长者要致祝词,同时,请多子多女的老人用胡须磨擦孩子的脸颊。
  过生日,婴儿满一周岁,初次剪胎发,要举行剪发“乃日”,程序基本与婴儿满月相同。过生日结束时,把剪下来的“代合”(成团的乱发)装进小布口袋,缝在孩子的“德勒”或衬衣领袖的外面。
  5、 祝寿礼仪:
  蒙古族以虚岁计算年龄,13、25、37、49、61、73等岁本命年时都要举行庆贺。首先为73、85岁的高龄者祝寿,时间在腊月二十五或二十六日;二十七至除夕的前几天里为49、61岁的人祝寿。对不足49岁的本命年人,均在除夕那天庆贺。小孩到13岁时,父母要给备新马鞍、马嚼,以祝贺他“手及马鞍,脚及马镫”。孩子自己骑马到亲戚长辈家敬酒听祝词,并接受长辈的礼品。61、73、85岁时要大办庆宴,赠送礼物主要有哈达、头巾、德勒、特尔力克、靴子、绸缎以及牲畜等。
  6、丧葬礼  仪:
  由于草原蒙古族人历史上形成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所决定,葬礼也极为简单,一般不设灵床、不摆供品、不穿孝服、不烧纸钱、不用音乐。葬礼一般分为野葬、火葬或土葬。
  野葬,又叫天葬。人死后用白布裹身,或穿原服装,用车拉死者颠落在荒山野甸中。野葬后,死者子孙在49天或百天内不剃头、不饮酒、不作乐、遇宾客不寒喧,以示哀悼。
  火葬,是随着藏传佛教进入草原后出现的一种丧葬形式,一般都是野外火葬,火化的同时立墓。土葬大凡和汉族人的挖坑埋葬一样,土埋后立坟、立碑。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葬礼中的封建迷信也已消失。蒙古族人也开始火化,开追悼会,悼念死者,寄托哀思。
  7、禁忌: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族礼仪风俗
蒙古族
蒙古族的独特文化与禁忌
蒙古风俗文化 (1) 蒙古族崇尚方位的习俗
[转载] 藏族礼仪
【中华民族】—蒙古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