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宁文化
南宁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简称“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南宁历史悠久,历来是祖国南疆的重镇,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壮、汉、瑶、苗、侗、回等多民族杂居之地。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相互学习,开拓进取,共同发展,为推动南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壮族是世代居住在南宁的主体民族, 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时期。在与大自然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壮族先民很早就会利用和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掌握稻谷的栽培技术,开辟邕江两岸的荒原沃土,不断发展水稻生产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三国两晋时期开始种植甘蔗,开创了制糖业。壮族先民还吸收中原的冶铸技术,创造具有鲜明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青铜文化。武鸣县马头乡元龙坡、安等秧山坡发现的战国古墓群,墓葬出土的镂空扁柄匕首、铜钟、圆形器、双斜刃铜钺、桃形钺、月形刀、短剑等器物,造型美观别致。南宁壮族先民还根据炎热多雨、气温潮湿和蛇兽横行的自然环境,发明了具有干燥通风和安全功能的“干栏”木结构建筑;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壮族人民还借助汉文字,创造了古壮字;图案精美、工艺精致的壮锦织绣工艺,更是闻名遐迩,享誉中原。在生活习俗上,南宁壮族曾流行“剪发纹身”、喜嚼槟榔、吃“不乃羹”和五色糯饭等习俗。在宗教信仰方面流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同时还流行师公戏、舞春牛、歌圩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婚姻上少数地方曾有招婿上门之俗。

  汉族是最早移居南宁的一个外来民族。秦汉时期特别是晋代以后,中原汉族人就开始移居南宁。宋代,由狄青率领的军队在平定侬智高之后,部分将士留戍邕州后定居,使移居南宁的中原人逐步增多。明清时期是各地汉族人居南宁的高峰期,特别是城区内的汉族商贩及文人学士的人数逐步超过当地的壮族人。汉族人居南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汉文化,发展商品生产和水利灌溉,促进南宁一带的开发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他们一方面继续保持着本民族传统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由于汉族长期与当地壮族杂居,相互通婚,共同生产,团结互助,因而在生产、生活及文化习俗上也受到壮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的亲密关系。

  自1999年起,南宁市举办每年一次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2003年起,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每年11月举行。同年11月,成为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举办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歌圩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三声部民歌、广西八音、邕剧、宾阳炮龙节、抢花炮、伏波庙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娶男嫁,夫从妻居”:为何壮族依然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
爱好唱山歌的壮族人,都有哪些独特习俗?习俗背后有什么文化渊源
潮汕
壮族的姓氏
闽西客家文化概说
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