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姥姥门上唱大戏·山西地方戏之河曲二人台

 山西地方戏之河曲二人台



 

叙:“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女人挖苦菜,男人走口外。”这是当年忻州地区西八县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农民生活苦寒的形象描述。唯其苦寒,故歌以咏志,于是就产生了苍凉、哀怨为主要声腔旋律的、反映黄河两岸贫苦农民苦寒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二人台”。“二人台”者,二人即可做一台戏之谓也,其唱做念打、科介宾白样样俱全,绝不亚于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的皮黄大戏。更且,其普及程度可谓童叟皆爱,妇孺全能。无论田间地头,约或巷尾村头,甚至农家炕头,都可成为表演二人台的舞台。至于剧目,诸如《打樱桃》、《挂红灯》、《五哥放羊》、《走西口》等经典名段,凡能张口说话者,都可来几段。高兴了,唱《打金钱》、《压糕面》;悲伤了,唱《走西口》、《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无论喜怒哀乐,皆可以由哼唱二人台找到发泄情感的闸口。大清到民国,国民党执政到共产党执政,山西走口外逃荒的多了,凄凉哀怨的二人台唱曲也随着走口外的人传遍了晋蒙陕冀,而且无论何时何地,演唱二人台的韵调白语,都是以河曲、保德方言为基础的,否则,便被认为演唱不地道。“我老人家”儿时念书表演节目,老师就教一段旧调新词的“二人台”小曲,用以讴歌“大好革命形势”,节假日帮家里拿工分到生产队干活,当社员们耐不得饥饿和劳累时,往往有人提议让嗓子最好的中年男女在地头清唱二人台(大姑娘小媳妇害羞,想唱不敢唱),不过不许他们唱“大好形势”之类,一定要唱原汁原味的男欢女爱、哥哥妹妹之类“荤词艳调”,大约不如此不足以消除疲劳与饥饿。及至“我老人家”当“三家村先生”时,正值文革后期,学校办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是第一要务,似我这等无师自通的文艺爱好分子,自然是“须眉不让巾帼”,领导学校文艺队非我莫属!有几年,甚至被调离学校,专职服务于专业文艺宣传队。其间,编导、演出、伴奏集于一身,最拿手的还是改编二人台,旧调新词,歌颂“革命大好形势”,让革命大地到处莺歌燕舞,到处流水潺潺(当年粗通文墨的文艺队员们多读作“流水滋滋”)。还别说,丝竹管弦悦耳动听,熟腔老调,百姓喜闻乐见;也由此,“我老人家”竟成了云中大山深处小有名气的“领戏人”。而今年及耳顺,回想当年,早已物是人非,有时不免“铁马冰河入梦来”,所梦者,当年粉墨登场之乐也。金元戏剧家入《录鬼簿》,“我老人家”喜好梨园,虽不成名成家,却少年有所乐,老来亦可据此为乐,这岂不比“只会当官、只会赚钱”的居家老朽们快乐了许多吗?

按:二人台是晋北、冀西北、陕北、内蒙古中西部区的一种曲艺,用笛子、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由二人对唱对舞,后由曲艺二人台发展而成为地方戏曲剧种,其源头应在山西河曲、保德一带。2006520日,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人台”是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戏。它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人台的传统剧目约有120个,内容多取材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如《挂红灯》、《打金钱》等。其内容多是表现农家生活和爱情生活等。二人台的音乐分唱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笛子独奏曲《五梆子》即源自二人台曲牌)。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洋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二人台的发展经历了“打坐腔”、“打玩艺儿”、“风搅雪”、“打软包”、“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六个阶段。1956年秋,河曲县政府批准成立了河曲二人台剧团。19643月,二人台剧团转为忻县地区文工团。文革十年,二人台剧团受到批判,在舞台上绝迹,许多名演员被迫改行。1980年, “二人台剧团” 单位独立,有演职人员30余人,先后赴太原、晋中、呼市、包头及邻近省、县演出,颇受欢迎。

随着二人台演出内容的丰富,它的音乐、表演和服饰也有所创新。在音乐唱腔方面,由原来的专曲专用,一曲到底,发展为多曲联用;唱腔也出现了亮调、慢板、流水板、捏字板等简单的板式变化。在表演方面,根据剧目内容的不同,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带鞭戏”和重唱工、做工的“硬码戏”。带鞭戏舞蹈程式有“大圆场”、“大半月儿”、“套月儿”、“风旋门”、“里外罗城”、“药葫芦”、“搬门”、“天地牌子”、“大十字”、“蜂儿扑瓜”等。此外,旦角还有一种叫作“打闪”的吸收戏曲旦角“卧鱼”身段而创造、为其他剧种所罕见的舞蹈身段。旧时二人台演出有一套习惯,一般先由丑角上场说“呱嘴”“呱嘴”都是第三人称的现成段子,由演唱者自由选取。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称“叫门对子”)把旦角叫上场接演正戏。如《打金钱》等带鞭戏,以抒情性的歌舞取胜。起舞时,折扇二人共同,霸王鞭系丑角专用,有时舞双鞭,分上、中、下三路套数,舞姿犹如蛟龙盘柱,上下翻飞。手绢系旦角专用。建国初期,二人台曾吸收二人转耍手绢的传统技巧,将手绢改为八角型,并发展为各种“出手”。不论哪种歌舞,都由慢转快,形成高潮后嘎然而止。

经典剧目《走西口》属“硬码戏”,以唱、做为主,反映旧时劳动人民的血与泪,苦与恨,情与爱,创作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剧情反映山西大旱灾后,太春和玉莲这对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忍痛分离时的无限悲苦。整出戏以细节出戏,以真情感人。新婚不久的太春出去借粮不成,就与伙伴相约远出西口谋生。当他不得不把动身的消息告诉妻子孙玉莲时,整出戏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通过人物的对话,表达了夫妻情深意浓、恋恋不舍的心情。丈夫去口外谋生,妻子多方叮咛,一方语重心长、一方声声相应,对话是那样娓娓动听,情意绵长。通过人物的语言,深刻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人台流行地多在黄河中游两岸及长城内外的农区,因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给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许多曲目、剧目濒临失传,急需抢救、保护。

2013129日星期二笔谈梨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二人台 《走西口》 田纳西圆舞曲辑
王掌良 挚爱二人台40年
话说走西口
二人台.《走西口》
这就是河曲!
“地方小戏”正当红——从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2017四省(区)二人台大赛看文化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