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大一统的发祥地张家口涿鹿

上古时期,黄帝会盟各方诸侯“合符釜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初步融合,以“合符釜山”为契机,黄帝开创了中华文化,实现了中华大一统的局面。“合符釜山”最早始见于《史记》,对于《史记》中“合符釜山”是究竟在哪里?专家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大量史料、物证表明,“合符釜山”就是徐水釜山。

一、史料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这里荤粥指塞外部族,合符是指结盟符契。看来,我们要考证的关健议题是“合符釜山”是不是徐水釜山,这是问题的焦点和症结,这要从《史记》以后历朝历代的史书、史志记载得到验证。其实,查有关徐水这方面的资料、记载颇多,据《资治通鉴》明确注释:“黄帝合符釜山为武遂(春秋时期徐水称武遂)之釜山”;《通鉴篡要》(炎黄汇典·方志卷)注:釜山在安肃县(后来改名徐水县);另据清朝《名胜志》三皇纪曰:“黄帝朝诸侯,合符釜山。”注释中云:釜山在安肃县(徐水县);清朝大诗人魏士还为徐水釜山赋诗云:“合符事远矣,石泉水自深。诚尝淡泊味,犹思古皇心。”诗句的字里行间都证实了合符在徐水;又据清《安肃县志》载,轩辕黄帝曾巡方问俗,登釜山,会诸侯,合符于安肃(徐水);近代《辞海》(1989年P1496)述:“合符台在徐水釜山。”

二、考古物证。釜山,海拔290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在釜山山体和周边黄帝古遗迹繁多。山顶上,有轩辕黄帝庙基址,有三道残垣断壁围墙基址,巨石突兀处有黄帝台,台下有黄帝泉、古井,三块残损的古碑兀立山顶;山脚下有炎黄二帝握手言和的北合台遗迹;山腰有黄帝正妃嫘祖的蚕姑奶奶庙(周边70岁以上的人都赶过此庙会)、黄帝崖,山脚下另有黄帝洞、轩辕坟等传说,釜山山洞里还有崖刻,崖刻图像是许多古怪的符号,从直观上看,比甲骨文还要古老。

据考古发现,在釜山周边发现各个历史时期古文化遗存46处,在文村、遂城、瀑河发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距今5千年,相当于黄帝时代;在釜山周围出土了五千年前的陶釜、红顶钵,证明了黄帝时期的制陶工艺已有了相当水平;在发掘南釜山汉墓时,出土了一大批画像石刻,如白虎、朱雀、凤凰、毕方、飞狐等,其中毕方之鸟是黄帝的神游侍者。

此外,在徐水釜山的周边各县,如易县、满城、唐县、顺平、高阳、涞水、涿州皆出土了黄帝时期的各类文物遗迹。

三、民俗传承。关于黄帝“合符釜山”,釜山及周边地区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由靳风云编著的《揽胜徐水景更奇》,杨忠林收集撰成《釜阳及周边逸闻录》大都是收录有关釜山的民间传说故事,很大篇幅与炎帝、黄帝、蚩尤等上古部族首领有关。据传说,黄帝在征服炎帝后,在北合台村与炎帝握手言和,至今北合台村边尚存北合台遗迹;黄帝在涿鹿大战中擒杀蚩尤后北逐荤粥获胜,多次来釜山合符。釜山东南有座红土山30米高,据考查是人工堆积,相传是“蚩尤冢。”

60年前,釜山正山腰的轩辕庙还存在,庙门正门已经坍塌了,这是黄帝和正妃嫘祖住的地方。轩辕庙右侧是蚕姑奶奶庙,相传狼牙山下有个人叫西陵,他有三个女儿,长女叫眼光奶奶,老二便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是她发明了养蚕,因此叫蚕姑奶奶;老三是菜姑奶奶。60年前,庙中还塑有姐仨的神像,这三位姑奶奶历代受到周边各县百姓的顶礼膜拜。

四、山有其形。釜,即古代一种蒸煮食物的锅。釜山,即外形似锅的山。徐水釜山,观山形取名,俗称锅顶山,可谓名符其实。徐水釜山山高290米,整个山体的轮廓酷似一口大锅扣在了群山前的大地上,山腰龟圆,山顶突兀处就像民间铸造大锅时留下的锅底铸痕,整座山体逼真似釜,真乃天造之锅。人们从10里外观山,无不惊愕称奇,疑是上天所赐。

五、地名悠久。当初,釜山所以以“物”形起名,可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世上已有其物(釜)联想其形(山)才取其名;二是当地已有人类活动。经考古,在釜山周边发现万年前的上古文化遗址多处,200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南、北釜山发掘墓葬47处,出土陶器、瓷器、银器、铜器、铁器等五百余件,年代跨越汉、唐、宋、辽、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由此推断,两千年前的汉代,当司马迁撰写《史记》时,釜山之名确已存在多年,而且当地繁荣富庶。

釜山脚下现有四个村都以“釜山”为名,依次是东、西、南、北釜山。按常规,山区一般穷乡辟壤,而唯有这里以“山名”取“村名”,且行政建制设乡(东釜山乡),聚居人口上万人。在地名取舍上,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一般说,以固“物”取名不易更动,而“非以物取名”多带有随意性。如徐水县就几经易称,春秋时叫武遂、桑邱邑,西汉时叫北新城县,宋朝时叫安肃县,到1913年改为徐水。查二千年来的史志记载,釜山其名延续至今,从未更过名。

六、考古佐证。据《史记》载,黄帝率部族东迁,沿黄河依水而居,逐水草而生存。就是说,凡研究黄帝活动不能脱离黄河。因此,考证徐水釜山首当其冲的该是其是否与黄河有缘,否则,合符釜山在徐水则另当别论,失去了研究意义。历史的进程竟是这样巧合,1975年,中国著名地理学家谭其骧在《山海经》中找出了一条凿凿可考的黄河古道——山经河。研究证实,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不断泛滥和改道中咆哮奔腾出孟津小浪底,沿太行山东麓折向东北,途经今安阳、邯郸、经深州、高阳,在徐水釜山脚下,掉头东去,过安新、霸州至天津入渤海,这是古黄河当时的水道走向。从众多历史遗迹和釜山挖掘的河沙走向都证实了釜山脚下是黄河故道这一事实。不难想象,当时,正处于人类文化史萌阶段,当黄帝来到黄河拐弯处,在黄河西岸,见釜山酷似锅底,是一座奇山,纵览四周,西依狼牙险峰,东傍黄河咆哮,山体林草丰茂,泉涌淡白,便择定釜山为落脚地……之后,会盟诸侯,在周边地域活动,多次合符于釜山,这些情节也就顺理成章了。

黄河故道——山经河的考证,无疑为“合符徐水釜山”的认定提供了铁的佐证。它告诫人们,对于“合符釜山”的争议,应以《史记》为据,如果脱离黄河、没有黄河作为依托,任何考察、考证都不会有实际意义。

中国考古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徐水釜山文化研究协会顾问李伯谦教授及史学界名人原思训教授对釜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李伯谦教授在釜山山顶感慨地说:“釜山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遗迹,非常罕见,极具保护价值。”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徐水釜山研究协会顾问张文彬说:“合符釜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经考古、文物部门和有关单位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多方考察、论证,初步认为,“釜山合符”应该是一种黄河文化现象,而黄河文化现象恰恰起源于“釜山合符”。因而,“釜山合符”奠定了中华大一统和华夏民族(炎、黄、蚩)融合的基础,毋庸讳言,今天的中华传统美德正是在“合符”起源的黄河文化现象基础上经过几千年漫长的不断积存才积淀而成的,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考察论证中,大家一致认为,唯徐水釜山具备“史有记载,物有所证,民有所诵,山有其形,地有其名”的考古原则和认定要素,并且经得起历史推敲和考证。

根据史学界权威李伯谦教授提议:一、目前,釜山整个山体遭到严重破坏,令人婉惜,建议政府尽快依法保护釜山;二、釜山历史文化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认为:1.釜山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是件大事,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应在人力财力上加大对釜山文化研究的投资力度;应组建专门班子,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争取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2.应将釜山历史文化尽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申报与恢复釜山历史文化遗产同步进行,应在釜山东侧中央兴建“始祖黄帝开创中华文化五千年圣祖大殿”,铸黄帝圣祖铜像,雕塑黄帝会盟诸侯群像;在山上,根据原有遗址扩大复建轩辕黄帝庙,恢复黄帝台、黄帝泉、黄帝古井、三道围墙、古墓等遗迹;整座山尽快植松树、柏树。随着遗迹的规模恢复和釜山文化的不断弘扬,釜山将逐步成为亿万百姓、乃至中华儿女、海外华裔千秋万代瞻仰和纪念的圣山。保定外环距釜山只有19公里,釜山历史文化的弘扬,同是对保定的弘扬,釜山文化的确认,将有利于保定未来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作者:刘瑞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的都城究竟在哪里?
古涿鹿之考与黄北京邑的变迁
黄帝部族东迁徐水考
《五帝本纪》黄帝“合符釜山”“邑于涿鹿”初议(下)
惊人发现:保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骑摄记——黄帝合符圣地—釜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