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哲学史专题讲座》(四)

一、柏拉图其人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 - 公元前347)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声称“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为柏拉图作注脚而已”。他对哲学的贡献在于把巴门尼德—苏格拉底的思路确定下来,奠定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


柏拉图早年酷爱文学,写过诗歌悲剧,二十岁左右与苏格拉底相遇,回家把诗稿统统烧掉,从此醉心哲学研究。苏格拉底之死,使他对城邦完全失望,于是去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公元前387年,不惑之年的柏拉图回到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花园。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就因此得名。公元529年学园被皈依了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封闭,这也意味着希腊哲学的终结。


柏拉图一生有大量著作传世,他的学园在保存收藏传播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柏拉图的哲学起源与发展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思想始终处在探索和变化之中, 而且柏拉图经常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因此,柏拉图的哲学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古代许多哲学家的思想注重合理性,只要能解决问题什么方法都可以。不像现在的哲学家,精力都在构建自己的体系上。体系大厦完成后就开始维护体系的完整性。


二、理想国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死对于柏拉图的震动特别大。在柏拉图看来,苏格拉底之死是城邦犯下的一桩罪行。因此,他对政治的出发点就是寻求正义,正义也是一个城邦秩序井然的基础。


他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构成,正义的人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国家亦由三部分组成,即统治者、武士、生产者。他们各自的德性是智慧、勇敢、节制。由此,统治者依靠智慧理性治国,武士发挥激情勇敢保卫国家,生产者节制欲望努力劳动。三个阶层的德性如果完全实现,那么国家就达到正义。


柏拉图断言:“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利,或者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的罪恶将永远不会停止”。这就是他得“哲学王”理想。其实,让哲学家为王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哲学的工作时在现实之外建立理想的世界,作为理想目标。而这个理想世界太理想化了,所以称之为“乌托邦”。


柏拉图在晚年也意识到“理想国”的方案不可能实现,于是主张法制,主张家庭存在一定的私有财产。


三、两个世界


柏拉图的另一重要思想是“理念”。“理念”从苏格拉底的“是什么”演变而来。“理念”与“是什么”的区别在于,“是什么”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理念”则并不是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脱于事物之外作为事物存在根据的实在。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首先,理念是一类事物的共相;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不完满的摹本。


理念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派生事物。一是“分有”,世界上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称为美的事物,是因为他们都“分有”美理念本身。二是“摹仿”,造物主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木工根据理念来制造桌子、椅子。“摹仿”是造物主的“分有”,而“分有”则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举例:理念的桌子、实在可感的桌子、画家画的桌子,这三张桌子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存在?画家画的桌子是现实存在的桌子的摹本,现实存在的桌子是工匠根据桌子理念所摹仿的。画中的桌子和现实的桌子都处于生灭变化中,唯有桌子的理念是永恒存在的。


各种不同的理念组成理念世界,不同的事物组成事物的世界。前者是可知世界,后者则为可感世界。柏拉图注重“理念”的后果就是这两个世界的分离,从而引发出了一系列关于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问题。

柏拉图关于两个世界(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的思想实际上综合了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两个人的哲学思想。一方面认为感官所及的一切事物处于生灭变化,另一方面认为一定存在一个稳定的、绝对的和永恒的世界作为他们的根据。因此,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两个世界分离的问题,如何认识这两个世界就成了柏拉图的当务之急。


四、回忆与灵魂转向


柏拉图用许多比喻来论证这两个世界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太阳比喻”、“线段比喻”和“洞穴比喻”。


“太阳比喻”。犹如可感的世界由太阳所主宰,可知的理念世界由“善”(即德性)所统治。万物之所以有可见性,眼睛之所以有视力,都是因为太阳。同理,理念之所以有可知性,心灵之所以有认识理念的能力,皆因善的存在。实际上,柏拉图的“理念”英文原文是idea和eidos,二词均出自动词idein(看),转义为灵魂之所见。


“线段比喻”。将一条线分成两个不等的部分,一部分为可感世界,另一部分为可知世界。然后再将这两部分按照同比例继续一分为二,一部分比较清晰,另一部分比较模糊。可感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可知世界对应的第一部分是数理理念,第二部分是伦理理念。以上两个世界四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对应于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


“洞穴比喻”。假设人类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不能回头,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在他们之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光把事物投射到洞壁上,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影子。由于人类生来不能转身掉头,所以他们就把洞壁上的影子作为真实存在。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有一个人挣脱束缚,回过头来看到了火光,最初他的眼睛不习惯光亮,他会认为他所看到的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当他习惯了之后就会发现,过去被看作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不过是影像,眼前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再假设,他被拉出了洞穴,当他面对太阳的时候,一定会被阳光照得眼花缭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发现,在太阳照耀下的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通过这三个比喻,柏拉图说明了两个世界的区别,但是并没有把两个世界结合起来,因而柏拉图认为理性认识不太可能从感性认识上升而来。既然如此,我们如何认识理念?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我们的灵魂原本高于理念世界,具备一切知识。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遗忘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不过是把被我们遗忘了的东西回忆起来而已。


如果普遍的共相不可能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那么只能说在感觉之前,它就存在我们的头脑之中了。柏拉图第一次以粗燥的形式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后世康德的批判哲学亦与此有密切关系。


柏拉图在“洞穴”比喻中提出了一种“灵魂转向说”。我们不可能通过洞壁上的影像认识身后的事物,除非转过身来;我们不可能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除非被拉出洞外。我们对理念的认识也是如此,它是灵魂的认识功能依次转向的结果。由此可见,先天性在此不再象“回忆说”那样表现为具体的知识,而是表现为认识的功能。


五、对理念论的反思


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批判理念论的不是别人正是柏拉图自己,就连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评也没有超过柏拉图。


第一,理念的普遍性问题。按照理念论所说,每一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理念作为存在的根据,但对于火、树、人等自然物是否存在理念问题,感觉没有把握;对头发、污泥、秽物等低下事物,他认为如果有理念则太荒谬,但要否定他们也有困难。这其实设计到形而上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宇宙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或者本质是“真”,而“真”与“善”和“美”都有共通之处,至少“真”不应该“不善”或者“恶”。因此,如果宇宙万物具有统一的根据或者本质,难道说“善”与“恶”同根同源?如果最高的理念是“善”,为何又会有“恶”的存在?


第二,理念被分有的问题。事物分有理念只能有两种方式。分有理念的整体或者分有理念的一部分。如果分有理念的单一整体,那许多事物就会有许多不同理念,那么就与同类事物具有同一理念相矛盾。如果分有理念的一部分,同样破坏了理念的完整性。比如“大”这个理念,如果大得事物分有“大”理念的一部分,由于部分小于整体,那么它分有的就是小而不是大。


第三,“第三者”的问题。如果许多大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的“大”的理念,那么“大的理念”与其他事物放在一起,也需要一个统一的“大”的理念,这就是第三者。换句话说,如果事物有一个统一的同名的理念,那么就可以在理念和事物之外出现第三者,以此类推,以至无穷。


第四,“分离”的问题。理念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实在,这是理念论的基本原则。理念的世界,理念和理念有相互关系,在我们的世界里,事物与事物有相互关系。例如,主人不是“奴隶的理念”的主人,奴隶也不是“主人的理念”的奴隶。照此,我们是不可能认识理念的。反过来讲,作为最高存在的神也不可能认识我们的世界中得事物。我们和理念世界的联系就此割断。这样就得出了两个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首先,作为“美本身”“善本身”的理念,是不为我们所知的。那认识理念对于人还有什么意义呢?其次,如果神是完美的的主人,具有最正确的知识,那么他作为主人不能统治我们,他的认识就不涉及到我们世界的任何事情。这与神全知全能相矛盾。因此,神不是我们的主人,亦不是万物的主宰。


通过柏拉图自己对理念论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出,他面对的主要是对问题进行探索,很少在乎体系完整性问题。但是即使如此,也并没有动摇他哲学的基本观点。他明确宣称“如果一个人注意到这些及类似的困难,便否认有事物的形式(即理念),不承认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总是同一的、决定性的形式,那么他得理智将无从落脚,他将完全毁坏论辩的能力。


从毕达哥拉斯到巴门尼德再到苏格拉底,最后到柏拉图,都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问题。从而为整个西方哲学的认识论打下了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说,后世的哲学家都在努力走出“洞穴”,并且努力使所有人都走出“洞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
你对柏拉图洞穴理论如何认识的?
这师徒二人都干了些啥?竟然让整个西方都为之动容
西方哲学史:人类还住在洞穴吗
柏拉图的理念论
[转载]我为什学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