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八讲善

第八讲 

在这一讲中,我们要讲一讲“善”的问题。因为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境界,是从这样一个基本的道德元素出发的,一个人终其一生,如果没有很好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启发自己内心的善念,他是没有办法去体验这种境界的。而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也是从这一元素出发,去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的。

先从几个故事说起吧。

一个关于鳝鱼的故事

说是有一个读书人.有个朋友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鳝鱼.刚巧这天他闲来无事,一时技痒,便亲自动手,要煮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尝尝。
   他将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子里游着,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丝毫未觉水温的变化,慢慢地就会被煮熟了,这就是他过人的厨艺所在。据说,用这种方式煮熟的鳝鱼,因为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没有挣扎,所以它的肉质也就不会紧绷,相对地口感自然好上许多。
   随着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他将锅盖掀起来看看,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和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这条身体弓起的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出在沸汤之外,一直到死了,身体犹然保持弯起的形状而不倒下。

读书人看到这种情形,心中十分好奇,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汤中,取来了一把刀,将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来,想要看个清楚,它究竟是为何,需要如此辛苦地将腹部弯起。在剖开的鳝鱼腹中,周豫惊奇地发现,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
   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护子心切而将腹部弯起,得以避开滚热的汤水!
                      蚊子的故事

非洲有一种很大的蚊子,它在产卵的时候,它的卵全部集中在腹部。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很残酷的实验,他们就用火去烧它,而这个蚊子会一直卷曲起来、卷曲起来,它会不惜一切代价地用身体保护自己的腹部,至到它全身都烧焦了,而那个卵还可以孵化。

桐花的故事

桐花是雄花和雌花同一株的,就是这一棵树上有雄花、有雌花。所以他们在树上交配,就是传花粉,花开是为了要交配,所以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那雌蕊授粉以后,它就要开始结成一个油桐果,要结成油桐果,需要很多树木的养分,可树上的养分是不够的。所以伟大的雄花就开了会,决定说我们一起飘落。我们离开这个树,我们把所有的养分留给这个雌花。

汶川地震中死去母亲留给怀中3个月孩子的短信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  ……

由此可见,善,是一种本能,无论植物、动物,还是人,善是与身俱来的,没有丝毫的勉强,也没有任何的功利,是义所当为、本来就如此的,用不着提倡,也用不着标榜,更用不着学习。它就是天道,就是自然。

天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每一种物都有得到生长、成长的权利,人不是万物之灵,是万物的一员!

几千年以来,这种让每一种“物”都得到生长、成长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人的一种共识。这其实是“天人合一”思想深入脑海中的必然结果。

让我们看看以下的文字。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梁惠王上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论语· 述而》

意为:只用一个钩而不用多钩的鱼竿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

谁道群生性命微,哺雏觅食故飞飞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白居易

血肉淋漓味足珍,万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陆游

中国文化启示我们,人不能把其他动物都视为敌人,要征服它们。动物与我们都是天地所生,人与动物应该和谐共处,人吃一些动物的肉,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古至今,东方的一些宗教,比如佛教,就反对杀牲,反对肉食。中国固有的思想中,对鸟兽表示同情的表现,在在皆有。

蒋勋在他的博客中如是说:“当有一天我在嗑瓜子的时候,忽然想到这个‘仁’可能是孔子讲的那个‘仁’的时候,我吓一大跳,然后我就觉得这个哲学里面对这个‘仁’字的祝福,其实是生命应该得到生长,就是人是生生,生命必须生长。那是一个‘善’最好的本意。

但善与恶又是相对的,提出善的概念,其实是不得已的。中国的道家不主张相对概念的建立,因为他们认为一种价值的提价,必然会使其走向反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善用不着提倡,更用不着标榜,它是义所当为、自然而然的。人类社会的价值的出现,其实从某种程度而言,已经脱离了善的本质。这也是儒家和道家在观念上的一个分野。

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叫《自然之道》。

说的是一队“驴友“结队到达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他们去那里旅游的一个目的是,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他们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一只幼龟从海里出来的时候,却成了一只鹰的目标。他们出于一片好心将小龟放进了大海,鹰飞走了。

但后来,成千上万的小龟出来了,原来那只小龟是侦察兵!一个小小的善意竟然使许许多多的小龟成了鹰的美食,好心没办成好事。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旅游者出发点是好的,然而结果是给大群的小海龟带来了灾难。旅行者出于同情,帮助弱者,却不知“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

所以,什么是善呢?我们还是用阿尔贝特.史怀哲1954年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发言来说明吧!他说:“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天生万物,万物就应该有其存在意义,它的存在就应该受到尊重。

史怀哲还说:“今日,隐藏在欺骗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由于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连。”

可是,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却使人类与善良的本性渐行渐远。德国大哲海德格尔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存在的真理被遗忘的历史!”

古往今来,所有的宗教(不包括邪教),所有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学说,都提倡一个“爱”字。基督的“博爱”,佛教的“慈悲”,儒家的“仁孝”,道家的“善生”,伊斯兰教的“五信”,莫不如此。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种偶然,那就错了,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人类对宇宙大道的“集体无意识”,是对自然规律的最本质、最直接的概括,是对生命本来面目的终极关怀,更是对人类行为应当如此,不如此不行的集体呼吁!

在面对善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告诉你了,那就是面对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的法则,平等的看待自然界的一切,不要把自己与自然相对立。

我们讲“善”这样一个命题是因为,善是自然规律,是宇宙法则。曾子在《大学》中的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一个人要首先修养自己,使自己的内心向善,才能符合“天道”,才能体味到真正的“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而一个人,做到了与自然无违的善,才能进一步体味儒家的“仁”与“义”,也可以去进一步理解道家的“道”,佛家的“自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暑摘瓜
道家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仁义”?
蔬菜增产小窍门
一颗猕猴桃的180天
會修剪才會高產,這樣的絲瓜你真的會剪嗎?
[原创]铁树开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