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诗学》
亚里士多德生平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出生在马其顿王国斯塔吉拉城的一个医学世家,其父尼各马可斯是一位在宫廷里任职的名医。亚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继续求学,十七岁那年他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求学,这一呆就是二十年。先当学生,后任该校讲师。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他离开雅典来到阿索斯,在那里办学并结婚。公元前343年受邀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任年方十三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这个学生,后来成了驰骋欧、亚大陆,建立了疆域辽阔的亚历山大帝国的著名霸主。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似乎很难判断,当年如地中海般渊博的伟大学者究竟给年幼的霸主灌输了哪些知识。尽管亚历山大长大后的所作所为违背了老师的观点,他也没听老师那一套政治学说,但他如遇甘霖般的吮汲了老师的智慧则是毫无疑问的。

罗素说“这两个伟大人物的接触似乎是毫无结果的”,这就未免太保守。如同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和朋友,但同时又是柏拉图思想的有力批判者一样。他在批判柏拉图的一个学说时曾说过这么一段感人至深的话:

讨论这个学说使我们感到一种不愉快,因为主张这个学说的人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既是热爱智慧的人,为了维护真理,即便推翻我们自己的主张也是应当的。朋友和真理既然都是我们心爱的东西,我们就不得不爱真理而胜于爱朋友了。(《伦理学》)

亚历山大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背道而驰,又何尝不像亚氏对柏拉图呢?

公元前336年,菲利普二世在女儿的婚宴上被人刺死,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亚里士多德已在此前好几年结束了对亚历山大的教育,据说在此期间返回故乡从事了一段时间的科学研究。总之,亚氏于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办了鲁开昂学园。在他的主持下,鲁开昂学园端的是群星闪烁,精英荟萃,高徒辈出。

据说,这位博学的师长讲学时喜欢来回踱步,也经常和学生们一块散步交流。艰深的学理,复杂的逻辑,大规模、跨学科的工程研究,每每在逍遥之中使学生从容领悟。因此,后世也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为“逍遥派”。敢情欧洲版的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就这样创造出来了!

但此逍遥派绝不是金庸虚构出来的江湖门派,而是货真价实的大学问的发射地。亚里士多德在此写下了许多光耀千秋的著名著作,他的学生也在很多学科领域做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成就。而此时,他平生最著名的弟子——亚历山大——正在不知疲倦地率师征战,如雨的马蹄已奔踏到印度河流域。(插一句,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修建的龙门石窟,里边有些雕像明显的具印度甚至古希腊风格,这正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千年余绪。)

然而,天不遂人愿,公元前323年,正当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打算进攻阿拉伯的时候,竟染疟疾而死,年方33岁。他的死亡使希腊各地原本就有的反马其顿的情势日趋表面化。学生亚历山大的亡灵既已被千夫所指,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处境也就有点困胜了。以他的家庭背景再加上和亚历山大的私人关系,想在他身上加点罪名简直易如反掌。清醒的亚里士多德“为了不让雅典人第二次对哲学犯罪”,就退居他母亲的老家欧波亚岛。不久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二岁。

亚里士多德这位像爱琴海一样明亮、像地中海一样浩瀚渊博的伟大学者,首先是一位集大成的天才哲学家。其次,他的研究面极广,除哲学外,铺展到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医学、历史学、政治学、文艺理论等几乎当时人们所知的绝大多数学科领域,真的到了“无学不窥”的地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凡有涉足,每多建树,其在好几个方面的学说,即便在千百年后还不能从根本上予以替代。

亚里士多德无疑是人类智能天域中一颗分外耀眼的明星。

他的《诗学》,则是历史上第一篇自成体系的美学论文,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篇较为完整、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是其后二千余年中许多美学概念、戏剧概念的基本根据所在。

柏拉图的诗学思想

传统的希腊哲学认为,诗和哲学有着不同的工作范畴和对象。诗描绘的是一个变化中的、五光十色的、哲学的思辨终将予以扬弃的世界,而哲学揭示的则是一个静止的、永恒不变的、传统诗人笔下的境界无法与之媲美的世界。

公元前五世纪末以来,诗与哲学处于抗争的形势下,后来,寄情于冥想中的“理想国”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诗展开了批评。——

他认为,诗的性质是非理性的,诗人是“无知”的。诗人靠灵感写诗,而灵感是神赋予的。诗人们完全听凭于灵感的驱使和摆布。

另外,在哲学上,柏拉图创立了一种以“形”论为核心的本体论。

在他看来,一座具体的房屋,一朵具体的鲜花,都不是完全的,都有不美的因素掺杂其间;只有一般的、空洞的所谓“房屋”、“鲜花”的理念,才有绝对纯粹的意义;而世间一切美的事物则都是摹仿“美的理念”制造出来的摹本,是“美”这个概念的影子。

柏拉图把现实世界看作理念世界的摹本,而艺术又是现实世界的摹本,因此艺术变成了“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艺术模仿是对“形”的两度离异。“形”论在高视阔步地行走,把卑微的诗远远抛在后面。

据说,柏拉图在对诗严词鞭挞之余,对学人们发出了挑战:如有哪位懂诗的学者能够证明诗不仅可以给人快感,而且还有助于建立一个合格的政府和有利于公民的身心健康,我将洗耳恭听他的高论。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把《诗学》看作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这一挑战的回答。而且是无比精彩的回答。

《诗学》简介

《诗学》一共26章(系后人所分),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关于诗(主要指史诗、悲剧、喜剧)的理论问题,如从艺术摹仿的角度揭示戏剧的基本特征(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情节、性格、戏景、言语、思想、唱段六大成分),悲剧的功用(借引起观众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或疏泄),悲剧和喜剧的特性(悲剧描写比一般人好的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情节的组合(情节必须摹仿一个单一而完整的行动),戏剧创作要合乎必然、可然性原则(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悲剧和史诗的异同(悲剧具备史诗所具有的全部成分,而史诗则不具备悲剧所具有的全部成分……),等等。

《诗学》立论精辟,内容深刻,是古希腊唯一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也是欧洲戏剧理论的开山之作和奠基之石。

然而,由于亚里斯多德晚年不利的现实处境,《诗学》等著作遗稿只得秘藏于学生手中,后来甚至在地窖里沉睡了百余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自成体系的戏剧理论,竟默默地湮灭在人类无知的黑暗之中,被潮湿和阴霉包围着、腐蚀着。

附注:本文主要参考陈中梅先生译注的《诗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感情和理性:文学和哲学
西方美学的机遇,从《诗学》中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理论|柏拉图|诗歌
亚里士多德
阿基米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介绍
希腊哲学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
陈明珠 | 亚里士多德《诗术》中的荷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