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建筑之“雀替”丨 这么美,你知道吗?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指置于梁枋下与立柱相交的短木,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



唐代建筑上不用雀替,宋、辽、金、元的一些高级建筑上也有不用雀替的实例。南北朝、宋代早中期和辽代的雀替质朴无华。宋、辽的一些雀替有上下二木构成。宋末和金代的雀替在其下部出现了蝉肚造型,元代的蝉肚造型最繁复,从明至清的蝉肚造型逐渐变简洁,但在底部另加一斗一拱。从明朝开始,雀替的前端部出现了鹰嘴突样式,鹰嘴突的造型在清代最显著。明、清的雀替不仅彩饰,还浮雕卷草和龙等图案。


雀替有七类

大雀替

用大块整木制成,上部宽,逐步向下收分后,在底部还加一个大斗,然后再整体地放置于柱头上。

雀替

属于在古建筑上最多见的一个雀替种类,体积明显小于大雀替,其位置在柱与梁枋交接处的下部,其造型不似大雀替在二度空间上多向发展,而向左或右及下发展。

小雀替

此类雀替主要用于室内,因体积小,本身造型没有太多时代性变化。


通雀替

此类雀替的外形与雀替相比没有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结构:柱子两侧的雀替是分别而插入柱身的,但通雀替则是柱子两侧的雀替为一个整体,它是穿过柱身而成立的。


骑马雀替

当二柱距较劲,并在梁柱交接处还要用雀替,此时两个雀替因距离过近而产生相碰连接的现象,骑马雀替就此形成。但其装饰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


龙门雀替

此类雀替专用于牌楼上,为使美观,故造型格外华丽。相较于其他雀替,龙门雀替多云墩、梓框、三福云等结构性造型样式。


花牙子

又称挂落,纯粹起装饰作用。虽毫无力学上的使用价值,但变化万千,所以常被用于园林建筑的梁枋下,以增加园林建筑的观赏性。




雀替



安徽绩溪三雕博物馆馆藏


苏州民居檐下“狮子绣球”


苏州狮子林正气亭戏台“狮子绣球”


浙江胡雪岩故居百狮厅鎏金“太狮少狮”


全晋会馆戏台“太狮少狮”


安徽泾县花戏楼台檐雕梁


安徽黄山潜口清园垂花门楼


安徽绩溪紫云山庄转通楼侧厅檐下“八仙”


杭州胡雪岩故居芝园走廊


杭州胡雪岩故居芝园廊檐


贺州朝东镇戏台


东阳卢宅


宁波秦氏支祠正殿额枋《三国演义》之“关羽护嫂”


浙江兰溪诸葛长乐村丞相祠堂“封神榜”故事人物


浙江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议事厅


云南会泽江西会馆


苏州民居檐下撑拱


四川成都青羊宫大门


浙江永康徐震二公祠享殿


房檐之下,头顶之上

有情有景,妙趣横生

群雀重叠,替宇巍峨



物欲横流的社会,

有多少宁静的美能在这个喧嚣激进的环境中保留?



雀替,在漫漫岁月里,雀替从最初的建筑功能转变为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了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丽建筑构件。



工匠们将动、植物、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小说戏曲的寓意形象赋予雀替,以圆雕、浮雕、透雕的形式演绎于房梁之上,或写实,或写意,或精致细腻,或粗犷豪放,姿态万千。

古时匠人对美的“匠心”,

留给了我们这么巧夺天工的独特文化遗产!

微信搜索关注:明清家具研习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顶上的华丽:中国古建筑之“雀替”
他痴迷中国古建筑,用30年时间收集一堆老古董,连专家都骂他疯子,却重建成最美桃花源
中国古代精美的“雀替”艺术
腾讯新闻
福州三坊七巷
苏州桃花坞:老城改造如何让古老文化生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