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品评的对象是些什么人?

”九品中正制”的品评对象是,各地未入仕的人才和已做官的官员。

”九品中正制”是东汉末年出现的选拨人才的制度,由曹魏的重臣、担任魏国曹丕的吏部尚书陈群建制的。当初,三国纷争、战乱频仍,献帝出逃、群龙无首。

皇帝都天天东奔西逃,自身难保了,还哪里能指望国家去执行选拨人才的制度呢。但正如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样,国亦不可一日无才。在三国纷争战乱情形下,人才根本在国家层面中,挖掘不上来,有,也全给群雄招募去了。

当时曹魏比较强大一点,相对渴望去执行这个选拨人才制度。以此来保证本国人才的供应。而自汉朝一来,执行的是”人才选举制度”。

首先是“乡举里选”一轮,然后选举到郡国孝廉又是一轮,最后,在国家层面上,来个”策问”考核,考生应对出个叫“对策”的回答。合格者,方可进入国家的人才库。

在汉末这个战乱的年代,皇帝和朝廷百官都居无定所、时时作鸟兽散。自然也无“乡举里选”、举郡国孝廉、策问、对策之举可能了。

陈群就依战乱形势,出了个叫“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选拨制度。由各州公推大中正一人,由大中正再指定几个小中正,这几个人组成了一个”人才考核委员会”。

由这些人在吏部发下的人才考核表格中,将各地未入仕的人才和已做官的官员,统统写下评语和等级(上上、……下下共九个等级),供朝廷和吏部,在人才或官员的铨叙黜徒(选拨、升职、降职、罢官)中参考使用。

这种制度优点是,避免因中央和地方失去联络时,人才选拨的中断;还有一个优点是,将在战乱中,因私相授受而做官的官员,吏部根据中正官所具评语中的等级优劣,做出给予升降保罢官职的决定,杜绝了通过非正道当官一途。

缺点是,在国家长期和平之时,容易形成士大夫的门阀制度。人才如果出身贫苦,要么只能去去依附士族世家,要么就得不到入选做官的机会。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品《资治通鉴》之66
曹丕定的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之发展演变与历史作用
制度文化:古代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度
隋文帝发明科举制并没有那么伟大,他只是为了夺权 | 陈峰韬
浅析九品中正制的发展与蜕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