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辩证法概论(五)实践辩证法

马克思将成熟了的“理论辩证法”批判性地引入自己的“实践哲学”中,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是相对的,但并不意味着实践哲学不强调理论,也不意味着理论哲学不看重实践。其根本的分野在于“哲学”的第一性究竟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马克思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得,又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理论的本质是也是实践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活动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理论是以追求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对象是永恒的东西;实践和创造的对象是可变的事物,区别在于实践的目的在于自身,创制的目的不在自身。实践是自由的,创制是不自由的。在奴隶社会中,生产活动由奴隶承担,生产活动是不自由的,因此不属于实践,而是属于创制。

康德沿袭了亚里士多德对“实践”的解释,他把实践分为“技术实践”和“自由实践”,技术实践大概近似于创制活动,这类的实践是不自由的。创制和技术实践,大概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工作”吧!工作是不自由的,因此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看来,工作不是实践。

马克思并没有把生产实践(工作)排除到实践之外,相反他认为生产实践是一切实践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狭义的实践是专指生产活动的,而广义的实践泛指人多一切感性活动、一切生活活动。讨论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是在广义概念的基础下讨论的。

从活动方面来看,理论活动是以追求理论、获得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实践活动不以追求知识为目的,是除去理论活动之外的一切活动。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活动目的上的不同而对立成两个事物,又因任何实践中都包括理论活动,任何理论中都包含实践内容,而表现出统一性来。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第一性的,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面理论的探索和检验都需要实践,另一方面理论虽然可以指导实践,但是这种指导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制于实践的具体条件的。由此根本上的定义,马克思的哲学跟传统以解释世界为目的的哲学划分开了界限。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并不是像传统的理论哲学那样,热衷于寻找“亘古不变”的真理,而是要从哲学角度去论证人们应该如何去实践,如何去改变世界而不是单纯的以认识世界为目的。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艺术创造,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走向解放和自由,因此实践本身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在理论哲学中,由于根本目的在于追求永恒真理,因此理论辩证法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和客体在认识上的辩证性。至于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辩证性,是他们不关心、不关注的问题。在实践哲学中,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由,因此实践辩证法表现的形式对于个人来说是自由的否定之否定,即从朴素的、抽象的自由;到异化的自由;最后到真正的、具体到自由。对于社会来说是解放的否定之否定,即从原始社会公有制;到私有制;最后到共产主义。

实践的根本矛盾是人的需求和客观世界之间的矛盾,世界不会主动地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吃喝穿住问题,开始了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活动,从此创造了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历史。人类根本需求的满足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不同时期有着不用的展现形式,从人力耕种到机械化生产,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又衍生出对生产工具的需要,一切围绕解决基本矛盾,而衍生的新矛盾,在历史长河中循环往复的否定之否定,如此无限的循环下去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尔都塞对斯宾诺莎的回溯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西方理论中国化的三种肤泛理解
孙正聿| 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重读实践论、矛盾论
杨耕:论思维、辩证思维与否定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