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在汉朝与匈奴之间近百年的战争历史中,西汉北部长城一带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无论是匈奴入侵汉地,还是汉军出击匈奴,这里是首要之地。在围棋中有个词汇叫作走王山,就是以此形容该地为首要之地,而中国古代几千年来与北方匈奴少数游牧民族的斗争中,这个地区可是重重之重,此地得失直接关系到双方的得失,也关系到双方的兴衰,更关系到中原政权的成败。

这个区域北面是长城、阴山山脉,西部是黄河、吕梁山脉,东面是太行山脉,匈奴的骑兵从鄂尔多斯草原进入大同盆地,在这里有四个方向可以选择:一向东走可直入北京方向(幽州),二向东南方向进入华北平原涿鹿郡,三向南方向可以入侵晋阳地区,四向西南方向还有一条捷径在吕梁山脉中的山路可以直插临汾地区而进入关中地区,这个重要的位置就是大同,古称“平城”,也称“魏都”,这里曾经是北魏统治时期建立的都城,这里也是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发生著名的战争之地“白登之围”之古战场。后期发生的“马邑之战”也在该地区。

雁门关

偏关,宁武关,雁门关俗称内三关,是内长城的主要三大关隘;是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或者说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更是历代兵家把守的地方。而三关之中宁武关压力是最大的,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喜欢沿着河谷前进,因为这里有水有草,对于马背上的民族这一点非常重要,沿着宁武关这一带地区确实有一条河——灰河,匈奴人就是沿着这条河谷直下临汾盆地即到达崤谷关,也称函谷关。向西可以进入关中地区,向东可以进入洛阳地区,所以这里是西汉时期的司隶所在,也是汉朝的命脉,那么崤谷关的防守一直很严密。除了战乱年代,通常的盛世王朝都没有遭遇游牧民族骚扰此地,因为到了此地必死无疑!战国初时期秦赵在此关有一大战,秦被赵国打的一败涂地,从此以后阻止了秦东进的步伐。汉代交通当时已经比较通达,由大的驰道组成的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它可以让汉军快速抵达指定位置,尽快保护京畿地区,即便有侵入该地区的游牧民族都是瓮中之鳖必死无疑,所以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硬闯此地也是一抢而散不以而足。

晋阳城、代州城、邯郸城组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格局,相互之间两两相连,即构成了赵简子的战略部署主体,三个地点互为犄角,让赵国进可攻退可守。而代国在这个三角形地区的最上端,雁门关和飞狐口是插在三角形的两个腰部。而这个点如果掌握在中原政权手里则赵国,代国以及整个中原将形势稳定,如果被北方少数游牧民族或者叛乱势力控制,则河东,邯郸,洛阳必然陷入困境和危机。

雁门关在汉代称作“句住寨”,所在的山是“句住山”这里是古代赵国修建的赵长城的第一关口。

在冷兵器时代,重要关卡一但失守,造成的危害太大,汉文帝时匈奴人攻破萧关时,曾经造成汉人极度恐慌,安史之乱吐番人也是攻克萧关然后便轻易攻入长安城。

白登之战遗址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代地”已经成为一个战略要地,它事关中原和华北的安危。战国初期,赵国灭中山国以致代道大通,并建立起了完整的交通网络,代地北面是“北边道”,代地从侠义上讲指的就是代郡,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汉朝初年的“代国”,也是汉文帝的首封地,其涵盖了“代、云、雁”三大块地盘。汉高祖曾经发出过“代地各所急也”之感叹,以至兴兵北上,就此发生了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战”的典故。

汉代的公路交通网络还是比较完善的,不过这时候关隘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关隘把守,所修的道路就成为敌人的捷径,赵国修的道路却邦了秦国的忙,难道这不是历史吗?代国东端是茫茫的太行山,太行山上有著名的八径,也就是有八条山路可以穿越太行山。釜口径,白径,太行径这三条道路位于长治晋东南地区。同样每条径的尽头都设有关隘。如果闯过关隘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关径位于太行山的最南端,几乎靠近黄河,河的对岸就是洛阳城,渡过黄河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孟津渡”但是你即便闯过?关陉的重兵把守,黄河对岸的孟津渡也是难以逾越的一道难关。如果你不走?关而向西南方向突击赴关中平原,这里更是重兵把守。井陉位于晋阳地区的东部,是晋阳大地通往华北平原最近的一条道路,井陉往西就是赫赫有名的“娘子关”,井陉的尽头还有一座关隘叫做土门关,六十里的道路上设置两道关隘,可以想象这条路是多么重要!出井陉关十八公里就是石家庄地区,汉代称之为正定府,府衙就在石家庄,也做过常山郡郡太守府。再往北是太行山八径里最重要的区域,也就是前边所说的大三角形布局两个腰的位置。狐径不仅设置了三道关隘,而且还修了城墙。军渡径沿着桑干河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峡谷中穿过,沿途也设置了两道关卡与前边的城墙相连接,构建一段长城来防范北方的侵略。匈奴人频繁地骚扰边郡,汉朝曾经把边民迁到居庸关长城之内,然后这里的防护便固若金汤,北京之所以被几个朝代选为首都与这一带防护严蜜且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环境和发展空间有直接关系。

飞狐口向西是滹沱河中下游形成的忻定盆地,沿途先经过平型关再抵达雁门关,当年日本侵略者就是沿着这条路线进攻太原城,从雁门关到居庸关如果沿着太行山脉直线距离30公里,且设置了七道关隘,看来此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汉武帝收复河南之前,这一带是经常受到匈奴的骚扰,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战事不下十次,匈奴入侵的目的很明确抢到粮食和牲口就跑。

广武长城

最北端阴山一带是秦代修建的长城我们称之为外长城,现在所讲的防御圈周围就是由内长城组成,有宁武关、偏关、雁门关、居庸关等等,北边有杀虎口、得胜口、张家口三道关隘形成的犄角防守,同时拥有善元、平城、马邑几座军事重镇护佑在外线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借以维护平城的安全。因为一但平城失守游牧民族的“铁骑”将直接闯过三关直下中原,汉军也将没有退路,陷入被动防守状态,所以我们说一但这条防线失守,河东、河北一马平川对付游牧民族的侵略将势不可挡!

广义上讲“代地”是包括北方的几个边郡,雁门关与“代地”之间交通比较方便,还有一条桑干河,但是雁门关与“云中”这侧则隔着晋北的高山,为了避免防卫面积太大,同时为关键的大同盆地增加一道保险,汉代采取了分郡而治的方法,先是设立修建“云中”城且立云中郡,后来又将“云中”东北部分重新设立定襄郡,之后又相继建立都尉和要塞,以便增强云中郡、定襄郡的防御能力!

匈奴频繁从北边骚扰代地,说明北部肯定有道路通往冒顿单于所在地区。

汉初韩王信攻打匈奴,征战的路上发现了颓当城,说明颓当城汉初已经存在,而且是匈奴与代地的必经之路。

《战国策》:“昔者先君襄主与代高地,城域封之,名曰无穷之门。”

《史记》载:“武王五十九年,遂之代,北至无穷。”

《资治通鉴.周纪之》:“胡三省注,自北代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曰无穷。”

以上历史资料记载代北有处叫无穷的地方,“颓当城”在阴山之北,即现在的内蒙古四子王旗附近,而无穷则位于张北县之北,颓当城向南正对着云中郡,当年匈奴人就是从这里入侵云中郡。从汉代在云中郡以北的布防我们也能够看出一个如此大的地方布置了三个中都尉,说明这里的防御是多么重要,云中西南边有沙陵和阳寿两个边塞与云中一起承担着云中郡的防御,云中郡南部设置了一个西部都尉,很显然这个点防守压力不太大。

张家口这个关隘直接与匈奴人的势力“无穷”正对面。张家口南部设置了一个东部都尉,中部设有中部都尉,这一带丘陵比较多,不像云中西部是鄂尔多斯草原,云中,定襄两郡的设置,明显减轻了雁门,代地的防御压力,对外长城、内长城、太行山组成的三道防线,并且内与外之间和云中,定襄则形成了一个150公里的战略纵横区域,这样就给匈奴入侵中原增加了难度。

汉高祖刘邦把次子刘恒封在代地,也进一步说明晋阳大地对于中原政权的重要性,代王刘恒在此地把守了八年,回到长安继承帝位是为汉文帝,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表明,晋阳大地对于中原政权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说这块土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与匈奴在雁北攻防的全面解读
李牧抗击匈奴和天龙八部中萧峰自杀的地方,是如今哪里,有何故事
为什么说一座雁门关,半部腥风血雨的中国古代史
④ 长城著名关隘之四:雁门关
盘点长城关隘之雁门关,其中一位守边将领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是不是修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