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哪些区别?

什么叫“王”?

《荀子·正论篇》说:“令行于诸夏之国谓之王”。

贾谊《新书·匈奴篇》说:“王者,天子也”。

总之,先秦的王,是全国唯一的、最高的统治者。他自称天子,以为自己是代表着老天爷统治全国的。

因此,在夏、商、周三代只有天子一人才能称王,“王”成了天子一人专用的尊号。

中国的皇族封王制度历史悠久,夏、商、周有之雏形,西汉正式封王,一直到清末更有之;历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乃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达约四千年的历史。封王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王权实力的分配制度。

封王权力加强与削弱,其目的都是为了皇权的巩固和统治的稳定。封王权力加强,如西周的“封诸侯,建藩国”,汉高祖刘邦的封国,西晋、隋初的封王兼领方镇,明太祖朱元璋大封王爵都是为了拱卫皇室,巩固政权。在宗法血缘关系十分浓厚的时代,一个拥有四海的天子,如果不与皇族子弟共同分享天下是行不通的。


而在这漫长的封王历史中,就衍生出来了有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 。

在汉王朝的时候,诸侯王并没有所谓一字王、二字王之分,由于汉王朝的王爵是实封,所有诸侯王都有实际对应的封地。因此,汉朝的王爵皆以封地为号,封地在齐地则为齐王,封地在淮南则为淮南王。

这时候,一字王的齐和二字王的淮南是没有高低区别的,也就是无论一字王还是二字王,地位相当。

从两晋隋唐时期起,这两种王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区别,一字王,书面叫亲王。一字王全称是一字并肩王。一字王就是指封地为一个字,那就是汉十三州的州名,或春秋战国的各个诸侯国封地,也就是说一字王是一州之王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地位是皇帝之下第一等。


具体还有排序:秦王、晋王、齐王、楚王、魏王、赵王等等。

二字王,书面叫郡王。二字王就是按地名或功名、美称封的王爵,就像九江王,靠山王,洛阳王,南阳王,开平王等等。因为封地为一个郡,也叫郡王,如上述洛阳(郡)王、南阳(郡)王等。

当然,封王也有特殊情况:其一以军功为号,如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其二寄托祝愿,如明朝末年被李自成干掉的那个“福王”。其三以德行为号(这个主要在清朝),如雍亲王(胤禛),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在当皇子的时候性格是很冷静、从容的,所以得了个“雍”字,再如怡亲王(胤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性格很随和,平易近人。

到了清代,皇帝的儿子封亲王,而亲王的儿子封郡王。皇子不都封亲王,亲王之子袭封时,还要降一级。封王的王府都在京城,封号也不带地名。封王多身居要职,掌握很大权力。


根据《清史稿·列传·诸王》统计,从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至清末的二百七十余年间,只封亲王三十六位(不含追封和袭封亲王)。

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这十二位王是: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清代异姓王有: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义王孙可望(包括袭封的共十五人)。

虽说从两晋隋唐起有亲王、郡王之分,但有的两字王也不是郡王,比如中山王,中山是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名,其在战国时期的实力与影响力,可以说仅次于战国七雄。作为亲王的封号,中山王的封号可以说远胜于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一字王。

再则,历史上有名望的大郡,如淮南郡、长沙郡等通常也都不会作为郡王的封号。


所谓的一字王与二字王,并不是准确意义上的亲王、郡王之分,而只是通俗意义上的大致区别。其实最开始封王都有实际封地,封地上的出产、税收、军政都是封王所有,中央只有监察权,但汉朝藩王作乱,削藩后,就很少给“王”实际封地了,只是作为一个荣誉称号,体现俸禄水平。这些王要么住在中央,享受荣誉称号和俸禄,要么住在封地,但是对地方没有管辖权,反而要受到地方官的监控,防止作乱 。

从唐朝以后,一字王是亲王,以国号命名,二字王是郡王,以郡县命名,这个规矩直到清代时被废除

开门见山,什么叫一字王?我们以明朝为例,一字王就亲王,明代亲王是以古国为名的王爵,例如:

齐王、秦王、赵王、燕王、魏王、韩王、楚王

这些王爵都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命名的,因为国号只有一个字,所以俗称一字王。

在明代,一字王的全称为“某国国王”,如齐国国王、韩国国王、秦国国王等等。只不过虽然叫某国国王,但是没有封地,只是挂名。

明朝的一字王都是亲王级别,皇帝除了嫡长子继承皇位以外,其他的皇子皆封亲王。例如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爵位就是燕国国王,简称燕王。

(朱棣在称帝之前的爵位就是亲王,封号燕国国王)

至于二字王,在明代二字王都是郡王,亲王的儿子除长子继承亲王爵以外,其他的儿子皆封郡王,是以郡县的名字冠名的。

例如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获封楚王,在他死后,他的嫡长子朱孟烷继承了楚王爵位,其他的庶子、幼子封郡王,这些郡王都是以楚国当地的郡县命名的,像是寿昌郡王、江夏郡王等等。

以江夏郡王为例,一般都是简称为江夏王。由于封号是两个字,所以俗称二字王。

因此在明代,一字王都是亲王,封号只有一个字。而二字王都是郡王,封号都是两个字。不过在唐朝以前,一字王和二字王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混乱的。

在西晋之前,中国是没有亲王和郡王的区别的。汉朝初年封了许多宗室为王,有的以国号为名,如齐王、楚王、魏王。而有的则以郡县为名,如济南王、临淄王、长沙王。但无论用什么方式命名,大家的级别都是一样的,都是王爵。

到了西晋时期,郡王这个爵位首次出现,不过当时对于亲王、郡王的命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西晋的亲王也可以是两个字,例如东海王司马越、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汝南王司马亮,这几个王虽然都是以郡县为名,但也是亲王。

唐朝建立后,唐朝政府正式区分亲王和郡王,明确了亲王的封号为古国名,用一个字。郡王的封号为郡县名称,用两个字。

到了明朝,皇族宗室的爵位制度基本完善,亲王就是“某国国王”,郡王则是“某某郡王”。

在唐、宋、明三朝,除了极特殊情况以外,亲王基本上只授给皇族,郡王则可以赐封给功臣。例如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就被南明政府封为延平郡王,简称延平王,是二字王。

(郑成功,爵位——延平郡王)

在最初的时候,南明政府想封郑成功为亲王,名字都想好了,叫潮国国王。但是郑成功坚辞不受,因为明代没有封异姓功臣为亲王的先例,于是永历帝改封他为延平郡王。

不过异姓王的爵位通常都不能继承,其后代都是降为公爵,以公爵传世。例如徐达的封爵就是中山王,而他后代的爵位则是魏国公。

不过在乱世时期,也有异姓王袭爵的情况,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就继承了延平郡王的爵位。

到了清朝,满族人在亲王爵位前面加“和硕”二字,在郡王爵位前面加“多罗”二字。无论亲王还是郡王,封号一律使用美称,不再使用国号和郡县名。

(多尔衮的封号就是和硕睿亲王,用“睿”这个字称赞多尔衮的智慧和眼光)

并且清代郡王和亲王的区别在封号的字数上也体现不出来了,一个字的封号可以是亲王,也可以是郡王,而二字王也可以是亲王。

例如吴三桂最初被清廷封为平西郡王,简称平西王。后来因为生擒永历帝有功,吴三桂被清廷晋封为亲王,但其封号并未改变,还是“平西”两个字,称平西亲王,依旧简称为平西王。

(康熙的第十七子允礼,最初是被封为多罗果郡王,后来晋封为亲王,还是使用之前的封号,直接改为和硕果亲王,这里的“果”是果敢的意思,不是爱吃水果的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皇帝封自己的儿子为“王”,有什么讲究吗?
为什么清朝的王爷都叫某亲王,而更早的汉人王朝直接就是某王?
为什么关内侯要说赐,而其他侯却是封呢?
同为封号,'一字王'与'两字王'有何之差?解读古代王爵等级和荣誉
王爵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王爵制度知几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