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玛墙——西藏传统建筑文化
核心提示:在西藏,寺院建筑中的重要殿堂,如大的“扎仓”(寺院团体单位名称,最大的单位为“措钦”,其下是“扎仓”,再下为“康村”,最小的单位是“米村”)以及颂经大堂女儿墙都是与白墙成鲜明对比的赭红色墙体。由于它的材料是由藏语称之为“边玛”的灌木树枝捆扎、染色制成,所以叫边玛墙。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历史,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特点。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于生活里。建筑以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而被誉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

  西藏地区是中国传统藏族聚居地,是一个政教合一、民族文化特点鲜明、地域文化独特、神秘的“圣地”。其建筑及装饰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它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在高海拔地区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的整体美感,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特点。

  在西藏,寺院建筑中的重要殿堂,如大的“扎仓”(寺院团体单位名称,最大的单位为“措钦”,其下是“扎仓”,再下为“康村”,最小的单位是“米村”)以及颂经大堂女儿墙都是与白墙成鲜明对比的赭红色墙体。由于它的材料是由藏语称之为“边玛”的灌木树枝捆扎、染色制成,所以叫边玛墙。

  红色靓丽的边玛墙,是西藏建筑上最别致的存在。藏族先民们对于大自然的灵活运用和千百年来的藏族文化,无一不凝结在它身上。据考证,最早使用边玛草砌墙的是山南的桑耶寺。据说,当时的战士无意间将弓箭射向边玛草丛,箭竟然插入边玛草丛,既没有折断也没有掉落,聪明的藏族祖先便想到把边玛草砌在堡垒上当掩体,这样打仗的时候敌人把弓箭射过来,箭就可以直直插进墙体里,既不会折断也不会掉落,起到了“草船借箭”的作用。

  边玛墙从建筑角度来讲,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藏族建筑师利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从而在建筑质量、美观双方面均获得了最佳效果。边玛墙是边玛枝干去皮、晒干,切成30公分长短,捆扎成手臂粗细垒砌而成的。砌筑边玛墙的时候,先把捆扎好的边玛树枝铺一层,再上加一层黏土夯实,这样重复砌筑,到了顶部还要进行防水技术处理,墙体基本筑成后,在墙面上涂一层赭红色的颜料,边玛墙就这样形成了。

  这种墙体从建筑技术角度讲,可以减轻墙体顶部的重量,对高层藏式建筑的无疑有着很好的减重作用;从建筑外观装饰来讲,边玛墙对建筑起到色彩对应反差的装饰作用,从而获得视觉美感的效果。藏式建筑墙体色彩上白色是主流色,白色墙体上有了赭红色的女儿墙和窗户边沿的黑色条,墙体颜色从单调变成了多彩,从轻淡变成了凝重,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庄重感。

  在西藏历史上,边玛墙不是任何建筑都可以享有的。在政教合一制度的旧西藏,寺院建筑享有边玛墙、金顶、宝幢、宝瓶的待遇,因为宗教至高无上,人们把最美好、最上乘、最崇高的礼遇献给佛的处所,这是顺理成章的。除了宗教以外,由于特权意识,世俗世界也有等级之分,统治阶级与平民百姓不可能平等,这在建筑的规模、层高、装饰,乃至大门前的上马石等细微的标志上。

  在老式贵族宅院式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建筑有边玛墙,最典型的是位于八廓北街的冲赛康建筑、朗孜夏建筑、八廓南街的桑珠颇章建筑,这些建筑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式贵族宅院式建筑,它们的主人在西藏贵族阶层中曾经是世家贵族。除了它们外,在藏式传统建筑中再也看不到边玛墙了。

  边玛墙在藏式建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它的材料稀缺,制作过程繁杂,成本昂贵等原因,不可能在现代藏式建筑中大量使用,作为传统藏式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对边玛墙材料的分布、边玛枝干的加工工艺、边玛墙的砌筑技术,还有其产生的作用,还是应当做一番抢救式的普查整理,使这一民族建筑领域中闪光的一点永久地保存下去,在西藏古代建筑的维修中发挥作用。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81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藏边玛墙 赭红色的眺望
藏式建筑的艺术精粹
青海班玛县惊现800年藏式碉楼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藏式传统建筑(组图)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的建筑与结构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