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秦帝国(一)——起源

秦以“嬴”为姓,“嬴”姓为中国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之一,属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氏)之首。

从舜、禹、夏启时代的伯益到周穆王时期的非子,在历史舞台上作为友情客串的角色比较有名气的“嬴”姓:大费(伯益)、若木(徐姓的祖先)费昌、飞廉、恶来、孟增(皋狼)、造父(赵姓的祖先)、非子等。

伯益‬

“嬴”姓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颛顼帝的后人大费,也叫伯益。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到舜帝和大禹两代君王的器重。伯益除了治水有功,还善于驯鸟兽,因此被舜帝赐“嬴”姓,从此“嬴”姓进入历史舞台。

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禹治水后,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伯益。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而伯益的后人,包括费昌、仲衍、造父、处父辈以长于训鸟兽成立于世。

传说伯益发明了凿井技术。在长期与水土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地下水的秘密的。凿井技术的发明有重大的意义,在此技术发明之前人们不得不靠近河流定居,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我国古代北方广大平原地区逐渐为各氏族充斥,得以开发。

伯益参加平治洪水,也促进了本氏族的发展。夏商时期的“其氏”便是伯益之族,且其氏的源起,便是与治水密切相关的。

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

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夏代小说《山海经》是一部被后世称为奇书的神话故事小说。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其中有4卷为后人增补作品。最初的撰写人很可能是就是夏代的伯益。

伯益提倡德治,认为治国要小心谨慎、忠于职守。强调未雨绸缪,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时就不会毫无准备失了分寸。要有原则与法度,不能贪图享乐。不能以违背自然本性为代价,好大喜功,盲目冒进;也不要拂逆万民的心愿,来屈从强权者的一己之欲,才能抚顺四夷。

舜帝禅位于禹后,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禹晚年欲效尧舜禅让之例让位给伯益,伯益却谦让不就,隐居于箕山(在河南登封市境内,其与嵩山山脉隔登封城和颍河相望),后于夏启六年病死(另外一种说法:被夏启所杀)。

《墨子·尚贤》:“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嬴费‬昌

费昌中国古代传说人物。伯益次子若木玄孙,继承部落首领之位时,正是夏桀当政之际,当时,夏朝臣僚大都荒淫无度、奢侈腐朽。关心江山社稷、敢于直谏的大臣,或治罪,或革职。人民遭受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严重和残酷,夏王朝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反抗情绪,费昌为夏王朝的前途十分担忧。他再也不能缄默不语,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多次向夏桀进谏,劝其俭奢华、轻赋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以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荒淫无道的夏桀不但不听其劝告,反而认为费昌是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于是暗中下令将费昌入狱待斩。费昌事先得报,举家逃到了正在汇集天下英雄,商讨灭夏大事的商国。

夏桀统治的后期,夏朝的天下已开始分崩离析,朝廷的政令不通,各路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侵伐。定居在亳(今河南商丘)地的商汤治政有方,国事兴旺。商汤拜贤能伊尹为相,委以国政,征服了与商为敌的部落葛(今河南宁陵北),并先后灭掉了韦(今河南滑县)、顾(今河南范县)两个诸侯,又灭了昆吾氏(今河南濮阳县),开始举兵西向,准备与夏桀争夺天下。费昌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避难逃到了正处于旭日东升之势的商国。

费昌是当时颇有声望的一位贤臣,伊尹早就建议商汤与其联系,以便消弱夏王朝的力量,今见费昌避难本国,商汤与伊尹都无比高兴,于是立即召费昌入宫,三人连夜商讨灭夏桀的大事。费昌为商汤驾驶战车充当了商灭夏的开路先锋。费昌统兵伐夏,夏兵多于阵前倒戈,商兵势如破竹,夏桀只得亲自统兵迎战。费昌“败桀于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飞廉‬

史料记载飞廉:雀头、鹿身、有角、蛇尾、豹纹、动作敏捷,来去如风。《楚辞·离骚》中王逸标注:飞廉,风伯也。

《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牧野之战击败了纣王,纣王自焚于鹿台,飞廉自杀殉国,天帝被飞廉的忠诚所感动,用石棺将飞廉掩埋,并封飞廉为风神。

恶来‬

恶来是飞廉的儿子,以勇敢、力大无穷闻名历史,后世曹操称赞爱将典韦“古之恶来”。飞廉善奔,恶来有力。父子俩同时效力于商纣王,恶来力大无穷,可徒手搏斗猛兽,负责为纣王驾驭战车,被商纣王所倚重。武王伐纣,纣王自焚,武王认为恶来是商纣王的帮凶,杀死恶来,自此嬴氏部族失去了在商王朝所有的封地和人口。恶来的后人随着一部分族人西迁至戎人居住的地方。因祖上善驯鸟兽,留下来的技能让西迁的嬴氏部族过上了养马放羊的游牧生活。

皋‬狼‬

飞廉的另一个儿子季胜活了下来,季胜的儿子孟增聪明过人,对商朝的甲骨文造诣颇深,因而“幸于周成王”,被召入朝中做了讲学的太学士。不久就得到周成王的封赐,被赐封于皋狼(今陕西省和山西省交界处的河套地区)。

造‬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巨人走到了周穆王时期。周穆王爱好在游历四方中征讨,这时嬴姓家族出现了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造父。造父是孟增的孙子,是伯益的十四世孙。造父不但驾驭战车技术娴熟,而且识马、相马、喂马、驯马的本事也非比寻常,为周穆王驾驭战车在南征北战中遨游四方。

造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山海经》中有一篇《穆天子传》记载:造父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驯服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征战四方。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返,而在此时徐国徐偃王叛乱,周穆王非常着急,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一族就以赵为姓氏,为赵国始族。

非‬子‬

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

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去世。

周孝王时期(前897年―前886年),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繁殖。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选择汧水、渭水之间这块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场大肆繁殖马匹。周孝王对这件富国强兵的大事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去牧场检阅一番。有一年,周孝王前往巡视马匹饲养情况,从牧场中一位犬丘人那里得知,非子极会养马,马只要一经他手,就会又肥又俊。周孝王立即命养马的小臣带非子来见。周孝王问到养马之道,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周孝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便让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马匹。

非子受命之后,处处尽职尽责,没过几年时间,马匹数目大大增加,而且养的马雄峻无比,周孝王每年来看都非常满意。为了奖赏和表彰非子的功劳,周孝王想让非子继承其父大骆的宗脉。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有儿子成,是大骆的宗脉。申侯便向周孝王说:“从前,我们先祖住在骊山生下一个女儿,成为戎胥轩的妻子,生下中潏,因有亲戚关系,而中潏归附周朝,保卫西部边垂,西部边垂也因而和睦。现在我把女儿嫁给大骆,生下嫡子成。申、骆再次联姻,西戎都归服,所以您才坐稳王位。求您仔细考虑一下。”于是周孝王说:“从前伯益替舜帝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好。所以封有土地,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人也替我养马,我就分给他土地,让他作为一个附庸国。”便把秦地赐给非子,让他再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

大骆:大骆是恶来的第四代孙子,武王伐纣,纣王自焚鹿台,恶来被杀,恶来的儿子随着一部分族人西迁到戎人聚集地,自成一族——犬丘,大骆是犬丘部族首领。

自此大秦先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儿土地,这也是大秦帝国最初的雏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本纪(一)
秦始皇后代 以秦为姓
秦人的来历
秦始皇称谓悬疑:嬴政,赵政,还是秦政?很多人都搞错了
每天一个历史故事——秦国功臣姬辟方和马倌嬴非子
(5)为秦立国厥功至伟的周孝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