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哭泣的中国国宝
userphoto

2024.03.01 河南

关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海外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各国47家博物馆收藏。其中,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是收藏我国文物最多的一家博物馆,数量多达2.3万件。其收藏几乎囊括了我国文物的所有类别,不亚于我国本土任何一家博物馆。

收藏我国文物最多的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竣工于公元1753年,同年,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去世,享年94岁。他是收藏家,也是著名的医生,去世后留下的收藏品多达7万余件。汉斯·斯隆生前曾想把这些收藏品赠予国家,但未能如愿。同年,英国政府通过发行彩票的方式筹得资金,购买了一座十七世纪晚期的老式建筑作为大英博物馆的馆址,汉斯·斯隆的7万多件收藏品才找到了归宿。1759年,大英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

经多次扩建后,大英博物馆现有5000多平方米,上下共8层,100多个展厅,10多个展馆,有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的文物,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价值之高昂,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其中,我国的古代文物位于33号展厅,其面积与古埃及、希腊等最大面积的展厅平起平坐。

步入该厅,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人创造的各类文明,其中就有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

我国历史上每个时期登峰造极的文物,在这里座无虚席,让人眼花缭乱,许多是珍品、孤品。又如名贵的商朝青铜器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南北朝陶猎鹰坐俑,唐代黄玉坐犬,宋罗汉三彩像,宋代苏轼《墨竹图》,明代45卷《永乐大典》等珍稀文物和二十世纪初由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经过3个多月的周密谋划,贿通王圆篆,盗走六朝至宋代经卷、写本共24大箱,约万余卷,还有佛像、绢画500余幅,偷偷运至伦敦博物馆。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来敦煌,贿赂王道士,盗走珍贵文物6000余卷。即便国内没有的,在这里比比皆是。

琳琅满目的中国珍宝从何而来

遗憾的是,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内只能看到我国2.3万件珍宝中的十分之一,其它文物分别存放于另外的10个藏室中,这些文物是不对外开放的。

如上图所示,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只有特别的专家才有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绢画,在我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有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幅即大英博物馆中的这幅摹本。大英博物馆中的这幅摹本,原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心爱之物,曾藏于圆明园中。

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并闯入圆明园将其盗走。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公开展览,称其为镇馆之宝。

按照英国官方介绍,大英博物馆里的藏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来自各界人士的捐献,另一种,是由大英博物馆自己买入,以此来充实自己的馆藏。

然而,大英博物馆里的馆藏文物,其实大多数像《女史箴图》一样,有着曲折的身世——许多都是从旧中国流失出去的。比如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我国抢走的;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我国偷走的;有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后偷运出境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馆里中国馆中央墙上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就足以体会我国的文物流失之痛。这幅巨大的壁画中,三位菩萨雍容华贵,而壁画边缘的割痕却十分醒目。

1856年~1932年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联合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我国西北地区多达60余次,被掠走的文物是空前绝后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敦煌藏经洞中的5万多件经书书稿,有1.3万多件就在大英博物馆,而我国仅有三之一。

国宝何时能回家

自大英博物馆建馆以来,其藏品数量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就像英国曾经扩张殖民地一样。英国学者指出:英国在强大时领土增加了111倍,与此同时,从他国抢劫的文物至少也增加了100倍。可是,这些被迫离开故土的珍宝,何时才能回家?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已提出了“原址保护”原则。但是,针对这个公约,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

如今,大英博物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中国、伊拉克、埃及、印度、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对已流失的文物表达了强烈的追讨意愿,但大英博物馆依然坚称这些文物应该留在他们的博物馆里,理由是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

徐步馆中行,暗闻悲泣声。大英多宝贝,强取自分明。不过,很显然,他们怕这些文物一旦“物归原主”,不知道大英博物馆里还会剩下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英博物馆”33号,令人震撼的中国国宝,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大英博物馆藏品-6 敦煌壁画 女史箴图
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哪些博物馆?
英伦散记之四 | 被劫持的文明
叹为观止的国宝,竟多数在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女史箴图|瓷器|壁画
中国五大被盗的著名国宝,个个价值连城,第一名被外国无偿送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