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的“装饰玉器”:(5)玉觿
userphoto

2023.09.07 江苏

关注

战国玉觿

“玉觿”是一种角形器,形状上宽下尖,呈弧形,是古时用骨角制作的解绳结的锥子。

《说文》释觿为“佩角锐瑞可以解结”,可见它最初只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实用物。

徐州出土的玉组佩,下面为一对玉觿

人们随身携带,用作解结的工具,为实用器,觿的大小形状完全不同。

但都保留了一头宽厚,一头尖锐的基本形状,史前先民们喜欢佩戴兽牙。

因兽牙数量有限,所以才用“骨”制成兽牙形挂在身上,称为“觿”。

此字左旁为“角”,说明最初的觿是牛羊角制成的,后来用玉或铜制作。

从考古来看,良渚时期出现了最早用玉做的觿,称为“玉觿”,至春秋时期,玉觿便失去了原本的实用价值。

成为单纯的佩饰,也成为较常见的佩饰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玉器组合佩挂。

在“玉组佩”中,玉觿大多穿系在最低端,常常是成对出现,“玉质、大小、纹饰”相同。

因行走时用它来冲击其它玉器,而发出清脆的响声,故而又叫“玉冲牙”。

按照古时礼仪,声音有缓急有度,有轻重得当,若节奏杂乱,则被认为失礼。

自新石器时代出现至汉代,汉代以后不多见!商周玉觿造型简洁。

牙形上端穿孔,下首尖锐,觿身琢简单纹饰,如“龙纹、神人纹”等。

春秋至战国时,以“龙、虎、鸟、兽”形象居多,动物的头部为上端。

尾部琢成锐角,身体弯曲或自然的曲线,透雕结合隐起的运用,使动物形象变化多端。

相当生动,其中素面玉觿在春秋战国较流行,春秋纹饰有的为卷云纹,扁平状。

体弯曲弧度大,到汉代多数呈细长牙状和宽三角形,纹饰主要有“勾云纹、绞丝纹”。

水平不及战国,西汉中晚期和东汉皆为弯月形,中期有的宽端作龙首状。

背上方透雕出缠枝的“蟠螭纹、凤鸟纹”等,有的在器身上仅用阴线琢出兽首。

云纹躯身,头部钻一孔,晚期玉觿宽端一般透雕作回首的龙形或凤形。

玉觿自东汉以后,趋于消亡,“童子佩觿”是周初至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习俗。

少年佩觿象征长大成人之意,可以解除疑难,又代表聪明、智慧的寓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立独行的秦式玉器
先秦时期的玉器
近距离曾侯乙【十六节玉佩】
“玉痴”皇帝乾隆爷的收藏轶事(四)
两汉玉器工艺与纹饰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六瑞古玉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