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婴戏图浅析
 描画儿童嬉闹、玩耍的画面,谓之婴戏纹或婴戏图。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曾众多地运用婴戏图作装点图案,各式婴儿戏图不但数量多,题材也层见叠出。画面上的儿童,生气勃勃,稚趣可憎,就像在我们身边嬉闹的孩童一样,可谓我国古代儿童画的佳作,增高的方法。它实在地反映了明代儿童生计的方方面面,为我们打听明代儿童形象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内容供给了珍贵的实物材料。
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进展史上的一朵绽放的奇葩,它是利用钴料在白胎上描摹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亮釉,在1300℃左右高温中挨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创烧于唐代,由于种种缘故,它的出产并不曾进展起来。阅历五代、两宋日期,到了元代,景德镇的制瓷匠师才把握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巧,使之成为一个老练的、拥有壮大性命力的自立种类。在元代的根基上,明代青花瓷又有了新的发明和进展,到达了历史最高水准。
明代青花瓷器的纹饰丰硕多样,如花草、动物、人物、文字、几何形状、吉利图案等。婴戏图属于人物纹饰一类,常见题材有放风筝、捉迷藏、对弈、蹴鞠、习武、攀枝娃娃、莲生贵子、捷报多子、庭院婴戏、郊外婴戏、傀儡戏、婴孩读书、十六子、百子、五子及第等,器物造型以碗、盘、瓶、罐、缸、盒等多见。
婴戏图作为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一种常用装点纹样,在不同的历史日期,随着不同的艺术格调的转化,总是可以灵敏地展现出分明的时代特点。我国知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耿宝昌先生在谈及古陶瓷鉴别时,都尤其着重纹饰的首要性。因而,对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婴戏图举行体系的排比和琢磨,打听其各个日期的不同特质,把握其进展、演化的法则,无疑会为我们甄别明代青花瓷器供给主要的根据。
长达二百多年历史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婴戏图,从其不一同期的艺术格调和时代特点等方面斟酌,笔者将它划分为四个日期举行论述。
(一)早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
明朝建国之初,封建统治者执行了一系列宽和的政治、经济政策,因而,明初几十年间,政治对比安定,社会经济对照繁华,制瓷业也取得较大的进展。
洪武青花瓷既保存了一些元代青花瓷的遗风,又有所革新,处于继往开来的改革日期。纹饰大致上以缠枝、折枝花草为主,也有少量的云龙纹、庭院小景之类,历史人物故事和婴戏图稀薄。
永、宣青花瓷在传承传统的根基上,有了很大的进展。青料平常采纳进口的"苏麻离青"料,青花色泽苍翠艳丽,浓处多凝结银黑色铁锈斑,并有大方晕散表象,使得所绘人物面貌不清。永乐青花瓷主题纹饰仍以折枝花、缠枝花为主,人物纹极少,在极少的人物纹中,却以婴戏题材为多。宣德朝青花婴戏图比永乐时显著增多,常见仕女婴戏、婴戏十六子等。永乐、宣德都有这类相近题材的碗,二者对照,后者胎骨略为厚重,青花发色稍显浓厚。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共约三十年,社会动乱,瓷业不振,官窑一度停烧,陶瓷界称为"空白期"。常见多为民窑青花瓷,以国产青料为主,绚丽清爽,处于上承宣德、下启成化的过渡期。正统朝青花婴戏图罕见,婴孩形象多与大人在同时。景泰时青花婴戏图显著增多,与其它高士、仙人等人物题材成为景泰青花瓷中最冒尖的装点纹饰。孩儿容颜壮健,五官攒集脸心,头顶有辫翘起,斜向额前,形似豚尾。天顺朝青条纹饰比正统、景泰时增多,但婴戏图反而削减,主题纹饰仍旧是以花草为主,团花尤具风味。
青花婴戏图始见于元代青花瓷器,但数量极少。永乐、宣德到"空白期"的青花婴戏图已较元代增多,但与明代中晚期相比,却是较少的,是明代青花婴戏图的初创期。其特质首要有:1.器物造型以碗为主;2.永、宣青花多运用"苏麻离青"料,颜色艳丽晕散,"空白期"以国产青料为主,发色清爽绚丽;3.多体现为庭院婴戏,几个孩童在庭院内玩耍,婴孩数量最多到十六子,十六子婴戏图是永乐朝之独创。4.儿童的绘画技法较为写实、工整,以一笔点画为主。儿童形象矮胖、圆脸、头大,口、鼻、眼绘画鲜明,额上有几根刘海,衣着描摹清楚。
(二)中期:成化、弘治、正德
成化、弘治、正德年间政治对照安定,经济初步繁华,景德镇的瓷业出产取得较大的进展。青花瓷有自己的格调,自成一体。开端采纳国产同等青料,青花颜色素雅清爽,造型轻便俊美,绘画疏朗舒服。
成代开端盛行婴戏图。在青花人物纹饰中,以婴戏题材为主,普通画于器物的外壁,平常体现为庭院婴戏,有九、十二、十四、十五或十六婴孩的。实物遗存较多,官窑、民窑常见。
弘治青花瓷传承成化格调,有"成弘不分"之说,婴戏图仍旧盛行,此刻庭院婴戏题材已开端削减,画面格局走向容易,婴孩的绘画趋于写意,但衣服的着墨仍对照多。
正德朝青花婴戏图婴儿的形象的有所转变,开启晚期嘉靖、万历婴戏图之风,婴儿的后脑略大,但和全部形体对照,比例仍算在理。
成化、弘治、正德日期,是明代青花婴戏图的盛行期。其特质首要有:1.器物造型以碗、盘为主;2.采纳国产同等青料,发色素雅;3.庭院婴戏题材仍旧采纳,孩儿人数有多有少,少至一个,多至十六子。常以树石栏杆、花卉作衬景,但绘画不如永、宣时严密。4.绘画技法既有写实,也有写意,实笔点画与勾勒平涂并举,成化时婴孩头型大致为正圆形,正德始后脑略大,开端涌现漫画格调,令人备感其活跃可憎。成化时婴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底,故有"成化一件衣"之说。
(三)晚期:嘉靖、隆庆、万历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处于明代晚期,政治、经济渐渐走向苍老,景德镇瓷业出产也开端走下坡路,大局部产品的工艺较为毛糙,品质显著降落。此刻运用新的国产"回青料",青花色调艳丽。嘉靖、万历皇帝本人迷信道教,纹饰道教颜色重,格调较前代有很大的变动。
嘉靖开端,青花婴戏图流行,较之成化、弘治、正德时,有过之而无不如。这与当初社会上道教的兴隆有很大的牵涉。现存嘉靖青花婴戏图实物甚多。
隆庆朝仅六年,工夫短暂,因而其青花婴戏图大致上继承嘉靖格调,与嘉靖难以分辨。攀枝娃娃是隆庆时展现的革新图案。珍藏于景德镇陶瓷馆的青花婴戏图六方罐,能够视为隆庆青花婴戏图的代表作。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以及"官搭民烧"法度的推广,万历代青花瓷器无论在制造技术还是在形制装点等方面都比前朝有较大的增高,高品质的民窑产品与官窑产品难以差异,始于前朝的攀枝娃娃图案此刻更为盛行。万历后期还首创了青花淡描、铁线描和勾筋淡水点染的绘画技法。淡描青花是极为冒尖的工艺,用极淡的色调双勾图案条纹,给人以清幽的觉得。
嘉、隆、万日期,婴戏图被众多用作装点青花瓷器,是明代青花婴戏图的流行期。其首要特质有:1.造型比中期增多,除碗之外,还有缸、六方罐、圆罐、长颈瓶、盒等。2.运用国产"回青料",青花发色艳丽。3.婴戏题材普遍,在传统的根基上又有革新。4.绘画以写意为主,多采纳勾勒平涂技法。婴孩头型自嘉靖开端向后凸出,并且工夫越后凸出的水准越大,甚至成平卧冬瓜状,显得头重脚轻,不合比例,婴孩的绘画很有漫画颜色,淘气可憎。
(四)末期:天启、崇祯
天启、崇祯两朝处于明代末期,共二十四年,工夫不长,社会动乱,战斗不停,国力衰竭,景德镇御窑近于停产。陶瓷常将这两朝瓷器归为一体,统称"明末瓷器"或"转化期瓷器"。此期的青花瓷,既因循万历日期的格调,又开启了明末清初的新面目。
明末青花婴戏图仍旧众多运用,但格调转变,颇具风味。万历晚期开端,绘画婴孩采纳双勾分水技法,减笔变形,豪爽夸张,涌现"极写意式"或"大写意",将孩童幼稚活跃之神态体现得痛快淋漓,显现一片清爽之风。遗存实物许多。如张浦生先生《青花瓷画观赏》中的春郊嬉春图残碗、莲生贵子图残碗、双童踢球图残碗、蹴鞠图残碗等。
末期青花婴戏图格调与从前迥然不同,夸张变异,是明代青花婴戏图的转化期。其重要特质有:1.造型以碗为主;2.青花分水,发色浅淡,有层次感;3.婴戏题材普遍,但画面简明,首要冒尖描述婴孩,花卉树石等陪衬景色变得稀薄,甚至只绘婴孩,不画风景;4.绘画采纳双勾分水技法,呈"极写意式"或"大写意",描写婴孩写意变形,只求酷似,不求形似,甚至不见眼鼻,草草几笔而就,但体现力强,富裕动感,灵动有趣。
综上所述,明代青花婴戏图各个日期的时代脉络清楚,特点冒尖,前、中、后、末四个日期,离别为初创期、盛行期、流行期、转化期。官窑局促仔细,民窑随便质朴,但都充斥深厚的生存气味,把儿童描写得生气勃勃,纯真无邪,惹人钟爱,是当初艺术匠师擅长观摩生计、捕捉生计的实在写照,拥有极高的艺术玩赏价值,可以惹起人们的共识,发生无限想象。
小孩幼稚活跃,伶俐可憎,深得人们的钟爱。古代瓷器、绘画、玉雕、剪纸、木刻、刺绣、年画等多种艺术种类都喜爱体现儿童题材。明代景德镇的青花婴戏图,不但是对传统婴戏图的传承和进展,况且也受到当初其余艺术种类如绘画等波及,并以自己卓越的艺术成绩,深长地波及着后世的儿童题材。
在我国古陶瓷进展史上,儿童题材很早就被用作陶瓷器的点缀。据证实,婴戏图最早展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体现为釉下褐绿彩婴戏莲纹。到了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窑、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点,当初的制瓷匠师,穿过刻花、印花、绘画等工艺技法,将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海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等儿童嬉闹玩耍之生计画面体现出来。中间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体现力,将儿童的娇憨之态发扬得栩栩如生,逼真之至。元代瓷器也钟爱用婴戏图作粉饰。青花瓷器到了元代曾经进展老练,婴戏图也被用作元代青花瓷器的主题修饰。
唐宋以来,绘画进展史上展现了一批善于绘画儿童题材的画家。《宣和画谱》中说唐代画家张萱"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又能写婴儿,此尤刁难。"张萱能很好地掌握住儿童的人体比例和格调,征服了唐从前儿童图案"貌小体壮"的不足之处。宋代儿童题材画家更是名家辈出,如苏汉臣画的婴儿"天机绚丽"、"深得其貌而更尽神态",著作有"秋庭戏婴图"、"婴儿群舞图"、"萱草婴儿图"等;李嵩也写有"货郎图"等。
另外,儿童题材还普遍地展现在其余艺术门类之中,如唐代的铜镜、宋代的玉雕等。可见,明代景德镇青花婴戏图深受传统婴戏图的波及,是对传统婴戏图的传承和进展。
明代绘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灿烂日期,其儿童题材绘画对明代景德镇青花婴戏的波及很大。官窑青花婴戏图深受宫廷绘画波及,而民窑青花婴戏图则深受民间绘画波及。明代前期,宫廷绘画兴隆,绘画技法仍旧尊重工笔写实,对照严密周密,多用水墨,稍带写意,下笔轻捷,这种格调始终波及到天顺、成化日期。王仲玉、周位、边文进、谢环、周文靖、商喜、李在等人都是很有成绩的宫廷画家,他们之中的大局部人都善于绘画人物,手艺精深。从永乐、宣德的青花婴戏图碗上的画风观摩,显著地打下了明初宫廷绘画的时代烙印。万一说知名的书法家沈度能为明初御厂官窑瓷器写款,那么,宫廷画家也完整也许为官窑瓷器绘写画稿。
明代中晚期,成化至嘉靖先后,宫廷绘画由兴隆渐渐走向衰微,画风也随之转变,盛行粗笔写意技法,格调比前期更加豪爽、洗练。人物画以吴伟、王谔、朱端、周臣等为代表。这种画风在此刻的青花婴戏图中也取得充足的反映。
由万历晚期到天启、崇祯,明王朝腐朽,宫廷绘画苍老,民间绘画兴隆,画风有了很大变动,冲破成规,斗胆革新,笔墨更加纵横豪爽,挥洒淋漓。人物画的代表有丁云鹏、尤求、吴彬、徐渭、陈洪绶等。中间,丁云鹏、陈洪绶曾为当场风行的版画作了不少插图,为其时蒸蒸日上的版画艺术作出了奉献。而版画的普遍盛行,更有有益瓷画工匠的借用与运用,对青花婴戏图发生直接的波及。《芥子园画传》第一集《人物谱?极写意人物式》中,共画录了近二百种写意人物,人物画得很小,并阐释说:"山川中点景人物诸式不可太工,亦不可太无式。…此类人物画法尤写意中之写意也,下笔最要飘舞活跃。…出于一笔两笔之间,删繁就简,而就至简,天趣宛然,实有数百笔所不能写出者,而此一、两笔突然而得,方为入微。"这也是当初文人士大夫那种"不求形似,聊写心中逸气"的意趣和格调的展现。当初青花婴戏图的"极写意式"儿童形象与这种画风一模一样,足以解释当初的绘画对青花婴戏的直接波及。
明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上各种封建观念广为流行。各种吉利图案、吉利语句深入社会生存并反映于工艺美术品之中,极一时之盛。吉利图案的作用首要是寓意,隐示人们的美妙心愿。青花婴戏图属于吉利图案。儿童伶俐活跃,稚趣可憎,也是人类连续性命的象征,在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期望生育男孩来"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人丁旺盛,多子多福",人们更希望多生孩子,特别是多生男孩来增高家庭出产能耐和生计水准。明代景德镇青花婴戏图的普遍盛行,如莲生贵子、捷报多子、十六子、百子等,正是当初社会上人们渴望多子多孙的封建思想的实在展现。
明代景德镇的青花婴戏图,题材丰硕,神态活跃,手艺高强,对后世婴戏图的进展发生了深奥的波及。一些革新的题材,如永乐独创的十六子及嘉靖开端的百子图,自展现以后裔代抄袭而成传统的图案,始终传播到晚清民国,取得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垂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青花婴戏纹研究
瓷器纹饰—婴戏纹饰
青花 江西省博物馆
清代早期民窑青花瓷的特征
一片瓷片拼起来的瓷器史(3)
明代青花瓷简单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